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明之特种兵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称为关塞的要冲,事实上,这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后的据点,山海关以里,就是关内,山海关以外,就是关外。大明的屏障,仅仅就剩了山海关。所以,山海关至关重要。
在前面说过了,现在的辽东经略叫做袁应文,他是原来的总兵官袁应泰的弟弟。他的哥哥在辽东战场战死了,所以他接替了哥哥的位置,来到了山海关。
袁应文的风格有点像熊庭弼,他是一名不喜欢喊打喊杀的大明将领,在士兵们的眼里,似乎有点略显懦弱。但是士兵们慢慢的就发现了,这个经略大人的防守功夫,实在不是盖的。
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代,有一员战将,叫做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赐予铁券,世袭罔替。虽然朱元璋的铁券和爵位对于大多数被授予者来说,更像是一道催命的符印,但是耿炳文是个例外。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被残杀殆尽的时候,耿炳文是幸存者。奥妙就在于他的封号里。
长兴侯,这个侯爵的来历就是耿炳文曾经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之下,坚守了长兴城十年之久。原因也就在这里,这是一个擅长防御却不太会进攻的人,留着他,他即使有异心想造反,也不会翻起来什么大浪。但是如果有别人造反,想要夺取大明的天下的话,那么这位长兴侯的用处就大大的体现出来了。
袁应文的防御能力,不次于熊庭弼,甚至不次于老前辈耿炳文,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真正披坚执锐上过阵杀过敌的文官。然而明朝就是这样的传统,文官掌兵。
兵部和刑部联合的滚单很早就到达了山海关,说有一位天雄军百户将被发到山海关军前效力。让袁经略妥善安置。
袁应文今天的状态比较好,他头戴纱帽,身穿明朝官员的圆领官服,官服上是二品大员的锦鸡补子,腰间系着一条犀带,海水江牙的下摆,真显的这位辽东经略面如三春桃李,神似玉树临风,天生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视。
大帐外的铁杆上,宝蓝色的大道旗,上面绣着金线大字:钦命辽东经略使袁。一阵风吹过。大旗随风而动,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昭示着辽东经略在辽东地区的无上权威。
一名大帐亲兵一路小跑过来,单膝跪下给袁应文行了礼,然后说:“大帅,兵部的官差到了,押送原天雄军百夫长饶安前来军前效力,请大帅示下,如何处置?”。
兵部就是国防部,是国家所有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兵部尚书也是正二品,和辽东经略的级别是一样的。不过此刻的兵部尚书兼领着建极殿大学士的衔,算是阁员。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致相当于总理,阁员基本也就相当于副总理了。袁经略对此是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的。
袁应文问那亲兵:“带队前来的,是什么职衔?”,亲兵回答:“是兵部正五品郎中李云李大人,从五品员外郎孙康孙大人,两位大人已到辕门外!”。
正五品和从五品,要放在地方上也是个知府、通判了,算不得小官,但是在正二品文官辽东经略面前,他们仍然只是芝麻绿豆的级别,这很正常,看官大官小,要看和谁比较。
然而就算是这样,袁经略也没有打算摆什么官架子。不过如果亲自出门迎接的话,也有失了朝廷大员的体统。思虑了一会,吩咐那亲兵说,:“你去传我的话,让刘参将带着游击以下军官,到辕门迎接上差。并解释一下,说本帅公务繁忙,不便出迎,就在大帐等候。”
那亲兵答应一声去了,在辕门外的两位兵部差官也等了挺长时间了,却见三声炮响过,一名穿着三品武官豹补服的年轻军官,带领着一大群中级官员接出来辕门。
这样的面子也是相当的大了,三品武职一般就是参将了,按照明朝制度,虽然以文制武,正三品的参将无论从地位上还是职权上,都比五品官员要高的许多,更何况这里是边塞要冲,称得上是黄沙碧血,这些人每天过的都是渴饮刀头血,醉卧马鞍桥的日子,一般脾气不会太好,所以他们基本都是不能得罪的,这时候,能给这样的面子,已属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刘参将看着两位兵部的差官,拱手一礼,两位兵部大人,经略大人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迎接,特么刘洪前来迎接,还请勿怪。
郎中李云连忙还礼,“刘将军太过客气了,下官不过是奉命前来,安可受此大礼,真是折煞了。就烦请刘将军引路,我等去见经略大人交令。”
刘洪点点头,对于这两个懂事有礼貌的兵部司官,他还是比较有好感的,不过他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个小小的从七品百户饶安,按说押送一个犯官到军前效力,让一个把总押送也就是了。让两个五品官员来押送一个七品的百户,这倒是咄咄怪事了。
其实刘洪不会想到,这里面,也有那位刑部郎中关照的结果,虽然唐宽的官阶并不算高,但是他的人缘一直是挺好的,在他的奔走之下。不仅饶安获得了保全,还获得了这样特殊的待遇,由两名比他官阶大很多的人亲自押送到山海关。
说是押送,其实无异于是护送,因为这两位前来押送的兵部官员,和唐宽唐郎中的私交都是不错的。
唐宽并不了解饶安,也无心收拢他,因为唐宽是个比较纯粹的人,他之所以为饶安做这些事情,除了明朝的边防力量确实需要加强之外,就是一个理由,自己人不整治自己人。
大帐很快就到了,袁应文站在大帐口,朗声说了一句:“两位,袁某公务繁忙,未曾远迎,见谅了。”
