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明第一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常遇春盯着眼前的铜钱,突然放声大笑,“可笑张士诚,弄巧成拙。他铸天佑通宝,结果天不佑他!这都是张士诚失德,天厌地弃,神灵不护,此战,我们必胜!”
所有铜钱悉数正面,加上常遇春的这番话,迅速在船队中间传播开了。。。
士兵们立刻惊为天人,对常遇春是五体投地,佩服到了不行。
说来说去,他们毕竟是刚刚归附不久,虽然靠着一张田契,拴住了大多数人的心,但总是缺那么一点百炼成钢,千锤万凿的坚韧。
加上要面对不久之前的主子,常遇春的把握也不是那么大,所以才完了这么一手,貌似是哪位名将用过的故智,他也是偶尔听张希孟提到过,想来这些水兵应该不知道。
常遇春这么大动干戈,其实是他跟蛮子海牙聊过之后,得知了一个消息,目下张士诚依旧向元廷解送漕粮,每年的数目不算多,只是区区十一万石而已。
而蛮子海牙的船队,就负责保护过这批漕粮。
听到这个消息,常遇春都气得笑了,好一个不要脸的张士诚,你还廷孝顺的!说是归降了元廷,就真的给元廷送粮食,老子岂能让你把这些民脂民膏,白白送给大都的昏君?
常遇春询问,粮船是从哪里出发的?蛮子海牙告诉他,原本船队就是从江阴集结,后来考虑到离着朱家军太近,就放到了松江府的上海县。
没错,此时的上海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县。
松江一府是在元代升格的,原本只有华亭县,升格之后的松江府依旧下辖华亭县,同时又增设上海县。
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别看张士诚需要从朱元璋那里弄粮食,但是每年该给元廷的漕粮,还是会如数送去的。
对此张士诚还有一番精妙的逻辑:输漕粮大都,蒙古人得以饱食,方可以大刀阔斧,剿灭韩宋刘福通。福通灭,则朱重八孤立无援,必然一败涂地,身首异处。吾非为大元送漕粮,实为自家除一心腹大患。
大概的意思就是曲线抗朱吧!
当然了这套话也只是张士诚自己相信罢了,毕竟稍微有点智商的都明白,以元廷的贪婪程度,送去这点粮食,还不够上面的人层层盘剥的,别说拿来对付朱元璋了,能有多少用在刘福通身上,都不好说。
说到底,怂就是怂。
面对老朱,张士诚需要想的不是如何对付老朱,而是要让人相信,自己能对付老朱……是让朱元璋相信吗?
不!
是让苏州的百姓相信,朱元璋知道他没有!
就是这么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如今也遇到了危险,常遇春愣是要把骗局拆穿了,你说这个人该多可恶吧!
“弟兄们,这些粮食都是民脂民膏,不该拿来豢养昏君奸臣……张士诚不要脸,咱们就帮他把脸找回来!传我的命令,立刻抽调两千精锐,随我登陆,袭击上海县,把粮食抢走!”
能跟着神将并肩作战,天妃都会保佑的。
一时间无数人嗷嗷喊着要加入,最后常遇春从超过五千人当中,挑出了两千一百五十人,这些人随着常遇春登陆之后,毫不犹豫直扑上海。
不得不说,蛮子海牙率领水师,成建制投靠朱元璋,对张士诚造成的打击太大了。过去张士诚在江面有优势,他并不需要像朱家军一样,沿江设立烽火台,建立预警系统。
可骤然拿去了水师优势,张士诚的兵马就捉襟见肘了。
他要在常熟屯驻大军,防止江阴和无锡方向的朱家军,又要在苏州安排重兵,保住老巢,另外杭州那边还在打,处处都是烽火,你让他能怎么办?
结果就是常遇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杀向了上海县,几乎没有遇上任何的阻拦。
驻守上海县的不是什么大将,而是一个文官,是张士诚的参军俞思齐,是泰州人。其实最初张士诚也是不愿意给元廷送粮食的,但是这位格外坚持。
他还说过去是贼匪,如今是大元之臣,岂能不进贡天子?难道要和朱元璋那种匪类相提并论吗?
提到了朱元璋三个字,张士诚立刻上头了。
没错,咱是大元忠臣,咱背后还有元廷,还有那么多忠臣良将,用不着害怕姓朱的。这个漕粮必须送!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特意让俞思齐负责此事。
每年的夏粮,秋粮收获之前,俞思齐就会在上海督办漕粮,优先装船起运,送去大都。
当漕粮送出去,心就安定了许多,这一刻他们又和大元朝在一起了。
今年又是督办夏粮的时候,俞思齐早早赶来。
他亲自部署,下令衙门的差役提前到各个村社,去知会那些往日帮忙征粮的大户,今年务必要按时完成任务,谁敢抗拒,严惩不贷。
可就在俞思齐下令之后不久,就有几个大户过来叫苦了。
“参军大人,非是我等不愿意为国出力,实在是今年水患严重,四月份发桃... -->>
常遇春盯着眼前的铜钱,突然放声大笑,“可笑张士诚,弄巧成拙。他铸天佑通宝,结果天不佑他!这都是张士诚失德,天厌地弃,神灵不护,此战,我们必胜!”
