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晚明之我主沉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的日子,朱由检命令修路工人掀开盖在路面上的稻草,沿途数万人围观。为了增加广告效应,让更多的人体验水泥路的好处,朱由检从奋武营中抽调部分士兵,或骑马,或赶车,在万众瞩目中展示水泥路的雄威。
宽阔的水泥路,可以并排行驶的四辆马车,或者八匹骏马。奔腾的骏马、疾驰的马车、欢呼的人群,为水泥路做了免费而又影响深远的广告。
围观的百姓在士兵们的邀请下,也加入步行者的行列,亲身体验着这亘古未有的宽敞大道。
轰动京师的水泥路,连朱由校都惊动了,他在乾清宫召见了朱由检。在朱由检的印象中,这好像是自己第二次被皇兄正式召见,上一次是被封为信王的时候。
“五弟,你造的什么水泥路呀?”其实朱由校对水泥路并不了解,他只是在大臣和太监们的议论中,才知道水泥路的存在。
“回皇兄,臣弟偶然从炼铁和煅烧石灰中,发现了水泥的制造方法。”朱由检当然不能实话实说,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可以避免一切障碍,反正,朱由校又不知道炼铁和煅烧石灰是怎么回事。
“六部的官员对水泥路大加赞赏,他们可是很少有一致的意见呀!哈哈!”朱由检的出色让这位很少关心宫外的皇帝也是十分高兴,“五弟,你说说看,水泥路有什么好处?”朱由校根本不关心水泥的制造,有时间关心水泥,还不如多做几套桌椅。
“皇兄,水泥做成的路面,极为平整,马车在上面行驶不会不颠簸,此外,道路通行也不受雨水的影响。”朱由检喝了口茶,发现朱由校今天听得很认真,便向皇兄推销起水泥路:“如果大明的官道都铺成水泥路,军事物资的运输,将会大大加快,比如,长城一线运输的军用物资,将缩短一半时间,还不受雨水、天气的影响。”
“长城一线?”朱由校似乎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但向山海关修路,朕怕是修不起吧?听说水泥路修建可是要大把的花银子。”
“皇兄可以修改大明律法,征收工商税。为做表率,臣弟的水泥厂带头,按照农业税十五税一的标准,向朝廷纳税,请皇兄派人监督水泥厂。”朱由检顺带向朱由校推销工业富国的思想,免得将来自己征收工商税时,满朝的儒官呼天呛地。
以朱由校的性格,朱由检也不指望他是中兴之主,哪怕工商税执行得不彻底也没关系,只要有了开始,自己将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嗯。”朱由校点点头,思索了一小会,“征收工商税就免了,朕明天与六部商讨修路之事,五弟,你也来参加吧!”
“参加讨论?”朱由检心想,我只是个武略将军,信王只是虚衔,看来,皇兄对修路的事动心了,自己得早作准备。
第二天朝会之后,朱由校留下了六部的十几位尚书,加上刚刚进宫的朱由检,开始讨论修路的事。
朱由校开明题义:“信王造出了水泥,水泥路不仅便利了行人商贾,更有利于朝廷军事物资的调拨。如果从京师向山海关修一条水泥路,可以让运往辽东的物资更为快捷。众卿看看,这条路该不该修?”
