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葬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94章 公审大会
崇祯七年末,对于山西的许多老百姓来说,这年的冬天很是难过,眼看要过年了,可是他们家的存粮却基本上就要告罄了,大多数人为了使存粮多坚持一段时间,只得在杂合面里面兑上麸皮甚至是把榆树皮剥下来,磨成面拍成饼来艰难度日维持生存,有甚者更是不得不拖家带口的离家出走,踏上了乞讨的道路。
但是这一切对于阳城县南部的地方的老百姓来说,却又是另一番场景,这里的人各个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色,好像是提前过年了一般,因为就在这路新到的杆子占据他们这一带之后不久,便在当地发布了一个令当地老百姓打死都想不到的好消息,那就是这支刑天军突然间宣布,要将他们所辖一带的农田重新分配,分发给当地的无地的农户,供他们以后耕作之用,以每个劳力不论男女都可以计算人头,再按照农田的厚薄每个劳力可以获得五到十亩农田。
这个消息刚刚公布,便在阳城县南部地区引发了一场地震,当即把当地所有人都给震晕了,这些老百姓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中许多人以前都没有属于他们的土地,而现在突然之间,从外面跑到他们这里的杆子居然大发善心,要给他们分田分地,这让许多人都不敢相信,于是便有人试着前去刑天军设在东冶镇和莲花山打听消息。
结果是在他们找到了刑天军的人之后,果真从刑天军那里领到了划给他们的田地,刑天军专门派出了一些人,到各乡各村的地头上,丈量土地,对当地人口登记造册,将这些撂荒地画成块,分给了前去领用土地的村民。
这一下当地的村民可就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了,虽然刑天军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支杆子,发下的地契对于官府的地契来说,根本没有效力可言,但是这会儿谁还管刑天军发的地契是不是官府承认呢!
对于这些对土地极其渴望的百姓来说,官府已经有数年时间对于当地都处于失去了控制的状态了,而实质上这一带的民务,基本上都由占据当地的杆子说了算,谁占据了这一带,谁就是草头王,谁说的话就算数。
这支刑天军初到此地,很短时间内,便干掉了常年盘踞与此的赵大同和肖屠户,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当地百姓已经看到,这支杆子确实不似以前的赵大同以及肖屠户之辈,他们张榜安民,声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经过这些天下来,当地的老百姓切切实实的看出来他们这路杆子确实说到做到了这一点。
自从刑天军干掉了赵大同和肖长山之后,他们便接收了赵大同和肖长山的地盘,全军移驻入了这两个寨子之中,虽然赵大同的寨子已经被冯天成纵火烧掉了不少屋舍,但是刑天军占领了这里之后,立即便开始就地重建,砍伐了不少的木材,在赵大同的山寨之中构建起了一排排简易但是却实用的营舍,住入到了其中,总算是结束了他们持续数月时间的风餐露宿的生活,根本没有去骚扰周边的村庄。
同时刑天军的兵将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纪律性,根本不在附近洗掠,虽然有时候会到一些就近的村庄之中办事,找一些工具,但是刑天军的兵将们纪律性很强,绝少对老百姓用强,要么打借条借用,要么就用银钱采买,而且给出的价钱也很公道,如此一来,让周边的这些老百姓认识到这支控制这一带的刑天军确实是支好杆子,于是也打消了他们对刑天军的疑惧,开始主动的和刑天军打起了交道。
刑天军如此的表现,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人心,特别是就在刑天军公布了这些举措之后,又宣布将会在莲花山脚下,对那些为祸地方,祸害当地百姓多年的赵大同和肖屠户的手下进行一次公审,召集当地百姓前往莲花山参加这一次对他们的公审,要为曾经受过这两支山贼祸害的老百姓们报仇雪恨。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数当地的百姓在闻听了这个消息之后,都蜂拥赶到了莲花山脚下,一些人是恨透了这帮祸害他们多年的贼人,要看着那些个在这几年间,在当地横行霸道的赵肖二人手下的喽啰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狼狈相,好好出出胸中这口恶气。
也有更多的人,因为他们的家人却因为被赵大同和肖屠户裹挟,不得不跟着他们充当喽啰,在当地作乱,这件事也干系着他们亲人的生死,不得不跑来看看他们的家人会落得一个什么下场。
而当他们赶到莲花山脚下之后,此时数百名赵大同和肖屠户被俘的手下们,则早已提前被刑天军给押到了山下,绑缚在了山脚下的一根根竖起的木桩上面。
而刑天军的兵将们则散开在山脚下的一块巨大的空地四周,形成了一道严密的警戒线,将这里给戒严了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心惊肉跳的缓缓走入这片场地之后,其中那些受祸害的当地百姓,一眼便看到了这帮被绑在山脚下的家伙们,一看到他们现在落得了这样的下场,便再也忍不住心头的怒火,顿时便群情激奋,开始纷纷挤到前面,指着其中那些为祸深重的山贼们破口大骂了起来,更有不少人激愤之下,干脆就捡起了地上的土坷垃,小石块朝着这些被绑在木柱前面的那些个贼人头目们砸去,面对如此情况,肖天健赶忙下令将这些激愤中的民众暂时和这些俘虏隔离开来,省的公审大会还没开,这帮家伙就被老百姓活活打死,于是在刑天军好不容易的劝阻下,前来指认罪魁祸首的老百姓们才算是停止了对他们的攻击,被刑天军设立起来的警戒线给割离... -->>
