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蚍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什么旗号?”
两个汉子摇摇头,皆说不知,赵当世正待吩咐,旁边那孩子却叫了起来:“龙有爪,人有足,胖子骑龙自北来。”一连唱了两声,有些音韵,倒不像临时胡编。
他才唱完,那少妇脸色顿慌,嗔怒般在那孩子耳上一扭,意甚不安。赵当世心头一荡,靠近那孩子,蹲下温言问道:“孩子,你方才唱的曲儿是谁教的?”
那少妇忙道:“这孩子有些古怪,脑袋坏了,头领不要当真。”一句话出口,竟是字正腔圆,声音婉转,与乡野之民大为迥异。
赵当世疑心瞬起,却先不管她,继续问那孩子:“孩子,你说,说出来叔叔给你糖吃。”
那孩子闻言喜悦非常,手舞足蹈起来:“太好了,我许久没吃糖啦。爹爹府里的荔枝膏、五香糕,我最爱吃,你有吗?”
此话一出,那少妇脸色登时大变,一把扯过那孩子,想要以裙褶遮挡,但赵当世把她手扒开,将那孩子牵了出来,并抱起来道:“好孩子,只要你告诉叔叔那小曲儿的来历,这些叔叔都有,你要多少有多少。”
那孩子黑溜溜的眼珠儿骨碌一转,笑道:“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他话音刚落,那少妇却“扑”一下跪在了泥水中,凄声道:“头领,孩子不会说话,胡言乱语,请头领发发善心,饶了他,奴,奴奴做什么都愿意!”说着,匍匐下去,丰腴的臀部被罗裙包裹出圆润的曲线,看得一帮赵营兵士眼睛都直了。
那孩子兀自不觉,瞪着大眼,不明白自己的母亲为何作此姿态。“荔枝膏”、“五香糕”之类的蜜饯甜食,这时节寻常人家吃一次也难,只有佳节或逢红白喜事才拿出手招待,到了这孩子嘴里却成了随意打牙祭的零食。且其言住在“府中”,全都表明此子定是出身官宦家庭,而这跪伏着的少妇,也定非寻常民女。
周文赫瞧见赵当世对自己略点了点头,立时招呼两名兵士拨开人群,复入里屋搜寻。不多时,一声哀嚎传来,周文赫将一人从内拖出。不防撞上门槛,那人痛呼一声,瘫软在门旁。
众人凝神看去,见那趴在地上之人虽是遍体灰尘,可衣服材料一看就不类寻常质地,更兼肥头大耳,绝不是食不果腹的堡民该有的体态。
那人浑身战栗,显是怕极了,周文赫“呸”一口道:“这肥猪躲在床后,倒是装得了死,若不是细搜,还叫他躲了去。”
赵当世移视那少妇,此时她已经站起,神情颇有些踌躇,双唇却是抿得紧紧的,心中已经猜到了七八分,大声问道:“此人是谁?说出来,咱们进屋说话。”
大雨如注,在场众人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可并无一人出声。赵当世连问两遍,无所回应,正要耍狠,院外忽有马鸣人闹声透过滂沱的雨势传来。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赵当世,来者不下百人。
