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兰州城再次启程西行之后,李素一行不过两天时间,就过了刘家峡上游、转入湟水流域,算是进入了后世的青海省境内。
说句大实话,哪怕是后世的李素,有那么便捷的飞机可以坐,他工作多年也没去过青藏地区,所以到了这儿,已经是两世为人第一次来了。
谁让他前世不是什么文艺青年,对雪域高原不太感冒,他宁可花钱去海滩边日光浴度假,看看玻璃海什么的。而且他对于“川藏线沿途有很多很OPEN的女生搭车蹭穷游”这种事儿也毫无兴趣,同事们每每提及雪域艳遇,他总是嗤之以鼻。
连网红都扎堆拍照的地方,他要是也去凑热闹,那不成跟网红一样low逼了?不过这一世不一样了,他去的是真.无人秘境。没有任何庸俗之人能打扰他,而且是为了公务,看看也就看看了。
车队先装在船里,沿着湟水逆流而上航行了七八天,经过破羌、安夷、西平、临羌。一路上,李素每天就是跟诸葛亮聊些理科的话题,或者跟诸葛芷聊“朝廷信用背书建设物流业”的事儿,以及政策的配套改革,路上倒也不无聊,大家都收获颇多。
从临羌再往上游,其实到湟水源头还有一百五十里路。不过因为已经进入积石山山区,落差开始变得陡峭起来,某些河段水流湍急船只逆流很难,所以大伙儿就在临羌县把大篷车从船上卸下来。
坡度大的河段,就让车在河边的谷地用马匹拖着走,坡度缓的河段,甚至有短暂的下坡,那就重新把车开进河里淌一段。
一路上,李素看到路况还不错,一开始还想感慨一下“天助我也”,不过改走陆路后没二三十里,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穿越积石山的黄水河谷两岸,原本是没有那么平坦的河滩的。
李素目前看到的这些,都是一个半月前,王平、张任征服了湟中之后,由雷定等当地氐族、先零羌蛮王部族臣服服役的结果。
那些之前没长眼、选择了武力抵抗王平的氐族、先零羌部落,都被那些臣服部落抓起来当投名状献给了王平,然后由王平派兵监督这些俘虏修路干活儿。
短短一个半月,把湟水穿过积石山的那段河道,两岸的滩涂土路都平整了不少,很多都是危险地段用这些蛮夷俘虏的命填出来的路。光是龙夷县的湟水源头一带、要翻越积石山山脊的那段最危险的路,为了把谷道破山劈石开辟平整宽大,就死了几百个俘虏。
不过王平肯这么干,作为王平顶头上司的关羽肯这么批准,显然是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值得这么干——把龙夷县积石山山脊的隘口打通之后,翻过去对面就是青海湖了,以及青海湖周边的一大片盐湖。
根据王平之前派出的探路斥候观察回报,说那一代有很多咸水大湖,而且其中一些湖特别咸。虽然当时还不知道这些咸水湖要产盐难度有多大、成本有多高,但看这规模,产量应该是足够满足整个凉州甚至关中地区使用的,关键只是要解决运输的困难。
这也是李素这次来青海湖,非要坐大篷车的原因之一。
关注公 众号
他倒不是纯粹为了享乐,或者求安逸不骑马。他只是知道将来要把青海湖周边的盐以较低成本运出去,必须普及使用大篷车拉货、然后走湟水水路。
如果王平现在不把道路打通到篷车可以过,依然只能骑马,那将来总不能指望驮马那点运力去运盐吧。
……
“终于到最高点了,真是天高云淡,从未觉如此阔朗。”诸葛芷诸葛亮姐弟到了龙夷隘口后,居然还不满足于直接翻过山去,而是非要下马往山隘两侧的高处再攀登视察一番。
