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弑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脸上好看些,不至于被人戳着墓碑骂叛贼,二人自欺欺人的更改了一下名字便堂而皇之的加入了叛军阵营。
韩约改的名字为韩遂,至于那地位更高的边允则是改名为边章。叛军也是按照个人声望给予了不同的待遇,边章改旗易帜的同时,当场就被推举为整个叛军的大头领,至于韩约,则是因为名声稍许弱了些,仅仅被授予了一营主事的职务。
不管怎么样,这二人先前毕竟是代表州府前来金城办事的,现如今,连州府的人都投降了,剩下的寻常百姓自然也就丧失了抵抗的心思。不待官方作出相应的对策,边章、韩遂二人登高一呼,应者如云,整个金城立马如火如荼的成为了叛军的大本营。
如此一来,整个朝廷剿灭羌、胡叛乱的计划便被全盘打乱了。好在张温也不是等闲之辈,一收到战报之后,他便立即率军后退百余里,直接将防线后移到了汉人居住为主的三辅地区。
三辅地区毗邻西汉故都长安,这边朝廷正统思想占据了社会主流,有了当地老百姓的帮助,朝廷大军这才站稳了脚步,一举挽回了先前连连失利的颓势。
反观那边章……实际上就是北宫玉等人率领的叛军,尽管一时之间在金城一片占据了优势地位,并且逐渐将战火延伸到了附近的安定、陇西、汉阳等郡,可随着战线的拉长,这后勤供给不足的弊端便慢慢的显现了出来。
地盘的扩大本来是件好事,可除了金城以外,其余诸郡的汉人却还是视其为叛贼,甘心附贼者寥寥无几。
如此一来,凉州之乱便陷入了一种可笑的僵局之中。这个时候,为了凝结军心,其实北宫玉等人最希望的便是借助外部的压力来保证临时聚集到一起的不同民族的联合叛军。叛军迫切的想要打仗,然而,老谋深算的张温却是毫无兴致。
事实上,早在撤回三辅的时候,张温就已经密令了汉阳郡守傅燮手下的长史盖勋率军在敌后展开了一系列的破袭战、麻雀战、骚扰战等游击战术。按照张温的算计,只要将叛军牢牢的拖在凉州东南一片,进不能攻,退无可退,这时间一长,其中必生内乱。
不得不说,历来对付异族的政策都是威逼利诱、分化瓦解,放眼古今中外,几乎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先前,凉州三明就是凭借着这一招弹指间将数十万叛军灰飞烟灭,现如今张温又祭出了这一式从不过时的大招。
宋扬、王国、北宫玉、李文侯等人是羌、胡出身,可能不懂中原文人的花花肠子,可边章、韩遂是甚么人?
这二人可是在纷纭复杂的大汉官场上,尤其是在那竞争更为激烈的底层勾心斗角,一步一步踩着同僚的尸骸才爬到先前位置的。对于张温的计谋,二人一嘀咕,便立马联想到了凉州三明,尤其是张奂只身破强掳的那成名之战。
历来,对于辖区内的胡人叛乱,凉州官方都分成了两个意见截然相反的两派,凉州三明也不例外: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皇甫规、张奂赞同的抚,其实是在军事威吓的基础上,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撒在汉人中,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而段颎的剿则是种族灭绝。段颎在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先后灭掉了十余个羌族小的部落。对于像先零这样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蚕食的方法,削减其人数。
就短期来看,段颎的方法的确有效,但长远看来,皇甫规、张奂的做法更彻底。但可惜汉朝廷一直摇摆不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内民族政策,导致皇甫规、张奂的方法无法见效,而段颎的方法因为过于血腥,也为广大士族反对。
正是因为这种朝廷的犹豫,使羌乱成为汉末尾大不掉的一大主要边塞窘境。其对于正统政权的动摇程度以及对地方经济摧毁性的破坏程度丝毫不亚于光和七年大规模爆发的那场黄巾之乱。
张温现在玩的正是当年皇甫规、张奂的老一套,而且,因为手中有了强大的武力作后盾,加上张温本来并不是凉州人,考虑战略战术的完全没有拘泥于任何一城一地的得失,因而这个策略在他手中玩得更为出神入化。
所以,任是诸多羌、胡首领部落斗争的经验多么丰富,却还是无法看出自己已经慢慢陷入了绝境。
当然了,他们看不出来,并不代表边章、韩遂二人也看不出来。可这二人即便看出来了,却是囿于目前身份的限制以及属下将士的不合,仓促之间也难以拿出一个可行的计划来说服其余诸人去遵照执行。
