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洛阳诡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go--> 洛阳城,西阳门,延年里。
双眼浑浊的中年男子漫不经心地拆下一块块门板,露出小小一间店铺,伴着一阵陈腐的胭脂香。细细看去,黄杨木质搁架上落满了灰尘,盛着胭脂膏子的白瓷小罐显然已许久未曾动过。
打开店门以后,中年男子坐在柜台后面,望了望冷落的门庭,虽然时候尚早,他打了个呵欠,半眯着眼睛,很快,头便一点一点如小鸡啄米一般。
日上半空,灿灿金光落在已经陈旧的木质牌匾上,半明半暗之中依稀可辨三个字,蓄英榭。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一天暖似一天。
历重光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往后仰着,背部与脖颈都拉直了,阳光铺满了脸,落尽眼中,变成一块光斑。
拜年着实热闹,客似云来,车水马龙,可是来往的这些官宦,历重光大都不认识。聊得那些朝堂事情,阿谀逢迎,他也没有兴趣。
他的父亲是右将军,军权在握,震慑朝野;她的母亲是天子的姨祖母,皇亲国戚,何等尊贵。他自然不用阿谀逢迎,可是看着旁人拼命挤出热情的笑容,吹捧他如何清贵,一身学识却超然物外,他就替那些人发慌。他知道,背过脸去,他便是那些人嘴里的“怪人,傻子”。
“放着大好前程不要,整天游山玩水。”
岂知他们看他“怪”,他却看他们“痴”。历重光从来不觉得自己清高,也不觉得自己比那些四处钻营的世人高贵,不过是选择不同,心意不同。在他看来,遵从了自己内心所愿,便无所谓值不值得。
他望着头上的四角天空,实在无趣得紧,况且,聂如风还欠他一个解释罢?
他出门的时候碰上侯管事。侯管事弓着腰,满脸堆笑引着一个也是管事模样的男人往里走。遇见历重光,侯管事的表情更恭谨了两分:“郎君,又要出门了?”
历重光点点头,心道这琅琊城里还有什么管事值得侯管事如此费心热络。他摇了摇头,翻身上马而去。
侯管事一直将那男子引进了厅堂,历辰阳端端正正坐在主位上。
男子进门先磕了头。
侯管事立在一旁,双手垂于两侧,恭恭敬敬说道:“将军,西昌侯命人送春节的贺礼。”
那男子接口说道:“侯爷命小人向将军、夫人请安,说些微小礼,请将军笑纳。将军久不在京中,侯爷甚为想念。”
历辰阳连声道:“请起,请起。”侯管事连忙上来搀扶。
“劳侯爷费心,折煞末将。”面上说得客气,又吩咐侯管事重赏来人,脑中却转开了。他与萧鸾并无深厚交情,如何今年萧鸾特意派人前来送礼,有所予,必有所图。
只是,他图的到底是什么?
“侯爷,那历辰阳镇守边关,离京甚远,即使京中有变故,他亦是鞭长莫及,远水救不了近火,为何如此看重于他?”一门客提出自己的疑惑。
萧鸾抿了一口茶汤,一团热气在胸中发散开,他露出满足笑容,缓缓说道:“远虽远些,可他手握重兵,若不能为我所用,他日必为祸根。”
“可是,即便他收了侯爷的礼,也不代表以后就以侯爷马首是瞻。”
西昌侯的手指扣着茶盏边缘,沸水隔着细瓷仍然烫得手指微微发麻:“眼下边关战事将起,是战是和,就看他如何选择。”
去岁,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司空公穆亮奉旨营造宫室。洛阳城里东南西北十三门得以沿用魏晋旧名,好像几百年只是时光打了个呵欠。
每一道门下建三条大道,可容九车并行。
历重光来过洛阳几次,这还是第一次从开阳门下经过。
门楣上方,端端正正书着“开阳”二字。
历重光勒住缰绳,马蹄顿住,绕着城门来来回回地转。
开阳本是琅琊辖下的一个县。
传闻汉光武帝迁都洛阳时,修建此城门。然而门已建成,却许久未有合适名称。未几,一日夜间,忽然有一木柱飞来此城门楼上。
第二日,守城官兵接啧啧称奇,围起木柱,当是奇观。传言四散,城中居民争相观看,一时万人空巷,甚至有人以神柱称之,燃起香火,就要叩拜。
守城官连忙上报,光武帝得知,亦称奇不已。越五日,琅琊郡开阳县上奏报,称县内南门有一根柱子不翼而飞。圣上派人查看,开阳县丢失的竟然就是城门上飞来的柱子。
光武帝为表纪念,遂将城门命名为“开阳”。
一晃已经四百多年,城门依然,“开阳”依然,而洛阳几经兴废,人面全非。
历重光正怀想往事传说,忽一抬头,看见一身着紫色狐裘的男子骑在马上,打量着自己。
他颔首笑了笑,正要打马而走,却被即墨连颂唤住了。
即墨连颂没想到竟然在此地遇上历重光,倒是省却了好一番寻找功夫。
“郎君留步。”声音徐徐前进,爬入历重光耳中,散开时仿佛带着绯色的袅袅烟雾。
历重光不自觉依言停住,回过头,见那紫袍男子形容消瘦,面色苍白,似身患重病,可是说出的话却如春风拂过,让人如听纶语。
