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明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让李缙困惑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他看到有不少官员,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极为不自然,这让他感到好生奇怪,难道这些人都有残疾不成,可是看着又不像,后来问过邵喜他才知道,原来这些人是被人给打了,下命令打他们板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厚熜。
入京当皇帝,这是朱厚熜在得知他有当皇帝的这个命以后,最为希冀的一件事情,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了,自然会兴奋一段时间,他还没有过当皇帝的那个新鲜劲儿,所以做起事情来,无论大小,一律都比较认真,就说他第一天上早朝吧,天还没亮,他就从床上爬起来了,以至于他到奉天门的时候,好多大臣都还没有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下去,几次早朝都是这样,后来某次早朝的时候,他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到了某个钟点儿,他令内廷侍卫把大门给堵了,把迟到者一律挡在了外面,包括九卿之首、一品大员、身为吏部尚书的王琼。
这王琼曾与江彬等人为伍,是杨延和的死对头,他原本就不同意由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是以自然不会顺从于朱厚熜这个娃娃皇帝,于是便叫嚣着往里闯。
有人将此事报告给了朱厚熜,朱厚熜立马就火了,心说这个老家伙也太放肆了,这是没把我放在眼里啊,他当即高喊了一声:“给朕将那个闹廷的老贼拿下!”
什么?要抓王琼?我和他本来就有嫌隙,倘若将他押至殿前,他看到我在此,还不得怀疑是我向皇上进的佞言啊!
与蒋冕和毛纪等老臣一样,都来的比较早,已然站在了指定位置上的杨延和,被惊得目瞪口呆,连忙对朱厚熜:“皇上息怒,王尚书向来直耿,可能是侍卫的言行不当,王尚书才会与其发生龃龉,不如让老臣先去看看再说吧?”
朱厚熜根本就不听杨廷和的劝告,说了一句‘不用了’,然后就命人将王琼押了进来,王琼对此满不在乎,朱厚熜见了更生气了,不由分说,直接赏了他五十大板,其余那些迟到的官员,也因此跟着吃了瓜落儿,被打了二十大板。
自此,没有一个官员再敢在上朝的时候迟到了,朝廷的政风焕然一新,皇帝这边闻鸡晨读、秉烛勤政,大臣那厢专心做事,俨然像回到了洪武、永乐年间。
李缙知道了这事儿以后,付之一笑,他才不相信朱厚熜能坚持多久呢,做什么工作,做久了,都会感到厌倦,当皇帝也一样,等朱厚熜厌倦了,他就不会这么积极地上朝了,他就会想要炼丹修仙去了,那才是他真正感兴趣,能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李缙这个六品官,在京官里面,不是官阶最低的官员,但也高不到哪去,等入了午门,在金水桥南按品级排队的时候,他排在了倒数第几排,过了桥以后,当然也是站在了后头,他所站的位置,距离奉天门前面的丹陛,有很远的距离,好在他的视觉和听力都不错,不然根本无法看清楚前边的人,听清楚他们所讲的话。
李缙他们这些官员刚刚在御道两旁站好,朱厚熜就来了,并且还颇有皇帝的样子,虽然他只有十四岁,但个头已然长得蛮高的了,只是略显单薄了一些,他不露一丝微笑,浓眉紧锁,双眼犀利,一派严肃地迈着从容的步子,走到龙椅旁,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
随后,掌朝会仪节的鸿胪寺官员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入班’,站在左右两边的文武大臣走进御道,一拜三叩,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厚熜则对应地回了一句‘众爱卿平身’,以此拉开了早朝的序幕。
进入奏事环节后,杨延和第一个出班,行至御前,跪奏说现在朝政百废待兴,急需用人,有大量人才,也就是不少大臣,一直闲居未用,他想恢复这些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职务,例如当年宁王朱宸濠交结钱宁,妄图恢复护卫制度时,第一个站出来极力反对,终遭钱宁等奸人的陷害,被贬回乡,之后又被宁王毁其坐船,毁其家产,掘其祖坟的前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费宏;在任时周密规划朝廷费用,却得罪了宦官而被致仕回家的前户部尚书孙交;还有正直的原四川巡抚林俊,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彭泽……
杨延和如数家珍,将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名字,一一说了个遍。
朱厚熜作为一个有见地的小皇帝,求贤的心情也是非常迫切的,他在听杨延和提及这些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名字,和叙述他们的光辉事迹的时候,心中产生了一种渴望,恨不得能立即把这些大臣给请回朝廷,重新起用他们,给其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回报朝廷,回报他这个贤明的皇帝。
朱厚熜有招揽人才的想法,是有他的用意的,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国事,而是想发展新的政治势力,一心拥护他的政治势力,这样他才能与杨延和等一帮老臣抗衡,这新政治势力的班底,不能直接用王府的家臣,不然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服,或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处处挑他的毛病,所以只能用那些前朝强令致仕的大臣,那些大臣要是承情,全部都能归附于他,那他做起事情来便能得心应手了,不要说推行新政了,就连父母尊称的事情,说不定也能很顺利地敲定下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他当然要顺水推舟,答应杨延和的奏请了。
等杨延和把他想重新启用的那些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名字都说完,朱厚熜露出笑容,和颜悦色地对杨延和说:“杨首辅免礼,快起来吧,先朝旧臣,素协时望,宜待次召用,朕同意杨首辅之所请了,就转吏部议行,查先朝直言守正降黜诸臣,再奏请下诏让他们回朝吧。”
杨延和一边行礼,一边略带激动地说:“多谢陛下,陛下英明!”
