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革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庆元年,十一月一日。
天色微亮之时,忽必烈已经抵达白浒山的浮桥桥头。回头看去,江岸上万人组成的阵列森严肃穆。这些人都是北方人,跟随忽必烈从北方一路打到长江南岸。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打败了很多宋军。越过长江,踏上长江以南的土地,但鄂州城就成了他们的极限。这些人不仅顿足与此,更要从这里撤退回长江以北。
仔细看的话,从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到期待。他们期待回到北方。
忽必烈对着身后的众将慨然说道:“我等今日北归,乃是为了讨伐叛逆,诛灭不法。等北方安定,吾等必然重回此地,夺下鄂州!尔等可愿追随?!”
众将们得以回归,皆是振臂高呼,“大汗万岁!”
从道理上讲,忽必烈只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但在此时,北归的将领们都知道,此时的自己只有追随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的地位。……,不。他们是要跟着忽必烈大汗,消灭蒙古叛逆阿里不哥。将所有反对忽必烈的力量消灭。
在振臂高呼的人人群中,文官郝经兴奋的满脸通红,呼喊的格外卖力。对于儒家而言,皇帝就是父业子承,甚至要采取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蒙古这种各部族开会选拔大汗的文化制度,在郝经看来简直是荒谬绝伦。
在蒙古诸王当中,忽必烈是唯一一个对儒学非常青睐,愿意接受儒家理念的蒙古王爷。也是唯一一个愿意动用武力消灭政敌,摧毁部族选举制,将嫡长子继承这个汉人模式制度化的王爷。
当忽必烈成功之时,蒙古国就轰然倒塌,一个王朝则会崛起。想到自己是这个王朝的重要推动者,郝经心中渴望这场王位争夺战能够一瞬间结束,渴望新的王朝在下一瞬就建立起来。
确定众将的服从,忽必烈对众将喝道:“你等传令各部,过江!”
说完,这位蒙古大汗迈步走向浮桥。侍卫王东陆一溜小跑的先走上浮桥,一步步的趟过去。若是浮桥上有什么问题,也是他王东陆先落水。
浮桥上有些黑色的斑点,上过战场的王东陆随便瞄一眼就知道那是血迹,是之前已经经过浮桥被送到北岸的蒙古伤兵留下的血迹。此次鄂州之战颇为惨烈,蒙古军已经竭尽全力。用攻城器械对城墙进行破坏无果,就发动蚁附攻城的硬干。然而每次攻击都无功而返,十万军队的伤亡加上瘟疫,损失了一半的战斗力。剩下的蒙古军完全无法攻克鄂州。
抬头看了看笼罩在薄薄雾霭中的江面,王东陆心里面就非常不踏实。江上还有一支强悍的宋国水军。以前王东陆总觉得水战不过是战船互相用弓箭对射,撞击,跳帮厮杀。见识到了那个名叫赵嘉仁的宋国文官建造的战船,王东陆才终于知道那些水战如同儿童玩耍,这世上存在真正的水战。
步伐轻快的率先越过浮桥,王东陆扭回头就见到忽必烈大汗用丝毫不亚于王东陆的轻快步伐走到了浮桥靠江北的一端。又是几步,忽必烈大汗就踏上了江北的土地。王东陆一颗心终于落回到肚子里面。全军最重要的主帅再也不会遭到敌人的有效阻拦。只要脚踏大地,蒙古军便不可战胜。
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那是蒙古军踏上浮桥时发出的声音。大汗忽必烈过了桥,期待返回北方的蒙古军随即踏上归家的道路,那些急促的脚步声正是这些蒙古军内心的期待。
赵嘉仁并不知道蒙古军踏上了返程。此时的他最在乎的是贾似道的安危,水军只是在汉阳与鄂州之间巡弋,完全没有对蒙古军继续动手的意思。如果贾似道不幸出了意外,赵嘉仁的功劳还会被承认,但是只怕会打些折扣。毕竟他只是守住了长江。在大宋看来,于长江上歼灭蒙古军是常态。像之前的黄陂之战中被蒙古水军彻底摧毁的宋国水军,那叫做意外。
一个福建路提点刑狱没资格对朝廷的偏见指手画脚,赵嘉仁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对整个战争未必是最有利的。人总是会成为自利主义者,一个连自己的利益都无法保卫的人,怎么可能被别人拥戴呢?
到了十一月三日上午,贾似道派遣的使者风风火火的停在汉阳的赵嘉仁驻地。在警卫的引领下,使者见到了赵嘉仁。先是行礼,使者急切的说道:“赵提点!贾相公命你击破蒙古军在黄陂的浮桥。现在就去。”
“哦……”赵嘉仁心中对蒙古军突然就生出了些佩服。这帮北方人能够在长江上架起渡江浮桥,还能靠目测进行火炮的逆向工程。蒙古军在生活文化上很野蛮,这种野蛮并不能用来否定蒙古军在军事上的先进。只要与战争有关,蒙古军就拥有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
这些赞美的话当然没有说出口,赵嘉仁立刻前往港口带领舰队出发。过了晌午,赵嘉仁终于看到了浮桥。更看到了浮桥靠上游的外侧那十几架小型回回炮。
不用命令,船队就停下来。小型回回炮能够发射好几斤重的石块或者泥团。这玩意砸上小船,小船大概还真的受不了。那些回回炮的炮手也看到了排着整齐队列而来的宋国船队。他们立刻操纵回回炮这种对重式投石机,把石块与泥块发射到距离炮位八... -->>
开庆元年,十一月一日。
天色微亮之时,忽必烈已经抵达白浒山的浮桥桥头。回头看去,江岸上万人组成的阵列森严肃穆。这些人都是北方人,跟随忽必烈从北方一路打到长江南岸。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打败了很多宋军。越过长江,踏上长江以南的土地,但鄂州城就成了他们的极限。这些人不仅顿足与此,更要从这里撤退回长江以北。
仔细看的话,从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到期待。他们期待回到北方。
忽必烈对着身后的众将慨然说道:“我等今日北归,乃是为了讨伐叛逆,诛灭不法。等北方安定,吾等必然重回此地,夺下鄂州!尔等可愿追随?!”
