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今萍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泰一年,腊月二十八,快要过年了,廷议上基本都说些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吉祥话,甚少有人不识像的提出些尖锐的话题惹起争论。只是今日是例外,群臣在下面打起了眉眼官司,互相使眼色询问试探,就是没有人开口说话。能加入早朝廷议的都是老狐狸或者小狐狸,顺王奇迹般的回来了,还全须全尾的活着,据传使团和顺王到达海澄县时,孙县令在码头跪拜迎接,鞭炮锣鼓震天响,县城万人空巷,夹道欢呼使团和顺王归来。
还传顺王进城之日,没有乘轿骑马,一路步行前进到驿站,所行之处,百姓官员在道路两边跪拜哭泣,顺王还时不时上前安慰之,还将百姓献的财帛等物送给老弱妇孺之辈。顺王此时就停留在海澄县静候,江南官员和读书人闻之,纷纷驱车赴海澄拜见顺王,致使海澄县客栈爆满,夜间连饭桌、柴房都睡着人,还有许多无知百姓将顺王行走的道路上的尘土扫起来,当宝贝似的装在瓷瓶里,说这些泥土沾染上了“龙气”,放在家里可以镇宅,邪祟不侵……
如果顺王和使团在海上、甚至在预先安排好的广州驿站里,安泰帝都有机会这些人群灭,掩盖真相,栽赃给海寇、土匪、或者海难,可是现在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掌控——他总不能把整个海澄、或者小半个南直隶的官民全部灭口吧?
龙座前面的香炉吐着阵阵暖香,炭盆也烧得火热,却难以驱散安泰帝心中的冰冷,登基一年多了,他仁政爱民、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履行皇帝的职责,自认为比不务正业的哥哥强多了,群臣们也都说他仁德,本以为已经是铁桶江山了,可是哥哥一回来,他就发现大臣和百姓们都变了脸。
恭顺和歌功颂德之声不见了,连朝政都不议论了,各怀鬼胎的互相试探,挤眉弄眼,谁都不想当出头椽子议论如何处理顺王之事,就等着安泰帝自己先开口。安泰帝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内心却比一年前刚坐在这个位置,大明面临着海岸城市被红毛番和倭寇围攻、西北鞑靼人大军压境,双面受敌,社稷不稳时还要惶恐不安。
到了今日,他才发现自己很可能成为“为人做嫁衣”的悲剧绣娘,哥哥余威尚存啊!安泰帝相信,此时他如果提出要还政给哥哥,这些大臣们还有百姓们绝大多数都是支持的,因为哥哥占着嫡长的优势,又在位多年,甭管他曾经有多么荒唐,单凭这两点,就足够他再次登基了。
不,我绝对不能有半点让步!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了,一个当过皇帝的弟弟能有什么下场?安泰帝咬牙强迫自己不要去想退位的事情,这个位置坐着就决不能走了,只有死亡才能把我带走!
廷议过去了半个时辰,安泰帝还在和大臣们干耗着,就是绝口不提顺王归来之事,司礼监掌印太监赶紧扯着嗓子叫了一句,“有事奏本、无事退朝!”
群臣一阵耸动,最后的机会了,再不说难道等到明年正月初一大朝会说去?那就更不合时宜了,但就是憋着不肯首先开口,大臣们就像突然集体得了风寒似的,纷纷咳嗽起来了,都不上本、不说话、也都不肯离开,在朝堂上死扛着。
安泰帝下了决心和大臣们死磕到底,反正朕就不是松口,你们能如何?难道要逼朕退位吗?听着阶下阵阵如乌鸦般的咳嗽声,安泰帝心烦意乱,忍耐到了极限,说道:“诸卿既然无事,今日到此为止,退朝吧。”
话音刚落,一个年轻的御史出列说道:“臣请皇上御驾南下,接顺王回京!”
哄!这下捅了马蜂窝了,既然有人起了头,群臣们开始叽叽喳喳议论起来了,如早市般热闹,安泰帝心里则像被马蜂蛰了一下,这群白眼狼!你们难道忘了是谁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吗?现在日子太平了,就开始思恋故主,想把朕一脚踹开?
