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假恢复办公,顶着黑眼圈和发青的脸色出门办公。
公爵府上的丫鬟婢女们,看到被雨露滋润开发后的新小夫人,也是个个自惭形秽,难以想象女子姿色能到这种程度。
她们也总算明白,公爵不是不好色,是要求太高。之前显得相对清心寡欲淡泊,是因为他几乎无色可好,所以注重灵魂交流。
也就是大桥被罚为奴婢入府之后,公爵的丑态才渐渐显露,这次娶妾才开发到巅峰。
……
休假结束之后,李素恢复办公,第一天回未央宫石渠阁议事,荀攸钟繇诸葛亮法正都不在,刘备都没让其他大臣陪聊,只是单独奏对,可见对李素的信任。
没有外人,刘备也不在乎扯扯荤段子轻松一下。
“伯雅你这厮,总算是被朕看透了,原来你这是眼光高,真放纵起来那么不知养身。”
李素也是不在乎礼仪地笑着应对:“这不新鲜劲儿还没过么,过一阵子就又渐渐养身了。”
刘备:“云长那边最近送来不少好消息,雒阳和河南尹大部分地区都安定下来了,这个月肯定就要派你去当司隶校尉,明年转兼司隶总督。
在长安这些日子,你好好琢磨琢磨,还有哪些该帮朕办的事儿,不拿出个方案来不放你走。这几天不会人歇了脑子也歇了吧,有没有用心琢磨。”
李素拿过手绢抠了抠鼻子,丢在一边:“其他都可以慢慢再议。反正到了雒阳,离长安也不远,陛下有什么要垂询的,都能实时来问。
眼下关键的国家大政,就是把南阳与颍川之间那条运河的具体筹资计划给定了,后续该调度多少人力物力、调度征发哪儿的百姓扩大施工,给不给工钱怎么给、钱从哪儿来,都要筹划落地。
顺带着,之前陛下年初跟臣聊的商税改革,现在也该确认了。毕竟这一年南北两线用兵,之前多花的钱,都是靠问勋贵和皇家产业的利润里要的和预借的。
一部分是拿了‘未来要加征的新商税的抵扣额度’,跟他们腾挪的。所以新商税怎么收、之前预借的怎么抵扣,绝对不能再拖了。
今年年底定下,反对意见都收集好了、解决干净。明年夏秋开征,正好循序渐进免得民间反对。”
刘备对这个总规划和思路并不反对,看来李素这段时间玩归玩,对国家大事的总方向把握还是不错的,知道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战争即将进入休整停顿,内政和改革确实应该趁着军事胜利的威望加持赶紧推进。
和平年代变法是很难的,世家大族和商业既得利益阶级在和平年代不怕刀把子的威胁,和平年代军阀的话语权也降低了,改革掣肘太多。
而战时制度下,每次前方打了个大胜仗,都是后方趁机改革压制反对的良机。历史上曹操后期的三大征,用在了“每次前方胜利后就回朝,杀一批真心忠于汉室的反对派,同时给曹操自己加爵位,萧何故事、封公爵、封王”,巩固曹家的天下。
刘备有正统,不需要这么干,但他也不该浪费军事胜利后的威望期。
他以人为本,那就前方每打一个大胜仗灭一个诸侯,趁机推进一项改革好了,把军事胜利的凝聚力花在这些长远有益的事情上。
刘备从谏如流地往下问:“那依你之见,建设南阳颍川运河的劳力,该如何征发?征发多少?如何补偿?如何筹资?”