让李缙困惑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他看到有不少官员,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极为不自然,这让他感到好生奇怪,难道这些人都有残疾不成,可是看着又不像,后来问过邵喜他才知道,原来这些人是被人给打了,下命令打他们板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厚熜。
入京当皇帝,这是朱厚熜在得知他有当皇帝的这个命以后,最为希冀的一件事情,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了,自然会兴奋一段时间,他还没有过当皇帝的那个新鲜劲儿,所以做起事情来,无论大小,一律都比较认真,就说他第一天上早朝吧,天还没亮,他就从床上爬起来了,以至于他到奉天门的时候,好多大臣都还没有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下去,几次早朝都是这样,后来某次早朝的时候,他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到了某个钟点儿,他令内廷侍卫把大门给堵了,把迟到者一律挡在了外面,包括九卿之首、一品大员、身为吏部尚书的王琼。
这王琼曾与江彬等人为伍,是杨延和的死对头,他原本就不同意由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是以自然不会顺从于朱厚熜这个娃娃皇帝,于是便叫嚣着往里闯。
有人将此事报告给了朱厚熜,朱厚熜立马就火了,心说这个老家伙也太放肆了,这是没把我放在眼里啊,他当即高喊了一声:“给朕将那个闹廷的老贼拿下!”
什么?要抓王琼?我和他本来就有嫌隙,倘若将他押至殿前,他看到我在此,还不得怀疑是我向皇上进的佞言啊!
与蒋冕和毛纪等老臣一样,都来的比较早,已然站在了指定位置上的杨延和,被惊得目瞪口呆,连忙对朱厚熜:“皇上息怒,王尚书向来直耿,可能是侍卫的言行不当,王尚书才会与其发生龃龉,不如让老臣先去看看再说吧?”
朱厚熜根本就不听杨廷和的劝告,说了一句‘不用了’,然后就命人将王琼押了进来,王琼对此满不在乎,朱厚熜见了更生气了,不由分说,直接赏了他五十大板,其余那些迟到的官员,也因此跟着吃了瓜落儿,被打了二十大板。
自此,没有一个官员再敢在上朝的时候迟到了,朝廷的政风焕然一新,皇帝这边闻鸡晨读、秉烛勤政,大臣那厢专心做事,俨然像回到了洪武、永乐年间。
李缙知道了这事儿以后,付之一笑,他才不相信朱厚熜能坚持多久呢,做什么工作,做久了,都会感到厌倦,当皇帝也一样,等朱厚熜厌倦了,他就不会这么积极地上朝了,他就会想要炼丹修仙去了,那才是他真正感兴趣,能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李缙这个六品官,在京官里面,不是官阶最低的官员,但也高不到哪去,等入了午门,在金水桥南按品级排队的时候,他排在了倒数第几排,过了桥以后,当然也是站在了后头,他所站的位置,距离奉天门前面的丹陛,有很远的距离,好在他的视觉和听力都不错,不然根本无法看清楚前边的人,听清楚他们所讲的话。
李缙他们这些官员刚刚在御道两旁站好,朱厚熜就来了,并且还颇有皇帝的样子,虽然他只有十四岁,但个头已然长得蛮高的了,只是略显单薄了一些,他不露一丝微笑,浓眉紧锁,双眼犀利,一派严肃地迈着从容的步子,走到龙椅旁,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
随后,掌朝会仪节的鸿胪寺官员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入班’,站在左右两边的文武大臣走进御道,一拜三叩,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厚熜则对应地回了一句‘众爱卿平身’,以此拉开了早朝的序幕。
进入奏事环节后,杨延和第一个出班,行至御前,跪奏说现在朝政百废待兴,急需用人,有大量人才,也就是不少大臣,一直闲居未用,他想恢复这些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职务,例如当年宁王朱宸濠交结钱宁,妄图恢复护卫制度时,第一个站出来极力反对,终遭钱宁等奸人的陷害,被贬回乡,之后又被宁王毁其坐船,毁其家产,掘其祖坟的前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费宏;在任时周密规划朝廷费用,却得罪了宦官而被致仕回家的前户部尚书孙交;还有正直的原四川巡抚林俊,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彭泽……
杨延和如数家珍,将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名字,一一说了个遍。
朱厚熜作为一个有见地的小皇帝,求贤的心情也是非常迫切的,他在听杨延和提及这些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名字,和叙述他们的光辉事迹的时候,心中产生了一种渴望,恨不得能立即把这些大臣给请回朝廷,重新起用他们,给其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回报朝廷,回报他这个贤明的皇帝。
朱厚熜有招揽人才的想法,是有他的用意的,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国事,而是想发展新的政治势力,一心拥护他的政治势力,这样他才能与杨延和等一帮老臣抗衡,这新政治势力的班底,不能直接用王府的家臣,不然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服,或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处处挑他的毛病,所以只能用那些前朝强令致仕的大臣,那些大臣要是承情,全部都能归附于他,那他做起事情来便能得心应手了,不要说推行新政了,就连父母尊称的事情,说不定也能很顺利地敲定下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他当然要顺水推舟,答应杨延和的奏请了。
等杨延和把他想重新启用的那些前朝强令致仕大臣的名字都说完,朱厚熜露出笑容,和颜悦色地对杨延和说:“杨首辅免礼,快起来吧,先朝旧臣,素协时望,宜待次召用,朕同意杨首辅之所请了,就转吏部议行,查先朝直言守正降黜诸臣,再奏请下诏让他们回朝吧。”
杨延和一边行礼,一边略带激动地说:“多谢陛下,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