委屈和心痛、还有被背叛的愤怒涌向心头,安泰帝龙袍下的身体僵直,如同被泼了一桶冰水,他目光似火盯着那个年轻的御史,恨不得当即命人把御史拖下去乱棍打死!
就在安泰帝快下不了台时,鸿胪寺卿林大人出列解围,对御史咆哮道:“皇上乃九五至尊,真龙天子。顺王身份虽然尊贵,是亲王,但他毕竟是臣。皇上是君,君王如何屈尊远去海澄迎接一个亲王?尊卑不分,你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吗?这都分不清楚!”
林大人是外戚,林淑妃的堂叔。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自从安泰帝册封了新后,赤【裸裸的表达了想要一个嫡子的愿望。林淑妃和皇后之位失之交臂,很是失望、林大人也深感危机,他明白一个庶长子在皇家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也无能为力,皇上毕竟才当到而立之年,非常年轻,无论朝廷还是宗室都希望能有一个名门淑女当皇后,母仪天下。不过听林淑妃说新后圣眷正浓,但是至今无孕,皇上似乎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大皇子还有机会……
听说顺王回归的消息后,林大人意识到表达忠心的大好机会来了,就等着有人对安泰帝“发难”,他出言“救驾”呢。
不过骂人、挑毛病、厚脸皮本就是作为御史的基本修养,林大人当头一棒并没有将这个年轻的御史吓倒,反而越战越勇说道:“世上确实有尊卑、但也有天理伦常、兄友弟恭。皇上是君,但顺王是兄长,也是太后所出的嫡子,顺王在南方垂钓久矣,受尽惊吓和磨难,皇上应当为天下人表率,去迎接亲哥哥回家,骨肉团聚,有何不妥?”
这个年轻的御史明显是私底下做足了功课,摸清了林大人的底细,末了,居然还出言讽刺,质疑对方的人品,说道:“哦,微臣记起来了,林大人本来就不倡导兄友弟恭对不对?您是继室所出,头上有一个原配所出的哥哥,也就是现在淑妃娘娘的父亲,您的哥哥当年被人... -->>
安泰一年,腊月二十八,快要过年了,廷议上基本都说些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吉祥话,甚少有人不识像的提出些尖锐的话题惹起争论。只是今日是例外,群臣在下面打起了眉眼官司,互相使眼色询问试探,就是没有人开口说话。能加入早朝廷议的都是老狐狸或者小狐狸,顺王奇迹般的回来了,还全须全尾的活着,据传使团和顺王到达海澄县时,孙县令在码头跪拜迎接,鞭炮锣鼓震天响,县城万人空巷,夹道欢呼使团和顺王归来。
还传顺王进城之日,没有乘轿骑马,一路步行前进到驿站,所行之处,百姓官员在道路两边跪拜哭泣,顺王还时不时上前安慰之,还将百姓献的财帛等物送给老弱妇孺之辈。顺王此时就停留在海澄县静候,江南官员和读书人闻之,纷纷驱车赴海澄拜见顺王,致使海澄县客栈爆满,夜间连饭桌、柴房都睡着人,还有许多无知百姓将顺王行走的道路上的尘土扫起来,当宝贝似的装在瓷瓶里,说这些泥土沾染上了“龙气”,放在家里可以镇宅,邪祟不侵……
如果顺王和使团在海上、甚至在预先安排好的广州驿站里,安泰帝都有机会这些人群灭,掩盖真相,栽赃给海寇、土匪、或者海难,可是现在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掌控——他总不能把整个海澄、或者小半个南直隶的官民全部灭口吧?