所有铜钱悉数正面,加上常遇春的这番话,迅速在船队中间传播开了。。。
士兵们立刻惊为天人,对常遇春是五体投地,佩服到了不行。
说来说去,他们毕竟是刚刚归附不久,虽然靠着一张田契,拴住了大多数人的心,但总是缺那么一点百炼成钢,千锤万凿的坚韧。
加上要面对不久之前的主子,常遇春的把握也不是那么大,所以才完了这么一手,貌似是哪位名将用过的故智,他也是偶尔听张希孟提到过,想来这些水兵应该不知道。
常遇春这么大动干戈,其实是他跟蛮子海牙聊过之后,得知了一个消息,目下张士诚依旧向元廷解送漕粮,每年的数目不算多,只是区区十一万石而已。
而蛮子海牙的船队,就负责保护过这批漕粮。
听到这个消息,常遇春都气得笑了,好一个不要脸的张士诚,你还廷孝顺的!说是归降了元廷,就真的给元廷送粮食,老子岂能让你把这些民脂民膏,白白送给大都的昏君?
常遇春询问,粮船是从哪里出发的?蛮子海牙告诉他,原本船队就是从江阴集结,后来考虑到离着朱家军太近,就放到了松江府的上海县。
没错,此时的上海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县。
松江一府是在元代升格的,原本只有华亭县,升格之后的松江府依旧下辖华亭县,同时又增设上海县。
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别看张士诚需要从朱元璋那里弄粮食,但是每年该给元廷的漕粮,还是会如数送去的。
对此张士诚还有一番精妙的逻辑:输漕粮大都,蒙古人得以饱食,方可以大刀阔斧,剿灭韩宋刘福通。福通灭,则朱重八孤立无援,必然一败涂地,身首异处。吾非为大元送漕粮,实为自家除一心腹大患。
大概的意思就是曲线抗朱吧!
当然了这套话也只是张士诚自己相信罢了,毕竟稍微有点智商的都明白,以元廷的贪婪程度,送去这点粮食,还不够上面的人层层盘剥的,别说拿来对付朱元璋了,能有多少用在刘福通身上,都不好说。
说到底,怂就是怂。
面对老朱,张士诚需要想的不是如何对付老朱,而是要让人相信,自己能对付老朱……是让朱元璋相信吗?
不!
是让苏州的百姓相信,朱元璋知道他没有!
就是这么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如今也遇到了危险,常遇春愣是要把骗局拆穿了,你说这个人该多可恶吧!
“弟兄们,这些粮食都是民脂民膏,不该拿来豢养昏君奸臣……张士诚不要脸,咱们就帮他把脸找回来!传我的命令,立刻抽调两千精锐,随我登陆,袭击上海县,把粮食抢走!”
能跟着神将并肩作战,天妃都会保佑的。
一时间无数人嗷嗷喊着要加入,最后常遇春从超过五千人当中,挑出了两千一百五十人,这些人随着常遇春登陆之后,毫不犹豫直扑上海。
不得不说,蛮子海牙率领水师,成建制投靠朱元璋,对张士诚造成的打击太大了。过去张士诚在江面有优势,他并不需要像朱家军一样,沿江设立烽火台,建立预警系统。
可骤然拿去了水师优势,张士诚的兵马就捉襟见肘了。
他要在常熟屯驻大军,防止江阴和无锡方向的朱家军,又要在苏州安排重兵,保住老巢,另外杭州那边还在打,处处都是烽火,你让他能怎么办?
结果就是常遇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杀向了上海县,几乎没有遇上任何的阻拦。
驻守上海县的不是什么大将,而是一个文官,是张士诚的参军俞思齐,是泰州人。其实最初张士诚也是不愿意给元廷送粮食的,但是这位格外坚持。
他还说过去是贼匪,如今是大元之臣,岂能不进贡天子?难道要和朱元璋那种匪类相提并论吗?
提到了朱元璋三个字,张士诚立刻上头了。
没错,咱是大元忠臣,咱背后还有元廷,还有那么多忠臣良将,用不着害怕姓朱的。这个漕粮必须送!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特意让俞思齐负责此事。
每年的夏粮,秋粮收获之前,俞思齐就会在上海督办漕粮,优先装船起运,送去大都。
当漕粮送出去,心就安定了许多,这一刻他们又和大元朝在一起了。
今年又是督办夏粮的时候,俞思齐早早赶来。
他亲自部署,下令衙门的差役提前到各个村社,去知会那些往日帮忙征粮的大户,今年务必要按时完成任务,谁敢抗拒,严惩不贷。
可就在俞思齐下令之后不久,就有几个大户过来叫苦了。
“参军大人,非是我等不愿意为国出力,实在是今年水患严重,四月份发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