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一世吉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如杨致所料,夏楚两国最终还是达成了和议。
但双方正式签署和约的时间,足足拖了半年之久。在杨致与张博虎议定事项的基础上,南楚后来又派遣了不下十个批次的使节讨价还价,张博虎却没有再来。
对于张博虎这样的奇葩人物,也只有杨致能够完全理解。
张博虎借和谈之机递交的信笺,堪称绝笔。明知南楚必亡,仍然誓死相随。当年一背玲珑,二背杨致,岂能三背南楚?他性情偏执,心高气傲。在信中说得很清楚,情知大夏灭楚之后,天下势必一统,如若投夏,难有作为,妻儿也难免终生背负骂名。舍却性命博个忠臣之名以传世,妻儿一生的境遇也将因此而重写,无论身处何朝何地,都可挺胸昂头做人!
张博虎在南楚无官无爵,地位尴尬。两国和谈,换来的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和平。为谋抵御大夏,与文焕章还有许多事要做,与他人争功毫无意义。不如成人之美,换个皆大欢喜。
依据大夏官制,将帅外任,战事未了,若非请示皇帝得到批准,擅离职守乃是重罪,杨致自然不会去触那个霉头。但并无明文规定家眷不得探亲,是以杨致命常三回返信阳,在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将一家老小都接到了军中团聚。
全家大小都是第一次见识统驭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行辕,无不兴奋无比,处处感到新奇。
老爷子虽已年近古稀,仍自身体康泰,精神健旺。每日晚饭后出去散步消食,业已养成的习惯。第一次出去。便命杨致的亲卫统领马扬遣派几个军士,抬着两口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箱子。
杨致忍不住问道:“爹,你要出去便出去。只要别走远了就行。可你抬着这两口大箱子干吗?”
老爷子笑眯眯的道:“儿子是大帅,老子岂能太过小气、给你丢脸?我来的时候。带足了银子。其中一万两兑成了五两一锭的现银,一万两兑成了五两一张的银票。孩子们当兵吃粮不容易,你老爹走到哪儿都得给他们几个赏钱!”
敢情您这是到军中发钱来了?老爷子原本锱铢必较、无比抠门,这些年来儿子搂的钱多了,他被砸晕了、惯坏了,也不在乎了,还自作聪明以为是为儿子挣脸面,买人心。
杨致无奈的耐着性子劝道:“老爹。军中不比其他地方,虽然你带的银子足够打赏几千人了,可没分到的会怎么想?你就别添乱了,意思意思就行。”
不仅是老爷子,几个半大的孩子也不让人省心。杨猛整日撺掇军士与他比武,杨骁成天只想试着是否可以诱人赌钱,杨珑到哪儿都是一副监察军纪的模样,杨玲则是到处瞎转悠,跟在他们后面看热闹。唯独小儿子杨战只有一岁半多大,杨致还是头一回见。疼爱得不行,成天抱着几乎舍不得撒手。
对于南楚前赴后继的和谈使节,杨致最初还能勉为其难的亲自出面洽谈。后来则是愈来愈不耐烦了。要么是哈欠连天的马虎应付,要么索性打发军中书吏聊为敷衍。
就在全家来军中探亲度假的这段时日,期间恰逢有一次南楚来使。令几位娇妻为之愕然的是,杨致居然抱着小儿子杨战在帅帐玩耍了半日,从头至尾都未正经瞧过南楚使节一眼。
南楚方面之所以不厌其烦的这般拖延,皆因张博虎对谭重元晓以利害,所遣使节才会忍辱负重,不敢违逆。
道理很简单,两国议和期间。自然不会冒然开战。和议达成,若是有效期限只有三五日。那也不太像话,起码也得争取到三五个月。如此一来。差不多一年就这么混过去了。而在一年的时间里,双方都有很多事要做。等到大家都忙完了,和约的有效期限也就到了。
两国各怀鬼胎,心照不宣,一直拖到夏历隆昌三年的岁末,才宣告正式达成和议,和约内容与杨致和张博虎议定的稍有不同,但也大体一致:夏军中军行辕与陈准所部,让出孝感,退至随州。卫飞扬所部钱放的先锋部队从江州后撤,退至安庆。南楚支付大夏军费黄金三万两,粮秣四十万石。两国就此罢战修好,如若有违,该当如何云云。
皇帝的隐忍与气魄,令杨致暗暗叹服。自明旨授权杨致主持和议的大半年来,居然从未过问任何相关具体事宜,只是以杨致的两份奏章为依据,有针对性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
赵启接到杨致的奏报以及附在奏章之后的和议文本之后,当即就认为没有召集几位重臣商议的必要,粗略看了一眼便扔在一旁不再理会:“看来南楚君臣也不是那么傻嘛!打完了人家,还只想着要人家付给你工钱,这种事只有杨致那厮才好意思干得出来!”
