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神臂弩、飞火神鸦,这些远程兵器,都是李素早在最近一两年就秘密研发的了,所以才能给甘宁的游击舰队带去那么多。
因此,李素在太史慈上次试探性进攻败北后、最近两个月内才鼓捣出来的针对性新兵器,显然要比上述两种更加厉害,而且更加适合克制周瑜已有的水战战术。
这些新兵器,有的只是稍微优化改良,有的则是大刀阔斧的发明。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便是既可以撑杆使用、又可以激发引信后漂浮顺流而下、延时数秒爆炸的原始“撑杆雷”。
中国古代就是有水雷的,所以这类东西技术含量并不算逆天。历史上明朝中期的武备著作就大量记载水雷了,比如“混江龙”、“水底龙”,还是延时引信的那种(半漂在水上靠管子露出水面获得氧气,导火索慢慢燃烧烧光了就爆炸)
南宋末年疑似也有水雷,不过更原始古老,就是个木桶装点火药,激发引信不如明中期的靠谱。这玩意儿在《大航海时代OL》里也有渲染,就是战舰航行的时候从船尾丢个火药桶下去。
李素虽然这辈子都未必铸造得出大炮,更不可能造出无缝钢管火枪,但既然有了火药,搞个药桶式水雷难度还是不大的。
他一贯以来的思路也很明确:作为不懂具体研发的文科生穿越,他从不指望研发出热兵器用于陆战野战,最多只是在水战和攻守城上点点热兵器科技树。
而之所以他打造的人类第一款水雷兵器,没有选择传统历史的“漂浮雷”,反而是罕见的“撑杆雷”,
一方面是因为李素觉得,在诸葛亮、黄月英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要指望他自己快速研发出漂雷引信,难度太大了。质量和稳定性肯定达不到“敌船一碰到漂浮的火药桶就起爆”的效果。
把火药桶绑在长杆上朝着敌船杵过去、狠狠一撞才炸,更容易实现,起爆也更稳定。
另一方面,这也跟十月份那场太史慈对周瑜的战败有关。周瑜在那场水战中表现出来的对“用撑杆防止敌军纵火船撞上来火攻”这一战术的吸收掌握程度,已经不亚于李素这个“战术原始发明者”了(当然李素也是抄的唐朝李光弼的)。
这让李素当时一度有些担心:周瑜学去的这个战术,会不会导致决战时,周瑜歪打正着对五牙战舰的拍杆攻击,也实现较强的防御效果。
众所周知,拍杆要发威,也是得在己方五牙战舰接近到敌船五丈距离之内,甚至更近,才能攻击到。
要是周瑜反应够快,纵然被李素猝不及防打个先手、拍沉了几条船后,就立刻见招拆招,吩咐吴军战船上那些原本司职防火攻的撑杆手撑住五牙战舰、保持双方距离,那拍杆不就够不着敌船了?
然后李素就想到了:你周瑜不是喜欢剽窃老子发明的放火撑杆战术么?咱给防火撑杆稍微动点手脚加点料!
