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谢家有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了几天,在谢安歌的安排下,云轩和兰轩就去了离家不远的族学里念书了。
虽然谢安歌自己饱读诗书,给三个孩子上课自然不是不成,但既然意识到儿子不够通情达理,缺乏人情方面的历练,谢安歌觉得还是把两男孩都送到族学里,让他们多和同龄的孩子朝夕相处,不说学得如何,多少多懂些人情世故。毕竟,现在他们不像自己,有大长公主的庇佑,就算做得不够好,别人也会体谅。他也已经想好了,以后回京,也要让两儿子去附学,或者找一家书院送去。
谢氏这族学自从谢安歌的曾祖出资建好后,就一直维持了下来,到今日已经颇具规模。从这族学里出去考中秀才的也为数不少,还有个别后来考中举人进士的。其中考中进士的那位叫谢安车,按辈分算是谢安歌的族兄。考中进士那年,他已年近不惑,当了两任县令后致仕,现在就在族学里做先生。附近都把谢氏族学称为玉溪书院,叫谢安车山长。好多人家都愿意送子弟来附学,学里的风气也颇不错,谢安歌也是让人打听一番才放心把儿子送去的。
不管父亲的心思如何,谢云轩和谢兰轩是顺顺当当地把书念下来了。念书之余,自然而然便与同窗们一起有所交往,都是些十来岁的半大少年,没几天大家就熟悉了。
这些同窗,除了少数几个,大多都是村里的孩童们,对他们这京里来的“贵公子”很好奇,而云轩兄弟两个也对乡下的生活很好奇,各自说起平日生活来,都羡慕不已,很快就交好起来。
这其中又有不少子弟寒门出生,因家境不佳,束脩虽免,每日读书以外,早晚还要帮家里的忙,或挖野菜,或拾柴火,农忙之时,还要下田。
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更是每天都要想方设法从山野间搜罗点吃的回去填补肚子的空虚。幸而学里还提供一顿午餐,这是他们每天唯一能吃饱的时候,好多寒门弟子为了家里人能多吃一点,甚至每日只吃这么一顿。
这样的日子,谢云轩和谢兰轩以前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他们曾经回家问爹爹,为什么不提供晚餐,谢安歌只是笑笑,没有解释,也不许他们问别人,让两人自己思考。等他们孝满准备回京的时候,两人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是后话了。
两兄弟有了新朋友,回家往往就晚了,但每天总会给兰馨带点什么回来,今日是几枝桃花,明儿是几枝杏花,虽都是不值钱的乡野之物,却总不空手。
谢兰轩总在下学后要和妹妹罗嗦几句学里的事,还有外面的春光,他所见的“奇景”等等。村里见到的任何一件寻常的物事都可引起他们的注意,只是谢云轩是默默看,默默记,不明白的翻书去找,或者悄悄问平叔。而兰轩则要大咧咧地多,总要嚷嚷得家里上下都知道,弄得得谢兰馨在家里呆不住了。
兰馨便缠着他:“二哥,二哥,你下次也带上我呀!你以前就说过要带我出去玩的,我天天想啊想的,吃饭都不香了。”
兰轩尴尬,觉得自己说的太过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忙推脱:“二哥每天要上学念书的呀,只是回家的路上和同窗们玩一小会儿,如果等我回家带上阿凝出去,天都黑了,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还怎么玩呀,对不对?”他好佩服自己能马上找出一个好理由来拒绝,不然他们一群男孩子中间夹着这妹妹这么个吃货,他会觉得好丢脸的。
“那阿凝也跟哥哥去读书就可以了啊。”兰馨马上有了解决方法。
“可是,爹娘不会同意的。”兰轩郁闷了,爹娘如果知道他勾得妹妹要往外跑,和男孩子们一起读书,他一定会很悲惨。唉,他应该像大哥一样,少说话的,现在起闭嘴来不来得及啊?
