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还是要结硬寨打呆仗啊!”
周琅不由得想到曾国藩的箴言,感觉曾国藩这个文人,才真正触摸道了真正的智慧。
但不能挫伤王辅茞的积极性,周琅还是好一番自责:“是本帅思虑不周了。”
王辅茞忙道:“大帅不必自责,属下不过班门弄斧,大帅才是老成持重。虽说衔尾追亡事半功倍,可我军没有马兵啊,怕是不能竟全功。”
这就是王辅茞给周琅找补了,清军也不全都是骑兵,能杀光敌人步兵,就等于全歼了,周琅还没有那么苛刻。
“军师以为,清军会逃吗?”
周琅很关心结果。
王辅茞摇摇头:“怕是逃不掉。大帅令行禁止过于迅疾,怕是来不及。”
果然清军被堵住了。
赵文渡河真的是强渡,士兵是抱着竹竿游过去了,竹竿是随军带来扎营用的老竹子,数量多的是,一人一根竹竿,台湾士兵多会游泳,少数不会的,相互扶持也就过去了。
至于之前偷渡下淡水溪的那些渔船,则因为东港溪口就在东港的眼皮子底下,炮台就能覆盖,周琅无法从海上过来,所以他现在的位置是位于出海口往北一里处,距离东港也有一里的样子,被清军探马发现,真的是相当倒霉。
其实清军才觉得自己倒霉呢。
他们在东港待得好好的,都放弃对打鼓港的攻击了,对方还要找上门来。
找上门来不说,前面是坚船利炮就不提了,竟然狠辣的连后路也要赌上,用这绝户计,也不怕遭报应。
清军确实提前发现了,派出探马本不是为了侦查,他们根本没想过海寇竟然也会两面夹攻,派那些马兵是去求援的,海寇的舰炮太猛烈了,他们担心撑不住。偶然发现自己身后已经出现了对方的軍队,探马马上回去报告。
镇守东港的是澎湖水师协副将李南馨,收到探马回报之后,李南馨已有撤退的打算,毕竟海上被堵,后路被封,情势不利。但他没想到对方那么果决,他再次派人去探了一次,想探明对方兵力即部署,结果就回报贼寇已经渡河了。
这等于彻底将他的后路堵死了。
李南馨是一个正印武官,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出身,今年都六十岁了。就算不学无术,人到了他这个年纪,也会有相当的感悟,更何况他是正印武科举出身,而且十分喜好读书。他读书读到了深处,有自己的见地。写过三篇文论,《尝论将腹心》、《论闽省盐政》、《论台湾》,是有相当真才实学的武官。
看到敌人的行动,他也感到有些头痛,对方也太愣了!
老道的李南馨马上就知道真正的威胁在哪里,他马上调兵出东港,向北进攻,必须打通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毕竟太险,他的年纪更愿意求稳,更愿意打堂堂之战,行险求胜那是年轻人的套路。
李南馨也很果断,结果就让赵文遇到了一场苦战。
赵文扶竹竿渡河,尽管之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有大半火药浸水,他手下全是步兵,武器就一支步枪,没了火药,威力就减了一半。
幸亏赵文是一个谨慎稳重之人,他登岸之后,立刻命令士兵先设置障碍,在河堤附近的官道两侧,用削尖的竹子,扎了三道竹墙。竹墙一边连在河堤上,另一边则是当地的稻田,这等于彻底断了交通。
然后他让士兵在竹墙后晾晒火药,本以为敌人不会来的那么快,谁知道竹墙刚扎起来,对方的大军就到了,而且军容齐整,跟以前遇到的清军有些不同。
赵文只能马上让人备战,竹墙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但竹墙其实不高,人可以在后面站着开枪。
但由于只有一半步枪打的响,火力大受影响,加上滑膛枪的准头,实在是不敢恭维,结果敌人竟然攻了上来。
对方百余人,分成五队,举着圆盾,快速冲来,冲上来也不开打,而是往竹墙上缠油布,扔下了十来个人,却也烧了第一道竹墙。
赵文命令士兵退到第二道竹墙后,对方如法炮制,又烧了第二道竹墙。将赵文逼退到第三道竹墙后,这是最后一道竹墙,可赵文却不知该怎么处理。在左营的时候,他阻挡清军登陆,设置壕沟等障碍,清军稍加攻击,自己就放弃了,可是这股清军却死缠烂打,让他一时没了主意。
但他很确信,第三道竹墙是一定不能放弃的,对方放火根本挡不住。但手下人不能退,必须死扛,一旦对方过了竹墙,正面交锋,火药浸水的情况下,对赵文很不利。
清兵烧了最后一道竹墙,赵文就带人在焦黑的,甚至冒着火的竹墙后面继续坚持。清军则在另一端用弓箭攻击,尤其着重攻击官道上的竹墙。眼看着就要打开缺口,赵文见一线士兵坚持不住,马上将二线补充上去,二线士兵上了刺刀,就是去拼命的。
可这时候中央的竹墙不但被清军先是火烧,又有步兵拆毁,露出了一个一丈多的缺口,谁也没想到清军竟然派了一队马兵从这里冲了进来。赵文的二线士兵挺着刺刀就怼上了这支二十多人的马兵,一下子伤亡惨重,被马兵借助冲击力杀了一个对穿。
赵文在最后面看到情况,心下一狠,自己就带着一百人挺着刺刀杀了上去,目标就是那队马兵,目的是为了堵住缺口。
“还是要结硬寨打呆仗啊!”
