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候再定。其他人呢?”
荀攸钟繇商量了一下,先给个草稿:太史慈由伏波将军加为安东将军。因为太史慈此番算是决战的第二功臣,只是没杀到孙策,但一开始的苦战都是他打的。虽然后来需要黄忠周泰救援他,但那也正好证明了他打了硬仗。
只不过黄忠是从射声校尉升到四安。而太史慈是从杂号将军升四安,所以黄忠多升了一级,升完后两人的结果还是平级的。
周泰、甘宁等人,此战没有决定性战果,所以楼船将军和横海将军的杂号将军号就暂时不变了,各加几百户封地,或者亭侯该升乡侯的升一升。
不过,等吴会之地彻底光复后,荀攸估计周泰和甘宁也能再捞到一次正式升官,到时候到四安也是有可能的。
四安可能位置不够用,那就酌情挪两个到四平。反正平南平东也有空着。
李素和赵云官位太高了,都不动,而且赵云的主要功劳还是年前的长坂坡之战,各自先加一千户意思意思,最后一起升。
刘备也问起荀攸,对李素的请功目的怎么看,荀攸请求看了李素的捷报,一个字一个字揣摩后,帮刘备解读:
“陛下,从李司空捷报字句揣摩,臣以为,李司空或是觉得太史慈、黄忠皆一流将才,只是因为中间相从陛下的年限资历被打断、或是相从日短,不得发挥其才干。
所以趁着这次还未克尽全功,先给他俩升一下。将来光复江东全境或许还能再巧立名目拔擢,这也是为国选贤任能。”
刘备点点头,觉得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他这些年也观察到了,李素这人的识人之能,有些时候不如他,但对于某些人才的潜力,看得又非常准。然后李素就会想方设法把他看好的人引为私人幕僚,或者巧立名目帮他们请功加速升官。
太史慈原本一度爬得比周泰甘宁还慢,主要就是因为去糜竺那儿耽误了两年多,没捞到做事机会。否则以太史慈一开始跟刘备的时间,那资历是该比徐晃还老的。
黄忠嘛纯粹是有能力却跟了个不打仗的刘表,所以李素想方设法给他“补发育”呢。
荀攸解答了刘备的疑惑之后,继续耐心地看李素捷报里最后一部分内容:
那是李素表示因为曹操的出现和协防,以目前兵力全取江东、突破皖口有难度,所以希望南线暂时相持,等北线分出胜负腾出兵力后,给他派去一些援军,才能克尽全功。
这么写本不奇怪,但李素最后特地暗示了南线不缺将才,只要派个忠心可靠的亲近之人领兵去支援就可以了。这一点让荀攸有些摸不清真意,而刘备刚才因为疏忽大意,根本就没往细节里揣摩。
“忠心可靠的亲近之人?总不会是指车骑将军吧?张将军如今也是万人敌,天下勇名。伯雅这么写,应该就是要找个宗室或者外戚,让人分润点功劳,学王翦适时示人以无异志。”
荀攸心中如是想道。
于是,他就旁敲侧击地悄悄单独提醒刘备:“陛下,如今南方即将进入相持,若是河内、并州战事稍歇、可以派出援军南下,陛下可有亲近可靠的外戚人选,带援军南下?臣以为,李司空捷报中未尽之意,或许便是如此,但臣不知他为何要如此。”
“北线打完之后,他要找个外戚领援军南下?他不怕外戚势大么……朕懂了,他这是怕朕担心皇后和太子不安呢。也是提醒朕要兑现别的赏赐呢。
难怪他捷报里一开始那些漂亮话,先归功于朕,说了半天,还说他年未届三旬就位列三公,实在诚惶诚恐。这是让朕再等个一年多,就算要设高于三公的职位赏赐他,也得等他年满三十!”
刘备被荀攸一提醒一点拨,瞬间心下雪亮——当然,荀攸还是云里雾里,主要是荀攸不知道李素和刘备之间一开始出征前的私下肮脏交易。
刘备知道,李素这是在担心吴苋的娘家人势力太弱呢,将来太子嫡庶尊卑不稳。
所以,李素希望将来吴匡或者吴懿带援军去,名义上跟他一起完成对孙权政权的最后一击。
与此同时,这也是在提醒刘备:别忘了,我南下之前陛下跟咱承诺过的,臣灭了孙策你就做局把甄宓赏给臣做小妾。
现在吴苋的娘家人也变强了,依然可以压住“哪怕甄宓给李素做妾”之后的甄家,让甄姜不至于来争夺皇后、甚至将来争夺太子。刘备要是再不做主、让甄姜把甄宓许给李素,可就不地道了。
反正李素也没想三十岁之前当丞相,那就先加点封邑要个女人,换取晚一年当丞相。
而且李素觉得这也有利于制度建设,三十岁都不到的人就当丞相,对国家不是好事。
之前没有“祖宗之法”规定这事儿,在西汉末年闹出多少乱子。什么董贤之类的垃圾二十一岁就当大司马,简直扯淡丢人。
在帝国时代,这方面要形成法律也很难,毕竟没有宪法。但如果李素能以身作则、让刘备留下一条“祖宗之法”。将来都规定三十岁以下不能当丞相,也可以减少将来百年之后可能出现的乱命的操作空间。
候再定。其他人呢?”