两人赶紧向前行庭参之礼。一阵客气过后,袁应文升帐高坐,为了表示对兵部的尊重,他给这两个差官都设了座位。<!--over-->
称为关塞的要冲,事实上,这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后的据点,山海关以里,就是关内,山海关以外,就是关外。大明的屏障,仅仅就剩了山海关。所以,山海关至关重要。
在前面说过了,现在的辽东经略叫做袁应文,他是原来的总兵官袁应泰的弟弟。他的哥哥在辽东战场战死了,所以他接替了哥哥的位置,来到了山海关。
袁应文的风格有点像熊庭弼,他是一名不喜欢喊打喊杀的大明将领,在士兵们的眼里,似乎有点略显懦弱。但是士兵们慢慢的就发现了,这个经略大人的防守功夫,实在不是盖的。
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代,有一员战将,叫做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赐予铁券,世袭罔替。虽然朱元璋的铁券和爵位对于大多数被授予者来说,更像是一道催命的符印,但是耿炳文是个例外。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被残杀殆尽的时候,耿炳文是幸存者。奥妙就在于他的封号里。
长兴侯,这个侯爵的来历就是耿炳文曾经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之下,坚守了长兴城十年之久。原因也就在这里,这是一个擅长防御却不太会进攻的人,留着他,他即使有异心想造反,也不会翻起来什么大浪。但是如果有别人造反,想要夺取大明的天下的话,那么这位长兴侯的用处就大大的体现出来了。
袁应文的防御能力,不次于熊庭弼,甚至不次于老前辈耿炳文,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真正披坚执锐上过阵杀过敌的文官。然而明朝就是这样的传统,文官掌兵。
兵部和刑部联合的滚单很早就到达了山海关,说有一位天雄军百户将被发到山海关军前效力。让袁经略妥善安置。
袁应文今天的状态比较好,他头戴纱帽,身穿明朝官员的圆领官服,官服上是二品大员的锦鸡补子,腰间系着一条犀带,海水江牙的下摆,真显的这位辽东经略面如三春桃李,神似玉树临风,天生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视。
大帐外的铁杆上,宝蓝色的大道旗,上面绣着金线大字:钦命辽东经略使袁。一阵风吹过。大旗随风而动,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昭示着辽东经略在辽东地区的无上权威。
一名大帐亲兵一路小跑过来,单膝跪下给袁应文行了礼,然后说:“大帅,兵部的官差到了,押送原天雄军百夫长饶安前来军前效力,请大帅示下,如何处置?”。
兵部就是国防部,是国家所有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兵部尚书也是正二品,和辽东经略的级别是一样的。不过此刻的兵部尚书兼领着建极殿大学士的衔,算是阁员。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致相当于总理,阁员基本也就相当于副总理了。袁经略对此是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的。
袁应文问那亲兵:“带队前来的,是什么职衔?”,亲兵回答:“是兵部正五品郎中李云李大人,从五品员外郎孙康孙大人,两位大人已到辕门外!”。
正五品和从五品,要放在地方上也是个知府、通判了,算不得小官,但是在正二品文官辽东经略面前,他们仍然只是芝麻绿豆的级别,这很正常,看官大官小,要看和谁比较。
然而就算是这样,袁经略也没有打算摆什么官架子。不过如果亲自出门迎接的话,也有失了朝廷大员的体统。思虑了一会,吩咐那亲兵说,:“你去传我的话,让刘参将带着游击以下军官,到辕门迎接上差。并解释一下,说本帅公务繁忙,不便出迎,就在大帐等候。”
那亲兵答应一声去了,在辕门外的两位兵部差官也等了挺长时间了,却见三声炮响过,一名穿着三品武官豹补服的年轻军官,带领着一大群中级官员接出来辕门。
这样的面子也是相当的大了,三品武职一般就是参将了,按照明朝制度,虽然以文制武,正三品的参将无论从地位上还是职权上,都比五品官员要高的许多,更何况这里是边塞要冲,称得上是黄沙碧血,这些人每天过的都是渴饮刀头血,醉卧马鞍桥的日子,一般脾气不会太好,所以他们基本都是不能得罪的,这时候,能给这样的面子,已属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刘参将看着两位兵部的差官,拱手一礼,两位兵部大人,经略大人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迎接,特么刘洪前来迎接,还请勿怪。
郎中李云连忙还礼,“刘将军太过客气了,下官不过是奉命前来,安可受此大礼,真是折煞了。就烦请刘将军引路,我等去见经略大人交令。”
刘洪点点头,对于这两个懂事有礼貌的兵部司官,他还是比较有好感的,不过他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个小小的从七品百户饶安,按说押送一个犯官到军前效力,让一个把总押送也就是了。让两个五品官员来押送一个七品的百户,这倒是咄咄怪事了。
其实刘洪不会想到,这里面,也有那位刑部郎中关照的结果,虽然唐宽的官阶并不算高,但是他的人缘一直是挺好的,在他的奔走之下。不仅饶安获得了保全,还获得了这样特殊的待遇,由两名比他官阶大很多的人亲自押送到山海关。
说是押送,其实无异于是护送,因为这两位前来押送的兵部官员,和唐宽唐郎中的私交都是不错的。
唐宽并不了解饶安,也无心收拢他,因为唐宽是个比较纯粹的人,他之所以为饶安做这些事情,除了明朝的边防力量确实需要加强之外,就是一个理由,自己人不整治自己人。
大帐很快就到了,袁应文站在大帐口,朗声说了一句:“两位,袁某公务繁忙,未曾远迎,见谅了。”
两人赶紧向前行庭参之礼。一阵客气过后,袁应文升帐高坐,为了表示对兵部的尊重,他给这两个差官都设了座位。<!--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