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或许有人会诧异:袁涣怎么可能因为刘备的大义凛然姿态,就轻易发生动摇呢?他不是袁术的心腹么?不是作为袁术这个豫州牧的别驾么?他不是也姓袁么?
但事实上,这里面有一个误会,必须说明一下——袁涣虽然姓袁,但他跟袁术袁绍那个“汝南袁氏”还真没太近的血缘关系。
袁涣是出自隔壁的“陈郡袁氏”,只是因为他爹袁滂在桓帝的时候做过大司农、在灵帝的时候做过司徒,所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父是不是也是“四世三公”的组成部分。
加上袁涣这角色知名度太低,所以很多人看三国往往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看他早期跟袁术混,就误以为是亲戚了。
其实汝南袁氏才是四世三公,陈郡袁氏只有袁滂这一世三公。
另外,别看袁涣这人知名度低,原本的历史上,他身上也颇有一些奇事:他最初出仕袁术,只是因为陈郡是豫州的,而豫州是袁术的。
不过后来刘备被虚表为豫州牧的时候,举了袁涣茂才,袁涣就跟刘备颇有交情,但刘备很快被攻灭漂泊,袁涣也无处投奔。后来吕布跟袁术交战抓了袁涣,让袁涣写信辱骂刘备,他也不肯屈服。
(注:这里是指194年,刘备驻小沛时,陶谦表的豫州牧,实际上只有一个郡地盘。不是后来投曹由皇帝封的豫州牧。所以,刘备表袁涣的茂才其实没多少含金量,刘备自己当时都是虚表的)
当然这一切,如今都没有发生。
所以袁涣此刻只是觉得刘备这人颇为大义凛然,不为“遗诏”的利益诱惑,所以生出一些敬仰之心。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人对其他阵营外交官的人格感召光环,还是非常强大的——
比如历史上刘备被人称作“枭雄”的一个重要把柄,就是不管刘备流亡到哪儿,当地的诸侯为了尽地主之谊派别驾接待他,结果喝几顿酒之后就成了刘备的内应。
陶谦的别驾是糜竺,袁术的别驾是袁涣,刘表的别驾是伊籍,刘璋的别驾是张松……轻则本人投奔,重则变成内应。
这一世还得再加一个原本历史上不存在的:刘虞的别驾是李素。
可以设想一下,这就等于一个流亡政府流到别国土地上,当地元首派他的外交部长请你吃饭,结果吃完饭就投了,这特么简直比“百分百被空手入白刃”光环还恐怖有木有。
以至于后来诸侯都觉得别驾是个投敌高危职业,再也不派别驾出使刘备了。
幸亏汉末的人没玩过红警,不然妥妥地会以为刘备有尤里心灵控制科技。
……
除了刘备本人的大义凛然光环效果之外,袁涣此行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就在于出使任务本身。
袁术在派使者分别去袁绍、刘备、刘表三方兜售遗诏的时候,其实也知道派来刘备这儿的使者是最危险的,容易被刘备恼羞成怒逮住斩了。所以袁术一直没找到人主动认领这项任务。
后来发现袁涣还算是自己阵营内比较有清名的人,而且之前也担任了出使雒阳朝廷的任务,跟雒阳群臣关系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袁涣听说袁术找不到人之后,主动请命担任这项最危险的任务,袁术也就大喜,立刻派他去了,还说“有朝一日若是登基,请卿为大鸿胪”。
其实袁涣在请命的时候,已经是意识到了跟着袁术这个骗子继续混,有可能陷入泥潭,有损自己半世清名,所以想顺便寻求个脱身之计——
因为袁术曾经骗过袁涣,让他执行了一项“在皇帝临死前一天,拖住皇帝不让皇帝撤回雒阳”的计策。
当时袁涣其实不知道袁术要干什么,袁术告诉他的是“真心想确认皇帝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没被董承挟持,如果是真的那就退兵”,所以袁涣才去见皇帝谈条件。
可后来的结果是,袁术只是为了稳住这一天,然后利用那一个晚上的时间差,派遣梁纲、乐就绕过洛水和太谷关附近的山坡,翻山到伊阙关龙门谷背后,堵死董承和皇帝亲卫部队撤退的路线。
再然后,就爆发了激战和皇帝驾崩的事情。
最后弑君的那场战役的过程,袁涣作为文官当然不会亲眼见到。但他是知道“袁术明明已经确定了皇帝就在军中,但发起攻势的时候却曾对士兵宣扬皇帝是董承找人假扮的傀儡,不用投鼠忌器”。
这要是真的,他袁涣岂不是成了袁术弑君的重要帮凶!以后下场怕不是会跟乐就一样惨!
