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时空之门161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鄂匪与流贼绝然不同……。……流贼善用裹挟之法,鄂匪善用绑架之法……。臣于先皇时归乡读书闻,荆州百姓子弟,十之二三已为鄂匪劫持。……荆州百姓……,为此皆控于匪徒之手……。”
——公元1640年·杨嗣昌《鄂匪害甚于流贼疏》
七月末,屋外的长杆番麦(王书辉带过来的高产玉米)已经基本成熟了,再过几天就可以收割了。仔细的看着田地外围的番麦,看到每一个植株长得都像小树一样壮实,胡大成心里有种特别踏实满足的感觉。
胡家洼这个地方原本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而且就是种植水稻的时候,自己家只有两亩地,主要还是佃田种的胡大成,实际上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全身心的关心着庄稼。
这还是在前年的时候,一队兵强马壮的年轻人闯进胡家洼之后,胡大成才因为家里人口多,人家给他按照他家七口人的数量,分了三十三亩地,补齐了三十五亩地的总数的。
没亲没故的,又是一群外乡的年轻后生,打进村子里就是杀人,然后又像开庙会似的,弄了个什么公审大会,把胡家湾这里的大户弄了个精光。胡大成作为一个五十二岁的“老年人”,第一反应是害怕。
就是在后来,工作组的那些年轻后生给他分了地,他心里也是害怕的要命。如果有人平白无故的给东西,任是谁心里都会感到不正常,更何况是给地,一给还是几十亩。
地是好东西,作为一个种田能手,胡大成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有着几十亩地的“大地主”。可是,这平白无故的给地,完全是一种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事情。分到地的胡大成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喜悦感。
一向小心谨慎的胡大成,一年来一边兢兢业业的种起了那三十多亩白给的地,一边又成天到晚的想着这地恐怕最终不会落到自己手里。
不过等到最后,除了在年末的时候,工作组按照胡大成上报的产量,真的只收走了三层的粮食之外,他一年来在三十多亩地里种出来的粮食,真的都归了他自己了。
认定了工作组的后生们是真没有什么坏心的胡大成,第一反应不是感到高兴,而是后悔的直拍大腿。
因为他知道,同村有几家出人当了那个什么民兵的人家,种的可是工作组发的长杆番麦。凡是种长杆番麦的人家,去年的收成都是亩产超过了一千大斤(复兴会规定的市斤)的。可胡大成却还像以前一样,种的是稻子。两季稻子的收成,还不如人家种一季长杆番麦的收成高呢。
村里的所有粮食,都是那个叫供销社的地方给收走的。供销社给的价钱很好,细心的胡大成打听过了,比县里粮商的给的价钱多二十多文呢。供销社收番麦的价钱和收稻子的价钱一样。就是这样,自己家的年收入就比种长杆番麦那几家低了一半还多。
看到紧挨着他家的,去年种了两季长杆番麦的胡老五家,买了几斤肉过年。眼红的胡大成心里骂了半宿。等看到年初的时候,胡老五家开始起新屋、盖大房时,胡大成在心里诅咒发誓,今年就是下跪磕头,也要买工作组的长杆番麦来种了。
胡大成没用下跪磕头,1621年春天,不仅他家买到了长杆番麦的种子,全村所有人家都可以买长杆番麦的种子了。反倒是去年种植长杆番麦的民兵家里,今年没种长杆番麦,倒拿着自家的好田,白白的种起番薯来了。
胡大成可没心思想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幺蛾子了。现在他全心想着工作组能够说话算话,今年收粮的价钱能和去年一样高。
实际上,去年胡大成的家庭收入就已经是他活了五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了。1920年,胡大成家的三十五亩田种的都是稻子,早晚两季合起来亩产达到四石(将近现在的600斤)多一点。供销社收购稻子比市价高二十文钱,达到每石650文钱的价格。除去交给工作组三层粮食的公粮,胡大成把自家的粮食都卖给了供销社。
供销社支付的是复兴会制造的精美银元。胡大成家的稻子总共卖了整整六十三枚银元,是去年整个胡家洼村里除了民兵家庭以外,收入最高的人家。
所以,事实上,胡大成根本就没有羡慕和眼红别人家的必要。
胡大成虽然是个比较斤斤计较,心眼很小的老头子。但是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他也知道,自己去年能挣上整整六十三“两”银子,那是全托了复兴会的福了。一方面,是因为人家复兴会给他分了地,税收又低的惊人,只要了三层粮食;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家复兴会的供销社收购价格高,比市价整整高了二十文钱。
要是按照往年的佃租和国税算,他这六十三两银子,能实实在在落到手里十分之一就不错了。那还是在没有计算,每年都要还的欠主家的高利贷的利钱,以及向主家租赁耕牛和借钱买种子之类的花销呢。要是算上这些,就是自家佃真种了三十五亩地,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最后弄来弄去,不仅没有什么收入,恐怕还得变成欠账。
