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罗马尼亚雄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外交大臣说这话,是因为奥匈帝国驻贝尔格莱德临时代办观察到发给他的。他在当地发现得到费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后,正在庆祝节日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激动的接近疯狂,有人因为太兴奋晕倒在他人的怀里。而且有人说。“我们等待这个时刻已经太久了。”
在这次内阁会议后,大家的意见几乎一致,首相史德格伯爵支持开战,战争大臣克罗巴廷和财政大臣比林斯基也支持开战,加上外交大臣和总参谋长似乎奥匈帝国高层已经决定开战了。不过有一位高层明确态度反对宣战,那就是匈牙利首相蒂萨。
蒂萨在奥匈帝国里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物,他为人严酷冷漠,虽然话不多但是句句都很有分量。当然给他带着如此权势的不仅是首相这个职务,更多是因为其家族在匈牙利巨大的影响力,更别提匈牙利在奥匈这个二元帝国的地位。其父亲蒂萨·卡尔曼在匈牙利担当了15年的首相职务(1875-1890年),而且哪怕内有担任首相职务后,匈牙利政府许多法令也必须询问他的意见。
事实上蒂萨对于塞尔维亚没有任何的好感,他希望奥匈帝国不要过多的介入到巴尔干南部的事务中。如果奥匈在那里搞扩张,最终只能削弱匈牙利的特殊地位,因为这样会引入更多的斯拉夫少数民族。最终会让奥匈帝国从二元结构(奥地利人和马扎尔人)转变成三元结构。
而皇帝费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态度则很有意思,他不关心政府使用哪一种政策,而是坚持一个原则,无论政府采取哪种对塞尔维亚的对策,都必须有蒂萨的同意,争取获得匈牙利的全力支持。
在外交大臣贝尔托尔德找到提萨希望他能支持,而这位匈牙利首相告诉外交大臣。自己反对战争是因为塞尔维亚背后的俄国会出兵干预,在没有盟友德国支持的情况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是不可接受的事。为此蒂萨准备了一份“和平计划”让外交大臣交给德国。
在这份“和平计划”中,其中心是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拉入三国同盟国中,从而阻止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野心。从表面上看这是蒂萨在用外交手段玩弄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实际上是加强同德国的关系,让其更够更深的介入到奥匈在巴尔干的事务中,将巴尔干变成奥匈和德国共同的事业。
面对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奥匈帝国的政治家在没有征得德国同意前,不能制定出自己的对策。这反映了奥匈帝国在战略上是无能的。而让奥匈不能做出对策的原因也是帝国内部政治结构,高高在上的匈牙利人有能力代表半个帝国否决一项政策。然而奥匈由15个民族,几乎不能把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分开。
蒂萨的和平主义姿态,也是他向维护马扎尔人的地位分不开的。康拉德和贝尔托尔德希望压垮塞尔维亚,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帝国内部民族的独立浪潮。可是两人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首先要压制以蒂萨为代表的马扎尔人。在这种奇怪的局势下,德国不仅变成了奥匈外交政策的仲裁者,也变成了奥匈帝国制度困境的破解者。
现在奥匈帝国就等德国的态度了。
PS今天早点睡觉,起来在继续码字更新。
外交大臣说这话,是因为奥匈帝国驻贝尔格莱德临时代办观察到发给他的。他在当地发现得到费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后,正在庆祝节日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激动的接近疯狂,有人因为太兴奋晕倒在他人的怀里。而且有人说。“我们等待这个时刻已经太久了。”
在这次内阁会议后,大家的意见几乎一致,首相史德格伯爵支持开战,战争大臣克罗巴廷和财政大臣比林斯基也支持开战,加上外交大臣和总参谋长似乎奥匈帝国高层已经决定开战了。不过有一位高层明确态度反对宣战,那就是匈牙利首相蒂萨。
蒂萨在奥匈帝国里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物,他为人严酷冷漠,虽然话不多但是句句都很有分量。当然给他带着如此权势的不仅是首相这个职务,更多是因为其家族在匈牙利巨大的影响力,更别提匈牙利在奥匈这个二元帝国的地位。其父亲蒂萨·卡尔曼在匈牙利担当了15年的首相职务(1875-1890年),而且哪怕内有担任首相职务后,匈牙利政府许多法令也必须询问他的意见。
事实上蒂萨对于塞尔维亚没有任何的好感,他希望奥匈帝国不要过多的介入到巴尔干南部的事务中。如果奥匈在那里搞扩张,最终只能削弱匈牙利的特殊地位,因为这样会引入更多的斯拉夫少数民族。最终会让奥匈帝国从二元结构(奥地利人和马扎尔人)转变成三元结构。
而皇帝费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态度则很有意思,他不关心政府使用哪一种政策,而是坚持一个原则,无论政府采取哪种对塞尔维亚的对策,都必须有蒂萨的同意,争取获得匈牙利的全力支持。
在外交大臣贝尔托尔德找到提萨希望他能支持,而这位匈牙利首相告诉外交大臣。自己反对战争是因为塞尔维亚背后的俄国会出兵干预,在没有盟友德国支持的情况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是不可接受的事。为此蒂萨准备了一份“和平计划”让外交大臣交给德国。
在这份“和平计划”中,其中心是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拉入三国同盟国中,从而阻止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野心。从表面上看这是蒂萨在用外交手段玩弄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实际上是加强同德国的关系,让其更够更深的介入到奥匈在巴尔干的事务中,将巴尔干变成奥匈和德国共同的事业。
面对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奥匈帝国的政治家在没有征得德国同意前,不能制定出自己的对策。这反映了奥匈帝国在战略上是无能的。而让奥匈不能做出对策的原因也是帝国内部政治结构,高高在上的匈牙利人有能力代表半个帝国否决一项政策。然而奥匈由15个民族,几乎不能把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分开。
蒂萨的和平主义姿态,也是他向维护马扎尔人的地位分不开的。康拉德和贝尔托尔德希望压垮塞尔维亚,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帝国内部民族的独立浪潮。可是两人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首先要压制以蒂萨为代表的马扎尔人。在这种奇怪的局势下,德国不仅变成了奥匈外交政策的仲裁者,也变成了奥匈帝国制度困境的破解者。
现在奥匈帝国就等德国的态度了。
PS今天早点睡觉,起来在继续码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