李素已经想好了答案:“让这两年扩军的新兵兵源来服役搞建设,按照战时给军饷和给养,以军法管理。
去年我军扩军了八万,可机动远征的主力军,从三十二万扩军到了四十万。这八万人其实只是打了没几场仗,明年闲下来可以继续去服工役,带高额军饷。
别的闲置下来的部队也可以抽一部分,保持军事化管理。
而且,今年歼灭了那么多袁绍和江东的部队,可以劳役之后加以改编。民间再继续加大对南阳郡周边人口过于稠密、人多田少地区的征发,正好再凑十万新军。
如此,朝廷可以长途远征的精兵,扩充到五十万,未来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相信未来彻底消灭袁、曹的过程中,都不用再扩军了。
未来数年征袁曹时再有俘虏,就遣其老弱归农。精壮者转为地方卫戍、民兵乡勇、工程徭役兵。大汉朝未来太平之后,保持五十万朝廷直属的精锐常备军就足够了,甚至还能逐步转一部分到二线,到时候视情况再定,要看四夷的威胁强弱而定。”
李素从来不认为一项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更晚、就一定比出现时间更早的制度有优越性。
适合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
后世他看到一些历史网络小说写手,喜欢为了降低读者认知成本,就吹嘘“后出现的更先进”,但这事儿真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六朝到唐初的府兵制,当然有制度上的先进性,在兵力动员效率和节约国家财政方面,也确实有优势。
但府兵制对于形成军阀这个问题上是有弊端的,藩镇的出现跟府兵制的残余也有关系。唐朝人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到唐中期、后期,租庸调和两税法等措施缓解财政压力时,朝廷也试过改募兵制。
宋朝有钱之后,吸取唐朝藩镇和军阀教训,宁可多花钱也要募兵制。
汉朝严格来说,中后期一直是有募兵制的,只是因为天下太平、四夷威胁也小,所以常备军规模不大,募兵制花钱多的缺点也就不明显。
到汉末四夷威胁大了之后,募兵常备军规模要简单倍增,财政一下子就垮了,这才有段颎平凉、一年多花掉桓帝朝廷44个亿军费。
说到底,中国古代是在征兵和募兵之间反复横跳,不存在一种绝对比另一种先进,看朝廷的主要矛盾是军阀分离倾向还是缺钱。
军阀分离威胁更大,外敌军事威胁少,那就用不容易分离但费钱多的募兵。
中央军事权威很重、皇帝威望高不怕军阀分离倾向,同时外部环境长期战事重、要保持的军队规模长期维持在高位,那就征兵府兵省点钱。
李素觉得刘备的统一战争没几年好打了,而且现在的四夷也比较弱。所以把东汉一贯的募兵现在再去大刀阔斧彻底改掉,也没必要。
就算未来要搞扩张型改革,也找别的契机再说了。
相比之下,还是想办法搞钱,把募兵制费钱的麻烦扛过去,就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当然了,“改兵制”这个说法,还是可以拿出来提一提,威胁一下目前的政治既得利益阶层。
最后你可以虚晃一枪,提了之后不改,再拿出商税改革摆到她们面前:你们看,陛下都从谏如流,不动桓灵以来的募兵制老办法了,但是继续募兵制就要解决军费问题,所以商税改革大家还是支持一下吧。
改革不都是靠进两步退一步,这样妥协艺术拉扯出来的么。
假恢复办公,顶着黑眼圈和发青的脸色出门办公。
公爵府上的丫鬟婢女们,看到被雨露滋润开发后的新小夫人,也是个个自惭形秽,难以想象女子姿色能到这种程度。
她们也总算明白,公爵不是不好色,是要求太高。之前显得相对清心寡欲淡泊,是因为他几乎无色可好,所以注重灵魂交流。
也就是大桥被罚为奴婢入府之后,公爵的丑态才渐渐显露,这次娶妾才开发到巅峰。
……
休假结束之后,李素恢复办公,第一天回未央宫石渠阁议事,荀攸钟繇诸葛亮法正都不在,刘备都没让其他大臣陪聊,只是单独奏对,可见对李素的信任。
没有外人,刘备也不在乎扯扯荤段子轻松一下。
“伯雅你这厮,总算是被朕看透了,原来你这是眼光高,真放纵起来那么不知养身。”
李素也是不在乎礼仪地笑着应对:“这不新鲜劲儿还没过么,过一阵子就又渐渐养身了。”
刘备:“云长那边最近送来不少好消息,雒阳和河南尹大部分地区都安定下来了,这个月肯定就要派你去当司隶校尉,明年转兼司隶总督。
在长安这些日子,你好好琢磨琢磨,还有哪些该帮朕办的事儿,不拿出个方案来不放你走。这几天不会人歇了脑子也歇了吧,有没有用心琢磨。”
李素拿过手绢抠了抠鼻子,丢在一边:“其他都可以慢慢再议。反正到了雒阳,离长安也不远,陛下有什么要垂询的,都能实时来问。
眼下关键的国家大政,就是把南阳与颍川之间那条运河的具体筹资计划给定了,后续该调度多少人力物力、调度征发哪儿的百姓扩大施工,给不给工钱怎么给、钱从哪儿来,都要筹划落地。
顺带着,之前陛下年初跟臣聊的商税改革,现在也该确认了。毕竟这一年南北两线用兵,之前多花的钱,都是靠问勋贵和皇家产业的利润里要的和预借的。
一部分是拿了‘未来要加征的新商税的抵扣额度’,跟他们腾挪的。所以新商税怎么收、之前预借的怎么抵扣,绝对不能再拖了。
今年年底定下,反对意见都收集好了、解决干净。明年夏秋开征,正好循序渐进免得民间反对。”
刘备对这个总规划和思路并不反对,看来李素这段时间玩归玩,对国家大事的总方向把握还是不错的,知道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战争即将进入休整停顿,内政和改革确实应该趁着军事胜利的威望加持赶紧推进。
和平年代变法是很难的,世家大族和商业既得利益阶级在和平年代不怕刀把子的威胁,和平年代军阀的话语权也降低了,改革掣肘太多。
而战时制度下,每次前方打了个大胜仗,都是后方趁机改革压制反对的良机。历史上曹操后期的三大征,用在了“每次前方胜利后就回朝,杀一批真心忠于汉室的反对派,同时给曹操自己加爵位,萧何故事、封公爵、封王”,巩固曹家的天下。
刘备有正统,不需要这么干,但他也不该浪费军事胜利后的威望期。
他以人为本,那就前方每打一个大胜仗灭一个诸侯,趁机推进一项改革好了,把军事胜利的凝聚力花在这些长远有益的事情上。
刘备从谏如流地往下问:“那依你之见,建设南阳颍川运河的劳力,该如何征发?征发多少?如何补偿?如何筹资?”
