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农家女皇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40章 捡到一个人
从青云镇出发的叶静宁几个人并不知晓家中发生的一切,他们接下来几天路上都不无聊,因为捡了一个四处游历的年轻人。是的,捡的,那人又累又渴被晒的头晕眼花,晕倒在路边,要不是叶静客眼神好,看到有人躺在一片杂草里,这人怕是凶多吉少了。
青年名叫沈白,来自京城,据他说已经在外面游历一年有余,途径青州、徐州和扬州二百多个县城,前几天不慎被偷儿把钱摸了去,好几顿饭都没有吃,饿晕了。
他当过一次衣服,现在穿着的这身明显不合身,不过他人长的周正,虽然穿着粗布衣裳,言谈举止,极有风度。尤其是他去过那么多地方,见识过许多人和事情,说话也风趣,才小半天的功夫,叶静宁已经对游历一事产生了向往之情,听沈白讲途中的趣事,眼珠子就没离开过他的身上。
这人被救了一命,又得了叶静宁一饭之恩,甚是感谢。见他感兴趣,便从包袱里拿出几本书,正是他这一年多行走在各处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叶静宁看到书就头疼,只喜欢听,叶静客便念给他听。
这沈白确实兴趣广泛,书中不但记载了途中所看的景色,还有地方好吃的菜色、当地有名的物件,譬如瓷器啊,刺绣,甚至还有对青楼的点评。读到这里叶静客不免有些尴尬,她现在虽然装扮是男人,可是对于这种场合,听着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不过由此可见这位沈公子也不是个普通的读书人,一般家世可容不得这般肆意花费,要知道他们这一路疾驰,吃喝和住宿都注意着,到现在已经花了几十两银子。从他记载中看,这位沈公子出入的地方大都不凡,花销更甚。
这沈公子也是有心人,走了一年多,写了六本书,条理分明,不像是心血来潮,更像是之前筹算好的,上面有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让叶静客看着也觉得眼热。其中有几样让她印象深刻,譬如打铁花和游社火,描写的极为详细,旁边还有半页配图,虽然很简单,却也十分传神,几个人传阅着看了,都大为赞叹。
得知他们此行要去扬州,沈白大喜,他这番身上没了银钱,正要返回扬州亲朋好友那里去取些,正好顺路。他试探着开口,说到了扬州便把这一路的花费奉上,叶静宁想都没想都答应了,他还想听这人经历的那些趣事呢。
两天后是黄道吉日,叶静楷和叶静荣开始张罗起来,相识的大都是村子人,只需招呼一声。请柬只发给了几家,鲁家漆坊和顺恒漆坊,以及跟他们有往来的几个铺子,经温氏提醒,叶静荣又找人跑了趟绣庄,给锦娘送了一张。
村里这边打完招呼,叶静楷和叶静荣又赶回染坊,催促师傅们加紧染出几百匹布,然后在染坊准备开张事宜。叶知学到底没撑到开张的时候就又睡着了,该叮嘱他都已经说了,又有叶正清他们从旁帮衬着,他倒不怎么担心。
紧张准备的日子总是过的特别快,开张的前一天下午,村里去了八两马车,今年有牲口有车,干的快,大多数人家地里活忙活完了。去三石县去道喜顺便帮忙,还有几个从来没去过的想去那见识见识,浩浩荡荡去了三十多个,杨家村和西关村也都派了人来。
来的人多半都是跟叶静楷他们上山割过漆的,到了染坊下车,看到前面一排铺面后边一个大院子,简直不知道该迈哪条腿。
院子里最后一批布还在晾着,众人进了院子便仰头看上面高高悬挂着的青布,这个时候布还有些味道,不过谁都没有在意,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村里人常穿的粗布衣裳,连染都没有染过那种,劣质的坯布挂上浆,又硬又耐磨,穿着不舒服但是结实又耐脏,最重要的是便宜。
谁都知道软和又不掉色的料子好,可是好料子得好钱才能买到,以往村里人都不会往布庄门口凑合,知道肯定买不起。这次不少人家割漆赚了些钱,有狠心扯点布给孩子做一身衣裳的,都是反复问过价格比过的,大概知道这样的布并不便宜。现在挂着一百多匹,晃晃悠悠的,众人在心里寻思这得卖多少钱,不由得咽了咽口水,乖乖啊,真是不得了。
染坊地方够大,房间够多,叶静楷把大家伙安排好,众人先去认认住的地方,然后转个身就出门,水都没让倒,袖子卷起来就问有什么活需要做的。
