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罗马尼亚雄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着安科达尔中将一声令下,罗马尼亚的炮兵阵地开始忙碌起来。装填手将早已准备好的炮弹放进了炮堂,观测员报告目标方位数据,炮手拉动发射绳将炮弹打到奥匈士兵的头上,接着炮堂剩下的弹壳被退了出来。然后周而复始,又一枚炮弹发射到奥匈阵地上。
因为留给禁卫一师和19师的时间不多,所以为了追求更好效果,炮兵一上来就是极速射击。在短短三十分钟时间,三个基数的炮弹就被打到阵地上。猛烈的炮兵摧毁着阵地上的一切,断木、枪支、人体残肢都被炸上了天。甚至阵地上一挺马克沁机枪被直接命中,高速散开的机枪零件和子弹对躲在战壕中的士兵又形成了伤害,让这段战壕形成了一个血红的修罗场。
猛烈的炮击让防守在阵地上的奥匈士兵苦不堪言,这让在后面观察的两位奥匈将领也是揪心不已。还是35师师长阿尔兹少将看不下去,主要还是炮击的阵地上大部分都是他的士兵。“这样下去可不行,光挨打不还手对士气伤害太大,后面的战斗就不好打了。”
阿尔兹的话并没有引来库马内克少将的回应,这位奥匈17师师长用他那毫不带感情的声音说到。“这才开始炮击就受不了,没有大炮的保护就不打仗。忍耐是士兵的美德,现在就让火炮反击,我们后面就太难打了。而且我仔细观察到,罗马尼亚人的火炮精准很高,而且从炮击的规模上看,敌人的火炮比我们多不少,如果我们和他们炮战这对我们相当不利。”
说到最后库马内克少将难得讲了一句玩笑话。“如果火炮被消耗掉,那么敌人就可以用火炮顶着你我脑门开火。”
听着库马内克少将并不好笑的笑话,阿尔兹少将知道对方说的才是最正确的办法,现在他只能看着手下士兵在炮火中煎熬。
猛烈的炮火来的快去的也快,在炮击半个小时后,肆虐在奥匈士兵头上的炮火停了下来。这时候饱受摧残的阵地上一片狼藉,弥漫的硝烟让士兵们呛起了一阵咳嗽。垮塌的阵地随处可见,在阵地上还是不是有血红色残存的人体残肢,同时受伤士兵的惨叫也让躲过一劫其他奥匈士兵心有戚戚。
就在这时一声惊叫响起。“敌人摸过里啦。”
这声尖叫让奥匈士兵们睁大眼睛观察着阵地前方,但是还未退散的硝烟让阵地前看不清敌人,只觉得在阵地前人影重重,像是到处都有敌人。而这时候有忍受不住压力的士兵,对着重重人影的方位扣动了扳机,将子弹打向他认为有敌人的地方。仿佛接到了信号,奥匈阵地上枪声大作,甚至还加入了哒哒哒的机枪声。奥匈阵地前除了没有得到命令不能开火的火炮之外,其他武器都加入了大合唱。
“真该死,敌人都还没上来他们在打什么……是不是昏了头了……多尔斯这个旅长是怎么当的。”
阵地上的表现让阿尔兹少将怒火冲天,因为发现枪声大作的阵地都是他的士兵。
其实35表现的如此不堪也是有原因的。前天一早遭到突刺,颇有伤亡被赶出彼得罗沙尼的35师本来就士气低落,然后还没有喘口气就在哈采格修建了一天的工事。而到了今天才睡醒就被拍到一线还未完工阵地防守罗马尼亚人的进攻,结果一来就遭遇到个火力急袭,有一些过激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35师士兵的过激反应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平复下来。让士兵快速平复下来的原因是,他们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短暂的发泄后立马就摆正了心态。还有就是看到士兵状况不对,奥匈军官拼命的安抚。
而这时候硝烟散尽,进攻的禁卫一师真正的考研来了。
