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穿越187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退兵,如何?”
如果是大刀王五跟鲁瓦西德比试,李经述肯定放心,但他不知道谭嗣同的剑术怎么样,问谭嗣同道:“刀剑无眼,你真的有把握击败他吗?”
谭嗣同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李经述便命人将鲁瓦西德的佩剑给他,并声明只是比试,点到为止。
令李经述没有想到的是,谭嗣同习得一手好剑术,十招之内,就拿下了鲁瓦西德,他心服口服,狼狈退走。
李经述带领五千新军把九百德军击溃后,京城很快稳定下来。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三千援军到了大沽口,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代表英国政府从中斡旋,德国的海军不如英军,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晚,没有势力范围,不得不给英国人面子,于是提出停战的四大要求:一是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纪念;二是释放三百名德军俘虏;三、赔偿德国战争赔款50万两白银;四是同意德国独资修胶济铁路,即东起青岛,西止济南的铁路。德国人的想法是,胶济铁路通到济南,整个山东就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
李经述也想借助德国人的资金和技术修建铁路,而且1892年的中国,国力并没某些历史“砖家”想的那么差,当时中国的年收约九千万两白银,仅赫德掌管的海关收入,每年稳定地保持在二千二百万两白银左右,收支基本能平衡,慈禧太后逃跑,留在宫里的金银财宝就价值过亿两,他和李鸿章急于稳定国内的局势,这时并不想跟德国人开战,赔偿五十万两白银也不算多,权衡再三,便答应德国人这四项要求。
此时,慈禧太后一死,光绪皇帝失踪,满清朝廷溃败,失去人心,结合李鸿章以往的政治资历和当时军政商界的声音,各国驻华公使发现,放眼海内,无论李鸿章的头衔是北洋大臣,还是直隶总督,两广总督,还是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已经成为掌控中国时局第一人,中国“非李不可”!
此时的李鸿章既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外交家,又是洋务运动的领袖,最重要的是,他出生于中国乡村的耕读农家,了解中国国情。又靠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身居高位,是多数汉人的“偶像”,具有开国君主的一切条件,又被西方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中国人。没有之一,有些国外的报纸已经迫不及待称他“李首相或总统李”。
而且,李鸿章给人的印象,还很谦卑,被同僚认为没有什么个人野心,在剿灭太平蟊贼和捻军时,他和曾国藩一样,都坐拥半壁江山,却从没想过自立为王,并且处事果断、驭人有方,务实妥协。所以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等汉臣,纷纷电报李鸿章,希望李鸿章就任大总统,主持中国的大局。
此时,李鸿章也心动了,他这一辈子,前半辈子忙于平长毛。剿捻贼,后半辈子又办洋务,兴水师,也知道中国虚有其表,如一间破屋。他只是充当裱糊匠,东补西贴,虽明知为纸片糊裱,但不得不为。慈禧太后当政时,他只好阿谀奉承,左右逢源于恭亲王、醇亲王等王公贵族,和翁同龢等权臣斗来斗去,裱糊匠当得累了,所以他才刻意培养李经述,希望下一代人能奋发有为,有所突破,现在老天开眼,慈禧太后终于死了,光绪皇帝也失踪了,满清引此大乱,尽失人心,大势已去,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李鸿章的身体还算健朗,是该他一展拳脚,留名青史的时候了,于是,他邀请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云贵总督王文韶、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北上,到天津共商国是,刘铭传、盛宣怀、容闳、严复等人也应邀参加。
在利顺德大饭店,虽然大家都同意李鸿章出来当“总统”,主持大局,但对未来国家的政体也认识不一。张之洞、刘坤一、李经述、容闳等人建议采取美国的共和制,地方自治,成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这样南方各省相对独立,不损害这些地方大员的利益,朝鲜、菲律宾、越南、琉球等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纳入中国的版图;盛宣怀则建议采用法国的共和制,组织责任内阁,中央适度集权,收回各省的铁路、电报、教育等权力;严复觉得共和制不符合国民的文化特性,君主立宪比较适合当时的国情,但关键是立谁为君主;刘铭传一拍桌子,提议干脆建议李鸿章自立称帝,开辟新朝,持这种想法的淮军将领不在少数。
李鸿章也左右为难,他认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没有“总统”的概念,忠孝节义的四德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是建立德政的基础,一旦没了君主,社会必定会大乱,他也想称帝创立新朝,开万世之太平,但他对各省督抚,特别是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这样的老臣,是否会拥立他当皇帝,没有把握,一旦各省督抚独立,中国陷入内战,泰西各国就会趁机瓜分中国。
就在李鸿章等人举棋不定的时候,西安传来消息,庄亲王载勋强势复出了!他赶到西安,闻知慈禧太后的死讯后,光绪皇帝又失踪后,立光绪帝同父异母弟的载涛为皇帝,载涛当时才七岁,庄亲王便宣布担任摄政王,庄亲王上台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流放了端王,废黜了端王载漪子溥隽的大阿哥之位,斩杀了亲近义和团的刚毅等大臣,向洋人示好,争取泰西各国的承认。
加上载涛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是过继给钟郡王奕詥的嗣子,皇族血统比较亲近,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山西巡抚毓贤等旗人督抚,还有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军,纷纷宣布效忠新皇帝,满洲,也就是包括现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在内的满族,还有蒙古王公等也宣布效忠清廷,中国大有分裂为满汉两个政权之势。
庄亲王还发电报给李鸿章,要李鸿章承认载涛为新皇帝,迎接新皇帝回北京,重整朝纲。
是自立为总统或皇帝,还是重新做一个维新的大臣?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李鸿章的面前。李经述知道,要想控制中国的大局,必须先尽快干掉西安的满族政权,还有江南的六万旗军,一场场大战又到眼前了,他只有勇往直前!
