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明之特种兵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go--> 赵大人刷刷点点,很快就把东西写完了,然后取出了印台,让饶安盖印。饶安拿出自己的印章的时候才发现,现在自己持有的还是原来的百户铜印,而不是兵备道的官印,这一点上,他疏忽了,因为杀人的整个过程有些过于兴奋,他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在关内进行接印仪式。
所以此刻他手头持有的只有一颗百户的印信,这让他有些尴尬,不过幸亏此刻他拿出来的,同时还有吏部的行文。证明他没有冒充领导。
赵钧看着这颗官印还有这个行文也大致都明白了,怪不得饶安有这样的战斗力,原来这个兵备道是刚刚晋升的,还没有实任。他之前的官职是百户,这个百夫长可是个武职,是彻头彻尾的在疆场冲杀的职务。有武功,有杀伤力,也就不在话下了。
不过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此刻应该怎么办,赵钧有些为难的告诉饶安,驻扎在此处的武官是一名校尉,手下有三百兵丁,从六品的职级,而且这支部队并不归属袁大人统辖,他们并不是边军,而是备操军。
所谓备操军,就是预备役。平时也不怎么打仗,但是占有部队的编制名额,等到了需要的时候,是骡子是马也应该拉出来遛遛的。而且一般来说,预备役的军官职衔还都不低,就比如这里附近几个镇子的备操校尉,就是从六品官。手下才有三百多人。然而边军一个正六品的千户,手底下也就千余人。
不过如果说备操军是没有战斗力,那也是有点委屈人家,当年在瓦剌军肆虐,土木堡损失一线部队二十万的情况下,于谦把备操军和备倭军拉到北京,让这些预备役打了一场相当漂亮的防守反击战。
好吧,偏题了,现在其实说的是,饶安如果是以兵备道的身份,就可以直接给驻军校尉下命令了,毕竟是上级压下级的事,又是正五品文官对一个从六品武官,似乎不怎么费力。不过此刻情况发生了逆转,现在是一个七品武官对一个六品武官,更重要的是两人从前还不是一个系统的,有没有什么交情,难免人家不买账。如果对方不买账的话,那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顾虑是很客观现实的,当赵钧和饶安提出这些的时候,其实饶安也想到了这些,略加思索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依然要正常行文给驻军校尉。
不过行文的内容要改一改了,要谦虚一点,然后要抬出袁大人的架子了。内容不妨写成山海关边军百夫长饶安,奉了上宪袁应文袁大人的钧令,前来剿匪安民。如何如何。
这样,想来当地驻军也不会找麻烦了,他们不会和一个正二品的文官过不去的,除非他们真的不想混了。刚才只是浪费了赵大人一张纸而已。
不过有一点也要额外补充一下,由于笔者的常识性失误问题,在之前的章节里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漏洞,那就是大明朝官方使用的字体问题,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一直说的是篆体,其实不是,当时的通用字体应该是繁体的楷书。而篆体,只是多用于官印和私人印章,这一点是一个大的失误。再次我们不得不感谢之前章节里提到的史牢头,是他及时的纠正了这个问题,让我的文能够正常的写下去,不至于见笑于大方之家。
好的,那更正完毕,赵大人的行文也写完了,饶安上面盖上了自己的百户印信。家福拿着这封信,到了三十里外的驻军行营,找到了备操军驻军校尉,李覆。这位李大人也是很懂事,接到信没二话,带着一百兵丁就来了。
饶安和这位李校尉见了礼,然后大致说了一下情形。李校尉也是三十不到的年岁,比饶安还年长一岁。两人很快就以兄弟相称了。李校尉看着这一地的尸体,问了一个很关心的问题,:“饶安老弟,你的属下都驻在何处,不妨都叫来,一同清理,岂不是省力一些。”
面对这个问题,饶安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李校尉的舌头吐了出来,“这都是我自己干的。”一个人,单挑二百人,身体上没有收到任何伤害,对方却被团灭。这样的战力,李覆自问了一下,自己是绝难达到的,所以人家是边军部队,能够和清军的八旗进行一次顽强的战斗,而自己的部队,名字叫听着就不怎么硬气,备操军,只剩下在人... -->>
