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明第一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基是浙江行省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在这个岁数,考上元廷的进士,毫无疑问是一位出色的小镇做题家了。
但是由于元廷昏暗,各地灾害起义不断,刘基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当过县丞,结果因为打击豪强,被人家搞下去了,又当过儒学副提举,主持行省考试事宜,结果又因为弹劾御史,结果没人撑腰,反而丢官罢职。
头几年他跑到欧阳苏这里,在丹徒开办学堂,教书育人,跟欧阳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随后天完红巾进犯杭州,他又跑回家乡,召集乡勇,镇压红巾。
大元曾国藩了属于是。
可惜他没有曾剃头的运气,只是混了个行省都事,他还曾经试图巴结过脱脱,盛赞平定徐州红巾之功。
前些时候,脱脱南下,他也积极奔走,希望得到太师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但很可惜,人家压根不知道刘基这号人,就剩下他对着空气输出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位跟一统江山刘伯温有些差距啊?
会不会是假的?
还真不是,这就是刘伯温的前半生,甚至在老朱大军杀来的时候,他还跑回了老家青田,躲了一年多,后来老朱威逼利诱,才把刘伯温薅出来。
给老朱做臣子之后,刘基也有些怀念元朝,觉得自己二十年侍奉元廷,一夕背主,是辜恩负义,总而言之,刘基这个官职当得有些别别扭扭。
而老朱封他个诚意伯,也是颇有深意。
无论如何,刘基和朱元璋之间,也算不上诸葛亮跟刘备这种,千古君臣典范……至于后世演义小说,不断抬高刘伯温的地位,那就是另一番考虑了,自不必说。
如今的刘基,尚在浙东,统领着一些乡勇,负责剿杀处州等地的红巾。不过由于这里的红巾势头不如中原之地,再有方国珍也是首鼠两端,意志不坚定。
所以刘基很清闲,没有那么多战事。
也正因为如此,刘基才能抽出空闲,审视天下大局。
可是这么一看,就让刘基惶恐不安起来。
原本他曾经上书,盛赞脱脱,说红巾贼寇不值一提,只要大军进剿,立刻瓦解冰消。
可结果竟然是脱脱翻船了,刘基瞬间尴尬了,原来活神仙也有不神的时候。
如今高邮惨败之后,元廷已经失去了赖以为生的主力精兵,就只能借助地主武装,还有陕西等地藩王的势力,勉强维持,怎么看都要完蛋。
而再看红巾军这边,天完大帝徐寿辉,从山里杀出来,气势如虹,夺取了湖广大片土地。
刘福通立小明王为主,已经打出了北伐旗号。
张士诚靠着高邮大捷,聚拢了一二十万的兵马,雄踞淮东。
可以说大元朝的处境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
但是在这一片枭雄当中,最让刘基糟心的还是朱元璋!
没错,刘基这次看得很准。
和其他拉队伍,抢地盘的乱世枭雄不一样,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纲领,打击豪强,均分土地,收拾民心,铲除弊政……这一整套做下来,让老朱已经有了新朝气象。
虽然他还没有称帝,甚至也没称王,但是这个势头已经起来了。
最近更是渡过长江,高歌猛进,取铜陵,下太平,进金陵……可以说是一路平推,眼瞧着连他的老家都不安全了。
万一朱元璋挥兵杀过来,自己该怎么办?
刘伯温废寝忘食,思索对策。
偏偏在这时候,一封老友的信,更让刘伯温大吃一惊!
“朱贼要开科举,还要一次录取几百人?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野心!”
刘基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欧阳苏分析了朱元璋的一些策略,比如严惩豪强,均分田亩,还附上了朱家军的分田纲领,又跟刘基讲,朱家军在扬州查封了青楼,如今金陵的青楼传说也要封了。
尤其值得一提,朱元璋处死了朱一斗,杀了许多官吏,清理了金陵的地头蛇……现在又要开科取士。
欧阳苏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就想问问刘基的看法,觉得朱元璋这伙红巾能走得更远?还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刘基幼年的时候,就是神童,虽然仕途坎坷,但也当过了好些年的官,现在又统领乡勇,剿杀红巾。
刘基太清楚老百姓想要什么了!
均田!
只是这俩字,就能动员起天下七成的人心!
至于严惩豪强,封禁青楼,开科取士……这一套做下来,至少九成五的人心都要尽数归附朱元璋!
诚如是,这朱贼大业可兴,王霸可成啊!
刘伯温彻底凌乱了。
难道自己侍奉了二十多年的大元朝就要完蛋了?
最终会是这个姓朱的夺得江山?
不会吧!
刘基思前想后,他决定要上书朝廷,想办法,先集中力量,扼杀朱贼。对于张士诚之流,都可以放过,如果没有兵力,那么鼓励地主武装,豪强乡勇……总而言之,大家伙一起上,先弄死朱元璋再说。
不然此人不死,大元必亡!
刘基挥毫泼墨,一直写到了三更,这才写完。
等他写好之后,又对着看到了天明,然后就给撕扯稀碎,颓然长叹……当年脱脱尚在,他上书都不管用,现在脱脱死了,谁还会把他的上书当回事啊!
