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牧羊也不少,也有北地郡和河套羌胡鲜卑南下贩卖的羊,难道都比不上这个?”
李素笑着拍拍他肩膀:“所以为师和你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呢,绝知此事要躬行呐,光说没用——就说你光看地理书,告诉你‘北地郡沿河典农诸镇水草丰美’,你能想象到是眼前这个样子么?吃过就知道了。”
诸葛亮此刻原本原本正在指挥车夫们把篷车的车轮都套上草编,便于在坎坷地形上行驶减震,也增加车轮的使用寿命。
听了李素的话,才放下手头的实验活儿,叉着腰反问:“李师你不也没来过银川郡么?你不也是书上知道的地理,怎么就铁口直断?”
李素的说教为之一窒,连忙说:“我毕竟走的地方比你多多了,西北之地各种环境都见过,触类旁通。再说我也没说这儿具体有多好,这不还是保持了一个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认知么。”
这番话才把诸葛亮镇住,诸葛亮擦了擦手继续干活儿了。
说句题外话,李素一行眼下远行坐的这批大篷车,也是诸葛亮在此前一个月住在兰州的时候,琢磨改良过的——主要是因为去年的原始版本大篷车,就是李素根据西部片印象和设计功用自己琢磨复盘的,研发过程中其实没怎么借助诸葛亮的智商。
所以,李素肯定少不了被技术偏见所裹挟,他造出来的东西,被诸葛亮亲自坐了十天半个月赶路后,以诸葛亮的智商很快就从实践中发现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更何况,这次还有黄月英这个也颇有巧思的家伙跟着诸葛亮一起,两人可以讨论,甚至偶尔还能激发出诸葛亮雄性的表现欲和争强好胜。
所以,一个月的时间里,诸葛亮就提出了好几条意见,把这些篷车又魔改了——当然了,诸葛亮的魔改,也不是说完全否定李素的旧方案,或者说觉得李素的旧车必须全部改造。
他只是发现了李素的旧方案适用范围不够广,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不是最优的,比如水陆两用在河里航行的时候效率就不高。
但是,如果在河流很少的环境,比如沿着弱水走到酒泉郡后继续往西、经敦煌郡出玉门关的西域商路,李素的车就很完美,什么都不用改。之前已经造好的李素版大篷车,以后也可以全部用于玉门关外的纯西域商路运输。
而诸葛亮的改造,就主要针对在兰州和银川之间,以及兰州到湟中、武威、酒泉这些地区。诸葛亮把车子的车轮彻底改了,在车轮辐条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辐条的宽度增大了四倍、厚度缩减为三分之一。
也就是原先每根辐条都是宽厚各两寸,诸葛亮改良后变成八寸宽、六分厚,轮圈的厚度也减半,但轮圈宽度跟辐条一起加宽。这样的辐条和轮圈支撑强度还是足够的,却能让辐条在水里面的时候,形成划桨一样宽大的正面。
当然了,因为原本的车轮是装在车底的,车子下水后,车轮转动的全过程都在水下,所以对于划水没有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在车的车厢上缘也加装了两根跟车底的轴对称的车轴,而且还是曲轴,中间有装脚踏板的弯曲。
还把车轮改成了可以从车轴上便捷拆装的样子。一旦要下水,就把车轮从底轴上拆下来,装到车体上部的横轴上,然后车上的人就可以在车厢里踩着脚踏板跟骑自行车一样骑船了,宽薄的车轮辐条直接变成了明轮桨叶,几乎达到了宋朝车船的水平。
李素刚看到这种依然有些华而不实的魔改时,几乎要感叹这是爱情的力量了——嗯,说不定诸葛亮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黄月英也太幼了。诸葛亮这个只能算是雄性荷尔蒙刚刚发作刺激了大脑想象力、为了在妹子面前装逼炫技而鼓捣出来的炫耀性产品。
毕竟,诸葛亮的这个设计太麻烦了,虽然提高了在水里航行的效率,但引入了更多的问题——比如轮子变得又薄又宽之后,单位面积的承重抗压其实是减轻了,一旦地面不是很平整,轮子没有整个一条线接触地面的话,被尖石头磕到的地方,木头就很容易破裂。
又比如,因为轮子做成了可拆卸,而古代又没有轴承,所以车轮和车轴之间原本要上动物油脂作为机油来润滑。现在可以拆卸之后,车子下水导致的动物润滑油被洗掉的速度快得多了,原本渡个小河也许不用补油,现在稍微下水不久、上岸后想继续当车开,就要补机油。
诸葛亮也有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没能全部解决。比如机油损耗快的问题,他至今还没解决。
轮子容易磕破的问题,他倒是想了个“上岸后当车开的时候,就给轮胎外面套稻草或麦秸秆编的软性外胎,分散压强,还能减震”这个办法来解决。
但大批量编造结实的草编和麦编也不是那么容易快速搞的,何况这是消耗品。为了在黄月英面前装逼,诸葛亮只好再发明一些新东西解决新问题。
比如他就从脚踏式织布机的原理上,鼓捣出了“稻草编织机”,可以快速廉价地把稻草和麦秸秆编制成外胎,磨损了就换。同时这个机器鼓捣出来之后,发现还能用来编草席和草鞋,也比纯手工编织快了至少五倍——
说句题外话,从兰州出发前十天左右,当李素第一眼看到诸葛亮的编草机时,简直要直接惊呼好家伙。
你这玩意儿要是早二三十年出现,怕是历史都要被改写,刘备小时候想织席贩履都得被“编草业工业革命”整失业有没有!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机缘巧合导致的刘备的悲哀:他连织席贩履都不如诸葛亮专业了。
而诸葛亮这还不算完,因为当时李素告诉他:银川郡地区是半农半牧的,稻草和麦秸秆这些农作物茎秆也不能浪费,还是要拿来喂羊饲养牲口的。
原先哪怕是没有切碎的整根稻草和麦秸秆,羊吃起来消化效率已经很低了,进食也不顺畅。你现在直接编成了车轮外胎,哪怕将来碾破了没法回收利用了,把废车胎拿去喂羊,羊也吃不了编制得这么复杂的一大坨啊!这不浪费牧草资源么!