上退兵,如何?”
如果是大刀王五跟鲁瓦西德比试,李经述肯定放心,但他不知道谭嗣同的剑术怎么样,问谭嗣同道:“刀剑无眼,你真的有把握击败他吗?”
谭嗣同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李经述便命人将鲁瓦西德的佩剑给他,并声明只是比试,点到为止。
令李经述没有想到的是,谭嗣同习得一手好剑术,十招之内,就拿下了鲁瓦西德,他心服口服,狼狈退走。
李经述带领五千新军把九百德军击溃后,京城很快稳定下来。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三千援军到了大沽口,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代表英国政府从中斡旋,德国的海军不如英军,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晚,没有势力范围,不得不给英国人面子,于是提出停战的四大要求:一是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纪念;二是释放三百名德军俘虏;三、赔偿德国战争赔款50万两白银;四是同意德国独资修胶济铁路,即东起青岛,西止济南的铁路。德国人的想法是,胶济铁路通到济南,整个山东就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
李经述也想借助德国人的资金和技术修建铁路,而且1892年的中国,国力并没某些历史“砖家”想的那么差,当时中国的年收约九千万两白银,仅赫德掌管的海关收入,每年稳定地保持在二千二百万两白银左右,收支基本能平衡,慈禧太后逃跑,留在宫里的金银财宝就价值过亿两,他和李鸿章急于稳定国内的局势,这时并不想跟德国人开战,赔偿五十万两白银也不算多,权衡再三,便答应德国人这四项要求。
此时,慈禧太后一死,光绪皇帝失踪,满清朝廷溃败,失去人心,结合李鸿章以往的政治资历和当时军政商界的声音,各国驻华公使发现,放眼海内,无论李鸿章的头衔是北洋大臣,还是直隶总督,两广总督,还是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已经成为掌控中国时局第一人,中国“非李不可”!
此时的李鸿章既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外交家,又是洋务运动的领袖,最重要的是,他出生于中国乡村的耕读农家,了解中国国情。又靠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身居高位,是多数汉人的“偶像”,具有开国君主的一切条件,又被西方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中国人。没有之一,有些国外的报纸已经迫不及待称他“李首相或总统李”。
而且,李鸿章给人的印象,还很谦卑,被同僚认为没有什么个人野心,在剿灭太平蟊贼和捻军时,他和曾国藩一样,都坐拥半壁江山,却从没想过自立为王,并且处事果断、驭人有方,务实妥协。所以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等汉臣,纷纷电报李鸿章,希望李鸿章就任大总统,主持中国的大局。
此时,李鸿章也心动了,他这一辈子,前半辈子忙于平长毛。剿捻贼,后半辈子又办洋务,兴水师,也知道中国虚有其表,如一间破屋。他只是充当裱糊匠,东补西贴,虽明知为纸片糊裱,但不得不为。慈禧太后当政时,他只好阿谀奉承,左右逢源于恭亲王、醇亲王等王公贵族,和翁同龢等权臣斗来斗去,裱糊匠当得累了,所以他才刻意培养李经述,希望下一代人能奋发有为,有所突破,现在老天开眼,慈禧太后终于死了,光绪皇帝也失踪了,满清引此大乱,尽失人心,大势已去,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李鸿章的身体还算健朗,是该他一展拳脚,留名青史的时候了,于是,他邀请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云贵总督王文韶、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北上,到天津共商国是,刘铭传、盛宣怀、容闳、严复等人也应邀参加。
在利顺德大饭店,虽然大家都同意李鸿章出来当“总统”,主持大局,但对未来国家的政体也认识不一。张之洞、刘坤一、李经述、容闳等人建议采取美国的共和制,地方自治,成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这样南方各省相对独立,不损害这些地方大员的利益,朝鲜、菲律宾、越南、琉球等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纳入中国的版图;盛宣怀则建议采用法国的共和制,组织责任内阁,中央适度集权,收回各省的铁路、电报、教育等权力;严复觉得共和制不符合国民的文化特性,君主立宪比较适合当时的国情,但关键是立谁为君主;刘铭传一拍桌子,提议干脆建议李鸿章自立称帝,开辟新朝,持这种想法的淮军将领不在少数。
李鸿章也左右为难,他认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没有“总统”的概念,忠孝节义的四德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是建立德政的基础,一旦没了君主,社会必定会大乱,他也想称帝创立新朝,开万世之太平,但他对各省督抚,特别是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这样的老臣,是否会拥立他当皇帝,没有把握,一旦各省督抚独立,中国陷入内战,泰西各国就会趁机瓜分中国。
就在李鸿章等人举棋不定的时候,西安传来消息,庄亲王载勋强势复出了!他赶到西安,闻知慈禧太后的死讯后,光绪皇帝又失踪后,立光绪帝同父异母弟的载涛为皇帝,载涛当时才七岁,庄亲王便宣布担任摄政王,庄亲王上台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流放了端王,废黜了端王载漪子溥隽的大阿哥之位,斩杀了亲近义和团的刚毅等大臣,向洋人示好,争取泰西各国的承认。
加上载涛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是过继给钟郡王奕詥的嗣子,皇族血统比较亲近,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山西巡抚毓贤等旗人督抚,还有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军,纷纷宣布效忠新皇帝,满洲,也就是包括现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在内的满族,还有蒙古王公等也宣布效忠清廷,中国大有分裂为满汉两个政权之势。
庄亲王还发电报给李鸿章,要李鸿章承认载涛为新皇帝,迎接新皇帝回北京,重整朝纲。
是自立为总统或皇帝,还是重新做一个维新的大臣?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李鸿章的面前。李经述知道,要想控制中国的大局,必须先尽快干掉西安的满族政权,还有江南的六万旗军,一场场大战又到眼前了,他只有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