龙座前面的香炉吐着阵阵暖香,炭盆也烧得火热,却难以驱散安泰帝心中的冰冷,登基一年多了,他仁政爱民、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履行皇帝的职责,自认为比不务正业的哥哥强多了,群臣们也都说他仁德,本以为已经是铁桶江山了,可是哥哥一回来,他就发现大臣和百姓们都变了脸。
恭顺和歌功颂德之声不见了,连朝政都不议论了,各怀鬼胎的互相试探,挤眉弄眼,谁都不想当出头椽子议论如何处理顺王之事,就等着安泰帝自己先开口。安泰帝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内心却比一年前刚坐在这个位置,大明面临着海岸城市被红毛番和倭寇围攻、西北鞑靼人大军压境,双面受敌,社稷不稳时还要惶恐不安。
到了今日,他才发现自己很可能成为“为人做嫁衣”的悲剧绣娘,哥哥余威尚存啊!安泰帝相信,此时他如果提出要还政给哥哥,这些大臣们还有百姓们绝大多数都是支持的,因为哥哥占着嫡长的优势,又在位多年,甭管他曾经有多么荒唐,单凭这两点,就足够他再次登基了。
不,我绝对不能有半点让步!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了,一个当过皇帝的弟弟能有什么下场?安泰帝咬牙强迫自己不要去想退位的事情,这个位置坐着就决不能走了,只有死亡才能把我带走!
廷议过去了半个时辰,安泰帝还在和大臣们干耗着,就是绝口不提顺王归来之事,司礼监掌印太监赶紧扯着嗓子叫了一句,“有事奏本、无事退朝!”
群臣一阵耸动,最后的机会了,再不说难道等到明年正月初一大朝会说去?那就更不合时宜了,但就是憋着不肯首先开口,大臣们就像突然集体得了风寒似的,纷纷咳嗽起来了,都不上本、不说话、也都不肯离开,在朝堂上死扛着。
安泰帝下了决心和大臣们死磕到底,反正朕就不是松口,你们能如何?难道要逼朕退位吗?听着阶下阵阵如乌鸦般的咳嗽声,安泰帝心烦意乱,忍耐到了极限,说道:“诸卿既然无事,今日到此为止,退朝吧。”
话音刚落,一个年轻的御史出列说道:“臣请皇上御驾南下,接顺王回京!”
哄!这下捅了马蜂窝了,既然有人起了头,群臣们开始叽叽喳喳议论起来了,如早市般热闹,安泰帝心里则像被马蜂蛰了一下,这群白眼狼!你们难道忘了是谁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吗?现在日子太平了,就开始思恋故主,想把朕一脚踹开?
委屈和心痛、还有被背叛的愤怒涌向心头,安泰帝龙袍下的身体僵直,如同被泼了一桶冰水,他目光似火盯着那个年轻的御史,恨不得当即命人把御史拖下去乱棍打死!
就在安泰帝快下不了台时,鸿胪寺卿林大人出列解围,对御史咆哮道:“皇上乃九五至尊,真龙天子。顺王身份虽然尊贵,是亲王,但他毕竟是臣。皇上是君,君王如何屈尊远去海澄迎接一个亲王?尊卑不分,你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吗?这都分不清楚!”
林大人是外戚,林淑妃的堂叔。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自从安泰帝册封了新后,赤【裸裸的表达了想要一个嫡子的愿望。林淑妃和皇后之位失之交臂,很是失望、林大人也深感危机,他明白一个庶长子在皇家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也无能为力,皇上毕竟才当到而立之年,非常年轻,无论朝廷还是宗室都希望能有一个名门淑女当皇后,母仪天下。不过听林淑妃说新后圣眷正浓,但是至今无孕,皇上似乎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大皇子还有机会……
听说顺王回归的消息后,林大人意识到表达忠心的大好机会来了,就等着有人对安泰帝“发难”,他出言“救驾”呢。
不过骂人、挑毛病、厚脸皮本就是作为御史的基本修养,林大人当头一棒并没有将这个年轻的御史吓倒,反而越战越勇说道:“世上确实有尊卑、但也有天理伦常、兄友弟恭。皇上是君,但顺王是兄长,也是太后所出的嫡子,顺王在南方垂钓久矣,受尽惊吓和磨难,皇上应当为天下人表率,去迎接亲哥哥回家,骨肉团聚,有何不妥?”
这个年轻的御史明显是私底下做足了功课,摸清了林大人的底细,末了,居然还出言讽刺,质疑对方的人品,说道:“哦,微臣记起来了,林大人本来就不倡导兄友弟恭对不对?您是继室所出,头上有一个原配所出的哥哥,也就是现在淑妃娘娘的父亲,您的哥哥当年被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