“看刘备军容严整,军备物资充裕。之前来的路上经过新丰等处,看京兆百姓也安居乐业,俨然不似乱世,莫非这刘备真是能终结乱世的明主?
若是他果然能得天下,借助他洗脱我在弑君事件中的牵连倒也不错,只怕他力有未逮,将来天下还是姓袁的,那可就不得好死了……”
袁涣跟刘备聊了一会儿、也被刘备义正辞严地训斥了一会儿之后,不由有些动摇。
所以他决定再试探一下刘备的行政人品,再做最后的决断。
袁涣深呼吸了一口:“汉中王高义,不以是否利己混淆是非,外臣深感佩服。不过汉中王口口声声以天下苍生为念,涣犹有不解,可否问一些民政方面的问题,请汉中王或荀府尹解惑?”
刘备正在斥责袁术的蝇营狗苟行径呢,听使者忽然转移了话题,要讨论民政,和他聊沿途治下百姓的见闻,不由诧异。
倒是荀攸似乎领悟到些什么,主动接过话题:“袁别驾,你这是何意,大王治下百姓是否安居乐业,与你何干。”
袁涣:“外臣并无恶意,只是好奇,觉得大王所谓爱民似有表里不一。”
荀攸想直接反驳,刘备抬了抬手,示意荀攸暂且打住:
“公达,不必介怀,我刘备行的正坐得直,不怕捕风捉影。袁涣,你怕是沿途听了什么反对孤去年开始所实施变法的人的搬弄是非吧,有什么尽管问。
孤知道,陛下遇害短短数日,朝中不少清贵公卿,都选择了投奔袁绍,袁绍的九品官人法变法,才是最吸引世家门发子弟的‘良法’呢。孤那些普惠贫民的变法,他们是看不上的。”
袁涣似乎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汉中王何出此言!先君虽曾任司徒,但袁某从未以世家子弟自居,也不曾觉得袁绍施行了半年的九品官人法有多大改进。我今日之质疑,是来的路上真心看到汉中王治下有些逐利的恶政,非仁主所为。”
刘备不由觉得好笑:孤恶不恶政关你屁事?你是袁术的人,孤越是恶政袁术不该越开心么?难道这人想投奔我不成……
想到这儿,刘备忽然严肃起来,因为他觉得这并非不可能。这些年来他感召别人来投已经很多次了,他在这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刘备收敛起之前的责难姿态,换了个礼贤下士讨论的姿态:“言之无妨。”
袁涣整理了一下思路:“外臣此番前来,原本并不知道大王大军驻在华阴,所以一开始沿着渭水行船,走过头了,去过新丰,还见识过长安。
但是在新丰等地,我发现了一些恶政:从新丰、高陆、池阳,长安以北三县,田连阡陌,绵延百余里,百姓们居然不种稻麦,专种萝卜、蔬菜。
我路过时,深感不安,问百姓不怕挨饿么,结果百姓却说:长安城内蔬菜贵,种菜种萝卜卖到长安,每亩得利高于种麦。所以他们居然连自己要吃的口粮都不种,拿卖了蔬菜的钱来买麦甚至直接买磨好的面!
后来我深入查访,百姓都说原本他们想要赚这个钱,还颇为不易,后来是汉中王实施的租庸调输变法,导致豪商甄氏在关中大开篷车船队,沿泾渭市易农贸,半年下来,引诱得百里之内的农夫都开始算钱,不再自种口粮。那甄氏还趁着前些年关中灾荒人口减少兼并土地……
管仲诱... -->>
或许有人会诧异:袁涣怎么可能因为刘备的大义凛然姿态,就轻易发生动摇呢?他不是袁术的心腹么?不是作为袁术这个豫州牧的别驾么?他不是也姓袁么?