对方来得太过突然,赵当世尚未下达应付命令,早有一帮人鱼贯而入。最前数人张弓搭箭,凶神恶煞:“都老实的别动!”赵营数十骑的马都留在外头,想是给他们瞧见,已有了准备。
识时务者为俊杰,赵当世刚强,可并不是不通权变之人。对方先发制人,一味逞强只是自寻死路。他没有犹豫,乖乖应命,一声令下,在场所有赵营兵士都将兵器丢到了地上,将手举在胸前。
随后一汉穿过雨雾走到近前,看了看场面,疑道:“兄弟坐的哪座山,插的是哪杆旗?”这一句是陕西黑道中惯用切口,赵当世等人有马有兵器,打扮却不像是官军,没准是自家人马。郧阳现下诸寇云集,可别误伤了友军。
来人不是官军,赵当世放心不少,随口应付了两句黑话,并道:“大哥是姓张还是属龙?”在之前对话中,那孩子已经透露出了不少消息。“龙有爪,人有足,胖子骑龙自北”这一段,外人听来也许一头雾水,可在赵当世等老寇耳中,是熟门熟路。
陕豫等地流寇多如牛毛,能单独拎出来称为“龙”与“胖子”的,只有九条龙与张胖子两家。这龙、胖两人都是崇祯元年就从了贼的老革命,只不过一个陕西人,一个山西人。出生地不同,经过多年的打熬,最后却殊途同归,都成了小有名气的一方头领,同时也都成了处处不受待见的杂牌军。
赵当世出闯营前,这九条龙与张胖子就依附于闯王高迎祥,赵当世闻名却不曾见面。不过,这并不妨碍两方的相认,因为赵当世斩杀曹文诏的名声传遍了流寇各营,高迎祥作为李自成的好拍档,也是不遗余力在军中宣传赵当世的“光辉事迹”,以减少部下对于官军的畏惧之情,如此一来,想必龙、胖二人不会不认账。
那汉子怀疑赵当世打肿脸充胖子,又说了两句高级切口。这等切口,只在一些势力较大的头领间流传,级别较低的流寇听不懂。好在赵当世在李自成身边待过一阵,耳濡目染,这些高级黑话也不陌生,随口对付过去,那汉子这才卸下警惕,咧嘴笑道:“原来是斩了曹总兵的赵兄弟,久仰久仰,在下九条龙,倒是冲撞了。”说着,挥挥手,底下那些蓄势待发的兵士全都收了刀弓。
赵当世亦笑道:“多事之秋,谁不多个心眼?就死在九哥这等英雄豪杰手下,我姓赵的也没啥遗恨。”
那九条龙很是粗豪,大笑数声,续问:“老赵,我听人说起,你进川了,怎么又到了这里?”
赵当世摇摇头道:“此事说来话长,待有机会,再向九哥细细道来。”
九条龙拍拍他肩膀道:“老黄也在不远,你经历川事,他想来会感兴趣。”接着补一句,“咳咳,老黄叫顺了改不过口,就是黄龙,你听过吧。”
摇黄十三家,来源之一正是这个“黄龙”,谁人不知?
; “什么旗号?”
两个汉子摇摇头,皆说不知,赵当世正待吩咐,旁边那孩子却叫了起来:“龙有爪,人有足,胖子骑龙自北来。”一连唱了两声,有些音韵,倒不像临时胡编。
他才唱完,那少妇脸色顿慌,嗔怒般在那孩子耳上一扭,意甚不安。赵当世心头一荡,靠近那孩子,蹲下温言问道:“孩子,你方才唱的曲儿是谁教的?”
那少妇忙道:“这孩子有些古怪,脑袋坏了,头领不要当真。”一句话出口,竟是字正腔圆,声音婉转,与乡野之民大为迥异。
赵当世疑心瞬起,却先不管她,继续问那孩子:“孩子,你说,说出来叔叔给你糖吃。”
那孩子闻言喜悦非常,手舞足蹈起来:“太好了,我许久没吃糖啦。爹爹府里的荔枝膏、五香糕,我最爱吃,你有吗?”
