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要想沮授主动出战……除非是我军进一步冒险,比如不顾目前尚未击退沮授的现状,直接从北线抽调兵马增援荆、扬战场。到时候河东河内战场驻军进一步减少,比如从现在的十五万降到十二万、甚至十万,那沮授或许还有胆量允许袁军诸将主动出击。”
诸葛亮说的最后一项评估意见,倒也不能说行不通,算是一条不得已情况下的备胎方案了。只怕到时候关羽只剩十二万或者十五万,野战也打不过二十五万到三十万的袁军。
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真走这一步的。
当然,如果是用骗术,明明没走这一步骗得敌人以为走了这一步,勾引出来野战决战,再利用汉军的机动和通讯速度优势、内线打出一个时间差,倒是可以考虑。
这一点目前还没到这个份上,诸葛亮不用对黄权说出来,暂时自己心里先想象,多留个备胎就行。
黄权琢磨了一下:“既然你们觉得不可能速胜、重创击退袁军,当如何回复陛下?”
诸葛亮看了一眼关羽,见关羽点头,他就侃侃而谈:“我军之前扩军不足,主要是因为陛下治下各州人口虽众,然分布广泛,边远之地粮秣物资无法集中到前线供朝廷调度。
所以,我军空有一千七百万治下百姓,可调度之兵还不如袁绍一千三百万人。我军可以离境作战的兵马不过三十二万,袁绍却有四十万,虽然我军素质相对袁绍更精锐一些,器械更是精良。
关中从前年开始,才能自给自足,去年起百姓才略有余粮。而益州物资虽极为富庶,外运损耗却极大,荆州江汉之地也是去年才刚刚掌握,其余边远之地更是无法支援中原。所以截止去年,我们没有大肆扩军是对的。
但如今,关中已经可以彻底自给自足、纵然偶有小灾也能自行赈济。荆州全境为我军所有,春耕之后,等今年夏粮收获、加上江陵存粮调度到位,足可在前线养更多常备战兵。
太尉此前也算过,建议陛下今年春耕之后,趁着农闲,进一步扩军。民间新兵兵源应以巴地三郡及汉中为主,辅之以新定的南阳。
因为离前线近的州要为朝廷提供战时军粮,按照租庸调输法,不该再重摊兵役。后方偏远州物资运到前线困难,不如出人当兵,这也是朝廷成法了。
益、滇之地最为偏远、物资难运,而且人口稠密,本该多出兵源。但成都周边富庶、工商农事俱甚为发达,百姓安逸不尚武,还是让他们纳赋税为国贡献即可。
滇州虽然最为偏远,民风也尚武,但如今南方已彻底平定,孙权治下剩余土地,不过淮南与吴越,连豫章庐陵与山越都丢了,没有滇州兵用武之地,他们到了北方不习寒冷,恐难以苦战。
所以,汉中、三巴之地民风彪悍,多山少田,人口却稠密,多有百姓无田可种,还是继续从那儿抽兵免税,可以让这些部队到宛城驻扎,与南阳本地的新募兵一起,归属于南阳守将高顺麾下训练、并防守地方。
另外,我军去年冬天在河内抓获袁绍军战俘、降卒两万余人。您刚才说李师在江东也累计抓获孙策旧部战俘两万余人。
太尉以为,高顺扩编新军整训之初,可以以旧部四万人为骨干、占三分之一,以老带新。同时以三巴、汉中、南阳新兵四万人占另三分之一,再以袁绍孙策降卒四万占最后三分之一。
如此,四万扩至十二万,整个朝廷的机动兵力从三十二万扩军到四十万、对外则宣称五十万。这样的以老带新编练速度,不用半年就能成军,新兵的战技应该能跟上,袁、孙旧部的忠诚度也能渐渐洗改。
事成之后,高顺麾下原有的数万精兵、老兵,可逐步由吴懿带领,派去夏口、柴桑支援李师平吴越。
若是保密得当、操作得法,时机恰当时,对外还可以提前趁着哪天高顺练兵有所小成时、打个时间差放假消息。