诸葛亮不想在妹子面前丢脸,当时听了李素指出的问题,就一咬牙又拉着黄月英闭关了一周,然后李素再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就发现诸葛亮又鼓捣出了个新的配套装备。
那是一个从脚踏式的车木车床改良来的机器,只不过把车木棍用的类似卷笔刀的旋转刨子刀头,换成了类似电风扇叶片一样、但刀锋部位尖锐的旋转铡刀。
然后,这个东西也能像骑自行车一样,脚踏着转刀,上面一个进料斗,可以把废弃的编草车胎外胎丢进去,跟绞肉机一样出来的时候直接变成被粉碎的稻草和麦秸秆——比直接给羊吃整根的稻草还更容易消化吸收!
这活脱脱就是个饲料粉碎机了,说不定再改良改良还能变成手摇式绞肉机。
当时把李素看得那叫一个瞠目结舌,简直是顺着科技树发现什么地方就问题就就地硬砍,从科技树的南天门一路杀到蓬莱东路。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连续发明了三种机器,太凶残了。
好在,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这段时间路上的旅游,已经把李素的情绪平复了下去,他又有信心在诸葛亮面前装逼了。
就让今晚的滩羊肉拉面,为李素找回无所不知先知先觉的场子吧。
——
有推荐,先多更两千字。后续还会有若干天加更的。
牧羊也不少,也有北地郡和河套羌胡鲜卑南下贩卖的羊,难道都比不上这个?”
李素笑着拍拍他肩膀:“所以为师和你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呢,绝知此事要躬行呐,光说没用——就说你光看地理书,告诉你‘北地郡沿河典农诸镇水草丰美’,你能想象到是眼前这个样子么?吃过就知道了。”
诸葛亮此刻原本原本正在指挥车夫们把篷车的车轮都套上草编,便于在坎坷地形上行驶减震,也增加车轮的使用寿命。
听了李素的话,才放下手头的实验活儿,叉着腰反问:“李师你不也没来过银川郡么?你不也是书上知道的地理,怎么就铁口直断?”
李素的说教为之一窒,连忙说:“我毕竟走的地方比你多多了,西北之地各种环境都见过,触类旁通。再说我也没说这儿具体有多好,这不还是保持了一个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认知么。”
这番话才把诸葛亮镇住,诸葛亮擦了擦手继续干活儿了。
说句题外话,李素一行眼下远行坐的这批大篷车,也是诸葛亮在此前一个月住在兰州的时候,琢磨改良过的——主要是因为去年的原始版本大篷车,就是李素根据西部片印象和设计功用自己琢磨复盘的,研发过程中其实没怎么借助诸葛亮的智商。
所以,李素肯定少不了被技术偏见所裹挟,他造出来的东西,被诸葛亮亲自坐了十天半个月赶路后,以诸葛亮的智商很快就从实践中发现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更何况,这次还有黄月英这个也颇有巧思的家伙跟着诸葛亮一起,两人可以讨论,甚至偶尔还能激发出诸葛亮雄性的表现欲和争强好胜。
所以,一个月的时间里,诸葛亮就提出了好几条意见,把这些篷车又魔改了——当然了,诸葛亮的魔改,也不是说完全否定李素的旧方案,或者说觉得李素的旧车必须全部改造。
他只是发现了李素的旧方案适用范围不够广,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不是最优的,比如水陆两用在河里航行的时候效率就不高。
但是,如果在河流很少的环境,比如沿着弱水走到酒泉郡后继续往西、经敦煌郡出玉门关的西域商路,李素的车就很完美,什么都不用改。之前已经造好的李素版大篷车,以后也可以全部用于玉门关外的纯西域商路运输。
而诸葛亮的改造,就主要针对在兰州和银川之间,以及兰州到湟中、武威、酒泉这些地区。诸葛亮把车子的车轮彻底改了,在车轮辐条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辐条的宽度增大了四倍、厚度缩减为三分之一。
也就是原先每根辐条都是宽厚各两寸,诸葛亮改良后变成八寸宽、六分厚,轮圈的厚度也减半,但轮圈宽度跟辐条一起加宽。这样的辐条和轮圈支撑强度还是足够的,却能让辐条在水里面的时候,形成划桨一样宽大的正面。