脸上好看些,不至于被人戳着墓碑骂叛贼,二人自欺欺人的更改了一下名字便堂而皇之的加入了叛军阵营。
韩约改的名字为韩遂,至于那地位更高的边允则是改名为边章。叛军也是按照个人声望给予了不同的待遇,边章改旗易帜的同时,当场就被推举为整个叛军的大头领,至于韩约,则是因为名声稍许弱了些,仅仅被授予了一营主事的职务。
不管怎么样,这二人先前毕竟是代表州府前来金城办事的,现如今,连州府的人都投降了,剩下的寻常百姓自然也就丧失了抵抗的心思。不待官方作出相应的对策,边章、韩遂二人登高一呼,应者如云,整个金城立马如火如荼的成为了叛军的大本营。
如此一来,整个朝廷剿灭羌、胡叛乱的计划便被全盘打乱了。好在张温也不是等闲之辈,一收到战报之后,他便立即率军后退百余里,直接将防线后移到了汉人居住为主的三辅地区。
三辅地区毗邻西汉故都长安,这边朝廷正统思想占据了社会主流,有了当地老百姓的帮助,朝廷大军这才站稳了脚步,一举挽回了先前连连失利的颓势。
反观那边章……实际上就是北宫玉等人率领的叛军,尽管一时之间在金城一片占据了优势地位,并且逐渐将战火延伸到了附近的安定、陇西、汉阳等郡,可随着战线的拉长,这后勤供给不足的弊端便慢慢的显现了出来。
地盘的扩大本来是件好事,可除了金城以外,其余诸郡的汉人却还是视其为叛贼,甘心附贼者寥寥无几。
如此一来,凉州之乱便陷入了一种可笑的僵局之中。这个时候,为了凝结军心,其实北宫玉等人最希望的便是借助外部的压力来保证临时聚集到一起的不同民族的联合叛军。叛军迫切的想要打仗,然而,老谋深算的张温却是毫无兴致。
事实上,早在撤回三辅的时候,张温就已经密令了汉阳郡守傅燮手下的长史盖勋率军在敌后展开了一系列的破袭战、麻雀战、骚扰战等游击战术。按照张温的算计,只要将叛军牢牢的拖在凉州东南一片,进不能攻,退无可退,这时间一长,其中必生内乱。
不得不说,历来对付异族的政策都是威逼利诱、分化瓦解,放眼古今中外,几乎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先前,凉州三明就是凭借着这一招弹指间将数十万叛军灰飞烟灭,现如今张温又祭出了这一式从不过时的大招。
宋扬、王国、北宫玉、李文侯等人是羌、胡出身,可能不懂中原文人的花花肠子,可边章、韩遂是甚么人?
这二人可是在纷纭复杂的大汉官场上,尤其是在那竞争更为激烈的底层勾心斗角,一步一步踩着同僚的尸骸才爬到先前位置的。对于张温的计谋,二人一嘀咕,便立马联想到了凉州三明,尤其是张奂只身破强掳的那成名之战。
历来,对于辖区内的胡人叛乱,凉州官方都分成了两个意见截然相反的两派,凉州三明也不例外: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皇甫规、张奂赞同的抚,其实是在军事威吓的基础上,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撒在汉人中,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而段颎的剿则是种族灭绝。段颎在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先后灭掉了十余个羌族小的部落。对于像先零这样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蚕食的方法,削减其人数。
就短期来看,段颎的方法的确有效,但长远看来,皇甫规、张奂的做法更彻底。但可惜汉朝廷一直摇摆不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内民族政策,导致皇甫规、张奂的方法无法见效,而段颎的方法因为过于血腥,也为广大士族反对。
正是因为这种朝廷的犹豫,使羌乱成为汉末尾大不掉的一大主要边塞窘境。其对于正统政权的动摇程度以及对地方经济摧毁性的破坏程度丝毫不亚于光和七年大规模爆发的那场黄巾之乱。
张温现在玩的正是当年皇甫规、张奂的老一套,而且,因为手中有了强大的武力作后盾,加上张温本来并不是凉州人,考虑战略战术的完全没有拘泥于任何一城一地的得失,因而这个策略在他手中玩得更为出神入化。
所以,任是诸多羌、胡首领部落斗争的经验多么丰富,却还是无法看出自己已经慢慢陷入了绝境。
当然了,他们看不出来,并不代表边章、韩遂二人也看不出来。可这二人即便看出来了,却是囿于目前身份的限制以及属下将士的不合,仓促之间也难以拿出一个可行的计划来说服其余诸人去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