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葛亮跟郑玄之间的切磋、互相学习,说起来只有几句话的事儿,实则持续了足足一两个月。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着实增长了很多见识,把自己的不少想法理论,与历史事实参详印证、融汇贯通。
郑玄最后是第二年开春、也就是195年正月里,才从弘农东返北海的。当时刘协甚至都已经在准备起身前往雒阳、并且改元“建安”了——
只不过,这个时空的“建安”,是代表了刘协认为朝廷重回不受军阀胁持的自立状态,所以有可能玩平衡慢慢把地方诸侯的忠心慢慢收回来、重建和平没有内战的大汉。
虽然前路危险很多,但希望总是要有的。历史上刘协仅仅是逃脱李傕魔爪,都敢改元。如今的形势怎么算也比历史同期被李傕郭汜追杀要好,改元建安没毛病。(很多人有个小误区,以为建安是曹操控制皇帝后改元的。其实不是,要早几个月,是皇帝离开弘农,觉得自己逃脱西凉军,在当年年初就改了,曹操八月份才迎驾)
诸葛亮和郑玄闭门切磋学问的同时,朝廷和各方诸侯也没闲着。
因为郑玄是蹭袁绍的护卫队礼送至弘农,所以袁绍当然也不会浪费这个开展外交工作的机会,送了些礼物给皇帝,表达对朝廷的恭敬;顺便再次给自己下一阶段的假想敌上上眼药。
而袁绍下一阶段的假想敌,按照他跟刘备的秘密默契,毫无疑问就是曹操了。
事实上,早在九月下旬、李素刚刚离开关中回益州的时候,还在半路上,袁绍就已经派过使者到弘农,拿王必、薛悌的口供说事儿,谴责曹操“阻塞王路、离间诸侯”,挑拨袁绍和刘备的关系,阻挠袁绍对关中人民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决心。
只不过,袁绍其实并不急着把这个状告成功,因为当时他还在打张燕呢,就算告赢了曹操,刘协允许他讨伐,他也腾不出兵力去打。
所以袁绍当时只是担心过了“诉讼时效”,怕七月份就得到消息的事儿,迟迟不跳出来谴责,将来搁久了再拿出来说事,容易给人留下“放水养鱼、养肥再宰”的不好印象,这才让陈琳写点捕风捉影语焉不详的表文随便吠一吠,把“已经起诉”的时效坑给占住。
就算皇帝审查后决定“不予立案”,袁绍再抗辩,那至少也显得袁绍没有养鱼钓鱼不是。
结果因为陈琳文笔虽佳、但口才不好,也不擅长外交交涉,而且袁绍第一次给他的证据确实语焉不详。到了弘农之后,刘协稍加处理,觉得“曹操让王必破坏刘备和袁绍关系”的事儿过于捕风捉影,就只是回复安抚袁绍,让袁绍别想多了,还说他跟曹操都是大汉如今的股肱之臣,应该勠力同心辅政。
一来一去,来回路上耽搁,就是一个半月时间差拖过去了。袁绍第二次再“补充起诉证据”,重新上诉,再送到弘农时,就已经是十一月份了。
这时候,因为隆冬时节不可能用兵,袁绍也不怕把事情彻底闹起来。另一方面,就在袁绍第二次派出使者前几天,吕布刚刚攻破了上党郡治壶关城,斩杀张燕,并且把张燕的首级送到了邺城。这让袁绍彻底志满意得信心大增,北线和西线都可以不再留兵,主力部队全部往南移动过冬,沿着黄河北岸部署。
所以,十一月份来的这波袁绍使者,又拿了一道陈琳写的2.0版本谴责表文,证据翔实,而且换了个能言善辩一些的人担任使团团长、兼顾护送郑玄。
这个使命,并不意外地落到了北海太守孔融身上。
孔融担任此职,是袁绍深思熟虑、并充分听取谋士意见后的决定。一来郑玄隐居在北海高密人,而孔融就是北海太守,熟悉情况,便于全程护送。
其次孔融自己也是当世大儒、大名士,论江湖地位,绝对不在华歆、王朗之下,甚至更加清贵,谁让他还有谱系可考的孔子嫡系后裔这层身份呢,而且成名极早。
最后,孔融谈吐不凡,说话很有水平,从小这方面就很有急智。
所以袁绍派他护送郑玄顺带出使,还在给刘协的奏表里附了一条,以骠骑将军、开府总统青冀幽并事务的名义,褒奖孔融做北海太守做得好,举荐他入朝。
华歆、王朗这两个地方太守丢了地盘无法上任,来投靠落魄的皇帝,都能捞到九卿的职位,孔融来了,当然更不在话下。
果不其然,十一月中旬,袁绍的使团抵达弘农后不久,送了一圈礼物,刘协就先批复了袁绍表文中关于表奏官职这部分的内容:封孔融为少府,比地方太守高半级,升为九卿。
如此一来,经过近半年的草台班子搭建,流浪中的朝廷总算又凑齐了九卿职位中的七个,只剩卫尉和大司农还空缺。
刘协不想拖着这个残缺的班子过年,趁着册封孔融后不久,又顺带给平东将军段煨领了卫尉,名义上掌握朝廷中央的卫戍工作。同时让原本辅佐李素掌管大司农具体工作的刘巴,也升了半级正式接任了。如此总算在建安元年到来之前,把三公九卿都补足了。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