周琅不由得想到曾国藩的箴言,感觉曾国藩这个文人,才真正触摸道了真正的智慧。
但不能挫伤王辅茞的积极性,周琅还是好一番自责:“是本帅思虑不周了。”
王辅茞忙道:“大帅不必自责,属下不过班门弄斧,大帅才是老成持重。虽说衔尾追亡事半功倍,可我军没有马兵啊,怕是不能竟全功。”
这就是王辅茞给周琅找补了,清军也不全都是骑兵,能杀光敌人步兵,就等于全歼了,周琅还没有那么苛刻。
“军师以为,清军会逃吗?”
周琅很关心结果。
王辅茞摇摇头:“怕是逃不掉。大帅令行禁止过于迅疾,怕是来不及。”
果然清军被堵住了。
赵文渡河真的是强渡,士兵是抱着竹竿游过去了,竹竿是随军带来扎营用的老竹子,数量多的是,一人一根竹竿,台湾士兵多会游泳,少数不会的,相互扶持也就过去了。
至于之前偷渡下淡水溪的那些渔船,则因为东港溪口就在东港的眼皮子底下,炮台就能覆盖,周琅无法从海上过来,所以他现在的位置是位于出海口往北一里处,距离东港也有一里的样子,被清军探马发现,真的是相当倒霉。
其实清军才觉得自己倒霉呢。
他们在东港待得好好的,都放弃对打鼓港的攻击了,对方还要找上门来。
找上门来不说,前面是坚船利炮就不提了,竟然狠辣的连后路也要赌上,用这绝户计,也不怕遭报应。
清军确实提前发现了,派出探马本不是为了侦查,他们根本没想过海寇竟然也会两面夹攻,派那些马兵是去求援的,海寇的舰炮太猛烈了,他们担心撑不住。偶然发现自己身后已经出现了对方的軍队,探马马上回去报告。
镇守东港的是澎湖水师协副将李南馨,收到探马回报之后,李南馨已有撤退的打算,毕竟海上被堵,后路被封,情势不利。但他没想到对方那么果决,他再次派人去探了一次,想探明对方兵力即部署,结果就回报贼寇已经渡河了。
这等于彻底将他的后路堵死了。
李南馨是一个正印武官,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出身,今年都六十岁了。就算不学无术,人到了他这个年纪,也会有相当的感悟,更何况他是正印武科举出身,而且十分喜好读书。他读书读到了深处,有自己的见地。写过三篇文论,《尝论将腹心》、《论闽省盐政》、《论台湾》,是有相当真才实学的武官。
看到敌人的行动,他也感到有些头痛,对方也太愣了!
老道的李南馨马上就知道真正的威胁在哪里,他马上调兵出东港,向北进攻,必须打通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毕竟太险,他的年纪更愿意求稳,更愿意打堂堂之战,行险求胜那是年轻人的套路。
李南馨也很果断,结果就让赵文遇到了一场苦战。
赵文扶竹竿渡河,尽管之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有大半火药浸水,他手下全是步兵,武器就一支步枪,没了火药,威力就减了一半。
幸亏赵文是一个谨慎稳重之人,他登岸之后,立刻命令士兵先设置障碍,在河堤附近的官道两侧,用削尖的竹子,扎了三道竹墙。竹墙一边连在河堤上,另一边则是当地的稻田,这等于彻底断了交通。
然后他让士兵在竹墙后晾晒火药,本以为敌人不会来的那么快,谁知道竹墙刚扎起来,对方的大军就到了,而且军容齐整,跟以前遇到的清军有些不同。
赵文只能马上让人备战,竹墙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但竹墙其实不高,人可以在后面站着开枪。
但由于只有一半步枪打的响,火力大受影响,加上滑膛枪的准头,实在是不敢恭维,结果敌人竟然攻了上来。
对方百余人,分成五队,举着圆盾,快速冲来,冲上来也不开打,而是往竹墙上缠油布,扔下了十来个人,却也烧了第一道竹墙。
赵文命令士兵退到第二道竹墙后,对方如法炮制,又烧了第二道竹墙。将赵文逼退到第三道竹墙后,这是最后一道竹墙,可赵文却不知该怎么处理。在左营的时候,他阻挡清军登陆,设置壕沟等障碍,清军稍加攻击,自己就放弃了,可是这股清军却死缠烂打,让他一时没了主意。
但他很确信,第三道竹墙是一定不能放弃的,对方放火根本挡不住。但手下人不能退,必须死扛,一旦对方过了竹墙,正面交锋,火药浸水的情况下,对赵文很不利。
清兵烧了最后一道竹墙,赵文就带人在焦黑的,甚至冒着火的竹墙后面继续坚持。清军则在另一端用弓箭攻击,尤其着重攻击官道上的竹墙。眼看着就要打开缺口,赵文见一线士兵坚持不住,马上将二线补充上去,二线士兵上了刺刀,就是去拼命的。
可这时候中央的竹墙不但被清军先是火烧,又有步兵拆毁,露出了一个一丈多的缺口,谁也没想到清军竟然派了一队马兵从这里冲了进来。赵文的二线士兵挺着刺刀就怼上了这支二十多人的马兵,一下子伤亡惨重,被马兵借助冲击力杀了一个对穿。
赵文在最后面看到情况,心下一狠,自己就带着一百人挺着刺刀杀了上去,目标就是那队马兵,目的是为了堵住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