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明灯医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施治于患者脐部
1 发展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音同“月”)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
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寿的《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至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
脐(即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 临床上灸脐可治晕厥、昏迷、休克,故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灸神阙可治阳萎、不孕,故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方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仙蓉温齐是一款适用于脐部的本草按摩膏,富含鹿尾巴、不老草、肉苁蓉、仙灵脾、黄芪等名贵本草萃取精华,配合传统按摩手法、或者远红外理疗灯等器具使用,能为人们带来与众不同的脐部养生体验。
功效
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养生方面: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
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
治疗方面: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2 优点
(1)适应症广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
a、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
b、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c、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 -->>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施治于患者脐部
1 发展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音同“月”)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
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寿的《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至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
脐(即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 临床上灸脐可治晕厥、昏迷、休克,故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灸神阙可治阳萎、不孕,故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方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仙蓉温齐是一款适用于脐部的本草按摩膏,富含鹿尾巴、不老草、肉苁蓉、仙灵脾、黄芪等名贵本草萃取精华,配合传统按摩手法、或者远红外理疗灯等器具使用,能为人们带来与众不同的脐部养生体验。
功效
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养生方面: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
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
治疗方面: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2 优点
(1)适应症广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
a、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
b、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c、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