胡大成家去年赚的这六十三枚银元,要是按照每枚银元的含银量来说,每枚银元实际根本就没有一两银子那么多。但是,从购买力上说,复兴会的一个银元,就是能够在复兴会的供销社里,买到市价一两银子的东西,能当一两银子花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万历中后期,大米的市价是一两银子一石。拿着复兴会的一个银元,在市场上想买一石大米,那肯定是买不到的。但是,要是拿着这一个银元,到复兴会在设在县城的粮店或者在复兴会各基地村的供销社里去买,却肯定是可以买到一石大米的。
实际上,复兴会发行货币,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获得铸币税的过程。只是这个道理目前只有王书辉和复兴会通商处的几个比较聪明的干部知道。
反正对于胡大成来说,复兴会的一个银元就是一两银子了。他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可是用银元在供销社里买了不少东西。除了一些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之外,他还买了很多他一直垂涎三尺的那种,民兵家庭使用的白闪闪的白口铁农具。
这些东西,无论是食盐布匹之类的生活用品,还是各种各样,坚固犀利的农具,供销社出售的所有商品,都要比市场价便宜不少。而且,这些商品的质量,明显的也要好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至少,单单是农具这一块,胡大成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比这更好的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没有任何经济知识的胡大成,倒是感觉复兴会的银子很抗花。
正当胡大成坐在家门口,仔细的摆弄着那些农具的时候。突然,他的老婆周二妹急急忙忙的跑了回来。
因为家里穷,胡大成二十六岁才娶上媳妇。他媳妇周二妹是隔壁村著名的丑女,也是二十大几了嫁不出去。胡大成家里精穷,但是干农活却是个好把式。正是这个原因,家境还算可以的周二妹才被周老头做主,嫁给了家里只有两亩地的胡大成。
说实话,胡大成并不是很喜欢自己的老婆。当然了,他并不是因为周二妹的长相而不喜欢她。“丑妻近地家中宝”么,这个道理胡大成是很懂的。他不喜欢自己的老婆,那是因为周二妹是属于那种长舌妇的。这女人有事没事的,就喜欢和村子里的妇人们聚在一起议论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胡大成这种干活儿的人,天生的就认为一切的精力和时间,都应该放到干活儿上去。过去,他自己的那两亩... -->>
“……鄂匪与流贼绝然不同……。……流贼善用裹挟之法,鄂匪善用绑架之法……。臣于先皇时归乡读书闻,荆州百姓子弟,十之二三已为鄂匪劫持。……荆州百姓……,为此皆控于匪徒之手……。”
——公元1640年·杨嗣昌《鄂匪害甚于流贼疏》
七月末,屋外的长杆番麦(王书辉带过来的高产玉米)已经基本成熟了,再过几天就可以收割了。仔细的看着田地外围的番麦,看到每一个植株长得都像小树一样壮实,胡大成心里有种特别踏实满足的感觉。
胡家洼这个地方原本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而且就是种植水稻的时候,自己家只有两亩地,主要还是佃田种的胡大成,实际上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全身心的关心着庄稼。
这还是在前年的时候,一队兵强马壮的年轻人闯进胡家洼之后,胡大成才因为家里人口多,人家给他按照他家七口人的数量,分了三十三亩地,补齐了三十五亩地的总数的。
没亲没故的,又是一群外乡的年轻后生,打进村子里就是杀人,然后又像开庙会似的,弄了个什么公审大会,把胡家湾这里的大户弄了个精光。胡大成作为一个五十二岁的“老年人”,第一反应是害怕。
就是在后来,工作组的那些年轻后生给他分了地,他心里也是害怕的要命。如果有人平白无故的给东西,任是谁心里都会感到不正常,更何况是给地,一给还是几十亩。
地是好东西,作为一个种田能手,胡大成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有着几十亩地的“大地主”。可是,这平白无故的给地,完全是一种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事情。分到地的胡大成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喜悦感。
一向小心谨慎的胡大成,一年来一边兢兢业业的种起了那三十多亩白给的地,一边又成天到晚的想着这地恐怕最终不会落到自己手里。
不过等到最后,除了在年末的时候,工作组按照胡大成上报的产量,真的只收走了三层的粮食之外,他一年来在三十多亩地里种出来的粮食,真的都归了他自己了。
认定了工作组的后生们是真没有什么坏心的胡大成,第一反应不是感到高兴,而是后悔的直拍大腿。
因为他知道,同村有几家出人当了那个什么民兵的人家,种的可是工作组发的长杆番麦。凡是种长杆番麦的人家,去年的收成都是亩产超过了一千大斤(复兴会规定的市斤)的。可胡大成却还像以前一样,种的是稻子。两季稻子的收成,还不如人家种一季长杆番麦的收成高呢。
