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回到明朝做昏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两人出现并没有让朱由校感觉奇怪。让他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礼部侍郎赵秉忠,自己准备重用的臣子。
赵秉忠推崇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法律,觉得就应该严格执法,严肃官场上面的纪律;同时十分推崇罚款,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就应该把你罚到倾家荡产。
朱由校没想到赵秉忠也来了,看来他很得沈庭筠的器重。
朱由校摆了摆手让众人免礼,笑着说道:“该忙什么忙什么去,朕今天就是闲来无事过来看看,不要打扰你们办正事,让他们都散了吧。”
沈庭筠连忙说道:“是,陛下。”
然后他就让众人都回去了。
朱由校带着徐光启和沈庭筠往考场走。
几个人很快就走到了考场的监考室里,朱由校问道:“试卷都已经准备好了吗?拿给朕看看。”
“启禀陛下,都已经准备好了。试卷全都封在箱子里面,等到开考就打开箱子。”沈庭筠连忙说道:“如果陛下想要看的话,恐怕要提前开箱。”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直接摆了摆手说道:“那就算了吧,等开考之后再看。”
“是,陛下。”沈庭筠连忙答应了一声,脸上的紧张也慢慢消失了。
如果陛下要是坚持的话,那么他必然是要打开箱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出问题,陛下自然是不会泄露考题的,可是这个过程之中,可能就会有人趁机拿到考题,然后泄露出去。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允许的,所以现在沈庭筠见陛下没有坚持,便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朱由校也并没有等太久,外面安排好了考生和监考人员之后就开始考试了,考试的试卷也被送到了朱由校的手里面。
翻看了一下试卷之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份试卷的难度并不大,前面一张全都是填空题,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之中抽出来的。
后面一张则是默写题,这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已经是基础之中的基础了,如果这个你都不会的话,那你也就不用考试来了。
至于第二张卷子,则是数学题。在朱由校看来,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甚至有的直接就是照搬的一些题目,甚至连数字都没有改。
显然这只是想要筛选一些有基础的人,拿掉那些不合格的人,也就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
“试卷不错。”朱由校笑着说道:“那下午考什么?”
“启禀陛下,下午考的是策论。”沈庭筠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个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朱由校抬起头看着沈庭筠,笑着问道:“什么题目啊?”
这个是朱由校关心的问题,他想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题目。
“启禀陛下,题目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沈庭筠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
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定定地看着沈庭筠。
玩这么大吗?
朱由校又问道:“这题目是谁出的?”
“启禀陛下,是冯从吾冯大人。”沈庭筠说道。
事实上,沈庭筠对这个题目是很不满意的,但这个题目是冯从吾提出来的,同时在内阁之中得到了韩爌和内阁大学士黄克缵的支持,所以就这么通过了。
这句话,朱由校自然是不陌生的。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天论》,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这也是荀子思想之中的非常重要的观点,甚至很多的思想都是从这一思想之中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基础。
在荀子一书之中,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句话。它的地位就像是大学之中的那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总纲,朱由校没想到冯从吾居然会把这句话拿来做考题。
看来冯从吾他们这是铁了心要推荀子的思想了,同时也是把皇家书院当成了他们推荀子思想的根据地。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和沈庭筠,笑着问道:“爱卿怎么没把这件事情和朕说?”
这句话其实是在问徐光启。
朱由校的态度也很明确,他并不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向自己报告,而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反对。
在朱由校看来。徐光启应该不赞成才对。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徐光启连忙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这一考题非常的合适。”
“现在朝堂之上纷纷扰扰,士林之中也颇多争论。有人说要推荀子,有人说要学汉唐,更有人说要废除宋儒。纷纷扰扰的不辨前路。”
“既然如此,那就让士子们考一考,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他们畅所欲言一番也好。”
朱由校听了徐光启的话之后,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爱卿果真是有想法。如此也好,那就朕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至于最终怎么评分,朱由校并没有开口问。
这道题目的答案其实是有两种,一种是赞成,一种是反对。
如果要是赞成的话,就要写出来为什么赞成,那么就要从荀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如果要是反对的话,恐怕就要从孟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至于最后怎么评分,朱由校不用想也知道,从孟子的思想之中找答案的,最后肯定会被抛弃,因为这个道理在这里行不通。
不过朱由校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他问道:“朕记得当年太祖皇帝对孟子也颇有评价,哪位爱卿记得是如何评价的?”
这个时候赵秉忠就站了出来,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铁杆粉丝,他觉得这个时候自己要发言了。
于是赵秉忠向前走了一步,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臣知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后就笑了,直接说道:“那你就说来听听吧。”
“是,陛下。”赵秉忠答应了一声,说道:“太祖皇帝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太祖皇帝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
“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太祖皇帝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记得倒是清楚。”
听到朱由校的这句话之后,在场上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神情都各异。
这就已经算是一种表态了。
因为在文人士子之前,太祖皇帝在思想之中的论述,基本上是很少被提起来的。
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就是因为太祖皇帝的论述和他们的论述不一样。如果按照太祖皇帝的论述,他们现在干的事情全部都是违反祖制的,全部都要抄家杀头,剥皮充草。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太祖皇帝的出身,没有人觉得太祖皇帝是大儒。只碍于他是太祖皇帝的面子上,不能明面的去反驳他的一些事情。
当年有人想让太祖皇帝认宋代大儒朱熹为先祖,实际上也是在给太祖皇帝挖坑。
这件事情朱由校是知道的,一旦当年朱元璋这么干了,那么后果就是大明一朝都摆脱不了朱熹的学说。毕竟你总不能反对你祖宗的学说吧?
