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兰陵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个团。
每个营都是一个正将、两个副将,其中一个副将是军法官,统领营中的虞候队,负责执法、巡逻和战斗时的督战、记功,各个团、旅、队都有虞候官,直接受都虞候副将统辖。十一营只有一位副将,即都虞候陆平城,另外一位领兵的副将暂时空缺着,萧琰升上来便填了这个缺,没有挤占谁的位置。
这个任命一下达,静南军都沸腾了,入军一年就升营级副将,简直就是“嗖”一声射箭的速度啊!何况这位副将也太年轻了,才十六岁啊!这让那些三十好几还没混上一个旅帅的情何以堪呀?
嫉妒的人当然是有的,暗地说“不就占着家世好么”这种酸话的也大有人在,但第十一营高兴的却是多数,第一团的就不提了,他们的校尉成了营将那当然是极好的,与有荣焉啊;第五团的也很高兴,萧琰在营中都有“神的手指”之称了,跟着她就能打胜仗,死亡还不高,谁不乐意啊?
对萧琰来讲却是个考验,因为第五团是步兵团,而且是后进的新兵,比起前面四个团,入营的时间较短,虽然其中也有出色的兵,但总体来讲,训练和战斗成绩都是十一营靠后的。
萧琰要做的,不是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战斗力,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只能着重训练他们的阵形。步兵最重要的就是阵形,只要阵形不乱,就不会被骑兵冲垮,只要阵形不垮,至少不会打败仗,拖十一营的后腿。
而要维持步兵的阵形,靠的是不动如山的纪律。
怎样才能做到“不动如山”?看着敌人骑着马举着矛满脸狰狞的冲过来,马蹄声雷动,能稳稳的瞄准射箭岿然不动吗?经过严格、严酷训练的士兵可以做到,但第五、第六两个团的士兵还差了很多,即使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总是处于步兵阵的后列,只要前面的步兵阵没有崩溃,他们就不会面临全团覆灭的危险,但还是因为临阵慌乱死了不少人,几战下来这两个团都死了一半的人,如今的第五团是五、六两个团合并的,第六团已是空团,要等战后招兵重建。
萧琰训练第五团的方式很简单,也很粗暴。她用白灰洒了一个只能容两只脚站立的圈,让第五团的步兵站入圈中,她亲自骑马向那步兵冲过去。
因为她的马术极高,完全不减速的冲向那步兵,给人的感觉不闪躲就会被马冲撞得飞出去。
旁观的步兵都白了脸。
站在圈内的步兵更是吓得面无血色,两条腿直个抖,却不敢闪避,因为闪避要挨鞭子,而且萧琰的马速太快,眨眼间就风驰电掣而近,那步兵吓得腿软,根本还来不及闪避,只来及闭上眼,然后就感觉“飕”一声,那马从他头上跃过。
周围的人都发出一声“嘘”大喘气,忍不住要伸手抹汗:太惊险了!
那名依然颤巍巍站在圈内的步兵回头就吃了鞭子,因为他闭上了眼睛。
第二名入圈的步兵胆子大了些,尽管眼睁睁看着马撞到自己身上来很惊嚇,但对萧副都尉的骑术有了信心,虽然腿发软,还是大睁着眼睛看着那马冲过来然后飕一下从自己头上跃过。但他还是吃了鞭子,因为马冲过来的那一刹他忍不住霎了下眼。
第三、第四、第五……后面的兵都吃了鞭子,不是腿发抖了,就是霎了眼,甚至手指头颤一下,都能被萧琰的神识发现。
“必然稳如磐石!”萧琰喝斥他们道,“射箭时手指颤一下,箭还能射准吗?握枪时手指颤一下,你就等着吐蕃人的长矛贯穿你的脑子!”