虽说突厥当年就时常这么干,但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无意也难以占领大夏国土,与现在的南楚完全没有可比性。
和约达成是一回事,兑现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张博虎的原因,杨致的竹杠敲得很不成功。唯一的亮点,就是秦氏将余下的第二批三万两黄金顺利运抵信阳杨府。
秦如炬向杨致如实禀道:“原本还可多运出一万余两的,但为了再度获取相府的通行令牌,被谭重元的五夫人、二少爷、八少爷陆续讹去了四千两,其余几千两只能留之用于应急。”
“杨帅,先前第一批黄金还好说,第二批是在两国签署和约之后才得以运出,这……这算是谁的?”
杨致不假思索的道:“不管算谁的,总比留给南楚好。你秦氏是南楚户部的司官吗?我家府邸是大夏的官库吗?秦氏持有两国官方开具的交割文书吗?该算谁的,当然就是谁的。”
这两批黄金堪称是秦长风与秦如炬担着掉脑袋的巨大风险,用性命换来的。如若让皇帝白白捡了个便宜,二人岂能心甘?
杨致明言黄金仍属秦氏,与大夏朝廷无涉。秦如炬不禁大喜:“有了杨帅这番指点,长风与我就放心了。我们会尽快安排将黄金运往夷州。一路上少不得还要杨帅费心照拂。”
杨致应承道:“这个好办。你们上蹿下跳的忙活了大半年,在南楚业已十分惹眼。你只须知会大夏秦氏即可,此后不必再管了。”
“若非张博虎有心抬手。恐怕一两黄金都运不出来。我上次嘱咐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秦如炬答道:“南楚重文轻武。早先谭重元将张博虎发往军中效力时,意在监视文焕章,并未赋以武职,只含糊给了个随军谘议的身份。按南... -->>
正如杨致所料,夏楚两国最终还是达成了和议。
但双方正式签署和约的时间,足足拖了半年之久。在杨致与张博虎议定事项的基础上,南楚后来又派遣了不下十个批次的使节讨价还价,张博虎却没有再来。
对于张博虎这样的奇葩人物,也只有杨致能够完全理解。
张博虎借和谈之机递交的信笺,堪称绝笔。明知南楚必亡,仍然誓死相随。当年一背玲珑,二背杨致,岂能三背南楚?他性情偏执,心高气傲。在信中说得很清楚,情知大夏灭楚之后,天下势必一统,如若投夏,难有作为,妻儿也难免终生背负骂名。舍却性命博个忠臣之名以传世,妻儿一生的境遇也将因此而重写,无论身处何朝何地,都可挺胸昂头做人!
张博虎在南楚无官无爵,地位尴尬。两国和谈,换来的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和平。为谋抵御大夏,与文焕章还有许多事要做,与他人争功毫无意义。不如成人之美,换个皆大欢喜。
依据大夏官制,将帅外任,战事未了,若非请示皇帝得到批准,擅离职守乃是重罪,杨致自然不会去触那个霉头。但并无明文规定家眷不得探亲,是以杨致命常三回返信阳,在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将一家老小都接到了军中团聚。
全家大小都是第一次见识统驭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行辕,无不兴奋无比,处处感到新奇。
老爷子虽已年近古稀,仍自身体康泰,精神健旺。每日晚饭后出去散步消食,业已养成的习惯。第一次出去。便命杨致的亲卫统领马扬遣派几个军士,抬着两口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箱子。
杨致忍不住问道:“爹,你要出去便出去。只要别走远了就行。可你抬着这两口大箱子干吗?”
老爷子笑眯眯的道:“儿子是大帅,老子岂能太过小气、给你丢脸?我来的时候。带足了银子。其中一万两兑成了五两一锭的现银,一万两兑成了五两一张的银票。孩子们当兵吃粮不容易,你老爹走到哪儿都得给他们几个赏钱!”