但事实上,这里面有一个误会,必须说明一下——袁涣虽然姓袁,但他跟袁术袁绍那个“汝南袁氏”还真没太近的血缘关系。
袁涣是出自隔壁的“陈郡袁氏”,只是因为他爹袁滂在桓帝的时候做过大司农、在灵帝的时候做过司徒,所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父是不是也是“四世三公”的组成部分。
加上袁涣这角色知名度太低,所以很多人看三国往往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看他早期跟袁术混,就误以为是亲戚了。
其实汝南袁氏才是四世三公,陈郡袁氏只有袁滂这一世三公。
另外,别看袁涣这人知名度低,原本的历史上,他身上也颇有一些奇事:他最初出仕袁术,只是因为陈郡是豫州的,而豫州是袁术的。
不过后来刘备被虚表为豫州牧的时候,举了袁涣茂才,袁涣就跟刘备颇有交情,但刘备很快被攻灭漂泊,袁涣也无处投奔。后来吕布跟袁术交战抓了袁涣,让袁涣写信辱骂刘备,他也不肯屈服。
(注:这里是指194年,刘备驻小沛时,陶谦表的豫州牧,实际上只有一个郡地盘。不是后来投曹由皇帝封的豫州牧。所以,刘备表袁涣的茂才其实没多少含金量,刘备自己当时都是虚表的)
当然这一切,如今都没有发生。
所以袁涣此刻只是觉得刘备这人颇为大义凛然,不为“遗诏”的利益诱惑,所以生出一些敬仰之心。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人对其他阵营外交官的人格感召光环,还是非常强大的——
比如历史上刘备被人称作“枭雄”的一个重要把柄,就是不管刘备流亡到哪儿,当地的诸侯为了尽地主之谊派别驾接待他,结果喝几顿酒之后就成了刘备的内应。
陶谦的别驾是糜竺,袁术的别驾是袁涣,刘表的别驾是伊籍,刘璋的别驾是张松……轻则本人投奔,重则变成内应。
这一世还得再加一个原本历史上不存在的:刘虞的别驾是李素。
可以设想一下,这就等于一个流亡政府流到别国土地上,当地元首派他的外交部长请你吃饭,结果吃完饭就投了,这特么简直比“百分百被空手入白刃”光环还恐怖有木有。
以至于后来诸侯都觉得别驾是个投敌高危职业,再也不派别驾出使刘备了。
幸亏汉末的人没玩过红警,不然妥妥地会以为刘备有尤里心灵控制科技。
……
除了刘备本人的大义凛然光环效果之外,袁涣此行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就在于出使任务本身。
袁术在派使者分别去袁绍、刘备、刘表三方兜售遗诏的时候,其实也知道派来刘备这儿的使者是最危险的,容易被刘备恼羞成怒逮住斩了。所以袁术一直没找到人主动认领这项任务。
后来发现袁涣还算是自己阵营内比较有清名的人,而且之前也担任了出使雒阳朝廷的任务,跟雒阳群臣关系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袁涣听说袁术找不到人之后,主动请命担任这项最危险的任务,袁术也就大喜,立刻派他去了,还说“有朝一日若是登基,请卿为大鸿胪”。
其实袁涣在请命的时候,已经是意识到了跟着袁术这个骗子继续混,有可能陷入泥潭,有损自己半世清名,所以想顺便寻求个脱身之计——
因为袁术曾经骗过袁涣,让他执行了一项“在皇帝临死前一天,拖住皇帝不让皇帝撤回雒阳”的计策。
当时袁涣其实不知道袁术要干什么,袁术告诉他的是“真心想确认皇帝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没被董承挟持,如果是真的那就退兵”,所以袁涣才去见皇帝谈条件。
可后来的结果是,袁术只是为了稳住这一天,然后利用那一个晚上的时间差,派遣梁纲、乐就绕过洛水和太谷关附近的山坡,翻山到伊阙关龙门谷背后,堵死董承和皇帝亲卫部队撤退的路线。
再然后,就爆发了激战和皇帝驾崩的事情。
最后弑君的那场战役的过程,袁涣作为文官当然不会亲眼见到。但他是知道“袁术明明已经确定了皇帝就在军中,但发起攻势的时候却曾对士兵宣扬皇帝是董承找人假扮的傀儡,不用投鼠忌器”。
这要是真的,他袁涣岂不是成了袁术弑君的重要帮凶!以后下场怕不是会跟乐就一样惨!