奥匈士兵看清阵地外的情况后,不再盲目射击,而是率先瞄准军官机枪等目标进行射击。并且还利用阵地的优势,层次分明的拦截禁卫一师的士兵,奥匈士兵的应对表现出经历过战火老兵该有的反应。而压力大增的禁卫一师士兵面对这个场面,一点也不心慌乱。他们一边借助阵地前石头、土包、树木、弹坑等障碍物掩护射击,一边还利用这些障碍物交替向前进攻。随着双方距离的逐渐缩短,两方士兵射击的精准也是大幅提高。这也让两方伤亡数字跳跃式增长,两方都忍受着自己士兵的牺牲。
不过让人有点惊讶的居然是进攻方占据上风。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奥匈士兵大部分都是动员兵。在进入部队之前这些士兵都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平常基本很少接触枪支。而战争爆发后也不会给他们慢慢训练的时间,所以在枪法上除了猎人出生以外,都不会太好。而罗马尼亚士兵都是属于常备军,他们大部分都是拥有三年以上的入伍精力,而作为王牌的禁卫一师其大部分士兵都是五年的从军经历。哪怕没有经历过战火,但是他们射击和战术动作基本都成为本能,所以在射击精准要比奥匈高出很多。
在阵地后观察的安科达尔中将看着自己士兵在奥匈阵地前和敌人打了有声有色,忍不住开口夸奖道。“马尔莫这个团打的不错,和敌人一个旅守军都是打的有来有回。”
安科达尔的话,让旁边同样观察战场的多特里德少将服气。大家都是军人,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禁卫一师以一个团兵力和一个旅守军打的有来有回,这就是本事。多特里德少将把自己19师想了一个遍,发现自己手下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和这个团相抗衡的。
而就在多特里德少将羡慕禁卫一师强悍的时候,一个参谋跑进来告知他们一个相当惊人的消息。
“报告两位将军阁下,我们发现敌军在两个侧翼没有防御工事。”
“什么?”
随着安科达尔中将一声令下,罗马尼亚的炮兵阵地开始忙碌起来。装填手将早已准备好的炮弹放进了炮堂,观测员报告目标方位数据,炮手拉动发射绳将炮弹打到奥匈士兵的头上,接着炮堂剩下的弹壳被退了出来。然后周而复始,又一枚炮弹发射到奥匈阵地上。
因为留给禁卫一师和19师的时间不多,所以为了追求更好效果,炮兵一上来就是极速射击。在短短三十分钟时间,三个基数的炮弹就被打到阵地上。猛烈的炮兵摧毁着阵地上的一切,断木、枪支、人体残肢都被炸上了天。甚至阵地上一挺马克沁机枪被直接命中,高速散开的机枪零件和子弹对躲在战壕中的士兵又形成了伤害,让这段战壕形成了一个血红的修罗场。
猛烈的炮击让防守在阵地上的奥匈士兵苦不堪言,这让在后面观察的两位奥匈将领也是揪心不已。还是35师师长阿尔兹少将看不下去,主要还是炮击的阵地上大部分都是他的士兵。“这样下去可不行,光挨打不还手对士气伤害太大,后面的战斗就不好打了。”
阿尔兹的话并没有引来库马内克少将的回应,这位奥匈17师师长用他那毫不带感情的声音说到。“这才开始炮击就受不了,没有大炮的保护就不打仗。忍耐是士兵的美德,现在就让火炮反击,我们后面就太难打了。而且我仔细观察到,罗马尼亚人的火炮精准很高,而且从炮击的规模上看,敌人的火炮比我们多不少,如果我们和他们炮战这对我们相当不利。”
说到最后库马内克少将难得讲了一句玩笑话。“如果火炮被消耗掉,那么敌人就可以用火炮顶着你我脑门开火。”
听着库马内克少将并不好笑的笑话,阿尔兹少将知道对方说的才是最正确的办法,现在他只能看着手下士兵在炮火中煎熬。
猛烈的炮火来的快去的也快,在炮击半个小时后,肆虐在奥匈士兵头上的炮火停了下来。这时候饱受摧残的阵地上一片狼藉,弥漫的硝烟让士兵们呛起了一阵咳嗽。垮塌的阵地随处可见,在阵地上还是不是有血红色残存的人体残肢,同时受伤士兵的惨叫也让躲过一劫其他奥匈士兵心有戚戚。