可兰馨却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人,小姑娘除了对吃的很执着外,在别的事上也是一样:“那我去跟爹爹和娘亲说。”说着就跑去找人了。
兰轩在她身后怎么喊也喊不住,只好自认倒霉,垂头丧气地去找大哥,希望大哥能拉他一把,救他于水火。
钟湘正和谢安歌商量着儿女的事,儿子现在暂时没什么大问题了,对于女儿的教育就成了当前的重中之重了。
以前兰馨还小,钟湘从没考虑过这个事,只是让她承欢在公主膝下,由嬷嬷大丫鬟们照顾。虽然没有刻意的教导,虽然兰馨一直被娇宠这长大,但在公主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兰馨的礼数谈吐见识,大体上都不错的。所以钟湘之前没有正视女儿的教育问题。
前不久,母亲写信来,跟她说想请几个嬷嬷教导侄女们,向她借人。她知道钟母是看中了清河大长公主身边的那几个嬷嬷。
当初公主身边的嬷嬷也有四个留在谢家。公主长寿,身边的女官宫女什么的因各种原因来来去去,也换了好多茬,这几个是最受信任,也留得最久的。因而公主生前问明了她们的意愿,就把她们留在了谢家。只是四个嬷嬷都已经年纪不小了,再说谢安歌一家是回乡守孝,以后肯定要回京的,她们也就不来回奔波了,就都留在了京城的谢府,钟湘还郑重托了母亲关照。
现在母亲写信... -->>
过了几天,在谢安歌的安排下,云轩和兰轩就去了离家不远的族学里念书了。
虽然谢安歌自己饱读诗书,给三个孩子上课自然不是不成,但既然意识到儿子不够通情达理,缺乏人情方面的历练,谢安歌觉得还是把两男孩都送到族学里,让他们多和同龄的孩子朝夕相处,不说学得如何,多少多懂些人情世故。毕竟,现在他们不像自己,有大长公主的庇佑,就算做得不够好,别人也会体谅。他也已经想好了,以后回京,也要让两儿子去附学,或者找一家书院送去。
谢氏这族学自从谢安歌的曾祖出资建好后,就一直维持了下来,到今日已经颇具规模。从这族学里出去考中秀才的也为数不少,还有个别后来考中举人进士的。其中考中进士的那位叫谢安车,按辈分算是谢安歌的族兄。考中进士那年,他已年近不惑,当了两任县令后致仕,现在就在族学里做先生。附近都把谢氏族学称为玉溪书院,叫谢安车山长。好多人家都愿意送子弟来附学,学里的风气也颇不错,谢安歌也是让人打听一番才放心把儿子送去的。
不管父亲的心思如何,谢云轩和谢兰轩是顺顺当当地把书念下来了。念书之余,自然而然便与同窗们一起有所交往,都是些十来岁的半大少年,没几天大家就熟悉了。
这些同窗,除了少数几个,大多都是村里的孩童们,对他们这京里来的“贵公子”很好奇,而云轩兄弟两个也对乡下的生活很好奇,各自说起平日生活来,都羡慕不已,很快就交好起来。
这其中又有不少子弟寒门出生,因家境不佳,束脩虽免,每日读书以外,早晚还要帮家里的忙,或挖野菜,或拾柴火,农忙之时,还要下田。
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更是每天都要想方设法从山野间搜罗点吃的回去填补肚子的空虚。幸而学里还提供一顿午餐,这是他们每天唯一能吃饱的时候,好多寒门弟子为了家里人能多吃一点,甚至每日只吃这么一顿。
这样的日子,谢云轩和谢兰轩以前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他们曾经回家问爹爹,为什么不提供晚餐,谢安歌只是笑笑,没有解释,也不许他们问别人,让两人自己思考。等他们孝满准备回京的时候,两人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这是后话了。
两兄弟有了新朋友,回家往往就晚了,但每天总会给兰馨带点什么回来,今日是几枝桃花,明儿是几枝杏花,虽都是不值钱的乡野之物,却总不空手。
谢兰轩总在下学后要和妹妹罗嗦几句学里的事,还有外面的春光,他所见的“奇景”等等。村里见到的任何一件寻常的物事都可引起他们的注意,只是谢云轩是默默看,默默记,不明白的翻书去找,或者悄悄问平叔。而兰轩则要大咧咧地多,总要嚷嚷得家里上下都知道,弄得得谢兰馨在家里呆不住了。
兰馨便缠着他:“二哥,二哥,你下次也带上我呀!你以前就说过要带我出去玩的,我天天想啊想的,吃饭都不香了。”
兰轩尴尬,觉得自己说的太过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忙推脱:“二哥每天要上学念书的呀,只是回家的路上和同窗们玩一小会儿,如果等我回家带上阿凝出去,天都黑了,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还怎么玩呀,对不对?”他好佩服自己能马上找出一个好理由来拒绝,不然他们一群男孩子中间夹着这妹妹这么个吃货,他会觉得好丢脸的。
“那阿凝也跟哥哥去读书就可以了啊。”兰馨马上有了解决方法。
“可是,爹娘不会同意的。”兰轩郁闷了,爹娘如果知道他勾得妹妹要往外跑,和男孩子们一起读书,他一定会很悲惨。唉,他应该像大哥一样,少说话的,现在起闭嘴来不来得及啊?
可兰馨却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人,小姑娘除了对吃的很执着外,在别的事上也是一样:“那我去跟爹爹和娘亲说。”说着就跑去找人了。
兰轩在她身后怎么喊也喊不住,只好自认倒霉,垂头丧气地去找大哥,希望大哥能拉他一把,救他于水火。
钟湘正和谢安歌商量着儿女的事,儿子现在暂时没什么大问题了,对于女儿的教育就成了当前的重中之重了。
以前兰馨还小,钟湘从没考虑过这个事,只是让她承欢在公主膝下,由嬷嬷大丫鬟们照顾。虽然没有刻意的教导,虽然兰馨一直被娇宠这长大,但在公主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兰馨的礼数谈吐见识,大体上都不错的。所以钟湘之前没有正视女儿的教育问题。
前不久,母亲写信来,跟她说想请几个嬷嬷教导侄女们,向她借人。她知道钟母是看中了清河大长公主身边的那几个嬷嬷。
当初公主身边的嬷嬷也有四个留在谢家。公主长寿,身边的女官宫女什么的因各种原因来来去去,也换了好多茬,这几个是最受信任,也留得最久的。因而公主生前问明了她们的意愿,就把她们留在了谢家。只是四个嬷嬷都已经年纪不小了,再说谢安歌一家是回乡守孝,以后肯定要回京的,她们也就不来回奔波了,就都留在了京城的谢府,钟湘还郑重托了母亲关照。
现在母亲写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