第294章 公审大会
崇祯七年末,对于山西的许多老百姓来说,这年的冬天很是难过,眼看要过年了,可是他们家的存粮却基本上就要告罄了,大多数人为了使存粮多坚持一段时间,只得在杂合面里面兑上麸皮甚至是把榆树皮剥下来,磨成面拍成饼来艰难度日维持生存,有甚者更是不得不拖家带口的离家出走,踏上了乞讨的道路。
但是这一切对于阳城县南部的地方的老百姓来说,却又是另一番场景,这里的人各个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色,好像是提前过年了一般,因为就在这路新到的杆子占据他们这一带之后不久,便在当地发布了一个令当地老百姓打死都想不到的好消息,那就是这支刑天军突然间宣布,要将他们所辖一带的农田重新分配,分发给当地的无地的农户,供他们以后耕作之用,以每个劳力不论男女都可以计算人头,再按照农田的厚薄每个劳力可以获得五到十亩农田。
这个消息刚刚公布,便在阳城县南部地区引发了一场地震,当即把当地所有人都给震晕了,这些老百姓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中许多人以前都没有属于他们的土地,而现在突然之间,从外面跑到他们这里的杆子居然大发善心,要给他们分田分地,这让许多人都不敢相信,于是便有人试着前去刑天军设在东冶镇和莲花山打听消息。
结果是在他们找到了刑天军的人之后,果真从刑天军那里领到了划给他们的田地,刑天军专门派出了一些人,到各乡各村的地头上,丈量土地,对当地人口登记造册,将这些撂荒地画成块,分给了前去领用土地的村民。
这一下当地的村民可就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了,虽然刑天军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支杆子,发下的地契对于官府的地契来说,根本没有效力可言,但是这会儿谁还管刑天军发的地契是不是官府承认呢!
对于这些对土地极其渴望的百姓来说,官府已经有数年时间对于当地都处于失去了控制的状态了,而实质上这一带的民务,基本上都由占据当地的杆子说了算,谁占据了这一带,谁就是草头王,谁说的话就算数。
这支刑天军初到此地,很短时间内,便干掉了常年盘踞与此的赵大同和肖屠户,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当地百姓已经看到,这支杆子确实不似以前的赵大同以及肖屠户之辈,他们张榜安民,声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经过这些天下来,当地的老百姓切切实实的看出来他们这路杆子确实说到做到了这一点。
自从刑天军干掉了赵大同和肖长山之后,他们便接收了赵大同和肖长山的地盘,全军移驻入了这两个寨子之中,虽然赵大同的寨子已经被冯天成纵火烧掉了不少屋舍,但是刑天军占领了这里之后,立即便开始就地重建,砍伐了不少的木材,在赵大同的山寨之中构建起了一排排简易但是却实用的营舍,住入到了其中,总算是结束了他们持续数月时间的风餐露宿的生活,根本没有去骚扰周边的村庄。
同时刑天军的兵将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纪律性,根本不在附近洗掠,虽然有时候会到一些就近的村庄之中办事,找一些工具,但是刑天军的兵将们纪律性很强,绝少对老百姓用强,要么打借条借用,要么就用银钱采买,而且给出的价钱也很公道,如此一来,让周边的这些老百姓认识到这支控制这一带的刑天军确实是支好杆子,于是也打消了他们对刑天军的疑惧,开始主动的和刑天军打起了交道。
刑天军如此的表现,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人心,特别是就在刑天军公布了这些举措之后,又宣布将会在莲花山脚下,对那些为祸地方,祸害当地百姓多年的赵大同和肖屠户的手下进行一次公审,召集当地百姓前往莲花山参加这一次对他们的公审,要为曾经受过这两支山贼祸害的老百姓们报仇雪恨。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数当地的百姓在闻听了这个消息之后,都蜂拥赶到了莲花山脚下,一些人是恨透了这帮祸害他们多年的贼人,要看着那些个在这几年间,在当地横行霸道的赵肖二人手下的喽啰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狼狈相,好好出出胸中这口恶气。
也有更多的人,因为他们的家人却因为被赵大同和肖屠户裹挟,不得不跟着他们充当喽啰,在当地作乱,这件事也干系着他们亲人的生死,不得不跑来看看他们的家人会落得一个什么下场。
而当他们赶到莲花山脚下之后,此时数百名赵大同和肖屠户被俘的手下们,则早已提前被刑天军给押到了山下,绑缚在了山脚下的一根根竖起的木桩上面。
而刑天军的兵将们则散开在山脚下的一块巨大的空地四周,形成了一道严密的警戒线,将这里给戒严了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心惊肉跳的缓缓走入这片场地之后,其中那些受祸害的当地百姓,一眼便看到了这帮被绑在山脚下的家伙们,一看到他们现在落得了这样的下场,便再也忍不住心头的怒火,顿时便群情激奋,开始纷纷挤到前面,指着其中那些为祸深重的山贼们破口大骂了起来,更有不少人激愤之下,干脆就捡起了地上的土坷垃,小石块朝着这些被绑在木柱前面的那些个贼人头目们砸去,面对如此情况,肖天健赶忙下令将这些激愤中的民众暂时和这些俘虏隔离开来,省的公审大会还没开,这帮家伙就被老百姓活活打死,于是在刑天军好不容易的劝阻下,前来指认罪魁祸首的老百姓们才算是停止了对他们的攻击,被刑天军设立起来的警戒线给割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