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汉龙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不管何时何地肯定都用得着也一定会用得上,但是如果是刘澜们使用,那又会变成另一种情况,博弈,不错,因为这就是政治,而政治是需要博弈的,不管是你的的大臣们还是你的对手,都不可能太直接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以文书写得越好,态度表达的越明确,那回旋的余地也就会越大,这就是政治,张昭如果不上这封婉拒的文书,他就不可能拿到刘澜为他做主的许诺,可张昭上这道文书,难道只是为了拿这份保障?
当然不是,他是想拿‘尚方宝剑’,刘澜当然清楚他的心思,他主持内阁,却没有实权,这情况完全就是有丞相之名,而五丞相之实,他这个位置看起来位高权重,可说白了他自己是没有任何权利的,唯一有的内阁权利,也需要内阁通过才可作出决定,而不是他自己做决定,而这个大决曹同样如此,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权利,所以他看似推脱,好像有很大的困难,说白了这个职务看上去是最高的司法机构,却又没有与廷尉相同的最高司法权利,他当然要推脱,以此来给自己争取类廷尉的权利,但最后的结果是刘澜退了一步,张昭也退了一步,不能说皆大欢喜,但都能接受。
这就是政治,而政治所包含的可就太多了,就好像军事和外交,你可以说他们属于政治,也可以说他们涉及政治,当然军事和外交又不等同于政治,很奇妙,但却又彰显出政治的特性。
外交辞令的表达用委婉的说辞去表达自己的中心目的,而战争又是政治外交的第一步或最后一步,刘澜对孙策的第一次九江之战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而这一次的战争虽然没有使用,可战争爆发的原因却是豫章突发的战事,但与荆州的联盟,却无疑是战争外交的重要一环。
而历史上的连横合纵还是远交近攻,其实都属于战争外交的一种,包括刘备与孙权联盟,大多时候刘澜是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去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战争,但现在的世道,战争才是主流,但按照刘澜的预期,最多三五年,当官渡之战能够有了一个结果大致的结果时,那时,关东的战场将不再只有战争,外交将会成为主流,因为刘澜是肯定不会让袁绍做大的,更不会让曹操灭了袁绍。
所以未来关东毫无疑问将会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袁绍与曹操再加上他刘澜,三大诸侯将会是未来合纵的最大看点,那时三方将会在政治上表现出各自的卓绝才能,而军事将会被政治与外交所取代,不到谈无可谈,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结果刘澜期待嘛,或者说他不期待都不成,因为这是对他最好的结果,不然不管是谁战胜了对方,刘澜都很难与之抗衡。所以军事是一回事,政治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果能够用外交手段解决的事情,那刘澜或者所有人都不会用军事,军事一定是外交的最后手段,可如果真到了要动用军事手段的时候,那一定是非常的干净利落,似袁绍这般优柔寡断之人还真不多。
反正如果他是袁绍的话,那讨曹的檄文一定不会那么早就公布,而是会选择拿下白马,确保了可以安全进入兖州之后再公布,甚至是等打到许都再公布,用兵嘛,还和谦谦君子一样,和对方约定好时间地点,摆开阵势一战高下,那是战国时期的风气,在汉末早就不适用了。
但这世上就有一些这样的人,徐晃和关羽最初不都是这样嘛,可现在呢?不都得与时俱进,换句话说,你不出奇,那就等着被别人出奇制胜,现在的战场已经不再是以正用兵的主流了,而是奇正结合,灵活多变的战术风格,这就是进步,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复古,最后被打脸的只会是这些守旧派。
有能力才会掌握权力,政治的白痴,最后只会被玩死,刘澜这样,曹操这样袁绍也一样,不管后世对袁绍的评价如何不堪,单就能力来说,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不过遇到了一个更强的对手罢了。
而刘澜其实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初,其实所想的非常简单恶容易,毕竟后世那么多穿越小说,再加上对历史的了解,想要出人头地甚至是代汉而居之那还不容易,可事实上又是什么呢,一直不上不下,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就是他早期不仅是政治白痴,更没有成功的智慧和能力,想要成功没那么简单,所以刘澜这一路走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或者说是学习用人的过程,用错人是一回事,把对的人用错又是一回事。
刘澜用简雍,就是用错人,而用徐晃就是把对的人用错,绝对的信任换来的却是没有受到任何抑制的权利,虽然他对得起刘澜对他的信任,可如果不是徐晃而是另外一人呢,刘澜这样做,不是对徐晃好,反而是逼着徐晃这样的忠诚去谋反。
因为他的权利在辽东已经无法受到限制了,哪怕是刘澜也很难对他进行约束,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始作俑者就是刘澜,放权看似简单,甩手掌柜看起来逍遥,可谁真这么做而不管不问,那你就等着被取而代之吧,因为你是典型的政治白痴。
好在刘澜在飞快成长中及时弥补了自己之前犯下的过错,现在谁还会说徐晃造反?早就没有这样的声音了,为什么,徐晃在辽东的权利受到了抑制,他已经失去了造反自立的机会。
这就是刘澜的成长,而甩手掌柜看上去是逍遥了一些,可权利却始终都在刘澜自己的手中掌握着,内阁说白了就是他的秘书处,是在为他处理公务,所以刘澜看上去是甩手掌柜,他却用了一些非常漂亮的手段,来让大臣们替他干更多的事。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不管何时何地肯定都用得着也一定会用得上,但是如果是刘澜们使用,那又会变成另一种情况,博弈,不错,因为这就是政治,而政治是需要博弈的,不管是你的的大臣们还是你的对手,都不可能太直接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以文书写得越好,态度表达的越明确,那回旋的余地也就会越大,这就是政治,张昭如果不上这封婉拒的文书,他就不可能拿到刘澜为他做主的许诺,可张昭上这道文书,难道只是为了拿这份保障?
