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唐宫日常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碍于身份,刘问道也没有什么好说,只是保证了两点:第一,李治从来都没有打算从他身边抢走孩子。第二,这件事皇帝一定会给她个交代。
第二个保证,以着刘问道的身份来说,算是僭越了,但是他知道李治的心思,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做出这个承诺给长孙颖,那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
至于其他的消息,刘问道也零零散散的透露了一些,例如李治封了王皇后的舅舅为侍中,封了萧淑妃的伯父为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不过长孙颖一听就知道,这一切都比不上对于长孙无忌的封赏。因为他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外,还加封太尉。
太尉在秦汉时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隋唐时职权移到了三省,所以太尉也就只是作为加官存在。但是如今正一品的官位,除了太尉这种三公,也只有亲王的品级能够达到了。
长孙无忌的爵位已经封到了顶头,这下连官阶都攒的满级了,如此显赫,自然有人眼红。例如今年年初便有人告状说长孙无忌意图谋反,李治对此的举动是根本不加审问,直接将告密者杀掉,用行动表达了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李治对于长孙无忌此举不可谓不厚重,但是长孙无忌的回报就差得多了。在前不久李治跟他讨论官员之间的包庇问题,问他说“听闻你们在官署里,行事尚且还顾忌彼此同僚的脸面,这样怕行事会不够公正吧?”,结果长孙无忌毫不客气的把他的话给顶了回来,“这个我们也不敢说没有,只是徇情枉法却也不至于,只是行事稍微考虑了下人情而已,就算是陛下你,遇到这种状况怕也不能避免。”
李治问话的意思很明显,他是想要做个明君,依照法律治国,尽可能的避免臣下互相包庇,但是长孙无忌却装作听不懂,只用法外不容乎情来搪塞李治,还说就算是你也不可能不考虑人情,这压根儿就不给皇帝脸面,没有把皇帝的问话当回事的。
刘问道把这件小事告诉她,自然不会无的放矢,长孙颖再联想起他说的另外几件小事,便能粗略的描摹起如今的格局。
除了李治跟长孙无忌私下里的问话外,还有一次是李治亲自召见五品以上的官员,表示我刚刚登基,还有很多地方不足,希望你们多多给我提供建议。朝堂上有些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当着我的面直说。李治如是这番,明显是想继承贞观朝擅于纳谏的传统,但遗憾的是,朝堂上没有一个人回应,大家都规规矩矩的坐在那儿,一个个看着地板,仿佛那里有钱捡一样。
类似的状况,在贞观后几年也出现过,那是太宗让着众人挑自己的毛病,大多数臣子都没有敢说话,只有长孙无忌站出来说,皇帝陛下已经做的尽善尽美,大家没有任何毛病可以挑。于是太宗也很开心,大家也都很开心,这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就这么圆满落幕。
但是这一次的沉默,却是让李治很不好受。他自然之道自己作为一个刚上任的皇帝,不足之处还有许多,他摆出虚心求教的样子跟部下开谈心会,其实就是给他们一个抱大腿的机会,只要有心像他投诚的,不痛不痒的说上几点,然后他在虚心接受一回,便能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如今如此容易刷成就刷威望的机会,却没有臣子上前,那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没有把他当回事,并不在乎在他这个皇帝面前刷个存在感。
李治是个倔脾气的人,哪怕是遭遇如此尴尬的冷场,仍然没有死心,将着各州刺史理了一次,然后逐日找每个人小窗对话,了解国家的情况。但是大群里头,仍然是一片沉默。
大家都在等长孙无忌张口,而长孙无忌,并不觉得自己有替外甥解围的义务。
的确,如今在着长孙无忌眼中,他仍然把李治当做外甥,而不是皇帝。
长孙颖听着这话,只觉得背上冷汗都出来了,长孙无忌显然已经触到了李治的逆鳞而不自知,而李治,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隐忍。他现在忍得越久,那么将来爆发出来便可怕。
所以,李治不愿意她回宫,因为她一回去,便势必要被摆在李治和长孙无忌的这场争斗中去,李治会不会利用她还是两说,但是长孙无忌有利用她的机会,却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她已经过了天真的年纪,知道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不是看个人意愿的。当李治还是晋王时,她跟他能在一起便是因为利益,那等他做了皇帝,她们之间那道名为利益的线,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每个身份都有每个身份的玩法,皇帝也不例外。如果你不想早死、被篡位、当昏君的话,哪怕是皇帝也得遵循某些游戏规则。
她从来都没有试图比过江山与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因为他们都知道,没有江山,他连他自己都保不住,她又如何自处?