众将们得以回归,皆是振臂高呼,“大汗万岁!”
从道理上讲,忽必烈只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但在此时,北归的将领们都知道,此时的自己只有追随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的地位。……,不。他们是要跟着忽必烈大汗,消灭蒙古叛逆阿里不哥。将所有反对忽必烈的力量消灭。
在振臂高呼的人人群中,文官郝经兴奋的满脸通红,呼喊的格外卖力。对于儒家而言,皇帝就是父业子承,甚至要采取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蒙古这种各部族开会选拔大汗的文化制度,在郝经看来简直是荒谬绝伦。
在蒙古诸王当中,忽必烈是唯一一个对儒学非常青睐,愿意接受儒家理念的蒙古王爷。也是唯一一个愿意动用武力消灭政敌,摧毁部族选举制,将嫡长子继承这个汉人模式制度化的王爷。
当忽必烈成功之时,蒙古国就轰然倒塌,一个王朝则会崛起。想到自己是这个王朝的重要推动者,郝经心中渴望这场王位争夺战能够一瞬间结束,渴望新的王朝在下一瞬就建立起来。
确定众将的服从,忽必烈对众将喝道:“你等传令各部,过江!”
说完,这位蒙古大汗迈步走向浮桥。侍卫王东陆一溜小跑的先走上浮桥,一步步的趟过去。若是浮桥上有什么问题,也是他王东陆先落水。
浮桥上有些黑色的斑点,上过战场的王东陆随便瞄一眼就知道那是血迹,是之前已经经过浮桥被送到北岸的蒙古伤兵留下的血迹。此次鄂州之战颇为惨烈,蒙古军已经竭尽全力。用攻城器械对城墙进行破坏无果,就发动蚁附攻城的硬干。然而每次攻击都无功而返,十万军队的伤亡加上瘟疫,损失了一半的战斗力。剩下的蒙古军完全无法攻克鄂州。
抬头看了看笼罩在薄薄雾霭中的江面,王东陆心里面就非常不踏实。江上还有一支强悍的宋国水军。以前王东陆总觉得水战不过是战船互相用弓箭对射,撞击,跳帮厮杀。见识到了那个名叫赵嘉仁的宋国文官建造的战船,王东陆才终于知道那些水战如同儿童玩耍,这世上存在真正的水战。
步伐轻快的率先越过浮桥,王东陆扭回头就见到忽必烈大汗用丝毫不亚于王东陆的轻快步伐走到了浮桥靠江北的一端。又是几步,忽必烈大汗就踏上了江北的土地。王东陆一颗心终于落回到肚子里面。全军最重要的主帅再也不会遭到敌人的有效阻拦。只要脚踏大地,蒙古军便不可战胜。
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那是蒙古军踏上浮桥时发出的声音。大汗忽必烈过了桥,期待返回北方的蒙古军随即踏上归家的道路,那些急促的脚步声正是这些蒙古军内心的期待。
赵嘉仁并不知道蒙古军踏上了返程。此时的他最在乎的是贾似道的安危,水军只是在汉阳与鄂州之间巡弋,完全没有对蒙古军继续动手的意思。如果贾似道不幸出了意外,赵嘉仁的功劳还会被承认,但是只怕会打些折扣。毕竟他只是守住了长江。在大宋看来,于长江上歼灭蒙古军是常态。像之前的黄陂之战中被蒙古水军彻底摧毁的宋国水军,那叫做意外。
一个福建路提点刑狱没资格对朝廷的偏见指手画脚,赵嘉仁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对整个战争未必是最有利的。人总是会成为自利主义者,一个连自己的利益都无法保卫的人,怎么可能被别人拥戴呢?
到了十一月三日上午,贾似道派遣的使者风风火火的停在汉阳的赵嘉仁驻地。在警卫的引领下,使者见到了赵嘉仁。先是行礼,使者急切的说道:“赵提点!贾相公命你击破蒙古军在黄陂的浮桥。现在就去。”
“哦……”赵嘉仁心中对蒙古军突然就生出了些佩服。这帮北方人能够在长江上架起渡江浮桥,还能靠目测进行火炮的逆向工程。蒙古军在生活文化上很野蛮,这种野蛮并不能用来否定蒙古军在军事上的先进。只要与战争有关,蒙古军就拥有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
这些赞美的话当然没有说出口,赵嘉仁立刻前往港口带领舰队出发。过了晌午,赵嘉仁终于看到了浮桥。更看到了浮桥靠上游的外侧那十几架小型回回炮。
不用命令,船队就停下来。小型回回炮能够发射好几斤重的石块或者泥团。这玩意砸上小船,小船大概还真的受不了。那些回回炮的炮手也看到了排着整齐队列而来的宋国船队。他们立刻操纵回回炮这种对重式投石机,把石块与泥块发射到距离炮位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