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古代农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山都是归属于衙门的,所以咱们在山麓开荒种玉米,才没有人来管,毕竟咱们书院在县里还有几分面子。”
杜锦宁微微颔首,眉头微蹙了蹙。
今天在袁家喝茶,她萌生了在后山上种茶的念头。不过不是她自己种,而是让关乐和吩咐董大成组织村民们种。
书院虽每个学子每年收二十两银子束脩,但书院要请先生,要修缮房子,每年的开销不小。有一次她在关乐和处练字,听他跟袁修竹谈起,说随着书院的名声越来越响,收的学子越来越多,庄子上出产的收益已供不上书院的开销了,需得每年再募捐些银两。当时关乐和还叹息,说县中富户都不愿意募捐,靠几个当官的供给,长年累月,谁也负担不起。
如果这山上能种上茶树,制出炒青绿茶来,或许能解决关乐和的难题。
关乐和对她如慈父一般,处处为她着想,维护着她,她便想以这样的方式回报于他。
可这山不是书院的,就很麻烦。需得再让他们这些人再掏钱来买山地,这笔开销,想来也能让关乐和头疼好一阵子。
她又问:“山脚下的那些土地,是能开垦多少就开垦多少吗?大家种的粮食,都不够吃,要用苞谷来贴补吗?”
董大成摇了摇头:“不是。开始是大家没打招呼就悄悄跑到这山上来开荒,书院里没管;后来家里有壮劳力多的,就开了一大片;那些孤儿寡母的,需得再往山上走才能开垦一小点面积,甚至没有合适的地方开垦。为了抢地,庄子上还闹过不少纠纷。最后书院就规定,每家只允许开垦九分地,多的不许占。其实有九分地种的苞谷,也尽够了。”
“至于粮食,书院慈善,交的租金并不高。只要肯下力气去打理田地,又不遇上灾荒年,田地里收获的粮食也是够吃的,毕竟田地的大小是按家里人口数量来佃的,壮劳力多,自然就多佃些,收获自然就多。山上种的苞谷,大家都是拿来养猪,人吃的倒少。有大米吃,谁吃这个呢?”
杜锦宁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书院买下荒山种茶,对庄子上人的生计倒是影响不大。
此时他们已下到山脚下了,杜锦宁正要问董大成要不要歇一歇,就见杜方蕙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她一惊,连忙迎过去问道:“怎么了?家里出了什么事?”
“是……是你一个同窗来了。”杜方蕙喘着气,好不容易挤出一句话。
“同窗?是昨日来的那个吗?”杜锦宁问道,“你慢点走,让他多等一会儿又有啥要紧的?跑成这样。”
杜方蕙摆摆手:“不是昨日那个,是一个……”她想了想,不知怎么形容。
杜锦宁也不问了,对董大成道:“董叔,那我就先走一步。”
“去吧去吧。”董大成笑呵呵地道。
杜锦宁让杜方蕙慢慢走,自己快步回了家,便看到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人站在她家门口,因背对着她正在眺望远方,看不见容貌,杜锦宁一时没能辨认出他是谁;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小厮打扮的人,样子陌生,并不是杜锦宁所认识的。
她走到近前,朗声道:“敢问兄台,请问你是……”
那人转过身来,笑道:“几日不见,杜师弟不认得我了?”
杜锦宁一愣,十分意外地叫道:“梁兄?”
这人却是在书院里跟她比试过一回的梁先宽。
梁先宽轻轻颔首,笑道:“还好,还认得我。”
“梁兄说笑了,刚才背对着,自然没能认出来。”杜锦宁指着家门口,“梁兄家里请坐。”
说着,她心里挺感慨。同样是找上门来,梁先宽看到家里只有女眷,便避嫌地只在门口站着,并不进去,十分懂礼,心思也细腻;许成源在这方面就差上一些。
山都是归属于衙门的,所以咱们在山麓开荒种玉米,才没有人来管,毕竟咱们书院在县里还有几分面子。”
杜锦宁微微颔首,眉头微蹙了蹙。
今天在袁家喝茶,她萌生了在后山上种茶的念头。不过不是她自己种,而是让关乐和吩咐董大成组织村民们种。
书院虽每个学子每年收二十两银子束脩,但书院要请先生,要修缮房子,每年的开销不小。有一次她在关乐和处练字,听他跟袁修竹谈起,说随着书院的名声越来越响,收的学子越来越多,庄子上出产的收益已供不上书院的开销了,需得每年再募捐些银两。当时关乐和还叹息,说县中富户都不愿意募捐,靠几个当官的供给,长年累月,谁也负担不起。
如果这山上能种上茶树,制出炒青绿茶来,或许能解决关乐和的难题。
关乐和对她如慈父一般,处处为她着想,维护着她,她便想以这样的方式回报于他。
可这山不是书院的,就很麻烦。需得再让他们这些人再掏钱来买山地,这笔开销,想来也能让关乐和头疼好一阵子。
她又问:“山脚下的那些土地,是能开垦多少就开垦多少吗?大家种的粮食,都不够吃,要用苞谷来贴补吗?”
董大成摇了摇头:“不是。开始是大家没打招呼就悄悄跑到这山上来开荒,书院里没管;后来家里有壮劳力多的,就开了一大片;那些孤儿寡母的,需得再往山上走才能开垦一小点面积,甚至没有合适的地方开垦。为了抢地,庄子上还闹过不少纠纷。最后书院就规定,每家只允许开垦九分地,多的不许占。其实有九分地种的苞谷,也尽够了。”
“至于粮食,书院慈善,交的租金并不高。只要肯下力气去打理田地,又不遇上灾荒年,田地里收获的粮食也是够吃的,毕竟田地的大小是按家里人口数量来佃的,壮劳力多,自然就多佃些,收获自然就多。山上种的苞谷,大家都是拿来养猪,人吃的倒少。有大米吃,谁吃这个呢?”
杜锦宁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书院买下荒山种茶,对庄子上人的生计倒是影响不大。
此时他们已下到山脚下了,杜锦宁正要问董大成要不要歇一歇,就见杜方蕙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她一惊,连忙迎过去问道:“怎么了?家里出了什么事?”
“是……是你一个同窗来了。”杜方蕙喘着气,好不容易挤出一句话。
“同窗?是昨日来的那个吗?”杜锦宁问道,“你慢点走,让他多等一会儿又有啥要紧的?跑成这样。”
杜方蕙摆摆手:“不是昨日那个,是一个……”她想了想,不知怎么形容。
杜锦宁也不问了,对董大成道:“董叔,那我就先走一步。”
“去吧去吧。”董大成笑呵呵地道。
杜锦宁让杜方蕙慢慢走,自己快步回了家,便看到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人站在她家门口,因背对着她正在眺望远方,看不见容貌,杜锦宁一时没能辨认出他是谁;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小厮打扮的人,样子陌生,并不是杜锦宁所认识的。
她走到近前,朗声道:“敢问兄台,请问你是……”
那人转过身来,笑道:“几日不见,杜师弟不认得我了?”
杜锦宁一愣,十分意外地叫道:“梁兄?”
这人却是在书院里跟她比试过一回的梁先宽。
梁先宽轻轻颔首,笑道:“还好,还认得我。”
“梁兄说笑了,刚才背对着,自然没能认出来。”杜锦宁指着家门口,“梁兄家里请坐。”
说着,她心里挺感慨。同样是找上门来,梁先宽看到家里只有女眷,便避嫌地只在门口站着,并不进去,十分懂礼,心思也细腻;许成源在这方面就差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