人微言轻,而且写的这些,... -->>
刘基是浙江行省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在这个岁数,考上元廷的进士,毫无疑问是一位出色的小镇做题家了。
但是由于元廷昏暗,各地灾害起义不断,刘基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当过县丞,结果因为打击豪强,被人家搞下去了,又当过儒学副提举,主持行省考试事宜,结果又因为弹劾御史,结果没人撑腰,反而丢官罢职。
头几年他跑到欧阳苏这里,在丹徒开办学堂,教书育人,跟欧阳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随后天完红巾进犯杭州,他又跑回家乡,召集乡勇,镇压红巾。
大元曾国藩了属于是。
可惜他没有曾剃头的运气,只是混了个行省都事,他还曾经试图巴结过脱脱,盛赞平定徐州红巾之功。
前些时候,脱脱南下,他也积极奔走,希望得到太师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但很可惜,人家压根不知道刘基这号人,就剩下他对着空气输出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位跟一统江山刘伯温有些差距啊?
会不会是假的?
还真不是,这就是刘伯温的前半生,甚至在老朱大军杀来的时候,他还跑回了老家青田,躲了一年多,后来老朱威逼利诱,才把刘伯温薅出来。
给老朱做臣子之后,刘基也有些怀念元朝,觉得自己二十年侍奉元廷,一夕背主,是辜恩负义,总而言之,刘基这个官职当得有些别别扭扭。
而老朱封他个诚意伯,也是颇有深意。
无论如何,刘基和朱元璋之间,也算不上诸葛亮跟刘备这种,千古君臣典范……至于后世演义小说,不断抬高刘伯温的地位,那就是另一番考虑了,自不必说。
如今的刘基,尚在浙东,统领着一些乡勇,负责剿杀处州等地的红巾。不过由于这里的红巾势头不如中原之地,再有方国珍也是首鼠两端,意志不坚定。
所以刘基很清闲,没有那么多战事。
也正因为如此,刘基才能抽出空闲,审视天下大局。
可是这么一看,就让刘基惶恐不安起来。
原本他曾经上书,盛赞脱脱,说红巾贼寇不值一提,只要大军进剿,立刻瓦解冰消。
可结果竟然是脱脱翻船了,刘基瞬间尴尬了,原来活神仙也有不神的时候。
如今高邮惨败之后,元廷已经失去了赖以为生的主力精兵,就只能借助地主武装,还有陕西等地藩王的势力,勉强维持,怎么看都要完蛋。
而再看红巾军这边,天完大帝徐寿辉,从山里杀出来,气势如虹,夺取了湖广大片土地。
刘福通立小明王为主,已经打出了北伐旗号。
张士诚靠着高邮大捷,聚拢了一二十万的兵马,雄踞淮东。
可以说大元朝的处境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
但是在这一片枭雄当中,最让刘基糟心的还是朱元璋!
没错,刘基这次看得很准。
和其他拉队伍,抢地盘的乱世枭雄不一样,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纲领,打击豪强,均分土地,收拾民心,铲除弊政……这一整套做下来,让老朱已经有了新朝气象。
虽然他还没有称帝,甚至也没称王,但是这个势头已经起来了。
最近更是渡过长江,高歌猛进,取铜陵,下太平,进金陵……可以说是一路平推,眼瞧着连他的老家都不安全了。
万一朱元璋挥兵杀过来,自己该怎么办?
刘伯温废寝忘食,思索对策。
偏偏在这时候,一封老友的信,更让刘伯温大吃一惊!
“朱贼要开科举,还要一次录取几百人?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野心!”
刘基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欧阳苏分析了朱元璋的一些策略,比如严惩豪强,均分田亩,还附上了朱家军的分田纲领,又跟刘基讲,朱家军在扬州查封了青楼,如今金陵的青楼传说也要封了。
尤其值得一提,朱元璋处死了朱一斗,杀了许多官吏,清理了金陵的地头蛇……现在又要开科取士。
欧阳苏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就想问问刘基的看法,觉得朱元璋这伙红巾能走得更远?还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刘基幼年的时候,就是神童,虽然仕途坎坷,但也当过了好些年的官,现在又统领乡勇,剿杀红巾。
刘基太清楚老百姓想要什么了!
均田!
只是这俩字,就能动员起天下七成的人心!
至于严惩豪强,封禁青楼,开科取士……这一套做下来,至少九成五的人心都要尽数归附朱元璋!
诚如是,这朱贼大业可兴,王霸可成啊!
刘伯温彻底凌乱了。
难道自己侍奉了二十多年的大元朝就要完蛋了?
最终会是这个姓朱的夺得江山?
不会吧!
刘基思前想后,他决定要上书朝廷,想办法,先集中力量,扼杀朱贼。对于张士诚之流,都可以放过,如果没有兵力,那么鼓励地主武装,豪强乡勇……总而言之,大家伙一起上,先弄死朱元璋再说。
不然此人不死,大元必亡!
刘基挥毫泼墨,一直写到了三更,这才写完。
等他写好之后,又对着看到了天明,然后就给撕扯稀碎,颓然长叹……当年脱脱尚在,他上书都不管用,现在脱脱死了,谁还会把他的上书当回事啊!
人微言轻,而且写的这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