诸葛亮跟郑玄之间的切磋、互相学习,说起来只有几句话的事儿,实则持续了足足一两个月。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着实增长了很多见识,把自己的不少想法理论,与历史事实参详印证、融汇贯通。
郑玄最后是第二年开春、也就是195年正月里,才从弘农东返北海的。当时刘协甚至都已经在准备起身前往雒阳、并且改元“建安”了——
只不过,这个时空的“建安”,是代表了刘协认为朝廷重回不受军阀胁持的自立状态,所以有可能玩平衡慢慢把地方诸侯的忠心慢慢收回来、重建和平没有内战的大汉。
虽然前路危险很多,但希望总是要有的。历史上刘协仅仅是逃脱李傕魔爪,都敢改元。如今的形势怎么算也比历史同期被李傕郭汜追杀要好,改元建安没毛病。(很多人有个小误区,以为建安是曹操控制皇帝后改元的。其实不是,要早几个月,是皇帝离开弘农,觉得自己逃脱西凉军,在当年年初就改了,曹操八月份才迎驾)
诸葛亮和郑玄闭门切磋学问的同时,朝廷和各方诸侯也没闲着。
因为郑玄是蹭袁绍的护卫队礼送至弘农,所以袁绍当然也不会浪费这个开展外交工作的机会,送了些礼物给皇帝,表达对朝廷的恭敬;顺便再次给自己下一阶段的假想敌上上眼药。
而袁绍下一阶段的假想敌,按照他跟刘备的秘密默契,毫无疑问就是曹操了。
事实上,早在九月下旬、李素刚刚离开关中回益州的时候,还在半路上,袁绍就已经派过使者到弘农,拿王必、薛悌的口供说事儿,谴责曹操“阻塞王路、离间诸侯”,挑拨袁绍和刘备的关系,阻挠袁绍对关中人民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决心。
只不过,袁绍其实并不急着把这个状告成功,因为当时他还在打张燕呢,就算告赢了曹操,刘协允许他讨伐,他也腾不出兵力去打。
所以袁绍当时只是担心过了“诉讼时效”,怕七月份就得到消息的事儿,迟迟不跳出来谴责,将来搁久了再拿出来说事,容易给人留下“放水养鱼、养肥再宰”的不好印象,这才让陈琳写点捕风捉影语焉不详的表文随便吠一吠,把“已经起诉”的时效坑给占住。
就算皇帝审查后决定“不予立案”,袁绍再抗辩,那至少也显得袁绍没有养鱼钓鱼不是。
结果因为陈琳文笔虽佳、但口才不好,也不擅长外交交涉,而且袁绍第一次给他的证据确实语焉不详。到了弘农之后,刘协稍加处理,觉得“曹操让王必破坏刘备和袁绍关系”的事儿过于捕风捉影,就只是回复安抚袁绍,让袁绍别想多了,还说他跟曹操都是大汉如今的股肱之臣,应该勠力同心辅政。
一来一去,来回路上耽搁,就是一个半月时间差拖过去了。袁绍第二次再“补充起诉证据”,重新上诉,再送到弘农时,就已经是十一月份了。
这时候,因为隆冬时节不可能用兵,袁绍也不怕把事情彻底闹起来。另一方面,就在袁绍第二次派出使者前几天,吕布刚刚攻破了上党郡治壶关城,斩杀张燕,并且把张燕的首级送到了邺城。这让袁绍彻底志满意得信心大增,北线和西线都可以不再留兵,主力部队全部往南移动过冬,沿着黄河北岸部署。
所以,十一月份来的这波袁绍使者,又拿了一道陈琳写的2.0版本谴责表文,证据翔实,而且换了个能言善辩一些的人担任使团团长、兼顾护送郑玄。
这个使命,并不意外地落到了北海太守孔融身上。
孔融担任此职,是袁绍深思熟虑、并充分听取谋士意见后的决定。一来郑玄隐居在北海高密人,而孔融就是北海太守,熟悉情况,便于全程护送。
其次孔融自己也是当世大儒、大名士,论江湖地位,绝对不在华歆、王朗之下,甚至更加清贵,谁让他还有谱系可考的孔子嫡系后裔这层身份呢,而且成名极早。
最后,孔融谈吐不凡,说话很有水平,从小这方面就很有急智。
所以袁绍派他护送郑玄顺带出使,还在给刘协的奏表里附了一条,以骠骑将军、开府总统青冀幽并事务的名义,褒奖孔融做北海太守做得好,举荐他入朝。
华歆、王朗这两个地方太守丢了地盘无法上任,来投靠落魄的皇帝,都能捞到九卿的职位,孔融来了,当然更不在话下。
果不其然,十一月中旬,袁绍的使团抵达弘农后不久,送了一圈礼物,刘协就先批复了袁绍表文中关于表奏官职这部分的内容:封孔融为少府,比地方太守高半级,升为九卿。
如此一来,经过近半年的草台班子搭建,流浪中的朝廷总算又凑齐了九卿职位中的七个,只剩卫尉和大司农还空缺。
刘协不想拖着这个残缺的班子过年,趁着册封孔融后不久,又顺带给平东将军段煨领了卫尉,名义上掌握朝廷中央的卫戍工作。同时让原本辅佐李素掌管大司农具体工作的刘巴,也升了半级正式接任了。如此总算在建安元年到来之前,把三公九卿都补足了。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