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打探 (2/2)
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混在1275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记录。”
就在他们盯着别人的同时,却不知道,也有人在暗中盯着他们,城中一间靠着城墙的酒肆中,几个行商打扮的男子正在通过一扇打开的窗户观察着城楼那边的动静,其中的一人拿着一个千里镜,一边看一边说道。
“来人四十许,随从五人,昨日申时进的城,所寻之人是鞑子禁卫,应该是个百户。”
“是还是不是?掌柜的说了多少次,不许再出现可能、应该这种字样,描述一定要准确。”
这个要求当然是来自刘禹的授意,他实在是受够了古人表达的随意性,别人影响不了,但是自己的手下,当然要严格要求了,正因为这份严谨,才博得了李庭芝等人的尊重,因为他们也需要这样精确的情报。
“是个百户,数月前......两个月前到的鄂州,地位应该很高,不受当地驻所管束,叫什么什么贴儿,对不住,鞑子的名字太难听了,下次一定打听清楚。”
他们这组人是提前几天就到的襄阳城,之所以盯上那两人是因为他们对于使团中人的关注,当然这只是例行的打探,对方想做什么一概不知,除非他们有针对性的举动,才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
一个头目模样的男子摇摇头不再驳斥,随手在一张纸上将刚才的话记录下来,这些记录不会留底,在通过传音筒上报之后就将销毁掉,至于他们看到的有什么作用,那是别人的工作。
“掌柜的,今日城中各处探报出来了,新到汉军三个千户所,鞑子骑军一个千户又五个百户,统兵将校之名待察,新入城大车二百四十五辆,其中一百八十七车装着粮食,二十车木料,十八车箭矢、十车甲胄,悉数来自归德府。”
“城外码头的弟兄来报,出城的大船八十六只,三十只兵船,载着一个汉军千户所,四十二船粮食、十四船军械,发往鄂州方向,等到那边的探报过来就能确定了。”
李十一听着手下的报告,时不时地“嗯”上一声表示自己在听,这样的报告每天都会有,全都是一些乏味的数字,可是东家说过,这些东西将来就是致胜之本,他们所做的事,要远比杀几个鞑子重要的多,这一点李十一深信不疑。
“要不要即刻报与建康那边知晓?”
“等各处探报齐集,算出一个总数再报上去,对了,从即日起,将这个数字抄送一份至安庆府,以后都是此例。”
李十一所在的是城外一处庄子,襄阳城历经战火多年,城外早就没了人烟,元人得城之后,那些无主之地尽数发卖,价格还很低廉,这一处庄子就是他们以解家的名义买下的,连着附近的数百亩土地,成为了一处秘密据点。
他所在的一个大院子里,各处厢房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很像后世的电讯处数据中心,无数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到这里,然后经过核实、汇总再发到需要的地方去,李十一穿得也像个地主只差没有几个捏脚捶腿的婢女。
“那些事物要尽快熟用,这处外围的防卫要加强,不能有任何侥幸之心,一旦有不妥,即刻将它们毁去,记得,人可以死,物不可以失。”
李十一走到屋角,指着一个事物吩咐道,那个事物呈圆柱状,两头伸出一截木柄,一个军士正坐在马扎上,使劲地摇着那个木柄,前面有两根黄、白线接入了一个墨绿色的箱子,箱子上闪动着黄色的亮光。
这间屋子里共有三处这样的事物,院中其它厢房内也是,据说它们能够为那些传音筒补充吃食,因此成为了探子们的宝贝,不必李十一吩咐也会尽力保护它,负责此地的手下却不敢无视他的话,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李十一在这里呆不了多久,使团一出发,他就得跟上去,前来不过是顺路,眼见得该叮嘱的都叮嘱过了,当下也不再言语,而是静静地看着弟兄们做事。
r /> “记录。”
就在他们盯着别人的同时,却不知道,也有人在暗中盯着他们,城中一间靠着城墙的酒肆中,几个行商打扮的男子正在通过一扇打开的窗户观察着城楼那边的动静,其中的一人拿着一个千里镜,一边看一边说道。
“来人四十许,随从五人,昨日申时进的城,所寻之人是鞑子禁卫,应该是个百户。”
“是还是不是?掌柜的说了多少次,不许再出现可能、应该这种字样,描述一定要准确。”
这个要求当然是来自刘禹的授意,他实在是受够了古人表达的随意性,别人影响不了,但是自己的手下,当然要严格要求了,正因为这份严谨,才博得了李庭芝等人的尊重,因为他们也需要这样精确的情报。
“是个百户,数月前......两个月前到的鄂州,地位应该很高,不受当地驻所管束,叫什么什么贴儿,对不住,鞑子的名字太难听了,下次一定打听清楚。”
他们这组人是提前几天就到的襄阳城,之所以盯上那两人是因为他们对于使团中人的关注,当然这只是例行的打探,对方想做什么一概不知,除非他们有针对性的举动,才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
一个头目模样的男子摇摇头不再驳斥,随手在一张纸上将刚才的话记录下来,这些记录不会留底,在通过传音筒上报之后就将销毁掉,至于他们看到的有什么作用,那是别人的工作。
“掌柜的,今日城中各处探报出来了,新到汉军三个千户所,鞑子骑军一个千户又五个百户,统兵将校之名待察,新入城大车二百四十五辆,其中一百八十七车装着粮食,二十车木料,十八车箭矢、十车甲胄,悉数来自归德府。”
“城外码头的弟兄来报,出城的大船八十六只,三十只兵船,载着一个汉军千户所,四十二船粮食、十四船军械,发往鄂州方向,等到那边的探报过来就能确定了。”
李十一听着手下的报告,时不时地“嗯”上一声表示自己在听,这样的报告每天都会有,全都是一些乏味的数字,可是东家说过,这些东西将来就是致胜之本,他们所做的事,要远比杀几个鞑子重要的多,这一点李十一深信不疑。
“要不要即刻报与建康那边知晓?”
“等各处探报齐集,算出一个总数再报上去,对了,从即日起,将这个数字抄送一份至安庆府,以后都是此例。”
李十一所在的是城外一处庄子,襄阳城历经战火多年,城外早就没了人烟,元人得城之后,那些无主之地尽数发卖,价格还很低廉,这一处庄子就是他们以解家的名义买下的,连着附近的数百亩土地,成为了一处秘密据点。
他所在的一个大院子里,各处厢房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很像后世的电讯处数据中心,无数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到这里,然后经过核实、汇总再发到需要的地方去,李十一穿得也像个地主只差没有几个捏脚捶腿的婢女。
“那些事物要尽快熟用,这处外围的防卫要加强,不能有任何侥幸之心,一旦有不妥,即刻将它们毁去,记得,人可以死,物不可以失。”
李十一走到屋角,指着一个事物吩咐道,那个事物呈圆柱状,两头伸出一截木柄,一个军士正坐在马扎上,使劲地摇着那个木柄,前面有两根黄、白线接入了一个墨绿色的箱子,箱子上闪动着黄色的亮光。
这间屋子里共有三处这样的事物,院中其它厢房内也是,据说它们能够为那些传音筒补充吃食,因此成为了探子们的宝贝,不必李十一吩咐也会尽力保护它,负责此地的手下却不敢无视他的话,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李十一在这里呆不了多久,使团一出发,他就得跟上去,前来不过是顺路,眼见得该叮嘱的都叮嘱过了,当下也不再言语,而是静静地看着弟兄们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