毕竟这一路来,走了七八天水路、三四天陆路,连续十二天都是上坡,现在终于爬到此番湟中之行的海拔最高点了,总得再稍稍登高留念一下。亏得这个时代没相机,不然怕是诸葛亮还要自拍一个。
李素坐车骑马也有些累了,就吩咐在龙夷隘稍作修整,但最多只能耽误半个时辰,他还希望天黑之前赶到山下盐池边呢。要是天色暗下来,下山的路就不好走了。
唯一让他觉得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是农历五月天了,所以高海拔的地方也不至于寒冷,只是阳光比较猛烈,高原的空气也稍稍相对稀薄,紫外线特别毒辣,李素都是让人穿长袖、还要戴斗笠,女子还得戴面纱。
李素身边跟着刘妙和周樱。周樱性情机灵,又柔顺乖巧,当然不会给李素添麻烦,哪怕内心想玩也不会说出来。
不过刘妙本来就是来跟着他云游四海增长见闻以助修行,刘妙也没有那么为他人着想的习惯,见诸葛芷上山了,拉着李素也一起稍稍攀登一下。结果就是有五人结伴同行稍稍爬了一会儿山,登高远眺。
典韦除了保护李素爬山,到了地方之后就远远躲开,免得打扰李素谈正事儿。等李素要下山时,再过来保护他。
诸葛芷第一个爬上龙夷隘右侧一处小峰,手扶着面纱斗笠远眺,心中振奋不已:“妙姐阿亮樱儿你们快看,那个湖怕不就是李兄说的‘青海’了吧,果真是靛青深碧,世上竟有如此深蓝色的海水,真是心旷神怡。
这么看过去,海边也就最多五十里远吧,下面这几个小小浅浅的白沙湖更近,估计也就二三十里。”
李素微微一笑,一路上也不纠正诸葛姐弟的地理错误——李素一开始其实是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叫“青海湖”。
毕竟李素接受的是后世的地理教育,知道湖和海的分别,跟外洋水体不连通的就得叫湖。但可惜的是,他这个地理定义显然不被古人接受。古人叫贝加尔湖北海,自然也会直接叫青海湖青海——甚至后来的“青海”这个省名,最初就是从这个湖来的。
尊重他们的传统习惯吧。
李素只是淡然指出:“别小看脚下那几个小湖,你看着小,那是因为我们站得高,离得远。等你走到湖边,就会发现这些小湖每个都有二十里宽呢。至于青海,比它们直径大十倍,两三百里宽呢。
那些小湖旁边的白色,也不是白沙滩,而是盐——盐水是彻底饱和析出了,所以这儿的池盐开发起来,都不用煮卤,直接从湖底跟挖沙子一样挖出来就行,一本万利。全部的成本就只是运出去的运输成本。”
诸葛姐弟和刘妙周樱闻言,无不瞠目结舌。
诸葛亮:“什么?这……这不是沙滩?是盐做的沙滩?盐能多到水都溶不下?李师原来这就是你教过我的‘饱和’的概念……
没想到啊,李师,你之前问我这辈子有没有见过大海,没想到还没见到交州的真正汪洋大海,倒是先见了这青海的盐滩,难怪这沙滩这么白。”
诸葛芷倒是没有弟弟的学术惊讶,她的惊讶完全集中在了财富上:“什么?二十里宽十里长的湖底,全部都有盐铺着?旁边那圈白沙滩一样的地方也是盐?这得多少盐?
算它只有一尺厚的岩层,一丈见方就是一万多汉斤……吓!二十里长十里宽等于三千丈乘一千多丈,那不得三百万万斤!
按每人每年至少吃八汉斤盐那就是四十万万人吃一年,大汉如今一共还不知道有没有四千万子民呢,岂不是天下人能吃一百年!
李兄!右将军!得让王平赶紧整顿修路啊!把从临羌翻过龙夷隘的路再挖平坦宽敞一点。缺钱粮咱诸葛家出好了,不要别的,路修好了把这个盐湖包给咱一年、该给朝廷缴纳的盐税咱照缴,包湖权就当是折抵修路的钱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包半年也成。”
反正只要承包权到手,就疯狂派人来湖底和沙滩上挖沙盐!