即墨连颂扯了扯嘴角... -->>
<!--go--> 洛阳城,西阳门,延年里。
双眼浑浊的中年男子漫不经心地拆下一块块门板,露出小小一间店铺,伴着一阵陈腐的胭脂香。细细看去,黄杨木质搁架上落满了灰尘,盛着胭脂膏子的白瓷小罐显然已许久未曾动过。
打开店门以后,中年男子坐在柜台后面,望了望冷落的门庭,虽然时候尚早,他打了个呵欠,半眯着眼睛,很快,头便一点一点如小鸡啄米一般。
日上半空,灿灿金光落在已经陈旧的木质牌匾上,半明半暗之中依稀可辨三个字,蓄英榭。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一天暖似一天。
历重光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往后仰着,背部与脖颈都拉直了,阳光铺满了脸,落尽眼中,变成一块光斑。
拜年着实热闹,客似云来,车水马龙,可是来往的这些官宦,历重光大都不认识。聊得那些朝堂事情,阿谀逢迎,他也没有兴趣。
他的父亲是右将军,军权在握,震慑朝野;她的母亲是天子的姨祖母,皇亲国戚,何等尊贵。他自然不用阿谀逢迎,可是看着旁人拼命挤出热情的笑容,吹捧他如何清贵,一身学识却超然物外,他就替那些人发慌。他知道,背过脸去,他便是那些人嘴里的“怪人,傻子”。
“放着大好前程不要,整天游山玩水。”
岂知他们看他“怪”,他却看他们“痴”。历重光从来不觉得自己清高,也不觉得自己比那些四处钻营的世人高贵,不过是选择不同,心意不同。在他看来,遵从了自己内心所愿,便无所谓值不值得。
他望着头上的四角天空,实在无趣得紧,况且,聂如风还欠他一个解释罢?
他出门的时候碰上侯管事。侯管事弓着腰,满脸堆笑引着一个也是管事模样的男人往里走。遇见历重光,侯管事的表情更恭谨了两分:“郎君,又要出门了?”
历重光点点头,心道这琅琊城里还有什么管事值得侯管事如此费心热络。他摇了摇头,翻身上马而去。
侯管事一直将那男子引进了厅堂,历辰阳端端正正坐在主位上。
男子进门先磕了头。
侯管事立在一旁,双手垂于两侧,恭恭敬敬说道:“将军,西昌侯命人送春节的贺礼。”
那男子接口说道:“侯爷命小人向将军、夫人请安,说些微小礼,请将军笑纳。将军久不在京中,侯爷甚为想念。”
历辰阳连声道:“请起,请起。”侯管事连忙上来搀扶。
“劳侯爷费心,折煞末将。”面上说得客气,又吩咐侯管事重赏来人,脑中却转开了。他与萧鸾并无深厚交情,如何今年萧鸾特意派人前来送礼,有所予,必有所图。
只是,他图的到底是什么?
“侯爷,那历辰阳镇守边关,离京甚远,即使京中有变故,他亦是鞭长莫及,远水救不了近火,为何如此看重于他?”一门客提出自己的疑惑。
萧鸾抿了一口茶汤,一团热气在胸中发散开,他露出满足笑容,缓缓说道:“远虽远些,可他手握重兵,若不能为我所用,他日必为祸根。”
“可是,即便他收了侯爷的礼,也不代表以后就以侯爷马首是瞻。”
西昌侯的手指扣着茶盏边缘,沸水隔着细瓷仍然烫得手指微微发麻:“眼下边关战事将起,是战是和,就看他如何选择。”
去岁,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司空公穆亮奉旨营造宫室。洛阳城里东南西北十三门得以沿用魏晋旧名,好像几百年只是时光打了个呵欠。
每一道门下建三条大道,可容九车并行。
历重光来过洛阳几次,这还是第一次从开阳门下经过。
门楣上方,端端正正书着“开阳”二字。
历重光勒住缰绳,马蹄顿住,绕着城门来来回回地转。
开阳本是琅琊辖下的一个县。
传闻汉光武帝迁都洛阳时,修建此城门。然而门已建成,却许久未有合适名称。未几,一日夜间,忽然有一木柱飞来此城门楼上。
第二日,守城官兵接啧啧称奇,围起木柱,当是奇观。传言四散,城中居民争相观看,一时万人空巷,甚至有人以神柱称之,燃起香火,就要叩拜。
守城官连忙上报,光武帝得知,亦称奇不已。越五日,琅琊郡开阳县上奏报,称县内南门有一根柱子不翼而飞。圣上派人查看,开阳县丢失的竟然就是城门上飞来的柱子。
光武帝为表纪念,遂将城门命名为“开阳”。
一晃已经四百多年,城门依然,“开阳”依然,而洛阳几经兴废,人面全非。
历重光正怀想往事传说,忽一抬头,看见一身着紫色狐裘的男子骑在马上,打量着自己。
他颔首笑了笑,正要打马而走,却被即墨连颂唤住了。
即墨连颂没想到竟然在此地遇上历重光,倒是省却了好一番寻找功夫。
“郎君留步。”声音徐徐前进,爬入历重光耳中,散开时仿佛带着绯色的袅袅烟雾。
历重光不自觉依言停住,回过头,见那紫袍男子形容消瘦,面色苍白,似身患重病,可是说出的话却如春风拂过,让人如听纶语。
即墨连颂扯了扯嘴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