村里的所有粮食,都是那个叫供销社的地方给收走的。供销社给的价钱很好,细心的胡大成打听过了,比县里粮商的给的价钱多二十多文呢。供销社收番麦的价钱和收稻子的价钱一样。就是这样,自己家的年收入就比种长杆番麦那几家低了一半还多。
看到紧挨着他家的,去年种了两季长杆番麦的胡老五家,买了几斤肉过年。眼红的胡大成心里骂了半宿。等看到年初的时候,胡老五家开始起新屋、盖大房时,胡大成在心里诅咒发誓,今年就是下跪磕头,也要买工作组的长杆番麦来种了。
胡大成没用下跪磕头,1621年春天,不仅他家买到了长杆番麦的种子,全村所有人家都可以买长杆番麦的种子了。反倒是去年种植长杆番麦的民兵家里,今年没种长杆番麦,倒拿着自家的好田,白白的种起番薯来了。
胡大成可没心思想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幺蛾子了。现在他全心想着工作组能够说话算话,今年收粮的价钱能和去年一样高。
实际上,去年胡大成的家庭收入就已经是他活了五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了。1920年,胡大成家的三十五亩田种的都是稻子,早晚两季合起来亩产达到四石(将近现在的600斤)多一点。供销社收购稻子比市价高二十文钱,达到每石650文钱的价格。除去交给工作组三层粮食的公粮,胡大成把自家的粮食都卖给了供销社。
供销社支付的是复兴会制造的精美银元。胡大成家的稻子总共卖了整整六十三枚银元,是去年整个胡家洼村里除了民兵家庭以外,收入最高的人家。
所以,事实上,胡大成根本就没有羡慕和眼红别人家的必要。
胡大成虽然是个比较斤斤计较,心眼很小的老头子。但是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他也知道,自己去年能挣上整整六十三“两”银子,那是全托了复兴会的福了。一方面,是因为人家复兴会给他分了地,税收又低的惊人,只要了三层粮食;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家复兴会的供销社收购价格高,比市价整整高了二十文钱。
要是按照往年的佃租和国税算,他这六十三两银子,能实实在在落到手里十分之一就不错了。那还是在没有计算,每年都要还的欠主家的高利贷的利钱,以及向主家租赁耕牛和借钱买种子之类的花销呢。要是算上这些,就是自家佃真种了三十五亩地,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最后弄来弄去,不仅没有什么收入,恐怕还得变成欠账。
胡大成家去年赚的这六十三枚银元,要是按照每枚银元的含银量来说,每枚银元实际根本就没有一两银子那么多。但是,从购买力上说,复兴会的一个银元,就是能够在复兴会的供销社里,买到市价一两银子的东西,能当一两银子花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万历中后期,大米的市价是一两银子一石。拿着复兴会的一个银元,在市场上想买一石大米,那肯定是买不到的。但是,要是拿着这一个银元,到复兴会在设在县城的粮店或者在复兴会各基地村的供销社里去买,却肯定是可以买到一石大米的。
实际上,复兴会发行货币,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获得铸币税的过程。只是这个道理目前只有王书辉和复兴会通商处的几个比较聪明的干部知道。
反正对于胡大成来说,复兴会的一个银元就是一两银子了。他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可是用银元在供销社里买了不少东西。除了一些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之外,他还买了很多他一直垂涎三尺的那种,民兵家庭使用的白闪闪的白口铁农具。
这些东西,无论是食盐布匹之类的生活用品,还是各种各样,坚固犀利的农具,供销社出售的所有商品,都要比市场价便宜不少。而且,这些商品的质量,明显的也要好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至少,单单是农具这一块,胡大成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比这更好的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没有任何经济知识的胡大成,倒是感觉复兴会的银子很抗花。
正当胡大成坐在家门口,仔细的摆弄着那些农具的时候。突然,他的老婆周二妹急急忙忙的跑了回来。
因为家里穷,胡大成二十六岁才娶上媳妇。他媳妇周二妹是隔壁村著名的丑女,也是二十大几了嫁不出去。胡大成家里精穷,但是干农活却是个好把式。正是这个原因,家境还算可以的周二妹才被周老头做主,嫁给了家里只有两亩地的胡大成。
说实话,胡大成并不是很喜欢自己的老婆。当然了,他并不是因为周二妹的长相而不喜欢她。“丑妻近地家中宝”么,这个道理胡大成是很懂的。他不喜欢自己的老婆,那是因为周二妹是属于那种长舌妇的。这女人有事没事的,就喜欢和村子里的妇人们聚在一起议论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胡大成这种干活儿的人,天生的就认为一切的精力和时间,都应该放到干活儿上去。过去,他自己的那两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