“修路?”尚书们窃窃私语,他们并不知道朱由校打算修路的事,这么大的事突然摆出来,他们需要时间消化,不过,这些朝堂经验丰富的尚书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兵部尚书李春烨对朱由检的军事才能赞美有加,虽然看不出修建水泥路对军事上有什么大的帮助,但爱屋及乌,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工部尚书黄克缵和朱由检没什么交情,但他看过了东直门外的水泥路,的确能为商贾和行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然也不会反对,有几位尚书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吏部尚书王绍徽、礼部尚书薛三省、内阁次辅黄立极、兵部尚书崔呈秀等人,从政局的大方向上看出,此事与朱由检有关,这位年轻的王爷并不是对方的人,便觉得没有反对的必要,而且从开场白中可以看出,皇帝是赞同修路的,皇帝一贯很少对国家的大事做出决定,好不容易做一次主,自己就不要反对了,万一触了皇帝的眉头,怕没什么好果子吃。朝廷在辽东的战事,一直不顺,谁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现在提出反对意见,将来皇帝追查辽东失利的原因,有人翻起现在的旧帐,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行的日子,朱由检命令修路工人掀开盖在路面上的稻草,沿途数万人围观。为了增加广告效应,让更多的人体验水泥路的好处,朱由检从奋武营中抽调部分士兵,或骑马,或赶车,在万众瞩目中展示水泥路的雄威。
宽阔的水泥路,可以并排行驶的四辆马车,或者八匹骏马。奔腾的骏马、疾驰的马车、欢呼的人群,为水泥路做了免费而又影响深远的广告。
围观的百姓在士兵们的邀请下,也加入步行者的行列,亲身体验着这亘古未有的宽敞大道。
轰动京师的水泥路,连朱由校都惊动了,他在乾清宫召见了朱由检。在朱由检的印象中,这好像是自己第二次被皇兄正式召见,上一次是被封为信王的时候。
“五弟,你造的什么水泥路呀?”其实朱由校对水泥路并不了解,他只是在大臣和太监们的议论中,才知道水泥路的存在。
“回皇兄,臣弟偶然从炼铁和煅烧石灰中,发现了水泥的制造方法。”朱由检当然不能实话实说,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可以避免一切障碍,反正,朱由校又不知道炼铁和煅烧石灰是怎么回事。
“六部的官员对水泥路大加赞赏,他们可是很少有一致的意见呀!哈哈!”朱由检的出色让这位很少关心宫外的皇帝也是十分高兴,“五弟,你说说看,水泥路有什么好处?”朱由校根本不关心水泥的制造,有时间关心水泥,还不如多做几套桌椅。
“皇兄,水泥做成的路面,极为平整,马车在上面行驶不会不颠簸,此外,道路通行也不受雨水的影响。”朱由检喝了口茶,发现朱由校今天听得很认真,便向皇兄推销起水泥路:“如果大明的官道都铺成水泥路,军事物资的运输,将会大大加快,比如,长城一线运输的军用物资,将缩短一半时间,还不受雨水、天气的影响。”
“长城一线?”朱由校似乎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但向山海关修路,朕怕是修不起吧?听说水泥路修建可是要大把的花银子。”
“皇兄可以修改大明律法,征收工商税。为做表率,臣弟的水泥厂带头,按照农业税十五税一的标准,向朝廷纳税,请皇兄派人监督水泥厂。”朱由检顺带向朱由校推销工业富国的思想,免得将来自己征收工商税时,满朝的儒官呼天呛地。
以朱由校的性格,朱由检也不指望他是中兴之主,哪怕工商税执行得不彻底也没关系,只要有了开始,自己将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嗯。”朱由校点点头,思索了一小会,“征收工商税就免了,朕明天与六部商讨修路之事,五弟,你也来参加吧!”
“参加讨论?”朱由检心想,我只是个武略将军,信王只是虚衔,看来,皇兄对修路的事动心了,自己得早作准备。
第二天朝会之后,朱由校留下了六部的十几位尚书,加上刚刚进宫的朱由检,开始讨论修路的事。
朱由校开明题义:“信王造出了水泥,水泥路不仅便利了行人商贾,更有利于朝廷军事物资的调拨。如果从京师向山海关修一条水泥路,可以让运往辽东的物资更为快捷。众卿看看,这条路该不该修?”
“修路?”尚书们窃窃私语,他们并不知道朱由校打算修路的事,这么大的事突然摆出来,他们需要时间消化,不过,这些朝堂经验丰富的尚书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兵部尚书李春烨对朱由检的军事才能赞美有加,虽然看不出修建水泥路对军事上有什么大的帮助,但爱屋及乌,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工部尚书黄克缵和朱由检没什么交情,但他看过了东直门外的水泥路,的确能为商贾和行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然也不会反对,有几位尚书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吏部尚书王绍徽、礼部尚书薛三省、内阁次辅黄立极、兵部尚书崔呈秀等人,从政局的大方向上看出,此事与朱由检有关,这位年轻的王爷并不是对方的人,便觉得没有反对的必要,而且从开场白中可以看出,皇帝是赞同修路的,皇帝一贯很少对国家的大事做出决定,好不容易做一次主,自己就不要反对了,万一触了皇帝的眉头,怕没什么好果子吃。朝廷在辽东的战事,一直不顺,谁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现在提出反对意见,将来皇帝追查辽东失利的原因,有人翻起现在的旧帐,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