宣称高顺之兵并未练成、实际上陛下是抽调了河东的预备队去宛城、让宛城的高顺精兵去柴桑前线。所以河东河内前线兵力实际已经没有十五万了,可能就十二万甚至十万,这样,也有可能把沮授勾引出来,敢于野战。
当然,具体得随机应变,现在说还太远,无法预料那么久之后的事情预料得太精确。到时候怎么骗,还要临时想词设计。”
黄权很认真地听完了诸葛亮周到的建议,心中也很是认同。另外,他也知道,这番话未必都是诸葛亮自己的心得,至少关于扩军练兵的日常经验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应该是关羽的意思。
关羽只是不善言辞,借机让诸葛亮这个长史帮他整理好了、有条有理地摆到台面上。
黄权虽然不知道后世的军事理论,但根据朴素的军事经验常识,他也听得出:扩编新军的时候,留三分之一老兵作为骨干模范带队,确实是最稳妥最能形成新部队战斗力,又不至于老兵太少跟泥牛入海似地被稀释得无影无踪白白浪费。
后世采用三三制的国家,在近代扩军动员时,一般都是按三倍动员。比如一个团到了战时要动员扩编到三个团,那就把原有精兵团三个营拆到三个新团里,每团放一个老兵营带两个新兵营,能较快形成战斗力。
而诸葛亮这次的建议,其实更加巧妙一些。
因为袁绍孙策那儿抓来的战俘,战斗技能是已经有一点的了,缺的只是对刘备阵营的忠诚度,所以对他们的改造重点在于思想教育、比如开开诉苦会洗心革面。
这样三三掺杂之后,每个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员有忠诚动摇的可能性,再洗脑一下,就绝对翻不起浪来,不可能出现整个部队动摇。
而三巴、汉中和南阳征的新兵,都是从无地穷人里征的,在刘备的内政政策下,这些本地人忠诚度没问题,缺的是技战术经验。掺杂后,这种缺乏技战术的士兵也只有三分之一。
最终结果就是缺战术和缺忠诚的士兵,都各只有三分之一,占少数派。成军的效率只会比正常的三倍扩军更快。
……
黄权表示他回去后一定好好进言,把这些真知灼见分析给刘备听。不过,他还是想先观摩一下沮授目前的防守战是怎么打的、为什么关羽一直强调他有了攻城武器之利,还是不能抓到主攻的好时机。
关羽对此当然不会反对,反正这段时间他对沮授的试探性进攻也偶有实施,黄权想观摩就等几天好了,总会打的。
——
PS:我也知道今天第一章有点水。虽然没加更,但都是四千多字,两更也八千字,过渡完了
br />
要想沮授主动出战……除非是我军进一步冒险,比如不顾目前尚未击退沮授的现状,直接从北线抽调兵马增援荆、扬战场。到时候河东河内战场驻军进一步减少,比如从现在的十五万降到十二万、甚至十万,那沮授或许还有胆量允许袁军诸将主动出击。”
诸葛亮说的最后一项评估意见,倒也不能说行不通,算是一条不得已情况下的备胎方案了。只怕到时候关羽只剩十二万或者十五万,野战也打不过二十五万到三十万的袁军。
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真走这一步的。
当然,如果是用骗术,明明没走这一步骗得敌人以为走了这一步,勾引出来野战决战,再利用汉军的机动和通讯速度优势、内线打出一个时间差,倒是可以考虑。
这一点目前还没到这个份上,诸葛亮不用对黄权说出来,暂时自己心里先想象,多留个备胎就行。
黄权琢磨了一下:“既然你们觉得不可能速胜、重创击退袁军,当如何回复陛下?”
