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唐孽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潞国公府,曾经也是门庭若市,一派繁荣的景象。
侯君集养了一大批养子,接受了不少商人的投靠,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不过,这一切,如今都如同过眼云烟。
后院之中,侯君集独自饮酒,闷闷不乐。
原本,去年他带着大军前往高昌,他以为自己人生的巅峰将要来临。
事实上,高昌也轻而易举的被他灭了,侯君集成为平定西域的功臣。
可惜的是,这个功臣刚刚回到长安城,没有领取到任何赏赐,就被丢进了大牢里面。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侯君集在没有奏明李世民的情况下,擅自将一些并没有犯罪的的人给发配了。
并且在高昌的时候,纵容部下抢掠财物,他自己也私下扣下来了不少的宝贝。
高昌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国内的财富并不小。
这些事情,还没有等侯君集班师回朝,就已经在长安城传开了。
所以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要不是岑文本上疏为侯君集求情,并且李世民也念着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上的重要功劳,说不定侯君集这辈子就得老死监狱了。
“阿耶,您一个人在这喝闷酒,不如跟我一起去东宫,太子殿下一定很有兴趣请阿耶品尝美酒。”
贺兰楚石来到了侯君集的身边,提出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建议。
作为东宫千牛备身的贺兰楚石,对于李承乾如今面临的情况也是很清楚的。
如果自己能够说服岳父侯君集支持太子,那么他在东宫中的地位必定更加稳固。
到时候李承乾登基之后,少不得让他执掌十二卫中的某一卫,得个国公的封赏。
“太子殿下?储君私自接触当朝大将,可是犯忌讳的事情。你莫不成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侯君集可是做过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位,又是亲自带兵作战的将领,绝对是位高权重。
哪怕如今刚才大牢里面出来,影响力也还是在的。
特别是跟他一起去高昌出征的兵卒,知道侯君集是因为什么而受到处罚的,而他们作为财宝的获得者,自然是对侯君集的认同感多了几分。
或者再换个角度来看,就知道侯君集的地位如何了。
李世民刚刚登基的时候,大肆封赏功臣。
侯君集因功获食邑1000户,但是李宽的老丈人程咬金却是只获食邑700户。
不说其他的,单单从这个封赏来看,就知道侯君集的功绩在程咬金之上,影响力也比程咬金要高。
只不过因为下场不是太好,所以史书中的记载反而没有程咬金那么多而已。
正常情况,这种级别的将领,是绝对不会轻易站队的。
他们只要支持李世民,到时候不管是谁继承皇位,都是要拉拢他们这些老将。
“阿耶,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魏王殿下深受陛下宠爱,而太子殿下却是屡屡被大臣弹劾,心中自然是着急万分。要不是有长孙皇后的强烈支持,指不定陛下心中已经有另立魏王殿下为储君的意思呢。”
贺兰楚石这话一出口,侯君集就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东宫和魏王府的争端,他自然是听说过的。
但是当初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这种争端还没有那么的明显。
并且,他不像是贺兰楚石这样长期待在李承乾身边,对于一些事情的把握,其实并没有那么准确。
如今听自己女婿这么一说,才知道储君的争夺,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朝中大臣,大部分应该还是支持太子殿下的吧?毕竟他是大唐的嫡长子,不管是立嫡还是立长,储君之位都是他的。”
“阿耶,如果是立贤呢?”
贺兰楚石这话一出,后院之中陷入了一股宁静之中。
按理来说,嫡长子的继承属性,在法理上是没有任何人会质疑的。
但是李世民自己这个榜样在那里,立长还是立贤,就变得似乎可以选择了。
“太子殿下有流露出想见我的意思?”
侯君集思索了好久,才问出这么一句话。
“阿耶率领大军平定一国,却还让当今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太子殿下对此,自然心中有数。虽然今天他并没有让孩儿邀请阿耶,但是当初阿耶还在大牢之中的时候,太子殿下就在孩儿面前表露出为阿耶抱不平的意思。”
李承乾到底有没有邀请侯君集?
这种事情,贺兰楚石自然不敢乱说。
要不然,指不定到时候出了篓子,自己这个中间人就成为两边都不待见的人物了。
“既然如此,那你今天就先去东宫之中探一探太子殿下的口气吧。如果他真的有意,那再另寻一个合适的时机,为父去见一见他。”
……
含元殿中,朝会刚开始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见张亮轻咳两声之后,站了出来,“陛下,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微臣提议陛下择日前往泰山封禅!”