此话一出,那少妇脸色登时大变,一把扯过那孩子,想要以裙褶遮挡,但赵当世把她手扒开,将那孩子牵了出来,并抱起来道:“好孩子,只要你告诉叔叔那小曲儿的来历,这些叔叔都有,你要多少有多少。”
那孩子黑溜溜的眼珠儿骨碌一转,笑道:“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他话音刚落,那少妇却“扑”一下跪在了泥水中,凄声道:“头领,孩子不会说话,胡言乱语,请头领发发善心,饶了他,奴,奴奴做什么都愿意!”说着,匍匐下去,丰腴的臀部被罗裙包裹出圆润的曲线,看得一帮赵营兵士眼睛都直了。
那孩子兀自不觉,瞪着大眼,不明白自己的母亲为何作此姿态。“荔枝膏”、“五香糕”之类的蜜饯甜食,这时节寻常人家吃一次也难,只有佳节或逢红白喜事才拿出手招待,到了这孩子嘴里却成了随意打牙祭的零食。且其言住在“府中”,全都表明此子定是出身官宦家庭,而这跪伏着的少妇,也定非寻常民女。
周文赫瞧见赵当世对自己略点了点头,立时招呼两名兵士拨开人群,复入里屋搜寻。不多时,一声哀嚎传来,周文赫将一人从内拖出。不防撞上门槛,那人痛呼一声,瘫软在门旁。
众人凝神看去,见那趴在地上之人虽是遍体灰尘,可衣服材料一看就不类寻常质地,更兼肥头大耳,绝不是食不果腹的堡民该有的体态。
那人浑身战栗,显是怕极了,周文赫“呸”一口道:“这肥猪躲在床后,倒是装得了死,若不是细搜,还叫他躲了去。”
赵当世移视那少妇,此时她已经站起,神情颇有些踌躇,双唇却是抿得紧紧的,心中已经猜到了七八分,大声问道:“此人是谁?说出来,咱们进屋说话。”
大雨如注,在场众人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可并无一人出声。赵当世连问两遍,无所回应,正要耍狠,院外忽有马鸣人闹声透过滂沱的雨势传来。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赵当世,来者不下百人。
对方来得太过突然,赵当世尚未下达应付命令,早有一帮人鱼贯而入。最前数人张弓搭箭,凶神恶煞:“都老实的别动!”赵营数十骑的马都留在外头,想是给他们瞧见,已有了准备。
识时务者为俊杰,赵当世刚强,可并不是不通权变之人。对方先发制人,一味逞强只是自寻死路。他没有犹豫,乖乖应命,一声令下,在场所有赵营兵士都将兵器丢到了地上,将手举在胸前。
随后一汉穿过雨雾走到近前,看了看场面,疑道:“兄弟坐的哪座山,插的是哪杆旗?”这一句是陕西黑道中惯用切口,赵当世等人有马有兵器,打扮却不像是官军,没准是自家人马。郧阳现下诸寇云集,可别误伤了友军。
来人不是官军,赵当世放心不少,随口应付了两句黑话,并道:“大哥是姓张还是属龙?”在之前对话中,那孩子已经透露出了不少消息。“龙有爪,人有足,胖子骑龙自北”这一段,外人听来也许一头雾水,可在赵当世等老寇耳中,是熟门熟路。
陕豫等地流寇多如牛毛,能单独拎出来称为“龙”与“胖子”的,只有九条龙与张胖子两家。这龙、胖两人都是崇祯元年就从了贼的老革命,只不过一个陕西人,一个山西人。出生地不同,经过多年的打熬,最后却殊途同归,都成了小有名气的一方头领,同时也都成了处处不受待见的杂牌军。
赵当世出闯营前,这九条龙与张胖子就依附于闯王高迎祥,赵当世闻名却不曾见面。不过,这并不妨碍两方的相认,因为赵当世斩杀曹文诏的名声传遍了流寇各营,高迎祥作为李自成的好拍档,也是不遗余力在军中宣传赵当世的“光辉事迹”,以减少部下对于官军的畏惧之情,如此一来,想必龙、胖二人不会不认账。
那汉子怀疑赵当世打肿脸充胖子,又说了两句高级切口。这等切口,只在一些势力较大的头领间流传,级别较低的流寇听不懂。好在赵当世在李自成身边待过一阵,耳濡目染,这些高级黑话也不陌生,随口对付过去,那汉子这才卸下警惕,咧嘴笑道:“原来是斩了曹总兵的赵兄弟,久仰久仰,在下九条龙,倒是冲撞了。”说着,挥挥手,底下那些蓄势待发的兵士全都收了刀弓。
赵当世亦笑道:“多事之秋,谁不多个心眼?就死在九哥这等英雄豪杰手下,我姓赵的也没啥遗恨。”
那九条龙很是粗豪,大笑数声,续问:“老赵,我听人说起,你进川了,怎么又到了这里?”
赵当世摇摇头道:“此事说来话长,待有机会,再向九哥细细道来。”
九条龙拍拍他肩膀道:“老黄也在不远,你经历川事,他想来会感兴趣。”接着补一句,“咳咳,老黄叫顺了改不过口,就是黄龙,你听过吧。”
摇黄十三家,来源之一正是这个“黄龙”,谁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