当然了,因为原本的车轮是装在车底的,车子下水后,车轮转动的全过程都在水下,所以对于划水没有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在车的车厢上缘也加装了两根跟车底的轴对称的车轴,而且还是曲轴,中间有装脚踏板的弯曲。
还把车轮改成了可以从车轴上便捷拆装的样子。一旦要下水,就把车轮从底轴上拆下来,装到车体上部的横轴上,然后车上的人就可以在车厢里踩着脚踏板跟骑自行车一样骑船了,宽薄的车轮辐条直接变成了明轮桨叶,几乎达到了宋朝车船的水平。
李素刚看到这种依然有些华而不实的魔改时,几乎要感叹这是爱情的力量了——嗯,说不定诸葛亮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黄月英也太幼了。诸葛亮这个只能算是雄性荷尔蒙刚刚发作刺激了大脑想象力、为了在妹子面前装逼炫技而鼓捣出来的炫耀性产品。
毕竟,诸葛亮的这个设计太麻烦了,虽然提高了在水里航行的效率,但引入了更多的问题——比如轮子变得又薄又宽之后,单位面积的承重抗压其实是减轻了,一旦地面不是很平整,轮子没有整个一条线接触地面的话,被尖石头磕到的地方,木头就很容易破裂。
又比如,因为轮子做成了可拆卸,而古代又没有轴承,所以车轮和车轴之间原本要上动物油脂作为机油来润滑。现在可以拆卸之后,车子下水导致的动物润滑油被洗掉的速度快得多了,原本渡个小河也许不用补油,现在稍微下水不久、上岸后想继续当车开,就要补机油。
诸葛亮也有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没能全部解决。比如机油损耗快的问题,他至今还没解决。
轮子容易磕破的问题,他倒是想了个“上岸后当车开的时候,就给轮胎外面套稻草或麦秸秆编的软性外胎,分散压强,还能减震”这个办法来解决。
但大批量编造结实的草编和麦编也不是那么容易快速搞的,何况这是消耗品。为了在黄月英面前装逼,诸葛亮只好再发明一些新东西解决新问题。
比如他就从脚踏式织布机的原理上,鼓捣出了“稻草编织机”,可以快速廉价地把稻草和麦秸秆编制成外胎,磨损了就换。同时这个机器鼓捣出来之后,发现还能用来编草席和草鞋,也比纯手工编织快了至少五倍——
说句题外话,从兰州出发前十天左右,当李素第一眼看到诸葛亮的编草机时,简直要直接惊呼好家伙。
你这玩意儿要是早二三十年出现,怕是历史都要被改写,刘备小时候想织席贩履都得被“编草业工业革命”整失业有没有!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机缘巧合导致的刘备的悲哀:他连织席贩履都不如诸葛亮专业了。
而诸葛亮这还不算完,因为当时李素告诉他:银川郡地区是半农半牧的,稻草和麦秸秆这些农作物茎秆也不能浪费,还是要拿来喂羊饲养牲口的。
原先哪怕是没有切碎的整根稻草和麦秸秆,羊吃起来消化效率已经很低了,进食也不顺畅。你现在直接编成了车轮外胎,哪怕将来碾破了没法回收利用了,把废车胎拿去喂羊,羊也吃不了编制得这么复杂的一大坨啊!这不浪费牧草资源么!
诸葛亮不想在妹子面前丢脸,当时听了李素指出的问题,就一咬牙又拉着黄月英闭关了一周,然后李素再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就发现诸葛亮又鼓捣出了个新的配套装备。
那是一个从脚踏式的车木车床改良来的机器,只不过把车木棍用的类似卷笔刀的旋转刨子刀头,换成了类似电风扇叶片一样、但刀锋部位尖锐的旋转铡刀。
然后,这个东西也能像骑自行车一样,脚踏着转刀,上面一个进料斗,可以把废弃的编草车胎外胎丢进去,跟绞肉机一样出来的时候直接变成被粉碎的稻草和麦秸秆——比直接给羊吃整根的稻草还更容易消化吸收!
这活脱脱就是个饲料粉碎机了,说不定再改良改良还能变成手摇式绞肉机。
当时把李素看得那叫一个瞠目结舌,简直是顺着科技树发现什么地方就问题就就地硬砍,从科技树的南天门一路杀到蓬莱东路。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连续发明了三种机器,太凶残了。
好在,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这段时间路上的旅游,已经把李素的情绪平复了下去,他又有信心在诸葛亮面前装逼了。
就让今晚的滩羊肉拉面,为李素找回无所不知先知先觉的场子吧。
——
有推荐,先多更两千字。后续还会有若干天加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