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天越圣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母本(即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它们杂交得到的第一代植株(简称‘子一代’)都表现为高茎。也就是说,就这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子一代植株的性状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另一亲本的性状——矮茎,则在子一代中完全没有得到表现。
又如,纯种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植株全都是红花豌豆。正因为如此,孟德尔就把在这一对性状中,子一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红花,叫做显性性状,而把子一代未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如矮茎、白花,叫做隐性性状。孟德尔在豌豆的其他五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都得到了同样的试验结果,即都有易于区别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还真是相当形象的描述啊。”封兴听着范铮说的这些新奇知识,理解很快,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起来。
“在上述的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由于在杂种子一代时只表现出相对性状中的一个性状——显性性状,那么,相对性状中的另一个性状——隐性性状,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能否表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孟德尔大师继续着自己的杂交试验工作。
孟德尔让上述子一代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然后把所结出的子二代豌豆种子于次年再播种下去,得到杂种子二代的豌豆植株,结果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茎的豌豆(显性性状),一种是矮茎的豌豆(隐性性状),即: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高茎和矮茎性状都表现出来了。孟德尔的疑问解除了,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
不仅如此,孟德尔还从子二代的高、矮茎豌豆的数字统计中发现:在一千零六十四株豌豆中,高茎的有七百八十七株,矮茎的有二百七十七株,两者数目之比,近似于三比一。
孟德尔以同样的试验方法,又进行了红花豌豆的子一代自花授粉。在杂种子二代的豌豆植株中,同样也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红花豌豆(显性性状),另一种是白花豌豆(隐性性状)。对此进行数字统计结果表明,在九百二十九株豌豆中,红花豌豆有七百零五株,白花豌豆有二百二十四株,二者之比同样接近于三比一。
孟德尔大师还分别对其他五对相对性状作了同样的杂交试验,其结果也都是如此。
我们概括上述孟德尔大师的杂交试验结果,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子一代的全部植株,都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则被暂时遮盖而未表现(隐性性状)。
二、在子二代里,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由此可见,隐性性状在子一代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遮盖而未能得以表现罢了。
三、在子二代的群体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数,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其比值近似于三比一。”
范铮连绵不绝地讲完上述孟德尔所做的杂交试验,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孟德尔大师对上述七个豌豆杂交试验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注意的三个有规律的现象也感到吃惊。事实上,他已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遗传上的普遍规律,但对于三比一的性状分离比,他仍感到困惑不解。经过一番创造性思维后,终于茅塞顿开,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一、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为基因)。
二、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离,并且各自进入到一个配子中。这样,在每一个配子中,就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员,这个成员也许来自父本,也许来自母本。
三、在杂种子一代的体细胞中,两个遗传因子的成员不同,它们之间是处在各自独立、互不干涉的状态之中,但二者对性状发育所起的作用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一方对另一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有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之分,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
四、杂种子一代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数目相等,而雌雄配子的结合又是随机的,即各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
作母本(即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它们杂交得到的第一代植株(简称‘子一代’)都表现为高茎。也就是说,就这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子一代植株的性状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另一亲本的性状——矮茎,则在子一代中完全没有得到表现。
又如,纯种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植株全都是红花豌豆。正因为如此,孟德尔就把在这一对性状中,子一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红花,叫做显性性状,而把子一代未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如矮茎、白花,叫做隐性性状。孟德尔在豌豆的其他五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都得到了同样的试验结果,即都有易于区别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还真是相当形象的描述啊。”封兴听着范铮说的这些新奇知识,理解很快,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起来。
“在上述的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由于在杂种子一代时只表现出相对性状中的一个性状——显性性状,那么,相对性状中的另一个性状——隐性性状,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能否表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孟德尔大师继续着自己的杂交试验工作。
孟德尔让上述子一代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然后把所结出的子二代豌豆种子于次年再播种下去,得到杂种子二代的豌豆植株,结果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茎的豌豆(显性性状),一种是矮茎的豌豆(隐性性状),即: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高茎和矮茎性状都表现出来了。孟德尔的疑问解除了,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
不仅如此,孟德尔还从子二代的高、矮茎豌豆的数字统计中发现:在一千零六十四株豌豆中,高茎的有七百八十七株,矮茎的有二百七十七株,两者数目之比,近似于三比一。
孟德尔以同样的试验方法,又进行了红花豌豆的子一代自花授粉。在杂种子二代的豌豆植株中,同样也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红花豌豆(显性性状),另一种是白花豌豆(隐性性状)。对此进行数字统计结果表明,在九百二十九株豌豆中,红花豌豆有七百零五株,白花豌豆有二百二十四株,二者之比同样接近于三比一。
孟德尔大师还分别对其他五对相对性状作了同样的杂交试验,其结果也都是如此。
我们概括上述孟德尔大师的杂交试验结果,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子一代的全部植株,都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则被暂时遮盖而未表现(隐性性状)。
二、在子二代里,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由此可见,隐性性状在子一代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遮盖而未能得以表现罢了。
三、在子二代的群体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数,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其比值近似于三比一。”
范铮连绵不绝地讲完上述孟德尔所做的杂交试验,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孟德尔大师对上述七个豌豆杂交试验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注意的三个有规律的现象也感到吃惊。事实上,他已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遗传上的普遍规律,但对于三比一的性状分离比,他仍感到困惑不解。经过一番创造性思维后,终于茅塞顿开,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一、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为基因)。
二、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离,并且各自进入到一个配子中。这样,在每一个配子中,就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员,这个成员也许来自父本,也许来自母本。
三、在杂种子一代的体细胞中,两个遗传因子的成员不同,它们之间是处在各自独立、互不干涉的状态之中,但二者对性状发育所起的作用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一方对另一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有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之分,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
四、杂种子一代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数目相等,而雌雄配子的结合又是随机的,即各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