萧琰用两匹马轮流交替,每个士兵都要承受她十次冲马,冲得多了,圈内的步兵就渐渐麻木了,到后来,连眼睫毛都不眨一下了。当然,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笃定“萧副都尉不会撞上我”!但萧琰冲马的威势不是吐蕃兵可比,因为她有意识的放出了神识威压,圈内的步兵即使相信她的骑术,面临那种迎面撞来的冲势却还是止不住心惊。像这样吓出冷汗的训练经过多次后,心理素质自然提高了,也锻炼出了面对骑兵冲马过来的条件反射——麻木不动,换个词儿,就是岿然不动了。
这还不算完,萧琰的第二步训练来了。
她将第一团的骑兵训练和第五团的步兵训练放到一起,步兵列成一字横阵练枪刺,每两个步兵之间间隔一丈,放一个草垛人。训练时,骑兵大喝“杀”声向步兵旁边的草垛人冲刺,要求疾速冲过草垛人身边时,手中长枪或马槊要准确刺穿人头而过;要求步兵在骑兵冲刺过来时,不受任何干扰的练习枪刺,手不能抖,脚不能颤,步法、枪法都不能有一丝乱。
没有做到的,都要受到鞭打或棍子抽打——要看萧琰当日拿的是鞭子还是长棍。
这对骑兵的要求很高,因为他必须在保持高速冲锋的情况下刺中草人头还要不伤到旁边的步兵,对骑术和心理素质都是锻炼;步兵的难度没有骑兵那么高,但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必须在“骑兵有可能撞上我”的担忧下一丝不苟的练枪刺,而冲向他们的骑兵并不是萧琰,给不了他们“一定不会撞上”的信心。
训练下来,骑兵和步兵吃鞭子的都很多,被长棍抽打的也不少。
但几次训练后,就出现了喜人的效果。骑兵和步兵都能各自专注自己的目标,而人一旦专注眼中的惟一,周遭的事物就很难再影响自己。
萧琰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入战”。
她要求手下每一个兵都要在战场上做到“入战”!
幸运的是,河西军打下青唐王庭后,中军帅帐就一直没有下令大军开拔南下,军中传达的命令是“休整、恢复”,这就给了萧琰训练士兵的时间。
一直“休整、恢复”十五天后,中军帅帐才发出开拔命令,麒武军留一万人驻守那曲,其余军队南下攻打纳木措。
作者有话要说:捉虫,重更~~~~(今晚有事睡觉晚了,又要打乱生物钟了唉
两个团。
每个营都是一个正将、两个副将,其中一个副将是军法官,统领营中的虞候队,负责执法、巡逻和战斗时的督战、记功,各个团、旅、队都有虞候官,直接受都虞候副将统辖。十一营只有一位副将,即都虞候陆平城,另外一位领兵的副将暂时空缺着,萧琰升上来便填了这个缺,没有挤占谁的位置。
这个任命一下达,静南军都沸腾了,入军一年就升营级副将,简直就是“嗖”一声射箭的速度啊!何况这位副将也太年轻了,才十六岁啊!这让那些三十好几还没混上一个旅帅的情何以堪呀?
嫉妒的人当然是有的,暗地说“不就占着家世好么”这种酸话的也大有人在,但第十一营高兴的却是多数,第一团的就不提了,他们的校尉成了营将那当然是极好的,与有荣焉啊;第五团的也很高兴,萧琰在营中都有“神的手指”之称了,跟着她就能打胜仗,死亡还不高,谁不乐意啊?
对萧琰来讲却是个考验,因为第五团是步兵团,而且是后进的新兵,比起前面四个团,入营的时间较短,虽然其中也有出色的兵,但总体来讲,训练和战斗成绩都是十一营靠后的。
萧琰要做的,不是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战斗力,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只能着重训练他们的阵形。步兵最重要的就是阵形,只要阵形不乱,就不会被骑兵冲垮,只要阵形不垮,至少不会打败仗,拖十一营的后腿。
而要维持步兵的阵形,靠的是不动如山的纪律。
怎样才能做到“不动如山”?看着敌人骑着马举着矛满脸狰狞的冲过来,马蹄声雷动,能稳稳的瞄准射箭岿然不动吗?经过严格、严酷训练的士兵可以做到,但第五、第六两个团的士兵还差了很多,即使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总是处于步兵阵的后列,只要前面的步兵阵没有崩溃,他们就不会面临全团覆灭的危险,但还是因为临阵慌乱死了不少人,几战下来这两个团都死了一半的人,如今的第五团是五、六两个团合并的,第六团已是空团,要等战后招兵重建。
萧琰训练第五团的方式很简单,也很粗暴。她用白灰洒了一个只能容两只脚站立的圈,让第五团的步兵站入圈中,她亲自骑马向那步兵冲过去。
因为她的马术极高,完全不减速的冲向那步兵,给人的感觉不闪躲就会被马冲撞得飞出去。
旁观的步兵都白了脸。
站在圈内的步兵更是吓得面无血色,两条腿直个抖,却不敢闪避,因为闪避要挨鞭子,而且萧琰的马速太快,眨眼间就风驰电掣而近,那步兵吓得腿软,根本还来不及闪避,只来及闭上眼,然后就感觉“飕”一声,那马从他头上跃过。
周围的人都发出一声“嘘”大喘气,忍不住要伸手抹汗:太惊险了!