于是乎,汉军新一批的杆子被加得更长,而且头部插了一个从五十汉斤到八十汉斤重不等的木桶,木桶里有一层隔板把桶内空间隔成大小两部分。
大的那部分空间,装上几十斤的黑火药、上面再铺二十斤生石灰,小的那部分空间里,装上一些诸如浓缩的醋酸之类的天然酸液。
一旦这种带着火药桶的长杆撞到敌船,杆头的包铁尖锐部分就会狠狠捅穿木桶顶盖和酸/石灰隔板,石灰和酸液、水混合会瞬间剧烈生热,然后在火药受潮之前就引爆火药。
这个办法化学原理上是非常顺畅的,当然实际工程量产中肯定会有磕磕绊绊的麻烦。李素最初实验的时候也发生了“撞击太猛烈、木桶直接整个碎掉,石灰还没发出足够的热量,火药已经先被江水浸透受潮”的故障。
一言以蔽之,就是会存在起爆失败的受潮哑弹。这个问题在建立近代工业体系之前,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能是指望工匠生产得多了之后熟能生巧、工艺尽量规范、提高良品率。
即使是如今马上要开战了,李素军中赶工出来的这批撑杆水雷,也只有八成左右的良品率,上了战场肯定会有两成的哑弹炸不响。
而且,考虑到这个极近的交战距离。哪怕李素明明有机会把木桶装药量做得更大、爆破威力也加得更大,但他依然得收着点,防止爆炸的时候把己方的船也波及炸裂。
毕竟这不是漂浮式水雷,没法确保起爆时自己人离很远。要是把敌舰炸出个两丈长的大裂口,以水对爆破压的高传导效率,五丈外的己方船只也有可能裂几尺长的口子。
最终权衡取舍,李素一方的撑杆火药桶,最大装药量不超过三十汉斤,折合大约七公斤。考虑到这个时代较为原始的黑火药爆破效率,估计也就最多折合两公斤TNT当量。
还有些小号的雷,桶子全重不到五十汉斤,装药十几汉斤,折合一公斤TNT都不到。
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可以参照一下二战时的航空鱼雷大多是250公斤TNT。
李素要对付的只是木壳船,按航空鱼雷百分之一都不到的装药量,也勉强能看了。测试的时候,炸穿敌船一尺多厚的木板、而且炸出一丈长的裂口,完全没有问题。
艨艟是直接断裂秒杀,斗舰炸个大洞,也会进水不止。楼船么,如果是老式楼船没有水密隔舱,进水也会比较致命。
要是195年、水密隔舱技术扩散后,诸侯新造的楼船,那还能指望储备浮力自救,但航速骤减失去机动是肯定的。
十月底的时候,测试基本通过,随后就开始量产。
李素在量产之前,就提前给诸葛瑾和张裔去了密令,让他们从益州僰道的军工中心大量运送黑火药等关键材料来夷陵,然后李素在夷陵就地组织生产,一共调运了超过一万斤火药,造了好几百个大桶。
刘备阵营至今对于敏感原材料的生产还是把控得很好的。虽然三年前就迁都长安了,可主要的火药作坊和灌钢锻造还是放在犍为郡,当年李素当益州牧时搞军工种田的老巢。长安也只有少量的作坊,皇帝的亲信直接掌握。
&... -->>
神臂弩、飞火神鸦,这些远程兵器,都是李素早在最近一两年就秘密研发的了,所以才能给甘宁的游击舰队带去那么多。
因此,李素在太史慈上次试探性进攻败北后、最近两个月内才鼓捣出来的针对性新兵器,显然要比上述两种更加厉害,而且更加适合克制周瑜已有的水战战术。
这些新兵器,有的只是稍微优化改良,有的则是大刀阔斧的发明。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便是既可以撑杆使用、又可以激发引信后漂浮顺流而下、延时数秒爆炸的原始“撑杆雷”。
中国古代就是有水雷的,所以这类东西技术含量并不算逆天。历史上明朝中期的武备著作就大量记载水雷了,比如“混江龙”、“水底龙”,还是延时引信的那种(半漂在水上靠管子露出水面获得氧气,导火索慢慢燃烧烧光了就爆炸)
南宋末年疑似也有水雷,不过更原始古老,就是个木桶装点火药,激发引信不如明中期的靠谱。这玩意儿在《大航海时代OL》里也有渲染,就是战舰航行的时候从船尾丢个火药桶下去。
李素虽然这辈子都未必铸造得出大炮,更不可能造出无缝钢管火枪,但既然有了火药,搞个药桶式水雷难度还是不大的。
他一贯以来的思路也很明确:作为不懂具体研发的文科生穿越,他从不指望研发出热兵器用于陆战野战,最多只是在水战和攻守城上点点热兵器科技树。
而之所以他打造的人类第一款水雷兵器,没有选择传统历史的“漂浮雷”,反而是罕见的“撑杆雷”,
一方面是因为李素觉得,在诸葛亮、黄月英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要指望他自己快速研发出漂雷引信,难度太大了。质量和稳定性肯定达不到“敌船一碰到漂浮的火药桶就起爆”的效果。
把火药桶绑在长杆上朝着敌船杵过去、狠狠一撞才炸,更容易实现,起爆也更稳定。
另一方面,这也跟十月份那场太史慈对周瑜的战败有关。周瑜在那场水战中表现出来的对“用撑杆防止敌军纵火船撞上来火攻”这一战术的吸收掌握程度,已经不亚于李素这个“战术原始发明者”了(当然李素也是抄的唐朝李光弼的)。
这让李素当时一度有些担心:周瑜学去的这个战术,会不会导致决战时,周瑜歪打正着对五牙战舰的拍杆攻击,也实现较强的防御效果。
众所周知,拍杆要发威,也是得在己方五牙战舰接近到敌船五丈距离之内,甚至更近,才能攻击到。
要是周瑜反应够快,纵然被李素猝不及防打个先手、拍沉了几条船后,就立刻见招拆招,吩咐吴军战船上那些原本司职防火攻的撑杆手撑住五牙战舰、保持双方距离,那拍杆不就够不着敌船了?