按照之前的算计,这次开张来贺喜... -->>
第440章 捡到一个人
从青云镇出发的叶静宁几个人并不知晓家中发生的一切,他们接下来几天路上都不无聊,因为捡了一个四处游历的年轻人。是的,捡的,那人又累又渴被晒的头晕眼花,晕倒在路边,要不是叶静客眼神好,看到有人躺在一片杂草里,这人怕是凶多吉少了。
青年名叫沈白,来自京城,据他说已经在外面游历一年有余,途径青州、徐州和扬州二百多个县城,前几天不慎被偷儿把钱摸了去,好几顿饭都没有吃,饿晕了。
他当过一次衣服,现在穿着的这身明显不合身,不过他人长的周正,虽然穿着粗布衣裳,言谈举止,极有风度。尤其是他去过那么多地方,见识过许多人和事情,说话也风趣,才小半天的功夫,叶静宁已经对游历一事产生了向往之情,听沈白讲途中的趣事,眼珠子就没离开过他的身上。
这人被救了一命,又得了叶静宁一饭之恩,甚是感谢。见他感兴趣,便从包袱里拿出几本书,正是他这一年多行走在各处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叶静宁看到书就头疼,只喜欢听,叶静客便念给他听。
这沈白确实兴趣广泛,书中不但记载了途中所看的景色,还有地方好吃的菜色、当地有名的物件,譬如瓷器啊,刺绣,甚至还有对青楼的点评。读到这里叶静客不免有些尴尬,她现在虽然装扮是男人,可是对于这种场合,听着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不过由此可见这位沈公子也不是个普通的读书人,一般家世可容不得这般肆意花费,要知道他们这一路疾驰,吃喝和住宿都注意着,到现在已经花了几十两银子。从他记载中看,这位沈公子出入的地方大都不凡,花销更甚。
这沈公子也是有心人,走了一年多,写了六本书,条理分明,不像是心血来潮,更像是之前筹算好的,上面有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让叶静客看着也觉得眼热。其中有几样让她印象深刻,譬如打铁花和游社火,描写的极为详细,旁边还有半页配图,虽然很简单,却也十分传神,几个人传阅着看了,都大为赞叹。
得知他们此行要去扬州,沈白大喜,他这番身上没了银钱,正要返回扬州亲朋好友那里去取些,正好顺路。他试探着开口,说到了扬州便把这一路的花费奉上,叶静宁想都没想都答应了,他还想听这人经历的那些趣事呢。
两天后是黄道吉日,叶静楷和叶静荣开始张罗起来,相识的大都是村子人,只需招呼一声。请柬只发给了几家,鲁家漆坊和顺恒漆坊,以及跟他们有往来的几个铺子,经温氏提醒,叶静荣又找人跑了趟绣庄,给锦娘送了一张。
村里这边打完招呼,叶静楷和叶静荣又赶回染坊,催促师傅们加紧染出几百匹布,然后在染坊准备开张事宜。叶知学到底没撑到开张的时候就又睡着了,该叮嘱他都已经说了,又有叶正清他们从旁帮衬着,他倒不怎么担心。
紧张准备的日子总是过的特别快,开张的前一天下午,村里去了八两马车,今年有牲口有车,干的快,大多数人家地里活忙活完了。去三石县去道喜顺便帮忙,还有几个从来没去过的想去那见识见识,浩浩荡荡去了三十多个,杨家村和西关村也都派了人来。
来的人多半都是跟叶静楷他们上山割过漆的,到了染坊下车,看到前面一排铺面后边一个大院子,简直不知道该迈哪条腿。
院子里最后一批布还在晾着,众人进了院子便仰头看上面高高悬挂着的青布,这个时候布还有些味道,不过谁都没有在意,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村里人常穿的粗布衣裳,连染都没有染过那种,劣质的坯布挂上浆,又硬又耐磨,穿着不舒服但是结实又耐脏,最重要的是便宜。
谁都知道软和又不掉色的料子好,可是好料子得好钱才能买到,以往村里人都不会往布庄门口凑合,知道肯定买不起。这次不少人家割漆赚了些钱,有狠心扯点布给孩子做一身衣裳的,都是反复问过价格比过的,大概知道这样的布并不便宜。现在挂着一百多匹,晃晃悠悠的,众人在心里寻思这得卖多少钱,不由得咽了咽口水,乖乖啊,真是不得了。
染坊地方够大,房间够多,叶静楷把大家伙安排好,众人先去认认住的地方,然后转个身就出门,水都没让倒,袖子卷起来就问有什么活需要做的。
按照之前的算计,这次开张来贺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