李素已经想好了答案:“让这两年扩军的新兵兵源来服役搞建设,按照战时给军饷和给养,以军法管理。
去年我军扩军了八万,可机动远征的主力军,从三十二万扩军到了四十万。这八万人其实只是打了没几场仗,明年闲下来可以继续去服工役,带高额军饷。
别的闲置下来的部队也可以抽一部分,保持军事化管理。
而且,今年歼灭了那么多袁绍和江东的部队,可以劳役之后加以改编。民间再继续加大对南阳郡周边人口过于稠密、人多田少地区的征发,正好再凑十万新军。
如此,朝廷可以长途远征的精兵,扩充到五十万,未来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相信未来彻底消灭袁、曹的过程中,都不用再扩军了。
未来数年征袁曹时再有俘虏,就遣其老弱归农。精壮者转为地方卫戍、民兵乡勇、工程徭役兵。大汉朝未来太平之后,保持五十万朝廷直属的精锐常备军就足够了,甚至还能逐步转一部分到二线,到时候视情况再定,要看四夷的威胁强弱而定。”
李素从来不认为一项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更晚、就一定比出现时间更早的制度有优越性。
适合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
后世他看到一些历史网络小说写手,喜欢为了降低读者认知成本,就吹嘘“后出现的更先进”,但这事儿真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六朝到唐初的府兵制,当然有制度上的先进性,在兵力动员效率和节约国家财政方面,也确实有优势。
但府兵制对于形成军阀这个问题上是有弊端的,藩镇的出现跟府兵制的残余也有关系。唐朝人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到唐中期、后期,租庸调和两税法等措施缓解财政压力时,朝廷也试过改募兵制。
宋朝有钱之后,吸取唐朝藩镇和军阀教训,宁可多花钱也要募兵制。
汉朝严格来说,中后期一直是有募兵制的,只是因为天下太平、四夷威胁也小,所以常备军规模不大,募兵制花钱多的缺点也就不明显。
到汉末四夷威胁大了之后,募兵常备军规模要简单倍增,财政一下子就垮了,这才有段颎平凉、一年多花掉桓帝朝廷44个亿军费。
说到底,中国古代是在征兵和募兵之间反复横跳,不存在一种绝对比另一种先进,看朝廷的主要矛盾是军阀分离倾向还是缺钱。
军阀分离威胁更大,外敌军事威胁少,那就用不容易分离但费钱多的募兵。
中央军事权威很重、皇帝威望高不怕军阀分离倾向,同时外部环境长期战事重、要保持的军队规模长期维持在高位,那就征兵府兵省点钱。
李素觉得刘备的统一战争没几年好打了,而且现在的四夷也比较弱。所以把东汉一贯的募兵现在再去大刀阔斧彻底改掉,也没必要。
就算未来要搞扩张型改革,也找别的契机再说了。
相比之下,还是想办法搞钱,把募兵制费钱的麻烦扛过去,就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当然了,“改兵制”这个说法,还是可以拿出来提一提,威胁一下目前的政治既得利益阶层。
最后你可以虚晃一枪,提了之后不改,再拿出商税改革摆到她们面前:你们看,陛下都从谏如流,不动桓灵以来的募兵制老办法了,但是继续募兵制就要解决军费问题,所以商税改革大家还是支持一下吧。
改革不都是靠进两步退一步,这样妥协艺术拉扯出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