然后李素就想到了:你周瑜不是喜欢剽窃老子发明的放火撑杆战术么?咱给防火撑杆稍微动点手脚加点料!
于是乎,汉军新一批的杆子被加得更长,而且头部插了一个从五十汉斤到八十汉斤重不等的木桶,木桶里有一层隔板把桶内空间隔成大小两部分。
大的那部分空间,装上几十斤的黑火药、上面再铺二十斤生石灰,小的那部分空间里,装上一些诸如浓缩的醋酸之类的天然酸液。
一旦这种带着火药桶的长杆撞到敌船,杆头的包铁尖锐部分就会狠狠捅穿木桶顶盖和酸/石灰隔板,石灰和酸液、水混合会瞬间剧烈生热,然后在火药受潮之前就引爆火药。
这个办法化学原理上是非常顺畅的,当然实际工程量产中肯定会有磕磕绊绊的麻烦。李素最初实验的时候也发生了“撞击太猛烈、木桶直接整个碎掉,石灰还没发出足够的热量,火药已经先被江水浸透受潮”的故障。
一言以蔽之,就是会存在起爆失败的受潮哑弹。这个问题在建立近代工业体系之前,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能是指望工匠生产得多了之后熟能生巧、工艺尽量规范、提高良品率。
即使是如今马上要开战了,李素军中赶工出来的这批撑杆水雷,也只有八成左右的良品率,上了战场肯定会有两成的哑弹炸不响。
而且,考虑到这个极近的交战距离。哪怕李素明明有机会把木桶装药量做得更大、爆破威力也加得更大,但他依然得收着点,防止爆炸的时候把己方的船也波及炸裂。
毕竟这不是漂浮式水雷,没法确保起爆时自己人离很远。要是把敌舰炸出个两丈长的大裂口,以水对爆破压的高传导效率,五丈外的己方船只也有可能裂几尺长的口子。
最终权衡取舍,李素一方的撑杆火药桶,最大装药量不超过三十汉斤,折合大约七公斤。考虑到这个时代较为原始的黑火药爆破效率,估计也就最多折合两公斤TNT当量。
还有些小号的雷,桶子全重不到五十汉斤,装药十几汉斤,折合一公斤TNT都不到。
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可以参照一下二战时的航空鱼雷大多是250公斤TNT。
李素要对付的只是木壳船,按航空鱼雷百分之一都不到的装药量,也勉强能看了。测试的时候,炸穿敌船一尺多厚的木板、而且炸出一丈长的裂口,完全没有问题。
艨艟是直接断裂秒杀,斗舰炸个大洞,也会进水不止。楼船么,如果是老式楼船没有水密隔舱,进水也会比较致命。
要是195年、水密隔舱技术扩散后,诸侯新造的楼船,那还能指望储备浮力自救,但航速骤减失去机动是肯定的。
十月底的时候,测试基本通过,随后就开始量产。
李素在量产之前,就提前给诸葛瑾和张裔去了密令,让他们从益州僰道的军工中心大量运送黑火药等关键材料来夷陵,然后李素在夷陵就地组织生产,一共调运了超过一万斤火药,造了好几百个大桶。
刘备阵营至今对于敏感原材料的生产还是把控得很好的。虽然三年前就迁都长安了,可主要的火药作坊和灌钢锻造还是放在犍为郡,当年李素当益州牧时搞军工种田的老巢。长安也只有少量的作坊,皇帝的亲信直接掌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