诸葛亮看了一眼关羽,见关羽点头,他就侃侃而谈:“我军之前扩军不足,主要是因为陛下治下各州人口虽众,然分布广泛,边远之地粮秣物资无法集中到前线供朝廷调度。
所以,我军空有一千七百万治下百姓,可调度之兵还不如袁绍一千三百万人。我军可以离境作战的兵马不过三十二万,袁绍却有四十万,虽然我军素质相对袁绍更精锐一些,器械更是精良。
关中从前年开始,才能自给自足,去年起百姓才略有余粮。而益州物资虽极为富庶,外运损耗却极大,荆州江汉之地也是去年才刚刚掌握,其余边远之地更是无法支援中原。所以截止去年,我们没有大肆扩军是对的。
但如今,关中已经可以彻底自给自足、纵然偶有小灾也能自行赈济。荆州全境为我军所有,春耕之后,等今年夏粮收获、加上江陵存粮调度到位,足可在前线养更多常备战兵。
太尉此前也算过,建议陛下今年春耕之后,趁着农闲,进一步扩军。民间新兵兵源应以巴地三郡及汉中为主,辅之以新定的南阳。
因为离前线近的州要为朝廷提供战时军粮,按照租庸调输法,不该再重摊兵役。后方偏远州物资运到前线困难,不如出人当兵,这也是朝廷成法了。
益、滇之地最为偏远、物资难运,而且人口稠密,本该多出兵源。但成都周边富庶、工商农事俱甚为发达,百姓安逸不尚武,还是让他们纳赋税为国贡献即可。
滇州虽然最为偏远,民风也尚武,但如今南方已彻底平定,孙权治下剩余土地,不过淮南与吴越,连豫章庐陵与山越都丢了,没有滇州兵用武之地,他们到了北方不习寒冷,恐难以苦战。
所以,汉中、三巴之地民风彪悍,多山少田,人口却稠密,多有百姓无田可种,还是继续从那儿抽兵免税,可以让这些部队到宛城驻扎,与南阳本地的新募兵一起,归属于南阳守将高顺麾下训练、并防守地方。
另外,我军去年冬天在河内抓获袁绍军战俘、降卒两万余人。您刚才说李师在江东也累计抓获孙策旧部战俘两万余人。
太尉以为,高顺扩编新军整训之初,可以以旧部四万人为骨干、占三分之一,以老带新。同时以三巴、汉中、南阳新兵四万人占另三分之一,再以袁绍孙策降卒四万占最后三分之一。
如此,四万扩至十二万,整个朝廷的机动兵力从三十二万扩军到四十万、对外则宣称五十万。这样的以老带新编练速度,不用半年就能成军,新兵的战技应该能跟上,袁、孙旧部的忠诚度也能渐渐洗改。
事成之后,高顺麾下原有的数万精兵、老兵,可逐步由吴懿带领,派去夏口、柴桑支援李师平吴越。
若是保密得当、操作得法,时机恰当时,对外还可以提前趁着哪天高顺练兵有所小成时、打个时间差放假消息。
宣称高顺之兵并未练成、实际上陛下是抽调了河东的预备队去宛城、让宛城的高顺精兵去柴桑前线。所以河东河内前线兵力实际已经没有十五万了,可能就十二万甚至十万,这样,也有可能把沮授勾引出来,敢于野战。
当然,具体得随机应变,现在说还太远,无法预料那么久之后的事情预料得太精确。到时候怎么骗,还要临时想词设计。”
黄权很认真地听完了诸葛亮周到的建议,心中也很是认同。另外,他也知道,这番话未必都是诸葛亮自己的心得,至少关于扩军练兵的日常经验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应该是关羽的意思。
关羽只是不善言辞,借机让诸葛亮这个长史帮他整理好了、有条有理地摆到台面上。
黄权虽然不知道后世的军事理论,但根据朴素的军事经验常识,他也听得出:扩编新军的时候,留三分之一老兵作为骨干模范带队,确实是最稳妥最能形成新部队战斗力,又不至于老兵太少跟泥牛入海似地被稀释得无影无踪白白浪费。
后世采用三三制的国家,在近代扩军动员时,一般都是按三倍动员。比如一个团到了战时要动员扩编到三个团,那就把原有精兵团三个营拆到三个新团里,每团放一个老兵营带两个新兵营,能较快形成战斗力。
而诸葛亮这次的建议,其实更加巧妙一些。
因为袁绍孙策那儿抓来的战俘,战斗技能是已经有一点的了,缺的只是对刘备阵营的忠诚度,所以对他们的改造重点在于思想教育、比如开开诉苦会洗心革面。
这样三三掺杂之后,每个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员有忠诚动摇的可能性,再洗脑一下,就绝对翻不起浪来,不可能出现整个部队动摇。
而三巴、汉中和南阳征的新兵,都是从无地穷人里征的,在刘备的内政政策下,这些本地人忠诚度没问题,缺的是技战术经验。掺杂后,这种缺乏技战术的士兵也只有三分之一。
最终结果就是缺战术和缺忠诚的士兵,都各只有三分之一,占少数派。成军的效率只会比正常的三倍扩军更快。
……
黄权表示他回去后一定好好进言,把这些真知灼见分析给刘备听。不过,他还是想先观摩一下沮授目前的防守战是怎么打的、为什么关羽一直强调他有了攻城武器之利,还是不能抓到主攻的好时机。
关羽对此当然不会反对,反正这段时间他对沮授的试探性进攻也偶有实施,黄权想观摩就等几天好了,总会打的。
——
PS:我也知道今天第一章有点水。虽然没加更,但都是四千多字,两更也八千字,过渡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