<!--go--> 赵大人刷刷点点,很快就把东西写完了,然后取出了印台,让饶安盖印。饶安拿出自己的印章的时候才发现,现在自己持有的还是原来的百户铜印,而不是兵备道的官印,这一点上,他疏忽了,因为杀人的整个过程有些过于兴奋,他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在关内进行接印仪式。
所以此刻他手头持有的只有一颗百户的印信,这让他有些尴尬,不过幸亏此刻他拿出来的,同时还有吏部的行文。证明他没有冒充领导。
赵钧看着这颗官印还有这个行文也大致都明白了,怪不得饶安有这样的战斗力,原来这个兵备道是刚刚晋升的,还没有实任。他之前的官职是百户,这个百夫长可是个武职,是彻头彻尾的在疆场冲杀的职务。有武功,有杀伤力,也就不在话下了。
不过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此刻应该怎么办,赵钧有些为难的告诉饶安,驻扎在此处的武官是一名校尉,手下有三百兵丁,从六品的职级,而且这支部队并不归属袁大人统辖,他们并不是边军,而是备操军。
所谓备操军,就是预备役。平时也不怎么打仗,但是占有部队的编制名额,等到了需要的时候,是骡子是马也应该拉出来遛遛的。而且一般来说,预备役的军官职衔还都不低,就比如这里附近几个镇子的备操校尉,就是从六品官。手下才有三百多人。然而边军一个正六品的千户,手底下也就千余人。
不过如果说备操军是没有战斗力,那也是有点委屈人家,当年在瓦剌军肆虐,土木堡损失一线部队二十万的情况下,于谦把备操军和备倭军拉到北京,让这些预备役打了一场相当漂亮的防守反击战。
好吧,偏题了,现在其实说的是,饶安如果是以兵备道的身份,就可以直接给驻军校尉下命令了,毕竟是上级压下级的事,又是正五品文官对一个从六品武官,似乎不怎么费力。不过此刻情况发生了逆转,现在是一个七品武官对一个六品武官,更重要的是两人从前还不是一个系统的,有没有什么交情,难免人家不买账。如果对方不买账的话,那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顾虑是很客观现实的,当赵钧和饶安提出这些的时候,其实饶安也想到了这些,略加思索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依然要正常行文给驻军校尉。
不过行文的内容要改一改了,要谦虚一点,然后要抬出袁大人的架子了。内容不妨写成山海关边军百夫长饶安,奉了上宪袁应文袁大人的钧令,前来剿匪安民。如何如何。
这样,想来当地驻军也不会找麻烦了,他们不会和一个正二品的文官过不去的,除非他们真的不想混了。刚才只是浪费了赵大人一张纸而已。
不过有一点也要额外补充一下,由于笔者的常识性失误问题,在之前的章节里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漏洞,那就是大明朝官方使用的字体问题,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一直说的是篆体,其实不是,当时的通用字体应该是繁体的楷书。而篆体,只是多用于官印和私人印章,这一点是一个大的失误。再次我们不得不感谢之前章节里提到的史牢头,是他及时的纠正了这个问题,让我的文能够正常的写下去,不至于见笑于大方之家。
好的,那更正完毕,赵大人的行文也写完了,饶安上面盖上了自己的百户印信。家福拿着这封信,到了三十里外的驻军行营,找到了备操军驻军校尉,李覆。这位李大人也是很懂事,接到信没二话,带着一百兵丁就来了。
饶安和这位李校尉见了礼,然后大致说了一下情形。李校尉也是三十不到的年岁,比饶安还年长一岁。两人很快就以兄弟相称了。李校尉看着这一地的尸体,问了一个很关心的问题,:“饶安老弟,你的属下都驻在何处,不妨都叫来,一同清理,岂不是省力一些。”
面对这个问题,饶安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李校尉的舌头吐了出来,“这都是我自己干的。”一个人,单挑二百人,身体上没有收到任何伤害,对方却被团灭。这样的战力,李覆自问了一下,自己是绝难达到的,所以人家是边军部队,能够和清军的八旗进行一次顽强的战斗,而自己的部队,名字叫听着就不怎么硬气,备操军,只剩下在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