御座上的李世民听到张亮这话,双眼猛地发亮。
没有哪个帝王是没有封禅的想法的。
秦始皇一统天下,吞并六国,在始皇帝二十八年,东巡封禅泰山。
之后又有汉武帝以盛世封禅泰山,光武帝以中兴汉室封禅。
到了大唐,贞观五年正月的时候,赵郡王李孝恭等人就首次请求封禅,李世民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那个时候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拒绝了。
到了贞观五年年底,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再次上表请李世民封禅,还是被拒绝了。
之后,群臣还不气馁,在贞观六年的时候继续提出请求。
不用说,还是没有成行。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励精图治,正是人生最辉煌、头脑最清晰的时候。
当然,这也不是说李世民就真的一点虚荣之星也没有。
主要是这封禅,实在是件大事,说是劳民伤财也不为过。
要是臣子一提出来,帝王就答应了。
那肯定会被很多人诟病。
人家诸葛亮出山,还让刘备来了个三顾茅庐呢。
李世民自然要几次推脱之后,才会答应。
如今,... -->>
潞国公府,曾经也是门庭若市,一派繁荣的景象。
侯君集养了一大批养子,接受了不少商人的投靠,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不过,这一切,如今都如同过眼云烟。
后院之中,侯君集独自饮酒,闷闷不乐。
原本,去年他带着大军前往高昌,他以为自己人生的巅峰将要来临。
事实上,高昌也轻而易举的被他灭了,侯君集成为平定西域的功臣。
可惜的是,这个功臣刚刚回到长安城,没有领取到任何赏赐,就被丢进了大牢里面。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侯君集在没有奏明李世民的情况下,擅自将一些并没有犯罪的的人给发配了。
并且在高昌的时候,纵容部下抢掠财物,他自己也私下扣下来了不少的宝贝。
高昌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国内的财富并不小。
这些事情,还没有等侯君集班师回朝,就已经在长安城传开了。
所以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要不是岑文本上疏为侯君集求情,并且李世民也念着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上的重要功劳,说不定侯君集这辈子就得老死监狱了。
“阿耶,您一个人在这喝闷酒,不如跟我一起去东宫,太子殿下一定很有兴趣请阿耶品尝美酒。”
贺兰楚石来到了侯君集的身边,提出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建议。
作为东宫千牛备身的贺兰楚石,对于李承乾如今面临的情况也是很清楚的。
如果自己能够说服岳父侯君集支持太子,那么他在东宫中的地位必定更加稳固。
到时候李承乾登基之后,少不得让他执掌十二卫中的某一卫,得个国公的封赏。
“太子殿下?储君私自接触当朝大将,可是犯忌讳的事情。你莫不成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侯君集可是做过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位,又是亲自带兵作战的将领,绝对是位高权重。
哪怕如今刚才大牢里面出来,影响力也还是在的。
特别是跟他一起去高昌出征的兵卒,知道侯君集是因为什么而受到处罚的,而他们作为财宝的获得者,自然是对侯君集的认同感多了几分。
或者再换个角度来看,就知道侯君集的地位如何了。
李世民刚刚登基的时候,大肆封赏功臣。
侯君集因功获食邑1000户,但是李宽的老丈人程咬金却是只获食邑700户。
不说其他的,单单从这个封赏来看,就知道侯君集的功绩在程咬金之上,影响力也比程咬金要高。
只不过因为下场不是太好,所以史书中的记载反而没有程咬金那么多而已。
正常情况,这种级别的将领,是绝对不会轻易站队的。
他们只要支持李世民,到时候不管是谁继承皇位,都是要拉拢他们这些老将。
“阿耶,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魏王殿下深受陛下宠爱,而太子殿下却是屡屡被大臣弹劾,心中自然是着急万分。要不是有长孙皇后的强烈支持,指不定陛下心中已经有另立魏王殿下为储君的意思呢。”
贺兰楚石这话一出口,侯君集就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东宫和魏王府的争端,他自然是听说过的。
但是当初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这种争端还没有那么的明显。
并且,他不像是贺兰楚石这样长期待在李承乾身边,对于一些事情的把握,其实并没有那么准确。
如今听自己女婿这么一说,才知道储君的争夺,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朝中大臣,大部分应该还是支持太子殿下的吧?毕竟他是大唐的嫡长子,不管是立嫡还是立长,储君之位都是他的。”
“阿耶,如果是立贤呢?”
贺兰楚石这话一出,后院之中陷入了一股宁静之中。
按理来说,嫡长子的继承属性,在法理上是没有任何人会质疑的。
但是李世民自己这个榜样在那里,立长还是立贤,就变得似乎可以选择了。
“太子殿下有流露出想见我的意思?”
侯君集思索了好久,才问出这么一句话。
“阿耶率领大军平定一国,却还让当今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太子殿下对此,自然心中有数。虽然今天他并没有让孩儿邀请阿耶,但是当初阿耶还在大牢之中的时候,太子殿下就在孩儿面前表露出为阿耶抱不平的意思。”
李承乾到底有没有邀请侯君集?
这种事情,贺兰楚石自然不敢乱说。
要不然,指不定到时候出了篓子,自己这个中间人就成为两边都不待见的人物了。
“既然如此,那你今天就先去东宫之中探一探太子殿下的口气吧。如果他真的有意,那再另寻一个合适的时机,为父去见一见他。”
……
含元殿中,朝会刚开始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见张亮轻咳两声之后,站了出来,“陛下,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微臣提议陛下择日前往泰山封禅!”
御座上的李世民听到张亮这话,双眼猛地发亮。
没有哪个帝王是没有封禅的想法的。
秦始皇一统天下,吞并六国,在始皇帝二十八年,东巡封禅泰山。
之后又有汉武帝以盛世封禅泰山,光武帝以中兴汉室封禅。
到了大唐,贞观五年正月的时候,赵郡王李孝恭等人就首次请求封禅,李世民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那个时候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拒绝了。
到了贞观五年年底,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再次上表请李世民封禅,还是被拒绝了。
之后,群臣还不气馁,在贞观六年的时候继续提出请求。
不用说,还是没有成行。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励精图治,正是人生最辉煌、头脑最清晰的时候。
当然,这也不是说李世民就真的一点虚荣之星也没有。
主要是这封禅,实在是件大事,说是劳民伤财也不为过。
要是臣子一提出来,帝王就答应了。
那肯定会被很多人诟病。
人家诸葛亮出山,还让刘备来了个三顾茅庐呢。
李世民自然要几次推脱之后,才会答应。
如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