可恨这个时代没有挖机,否则诸葛芷肯定让人派一堆大蓝翔来搞定。
李素当然还是大公无私地,不想落下把巨额利益私相授受的把柄,毕竟这里的利益太大了,刘备都不一定肯让李素拿去做私人人情。所以他半开玩笑的说:
“包给你们一阵子是可以的,你和阿亮也算是为国做了那么多事了,子瑜也不是外人。不过包多久得大王说了算。
而且,光修龙夷隘这边怎么够?至... -->>
从兰州城再次启程西行之后,李素一行不过两天时间,就过了刘家峡上游、转入湟水流域,算是进入了后世的青海省境内。
说句大实话,哪怕是后世的李素,有那么便捷的飞机可以坐,他工作多年也没去过青藏地区,所以到了这儿,已经是两世为人第一次来了。
谁让他前世不是什么文艺青年,对雪域高原不太感冒,他宁可花钱去海滩边日光浴度假,看看玻璃海什么的。而且他对于“川藏线沿途有很多很OPEN的女生搭车蹭穷游”这种事儿也毫无兴趣,同事们每每提及雪域艳遇,他总是嗤之以鼻。
连网红都扎堆拍照的地方,他要是也去凑热闹,那不成跟网红一样low逼了?不过这一世不一样了,他去的是真.无人秘境。没有任何庸俗之人能打扰他,而且是为了公务,看看也就看看了。
车队先装在船里,沿着湟水逆流而上航行了七八天,经过破羌、安夷、西平、临羌。一路上,李素每天就是跟诸葛亮聊些理科的话题,或者跟诸葛芷聊“朝廷信用背书建设物流业”的事儿,以及政策的配套改革,路上倒也不无聊,大家都收获颇多。
从临羌再往上游,其实到湟水源头还有一百五十里路。不过因为已经进入积石山山区,落差开始变得陡峭起来,某些河段水流湍急船只逆流很难,所以大伙儿就在临羌县把大篷车从船上卸下来。
坡度大的河段,就让车在河边的谷地用马匹拖着走,坡度缓的河段,甚至有短暂的下坡,那就重新把车开进河里淌一段。
一路上,李素看到路况还不错,一开始还想感慨一下“天助我也”,不过改走陆路后没二三十里,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穿越积石山的黄水河谷两岸,原本是没有那么平坦的河滩的。
李素目前看到的这些,都是一个半月前,王平、张任征服了湟中之后,由雷定等当地氐族、先零羌蛮王部族臣服服役的结果。
那些之前没长眼、选择了武力抵抗王平的氐族、先零羌部落,都被那些臣服部落抓起来当投名状献给了王平,然后由王平派兵监督这些俘虏修路干活儿。
短短一个半月,把湟水穿过积石山的那段河道,两岸的滩涂土路都平整了不少,很多都是危险地段用这些蛮夷俘虏的命填出来的路。光是龙夷县的湟水源头一带、要翻越积石山山脊的那段最危险的路,为了把谷道破山劈石开辟平整宽大,就死了几百个俘虏。
不过王平肯这么干,作为王平顶头上司的关羽肯这么批准,显然是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值得这么干——把龙夷县积石山山脊的隘口打通之后,翻过去对面就是青海湖了,以及青海湖周边的一大片盐湖。
根据王平之前派出的探路斥候观察回报,说那一代有很多咸水大湖,而且其中一些湖特别咸。虽然当时还不知道这些咸水湖要产盐难度有多大、成本有多高,但看这规模,产量应该是足够满足整个凉州甚至关中地区使用的,关键只是要解决运输的困难。
这也是李素这次来青海湖,非要坐大篷车的原因之一。
关注公 众号
他倒不是纯粹为了享乐,或者求安逸不骑马。他只是知道将来要把青海湖周边的盐以较低成本运出去,必须普及使用大篷车拉货、然后走湟水水路。
如果王平现在不把道路打通到篷车可以过,依然只能骑马,那将来总不能指望驮马那点运力去运盐吧。
……
“终于到最高点了,真是天高云淡,从未觉如此阔朗。”诸葛芷诸葛亮姐弟到了龙夷隘口后,居然还不满足于直接翻过山去,而是非要下马往山隘两侧的高处再攀登视察一番。
毕竟这一路来,走了七八天水路、三四天陆路,连续十二天都是上坡,现在终于爬到此番湟中之行的海拔最高点了,总得再稍稍登高留念一下。亏得这个时代没相机,不然怕是诸葛亮还要自拍一个。