幸亏朱元璋比较机智,没有上这个当,而且来了一句非常霸气的话“朕本淮西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这两人出现并没有让朱由校感觉奇怪。让他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礼部侍郎赵秉忠,自己准备重用的臣子。
赵秉忠推崇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法律,觉得就应该严格执法,严肃官场上面的纪律;同时十分推崇罚款,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就应该把你罚到倾家荡产。
朱由校没想到赵秉忠也来了,看来他很得沈庭筠的器重。
朱由校摆了摆手让众人免礼,笑着说道:“该忙什么忙什么去,朕今天就是闲来无事过来看看,不要打扰你们办正事,让他们都散了吧。”
沈庭筠连忙说道:“是,陛下。”
然后他就让众人都回去了。
朱由校带着徐光启和沈庭筠往考场走。
几个人很快就走到了考场的监考室里,朱由校问道:“试卷都已经准备好了吗?拿给朕看看。”
“启禀陛下,都已经准备好了。试卷全都封在箱子里面,等到开考就打开箱子。”沈庭筠连忙说道:“如果陛下想要看的话,恐怕要提前开箱。”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直接摆了摆手说道:“那就算了吧,等开考之后再看。”
“是,陛下。”沈庭筠连忙答应了一声,脸上的紧张也慢慢消失了。
如果陛下要是坚持的话,那么他必然是要打开箱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出问题,陛下自然是不会泄露考题的,可是这个过程之中,可能就会有人趁机拿到考题,然后泄露出去。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允许的,所以现在沈庭筠见陛下没有坚持,便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朱由校也并没有等太久,外面安排好了考生和监考人员之后就开始考试了,考试的试卷也被送到了朱由校的手里面。
翻看了一下试卷之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份试卷的难度并不大,前面一张全都是填空题,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之中抽出来的。
后面一张则是默写题,这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已经是基础之中的基础了,如果这个你都不会的话,那你也就不用考试来了。
至于第二张卷子,则是数学题。在朱由校看来,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甚至有的直接就是照搬的一些题目,甚至连数字都没有改。
显然这只是想要筛选一些有基础的人,拿掉那些不合格的人,也就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
“试卷不错。”朱由校笑着说道:“那下午考什么?”
“启禀陛下,下午考的是策论。”沈庭筠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个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朱由校抬起头看着沈庭筠,笑着问道:“什么题目啊?”
这个是朱由校关心的问题,他想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题目。
“启禀陛下,题目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沈庭筠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
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定定地看着沈庭筠。
玩这么大吗?
朱由校又问道:“这题目是谁出的?”
“启禀陛下,是冯从吾冯大人。”沈庭筠说道。
事实上,沈庭筠对这个题目是很不满意的,但这个题目是冯从吾提出来的,同时在内阁之中得到了韩爌和内阁大学士黄克缵的支持,所以就这么通过了。
这句话,朱由校自然是不陌生的。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天论》,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这也是荀子思想之中的非常重要的观点,甚至很多的思想都是从这一思想之中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基础。
在荀子一书之中,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句话。它的地位就像是大学之中的那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总纲,朱由校没想到冯从吾居然会把这句话拿来做考题。
看来冯从吾他们这是铁了心要推荀子的思想了,同时也是把皇家书院当成了他们推荀子思想的根据地。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和沈庭筠,笑着问道:“爱卿怎么没把这件事情和朕说?”
这句话其实是在问徐光启。
朱由校的态度也很明确,他并不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向自己报告,而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反对。
在朱由校看来。徐光启应该不赞成才对。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徐光启连忙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这一考题非常的合适。”
“现在朝堂之上纷纷扰扰,士林之中也颇多争论。有人说要推荀子,有人说要学汉唐,更有人说要废除宋儒。纷纷扰扰的不辨前路。”
“既然如此,那就让士子们考一考,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他们畅所欲言一番也好。”
朱由校听了徐光启的话之后,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爱卿果真是有想法。如此也好,那就朕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至于最终怎么评分,朱由校并没有开口问。
这道题目的答案其实是有两种,一种是赞成,一种是反对。
如果要是赞成的话,就要写出来为什么赞成,那么就要从荀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如果要是反对的话,恐怕就要从孟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至于最后怎么评分,朱由校不用想也知道,从孟子的思想之中找答案的,最后肯定会被抛弃,因为这个道理在这里行不通。
不过朱由校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他问道:“朕记得当年太祖皇帝对孟子也颇有评价,哪位爱卿记得是如何评价的?”
这个时候赵秉忠就站了出来,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铁杆粉丝,他觉得这个时候自己要发言了。
于是赵秉忠向前走了一步,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臣知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后就笑了,直接说道:“那你就说来听听吧。”
“是,陛下。”赵秉忠答应了一声,说道:“太祖皇帝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太祖皇帝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
“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太祖皇帝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记得倒是清楚。”
听到朱由校的这句话之后,在场上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神情都各异。
这就已经算是一种表态了。
因为在文人士子之前,太祖皇帝在思想之中的论述,基本上是很少被提起来的。
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就是因为太祖皇帝的论述和他们的论述不一样。如果按照太祖皇帝的论述,他们现在干的事情全部都是违反祖制的,全部都要抄家杀头,剥皮充草。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太祖皇帝的出身,没有人觉得太祖皇帝是大儒。只碍于他是太祖皇帝的面子上,不能明面的去反驳他的一些事情。
当年有人想让太祖皇帝认宋代大儒朱熹为先祖,实际上也是在给太祖皇帝挖坑。
这件事情朱由校是知道的,一旦当年朱元璋这么干了,那么后果就是大明一朝都摆脱不了朱熹的学说。毕竟你总不能反对你祖宗的学说吧?
幸亏朱元璋比较机智,没有上这个当,而且来了一句非常霸气的话“朕本淮西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