“看刘备军容严整,军备物资充裕。之前来的路上经过新丰等处,看京兆百姓也安居乐业,俨然不似乱世,莫非这刘备真是能终结乱世的明主?
若是他果然能得天下,借助他洗脱我在弑君事件中的牵连倒也不错,只怕他力有未逮,将来天下还是姓袁的,那可就不得好死了……”
袁涣跟刘备聊了一会儿、也被刘备义正辞严地训斥了一会儿之后,不由有些动摇。
所以他决定再试探一下刘备的行政人品,再做最后的决断。
袁涣深呼吸了一口:“汉中王高义,不以是否利己混淆是非,外臣深感佩服。不过汉中王口口声声以天下苍生为念,涣犹有不解,可否问一些民政方面的问题,请汉中王或荀府尹解惑?”
刘备正在斥责袁术的蝇营狗苟行径呢,听使者忽然转移了话题,要讨论民政,和他聊沿途治下百姓的见闻,不由诧异。
倒是荀攸似乎领悟到些什么,主动接过话题:“袁别驾,你这是何意,大王治下百姓是否安居乐业,与你何干。”
袁涣:“外臣并无恶意,只是好奇,觉得大王所谓爱民似有表里不一。”
荀攸想直接反驳,刘备抬了抬手,示意荀攸暂且打住:
“公达,不必介怀,我刘备行的正坐得直,不怕捕风捉影。袁涣,你怕是沿途听了什么反对孤去年开始所实施变法的人的搬弄是非吧,有什么尽管问。
孤知道,陛下遇害短短数日,朝中不少清贵公卿,都选择了投奔袁绍,袁绍的九品官人法变法,才是最吸引世家门发子弟的‘良法’呢。孤那些普惠贫民的变法,他们是看不上的。”
袁涣似乎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汉中王何出此言!先君虽曾任司徒,但袁某从未以世家子弟自居,也不曾觉得袁绍施行了半年的九品官人法有多大改进。我今日之质疑,是来的路上真心看到汉中王治下有些逐利的恶政,非仁主所为。”
刘备不由觉得好笑:孤恶不恶政关你屁事?你是袁术的人,孤越是恶政袁术不该越开心么?难道这人想投奔我不成……
想到这儿,刘备忽然严肃起来,因为他觉得这并非不可能。这些年来他感召别人来投已经很多次了,他在这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刘备收敛起之前的责难姿态,换了个礼贤下士讨论的姿态:“言之无妨。”
袁涣整理了一下思路:“外臣此番前来,原本并不知道大王大军驻在华阴,所以一开始沿着渭水行船,走过头了,去过新丰,还见识过长安。
但是在新丰等地,我发现了一些恶政:从新丰、高陆、池阳,长安以北三县,田连阡陌,绵延百余里,百姓们居然不种稻麦,专种萝卜、蔬菜。
我路过时,深感不安,问百姓不怕挨饿么,结果百姓却说:长安城内蔬菜贵,种菜种萝卜卖到长安,每亩得利高于种麦。所以他们居然连自己要吃的口粮都不种,拿卖了蔬菜的钱来买麦甚至直接买磨好的面!
后来我深入查访,百姓都说原本他们想要赚这个钱,还颇为不易,后来是汉中王实施的租庸调输变法,导致豪商甄氏在关中大开篷车船队,沿泾渭市易农贸,半年下来,引诱得百里之内的农夫都开始算钱,不再自种口粮。那甄氏还趁着前些年关中灾荒人口减少兼并土地……
管仲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