李素坐车骑马也有些累了,就吩咐在龙夷隘稍作修整,但最多只能耽误半个时辰,他还希望天黑之前赶到山下盐池边呢。要是天色暗下来,下山的路就不好走了。
唯一让他觉得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是农历五月天了,所以高海拔的地方也不至于寒冷,只是阳光比较猛烈,高原的空气也稍稍相对稀薄,紫外线特别毒辣,李素都是让人穿长袖、还要戴斗笠,女子还得戴面纱。
李素身边跟着刘妙和周樱。周樱性情机灵,又柔顺乖巧,当然不会给李素添麻烦,哪怕内心想玩也不会说出来。
不过刘妙本来就是来跟着他云游四海增长见闻以助修行,刘妙也没有那么为他人着想的习惯,见诸葛芷上山了,拉着李素也一起稍稍攀登一下。结果就是有五人结伴同行稍稍爬了一会儿山,登高远眺。
典韦除了保护李素爬山,到了地方之后就远远躲开,免得打扰李素谈正事儿。等李素要下山时,再过来保护他。
诸葛芷第一个爬上龙夷隘右侧一处小峰,手扶着面纱斗笠远眺,心中振奋不已:“妙姐阿亮樱儿你们快看,那个湖怕不就是李兄说的‘青海’了吧,果真是靛青深碧,世上竟有如此深蓝色的海水,真是心旷神怡。
这么看过去,海边也就最多五十里远吧,下面这几个小小浅浅的白沙湖更近,估计也就二三十里。”
李素微微一笑,一路上也不纠正诸葛姐弟的地理错误——李素一开始其实是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叫“青海湖”。
毕竟李素接受的是后世的地理教育,知道湖和海的分别,跟外洋水体不连通的就得叫湖。但可惜的是,他这个地理定义显然不被古人接受。古人叫贝加尔湖北海,自然也会直接叫青海湖青海——甚至后来的“青海”这个省名,最初就是从这个湖来的。
尊重他们的传统习惯吧。
李素只是淡然指出:“别小看脚下那几个小湖,你看着小,那是因为我们站得高,离得远。等你走到湖边,就会发现这些小湖每个都有二十里宽呢。至于青海,比它们直径大十倍,两三百里宽呢。
那些小湖旁边的白色,也不是白沙滩,而是盐——盐水是彻底饱和析出了,所以这儿的池盐开发起来,都不用煮卤,直接从湖底跟挖沙子一样挖出来就行,一本万利。全部的成本就只是运出去的运输成本。”
诸葛姐弟和刘妙周樱闻言,无不瞠目结舌。
诸葛亮:“什么?这……这不是沙滩?是盐做的沙滩?盐能多到水都溶不下?李师原来这就是你教过我的‘饱和’的概念……
没想到啊,李师,你之前问我这辈子有没有见过大海,没想到还没见到交州的真正汪洋大海,倒是先见了这青海的盐滩,难怪这沙滩这么白。”
诸葛芷倒是没有弟弟的学术惊讶,她的惊讶完全集中在了财富上:“什么?二十里宽十里长的湖底,全部都有盐铺着?旁边那圈白沙滩一样的地方也是盐?这得多少盐?
算它只有一尺厚的岩层,一丈见方就是一万多汉斤……吓!二十里长十里宽等于三千丈乘一千多丈,那不得三百万万斤!
按每人每年至少吃八汉斤盐那就是四十万万人吃一年,大汉如今一共还不知道有没有四千万子民呢,岂不是天下人能吃一百年!
李兄!右将军!得让王平赶紧整顿修路啊!把从临羌翻过龙夷隘的路再挖平坦宽敞一点。缺钱粮咱诸葛家出好了,不要别的,路修好了把这个盐湖包给咱一年、该给朝廷缴纳的盐税咱照缴,包湖权就当是折抵修路的钱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包半年也成。”
反正只要承包权到手,就疯狂派人来湖底和沙滩上挖沙盐!
可恨这个时代没有挖机,否则诸葛芷肯定让人派一堆大蓝翔来搞定。
李素当然还是大公无私地,不想落下把巨额利益私相授受的把柄,毕竟这里的利益太大了,刘备都不一定肯让李素拿去做私人人情。所以他半开玩笑的说:
“包给你们一阵子是可以的,你和阿亮也算是为国做了那么多事了,子瑜也不是外人。不过包多久得大王说了算。
而且,光修龙夷隘这边怎么够?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