那名依然颤巍巍站在圈内的步兵回头就吃了鞭子,因为他闭上了眼睛。
第二名入圈的步兵胆子大了些,尽管眼睁睁看着马撞到自己身上来很惊嚇,但对萧副都尉的骑术有了信心,虽然腿发软,还是大睁着眼睛看着那马冲过来然后飕一下从自己头上跃过。但他还是吃了鞭子,因为马冲过来的那一刹他忍不住霎了下眼。
第三、第四、第五……后面的兵都吃了鞭子,不是腿发抖了,就是霎了眼,甚至手指头颤一下,都能被萧琰的神识发现。
“必然稳如磐石!”萧琰喝斥他们道,“射箭时手指颤一下,箭还能射准吗?握枪时手指颤一下,你就等着吐蕃人的长矛贯穿你的脑子!”
萧琰用两匹马轮流交替,每个士兵都要承受她十次冲马,冲得多了,圈内的步兵就渐渐麻木了,到后来,连眼睫毛都不眨一下了。当然,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笃定“萧副都尉不会撞上我”!但萧琰冲马的威势不是吐蕃兵可比,因为她有意识的放出了神识威压,圈内的步兵即使相信她的骑术,面临那种迎面撞来的冲势却还是止不住心惊。像这样吓出冷汗的训练经过多次后,心理素质自然提高了,也锻炼出了面对骑兵冲马过来的条件反射——麻木不动,换个词儿,就是岿然不动了。
这还不算完,萧琰的第二步训练来了。
她将第一团的骑兵训练和第五团的步兵训练放到一起,步兵列成一字横阵练枪刺,每两个步兵之间间隔一丈,放一个草垛人。训练时,骑兵大喝“杀”声向步兵旁边的草垛人冲刺,要求疾速冲过草垛人身边时,手中长枪或马槊要准确刺穿人头而过;要求步兵在骑兵冲刺过来时,不受任何干扰的练习枪刺,手不能抖,脚不能颤,步法、枪法都不能有一丝乱。
没有做到的,都要受到鞭打或棍子抽打——要看萧琰当日拿的是鞭子还是长棍。
这对骑兵的要求很高,因为他必须在保持高速冲锋的情况下刺中草人头还要不伤到旁边的步兵,对骑术和心理素质都是锻炼;步兵的难度没有骑兵那么高,但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必须在“骑兵有可能撞上我”的担忧下一丝不苟的练枪刺,而冲向他们的骑兵并不是萧琰,给不了他们“一定不会撞上”的信心。
训练下来,骑兵和步兵吃鞭子的都很多,被长棍抽打的也不少。
但几次训练后,就出现了喜人的效果。骑兵和步兵都能各自专注自己的目标,而人一旦专注眼中的惟一,周遭的事物就很难再影响自己。
萧琰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入战”。
她要求手下每一个兵都要在战场上做到“入战”!
幸运的是,河西军打下青唐王庭后,中军帅帐就一直没有下令大军开拔南下,军中传达的命令是“休整、恢复”,这就给了萧琰训练士兵的时间。
一直“休整、恢复”十五天后,中军帅帐才发出开拔命令,麒武军留一万人驻守那曲,其余军队南下攻打纳木措。
作者有话要说:捉虫,重更~~~~(今晚有事睡觉晚了,又要打乱生物钟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