就在这时一声惊叫响起。“敌人摸过里啦。”
这声尖叫让奥匈士兵们睁大眼睛观察着阵地前方,但是还未退散的硝烟让阵地前看不清敌人,只觉得在阵地前人影重重,像是到处都有敌人。而这时候有忍受不住压力的士兵,对着重重人影的方位扣动了扳机,将子弹打向他认为有敌人的地方。仿佛接到了信号,奥匈阵地上枪声大作,甚至还加入了哒哒哒的机枪声。奥匈阵地前除了没有得到命令不能开火的火炮之外,其他武器都加入了大合唱。
“真该死,敌人都还没上来他们在打什么……是不是昏了头了……多尔斯这个旅长是怎么当的。”
阵地上的表现让阿尔兹少将怒火冲天,因为发现枪声大作的阵地都是他的士兵。
其实35表现的如此不堪也是有原因的。前天一早遭到突刺,颇有伤亡被赶出彼得罗沙尼的35师本来就士气低落,然后还没有喘口气就在哈采格修建了一天的工事。而到了今天才睡醒就被拍到一线还未完工阵地防守罗马尼亚人的进攻,结果一来就遭遇到个火力急袭,有一些过激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35师士兵的过激反应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平复下来。让士兵快速平复下来的原因是,他们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短暂的发泄后立马就摆正了心态。还有就是看到士兵状况不对,奥匈军官拼命的安抚。
而这时候硝烟散尽,进攻的禁卫一师真正的考研来了。
奥匈士兵看清阵地外的情况后,不再盲目射击,而是率先瞄准军官机枪等目标进行射击。并且还利用阵地的优势,层次分明的拦截禁卫一师的士兵,奥匈士兵的应对表现出经历过战火老兵该有的反应。而压力大增的禁卫一师士兵面对这个场面,一点也不心慌乱。他们一边借助阵地前石头、土包、树木、弹坑等障碍物掩护射击,一边还利用这些障碍物交替向前进攻。随着双方距离的逐渐缩短,两方士兵射击的精准也是大幅提高。这也让两方伤亡数字跳跃式增长,两方都忍受着自己士兵的牺牲。
不过让人有点惊讶的居然是进攻方占据上风。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奥匈士兵大部分都是动员兵。在进入部队之前这些士兵都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平常基本很少接触枪支。而战争爆发后也不会给他们慢慢训练的时间,所以在枪法上除了猎人出生以外,都不会太好。而罗马尼亚士兵都是属于常备军,他们大部分都是拥有三年以上的入伍精力,而作为王牌的禁卫一师其大部分士兵都是五年的从军经历。哪怕没有经历过战火,但是他们射击和战术动作基本都成为本能,所以在射击精准要比奥匈高出很多。
在阵地后观察的安科达尔中将看着自己士兵在奥匈阵地前和敌人打了有声有色,忍不住开口夸奖道。“马尔莫这个团打的不错,和敌人一个旅守军都是打的有来有回。”
安科达尔的话,让旁边同样观察战场的多特里德少将服气。大家都是军人,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禁卫一师以一个团兵力和一个旅守军打的有来有回,这就是本事。多特里德少将把自己19师想了一个遍,发现自己手下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和这个团相抗衡的。
而就在多特里德少将羡慕禁卫一师强悍的时候,一个参谋跑进来告知他们一个相当惊人的消息。
“报告两位将军阁下,我们发现敌军在两个侧翼没有防御工事。”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