敢情您这是到军中发钱来了?老爷子原本锱铢必较、无比抠门,这些年来儿子搂的钱多了,他被砸晕了、惯坏了,也不在乎了,还自作聪明以为是为儿子挣脸面,买人心。
杨致无奈的耐着性子劝道:“老爹。军中不比其他地方,虽然你带的银子足够打赏几千人了,可没分到的会怎么想?你就别添乱了,意思意思就行。”
不仅是老爷子,几个半大的孩子也不让人省心。杨猛整日撺掇军士与他比武,杨骁成天只想试着是否可以诱人赌钱,杨珑到哪儿都是一副监察军纪的模样,杨玲则是到处瞎转悠,跟在他们后面看热闹。唯独小儿子杨战只有一岁半多大,杨致还是头一回见。疼爱得不行,成天抱着几乎舍不得撒手。
对于南楚前赴后继的和谈使节,杨致最初还能勉为其难的亲自出面洽谈。后来则是愈来愈不耐烦了。要么是哈欠连天的马虎应付,要么索性打发军中书吏聊为敷衍。
就在全家来军中探亲度假的这段时日,期间恰逢有一次南楚来使。令几位娇妻为之愕然的是,杨致居然抱着小儿子杨战在帅帐玩耍了半日,从头至尾都未正经瞧过南楚使节一眼。
南楚方面之所以不厌其烦的这般拖延,皆因张博虎对谭重元晓以利害,所遣使节才会忍辱负重,不敢违逆。
道理很简单,两国议和期间。自然不会冒然开战。和议达成,若是有效期限只有三五日。那也不太像话,起码也得争取到三五个月。如此一来。差不多一年就这么混过去了。而在一年的时间里,双方都有很多事要做。等到大家都忙完了,和约的有效期限也就到了。
两国各怀鬼胎,心照不宣,一直拖到夏历隆昌三年的岁末,才宣告正式达成和议,和约内容与杨致和张博虎议定的稍有不同,但也大体一致:夏军中军行辕与陈准所部,让出孝感,退至随州。卫飞扬所部钱放的先锋部队从江州后撤,退至安庆。南楚支付大夏军费黄金三万两,粮秣四十万石。两国就此罢战修好,如若有违,该当如何云云。
皇帝的隐忍与气魄,令杨致暗暗叹服。自明旨授权杨致主持和议的大半年来,居然从未过问任何相关具体事宜,只是以杨致的两份奏章为依据,有针对性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
赵启接到杨致的奏报以及附在奏章之后的和议文本之后,当即就认为没有召集几位重臣商议的必要,粗略看了一眼便扔在一旁不再理会:“看来南楚君臣也不是那么傻嘛!打完了人家,还只想着要人家付给你工钱,这种事只有杨致那厮才好意思干得出来!”
虽说突厥当年就时常这么干,但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无意也难以占领大夏国土,与现在的南楚完全没有可比性。
和约达成是一回事,兑现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张博虎的原因,杨致的竹杠敲得很不成功。唯一的亮点,就是秦氏将余下的第二批三万两黄金顺利运抵信阳杨府。
秦如炬向杨致如实禀道:“原本还可多运出一万余两的,但为了再度获取相府的通行令牌,被谭重元的五夫人、二少爷、八少爷陆续讹去了四千两,其余几千两只能留之用于应急。”
“杨帅,先前第一批黄金还好说,第二批是在两国签署和约之后才得以运出,这……这算是谁的?”
杨致不假思索的道:“不管算谁的,总比留给南楚好。你秦氏是南楚户部的司官吗?我家府邸是大夏的官库吗?秦氏持有两国官方开具的交割文书吗?该算谁的,当然就是谁的。”
这两批黄金堪称是秦长风与秦如炬担着掉脑袋的巨大风险,用性命换来的。如若让皇帝白白捡了个便宜,二人岂能心甘?
杨致明言黄金仍属秦氏,与大夏朝廷无涉。秦如炬不禁大喜:“有了杨帅这番指点,长风与我就放心了。我们会尽快安排将黄金运往夷州。一路上少不得还要杨帅费心照拂。”
杨致应承道:“这个好办。你们上蹿下跳的忙活了大半年,在南楚业已十分惹眼。你只须知会大夏秦氏即可,此后不必再管了。”
“若非张博虎有心抬手。恐怕一两黄金都运不出来。我上次嘱咐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秦如炬答道:“南楚重文轻武。早先谭重元将张博虎发往军中效力时,意在监视文焕章,并未赋以武职,只含糊给了个随军谘议的身份。按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