当然不是,他是想拿‘尚方宝剑’,刘澜当然清楚他的心思,他主持内阁,却没有实权,这情况完全就是有丞相之名,而五丞相之实,他这个位置看起来位高权重,可说白了他自己是没有任何权利的,唯一有的内阁权利,也需要内阁通过才可作出决定,而不是他自己做决定,而这个大决曹同样如此,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权利,所以他看似推脱,好像有很大的困难,说白了这个职务看上去是最高的司法机构,却又没有与廷尉相同的最高司法权利,他当然要推脱,以此来给自己争取类廷尉的权利,但最后的结果是刘澜退了一步,张昭也退了一步,不能说皆大欢喜,但都能接受。
这就是政治,而政治所包含的可就太多了,就好像军事和外交,你可以说他们属于政治,也可以说他们涉及政治,当然军事和外交又不等同于政治,很奇妙,但却又彰显出政治的特性。
外交辞令的表达用委婉的说辞去表达自己的中心目的,而战争又是政治外交的第一步或最后一步,刘澜对孙策的第一次九江之战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而这一次的战争虽然没有使用,可战争爆发的原因却是豫章突发的战事,但与荆州的联盟,却无疑是战争外交的重要一环。
而历史上的连横合纵还是远交近攻,其实都属于战争外交的一种,包括刘备与孙权联盟,大多时候刘澜是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去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战争,但现在的世道,战争才是主流,但按照刘澜的预期,最多三五年,当官渡之战能够有了一个结果大致的结果时,那时,关东的战场将不再只有战争,外交将会成为主流,因为刘澜是肯定不会让袁绍做大的,更不会让曹操灭了袁绍。
所以未来关东毫无疑问将会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袁绍与曹操再加上他刘澜,三大诸侯将会是未来合纵的最大看点,那时三方将会在政治上表现出各自的卓绝才能,而军事将会被政治与外交所取代,不到谈无可谈,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结果刘澜期待嘛,或者说他不期待都不成,因为这是对他最好的结果,不然不管是谁战胜了对方,刘澜都很难与之抗衡。所以军事是一回事,政治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如果能够用外交手段解决的事情,那刘澜或者所有人都不会用军事,军事一定是外交的最后手段,可如果真到了要动用军事手段的时候,那一定是非常的干净利落,似袁绍这般优柔寡断之人还真不多。
反正如果他是袁绍的话,那讨曹的檄文一定不会那么早就公布,而是会选择拿下白马,确保了可以安全进入兖州之后再公布,甚至是等打到许都再公布,用兵嘛,还和谦谦君子一样,和对方约定好时间地点,摆开阵势一战高下,那是战国时期的风气,在汉末早就不适用了。
但这世上就有一些这样的人,徐晃和关羽最初不都是这样嘛,可现在呢?不都得与时俱进,换句话说,你不出奇,那就等着被别人出奇制胜,现在的战场已经不再是以正用兵的主流了,而是奇正结合,灵活多变的战术风格,这就是进步,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复古,最后被打脸的只会是这些守旧派。
有能力才会掌握权力,政治的白痴,最后只会被玩死,刘澜这样,曹操这样袁绍也一样,不管后世对袁绍的评价如何不堪,单就能力来说,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不过遇到了一个更强的对手罢了。
而刘澜其实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初,其实所想的非常简单恶容易,毕竟后世那么多穿越小说,再加上对历史的了解,想要出人头地甚至是代汉而居之那还不容易,可事实上又是什么呢,一直不上不下,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就是他早期不仅是政治白痴,更没有成功的智慧和能力,想要成功没那么简单,所以刘澜这一路走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或者说是学习用人的过程,用错人是一回事,把对的人用错又是一回事。
刘澜用简雍,就是用错人,而用徐晃就是把对的人用错,绝对的信任换来的却是没有受到任何抑制的权利,虽然他对得起刘澜对他的信任,可如果不是徐晃而是另外一人呢,刘澜这样做,不是对徐晃好,反而是逼着徐晃这样的忠诚去谋反。
因为他的权利在辽东已经无法受到限制了,哪怕是刘澜也很难对他进行约束,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始作俑者就是刘澜,放权看似简单,甩手掌柜看起来逍遥,可谁真这么做而不管不问,那你就等着被取而代之吧,因为你是典型的政治白痴。
好在刘澜在飞快成长中及时弥补了自己之前犯下的过错,现在谁还会说徐晃造反?早就没有这样的声音了,为什么,徐晃在辽东的权利受到了抑制,他已经失去了造反自立的机会。
这就是刘澜的成长,而甩手掌柜看上去是逍遥了一些,可权利却始终都在刘澜自己的手中掌握着,内阁说白了就是他的秘书处,是在为他处理公务,所以刘澜看上去是甩手掌柜,他却用了一些非常漂亮的手段,来让大臣们替他干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