她借长孙家的势,对他跟... -->>
碍于身份,刘问道也没有什么好说,只是保证了两点:第一,李治从来都没有打算从他身边抢走孩子。第二,这件事皇帝一定会给她个交代。
第二个保证,以着刘问道的身份来说,算是僭越了,但是他知道李治的心思,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做出这个承诺给长孙颖,那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
至于其他的消息,刘问道也零零散散的透露了一些,例如李治封了王皇后的舅舅为侍中,封了萧淑妃的伯父为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不过长孙颖一听就知道,这一切都比不上对于长孙无忌的封赏。因为他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外,还加封太尉。
太尉在秦汉时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隋唐时职权移到了三省,所以太尉也就只是作为加官存在。但是如今正一品的官位,除了太尉这种三公,也只有亲王的品级能够达到了。
长孙无忌的爵位已经封到了顶头,这下连官阶都攒的满级了,如此显赫,自然有人眼红。例如今年年初便有人告状说长孙无忌意图谋反,李治对此的举动是根本不加审问,直接将告密者杀掉,用行动表达了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李治对于长孙无忌此举不可谓不厚重,但是长孙无忌的回报就差得多了。在前不久李治跟他讨论官员之间的包庇问题,问他说“听闻你们在官署里,行事尚且还顾忌彼此同僚的脸面,这样怕行事会不够公正吧?”,结果长孙无忌毫不客气的把他的话给顶了回来,“这个我们也不敢说没有,只是徇情枉法却也不至于,只是行事稍微考虑了下人情而已,就算是陛下你,遇到这种状况怕也不能避免。”
李治问话的意思很明显,他是想要做个明君,依照法律治国,尽可能的避免臣下互相包庇,但是长孙无忌却装作听不懂,只用法外不容乎情来搪塞李治,还说就算是你也不可能不考虑人情,这压根儿就不给皇帝脸面,没有把皇帝的问话当回事的。
刘问道把这件小事告诉她,自然不会无的放矢,长孙颖再联想起他说的另外几件小事,便能粗略的描摹起如今的格局。
除了李治跟长孙无忌私下里的问话外,还有一次是李治亲自召见五品以上的官员,表示我刚刚登基,还有很多地方不足,希望你们多多给我提供建议。朝堂上有些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当着我的面直说。李治如是这番,明显是想继承贞观朝擅于纳谏的传统,但遗憾的是,朝堂上没有一个人回应,大家都规规矩矩的坐在那儿,一个个看着地板,仿佛那里有钱捡一样。
类似的状况,在贞观后几年也出现过,那是太宗让着众人挑自己的毛病,大多数臣子都没有敢说话,只有长孙无忌站出来说,皇帝陛下已经做的尽善尽美,大家没有任何毛病可以挑。于是太宗也很开心,大家也都很开心,这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就这么圆满落幕。
但是这一次的沉默,却是让李治很不好受。他自然之道自己作为一个刚上任的皇帝,不足之处还有许多,他摆出虚心求教的样子跟部下开谈心会,其实就是给他们一个抱大腿的机会,只要有心像他投诚的,不痛不痒的说上几点,然后他在虚心接受一回,便能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如今如此容易刷成就刷威望的机会,却没有臣子上前,那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没有把他当回事,并不在乎在他这个皇帝面前刷个存在感。
李治是个倔脾气的人,哪怕是遭遇如此尴尬的冷场,仍然没有死心,将着各州刺史理了一次,然后逐日找每个人小窗对话,了解国家的情况。但是大群里头,仍然是一片沉默。
大家都在等长孙无忌张口,而长孙无忌,并不觉得自己有替外甥解围的义务。
的确,如今在着长孙无忌眼中,他仍然把李治当做外甥,而不是皇帝。
长孙颖听着这话,只觉得背上冷汗都出来了,长孙无忌显然已经触到了李治的逆鳞而不自知,而李治,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隐忍。他现在忍得越久,那么将来爆发出来便可怕。
所以,李治不愿意她回宫,因为她一回去,便势必要被摆在李治和长孙无忌的这场争斗中去,李治会不会利用她还是两说,但是长孙无忌有利用她的机会,却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她已经过了天真的年纪,知道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不是看个人意愿的。当李治还是晋王时,她跟他能在一起便是因为利益,那等他做了皇帝,她们之间那道名为利益的线,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每个身份都有每个身份的玩法,皇帝也不例外。如果你不想早死、被篡位、当昏君的话,哪怕是皇帝也得遵循某些游戏规则。
她从来都没有试图比过江山与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因为他们都知道,没有江山,他连他自己都保不住,她又如何自处?
她借长孙家的势,对他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