荀攸钟繇商量了一下,先给个草稿:太史慈由伏波将军加为安东将军。因为太史慈此番算是决战的第二功臣,只是没杀到孙策,但一开始的苦战都是他打的。虽然后来需要黄忠周泰救援他,但那也正好证明了他打了硬仗。
只不过黄忠是从射声校尉升到四安。而太史慈是从杂号将军升四安,所以黄忠多升了一级,升完后两人的结果还是平级的。
周泰、甘宁等人,此战没有决定性战果,所以楼船将军和横海将军的杂号将军号就暂时不变了,各加几百户封地,或者亭侯该升乡侯的升一升。
不过,等吴会之地彻底光复后,荀攸估计周泰和甘宁也能再捞到一次正式升官,到时候到四安也是有可能的。
四安可能位置不够用,那就酌情挪两个到四平。反正平南平东也有空着。
李素和赵云官位太高了,都不动,而且赵云的主要功劳还是年前的长坂坡之战,各自先加一千户意思意思,最后一起升。
刘备也问起荀攸,对李素的请功目的怎么看,荀攸请求看了李素的捷报,一个字一个字揣摩后,帮刘备解读:
“陛下,从李司空捷报字句揣摩,臣以为,李司空或是觉得太史慈、黄忠皆一流将才,只是因为中间相从陛下的年限资历被打断、或是相从日短,不得发挥其才干。
所以趁着这次还未克尽全功,先给他俩升一下。将来光复江东全境或许还能再巧立名目拔擢,这也是为国选贤任能。”
刘备点点头,觉得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他这些年也观察到了,李素这人的识人之能,有些时候不如他,但对于某些人才的潜力,看得又非常准。然后李素就会想方设法把他看好的人引为私人幕僚,或者巧立名目帮他们请功加速升官。
太史慈原本一度爬得比周泰甘宁还慢,主要就是因为去糜竺那儿耽误了两年多,没捞到做事机会。否则以太史慈一开始跟刘备的时间,那资历是该比徐晃还老的。
黄忠嘛纯粹是有能力却跟了个不打仗的刘表,所以李素想方设法给他“补发育”呢。
荀攸解答了刘备的疑惑之后,继续耐心地看李素捷报里最后一部分内容:
那是李素表示因为曹操的出现和协防,以目前兵力全取江东、突破皖口有难度,所以希望南线暂时相持,等北线分出胜负腾出兵力后,给他派去一些援军,才能克尽全功。
这么写本不奇怪,但李素最后特地暗示了南线不缺将才,只要派个忠心可靠的亲近之人领兵去支援就可以了。这一点让荀攸有些摸不清真意,而刘备刚才因为疏忽大意,根本就没往细节里揣摩。
“忠心可靠的亲近之人?总不会是指车骑将军吧?张将军如今也是万人敌,天下勇名。伯雅这么写,应该就是要找个宗室或者外戚,让人分润点功劳,学王翦适时示人以无异志。”
荀攸心中如是想道。
于是,他就旁敲侧击地悄悄单独提醒刘备:“陛下,如今南方即将进入相持,若是河内、并州战事稍歇、可以派出援军南下,陛下可有亲近可靠的外戚人选,带援军南下?臣以为,李司空捷报中未尽之意,或许便是如此,但臣不知他为何要如此。”
“北线打完之后,他要找个外戚领援军南下?他不怕外戚势大么……朕懂了,他这是怕朕担心皇后和太子不安呢。也是提醒朕要兑现别的赏赐呢。
难怪他捷报里一开始那些漂亮话,先归功于朕,说了半天,还说他年未届三旬就位列三公,实在诚惶诚恐。这是让朕再等个一年多,就算要设高于三公的职位赏赐他,也得等他年满三十!”
刘备被荀攸一提醒一点拨,瞬间心下雪亮——当然,荀攸还是云里雾里,主要是荀攸不知道李素和刘备之间一开始出征前的私下肮脏交易。
刘备知道,李素这是在担心吴苋的娘家人势力太弱呢,将来太子嫡庶尊卑不稳。
所以,李素希望将来吴匡或者吴懿带援军去,名义上跟他一起完成对孙权政权的最后一击。
与此同时,这也是在提醒刘备:别忘了,我南下之前陛下跟咱承诺过的,臣灭了孙策你就做局把甄宓赏给臣做小妾。
现在吴苋的娘家人也变强了,依然可以压住“哪怕甄宓给李素做妾”之后的甄家,让甄姜不至于来争夺皇后、甚至将来争夺太子。刘备要是再不做主、让甄姜把甄宓许给李素,可就不地道了。
反正李素也没想三十岁之前当丞相,那就先加点封邑要个女人,换取晚一年当丞相。
而且李素觉得这也有利于制度建设,三十岁都不到的人就当丞相,对国家不是好事。
之前没有“祖宗之法”规定这事儿,在西汉末年闹出多少乱子。什么董贤之类的垃圾二十一岁就当大司马,简直扯淡丢人。
在帝国时代,这方面要形成法律也很难,毕竟没有宪法。但如果李素能以身作则、让刘备留下一条“祖宗之法”。将来都规定三十岁以下不能当丞相,也可以减少将来百年之后可能出现的乱命的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