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清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道敕令代表着什么。
他惊恐的发现,自己私下里的动作终究没能瞒过天子,天子不会再姑息他了。
从永乐三年至今,修书的工作进入了尾声,大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解缙的工作不再那么重要,有没有他,都不会影响到《永乐大典》的完成。
同姚广孝确认之后,永乐帝大笔一挥,解缙顿时成为了昨日黄花。
和朕玩心眼,以为朕不知道?
几次宽宥,不代表会一忍再忍。
朱棣怒了,解大才子直接由京城调到广西,为当地的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解缙应该庆幸,朱棣没想要了他的命。否则,他的工作单位就不是广西,而是和冯给谏成为同事,扎根交趾,艰苦奋斗。
解缙之后,黄淮,胡广等翰林侍读侍讲家中也迎来了天使。只不过,天使带来的不是调令,而是天子发下的赏赐。
两匹绢,五锭宝钞。
“臣谢陛下恩赏。”
谢恩的同时,黄淮等人心中发苦。
从今日开始,他们就算同解缙划清了界线,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想要继续留在京中,任职翰林院,入值文渊阁,甚至更进一步,就必须这么做。
有舍有得,舍了,才能得。
杨士奇为人低调,锦衣卫始终没能在他身上查出证据,因此,调动工作和恩赏都没他的份。
杨荣和解缙私下里有联络,被锦衣卫拿住了证据,可他到底是聪明人,先一步上了奏疏,言家中父亲病重,请归乡侍疾。
“臣乞陛下恩准。”
杨荣的封奏疏上得很及时,稍晚一点,他有七成以上的可能,会和解大学士结伴南下。
永乐帝批准了杨荣回乡,考虑到他在靖难中迎驾的功劳,没摘了他的乌纱,俸禄却不能再领,算是大明朝版的“停薪留职”。
皇帝的一系列动作,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多数朝臣都在为孟少保的任命和汉王世子将来的定位苦苦思索,被调动工作的解缙等人已经收拾好包裹,在锦衣卫的护送下离开了京城。
冯贵走得很快,解缙比他更快,杨荣尤其快上加快,好似身后有猛虎追赶。
消息传出,群臣无不愕然。
早朝之上,出现了诡-异的沉默。
群臣都在忐忑,尤其是拥护平王的文臣,喘气都不敢大声。
今上并没像高皇帝一样,想起来就砍几颗脑袋。可一点预兆没有,说流放就流放,不比掉脑袋好多少。
升职?这话也只能骗骗傻子。
广西,交趾,实打实的蛮荒之地。
就算有三司,有军民卫所,有发财的途径又怎么样?
苦读十余载,一朝登科,位列朝堂,执天下牛耳,才是士大夫们的最高最求。
到地方做个土财主?还不如抱着脑袋撞墙。
即便是甘心做个土财主,广西交趾那片地界,明显是武官更有发言权,以解缙和冯贵同武将的关系,无论政-治-前途还是经济钱途,都相当的渺茫。
同文官相比,以成国公为首,包括定国公一系,支持汉王和赵王的武将们则轻松许多。不论其他,有个被授太子少保的兴宁伯,大家都是脸上有光。
被立为标杆,推到风口浪尖,孟某人也有些无奈。
壮着胆子朝丹陛上看一眼,又立刻低头。既然大家都不说话,他也保持沉默比较好。
于是,朝会就在沉默中开始,又在沉默中结束。除了户部尚书夏元吉上奏,应天十八府辖下又有州县发生了自然灾害,需要减免税收,没有第二个人出列发言。
殿外的大汉将军和锦衣卫互相瞅瞅,都感到奇怪。
今天这是怎么了?不提六部,六科都察院都这么安静,太不符合常理!
群臣不说话,永乐帝不耐烦继续浪费时间,袖子一甩,“无事退朝。”
四个字,犹如天籁。
刚刚还萎靡不振的朝官,立刻以竞走般的速度退出了奉天殿。
孟清和留了下来。
按照皇命,今天是他为汉王世子讲学的第一天。具体的教学地点在哪里,上课时间有多长,教授的课程需不需要审-核,都要上报永乐帝才能最终决定。
被皇帝夸一句有才就飘飘然,忘记自己姓什么,绝对是掉脑袋的节奏。
“兴宁伯随朕来。”
朱棣也很干脆,穿着一身皮弁服,直接带着孟清和去了文华殿。
文华殿曾是平王的居所,平王就藩西南,被改用作了为皇孙的就学之地。
文华殿啊……
不出声的跟在朱棣身后,思及文华殿的象征意义,孟清和的嘴角弯了一下,又很快隐去。
学生只有一个,正殿过于空旷,自然不能在这里设下桌案,也不和规矩。
正殿旁的暖阁自然被利用起来。
暖阁的门开着,朱棣走到门边,暖阁里的人立刻起身。
“见过父皇!”
“孙儿拜见皇祖父!”
三道声音先后响起,孟清和顺着声音看过去,顿时牙酸。
暖阁里摆着三张红木桌案,两大一小。
桌案上笔墨纸砚齐备,桌案后坐着两位亲王,一位亲王世子,都是大红的常服加身,镶金的幞头,齐刷刷的站起身,就算是末座的三头身,也是抬头挺胸,相当有气势。
朱棣免了儿子和孙子的礼,孟清和上前,行礼道:“臣见过两位殿下,见过王世子。”
“少保请起。”
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异常的客气,客气得让孟清和有些不习惯。
眨眨眼,今儿这是怎么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表示,他们也不想这样,可老爹发话了,在南京期间,兄弟俩都得给朱瞻壑当陪读。不从?鞭子伺候!
“陛下,两位殿下这是?”
孟清和隐约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可该走的程序仍旧不能省略。
“尔博学有才,高煦高燧在京也无事可做。汉王府和赵王府纪善教授的上疏都在朕的案头摆着。尔只管授课,朕就坐在这里,敢不老实,朕正好活动一下筋骨。”
孟清和:“……”虎爸,绝对的虎爸!
朱高煦&朱高燧:“……”亲爹?!
朱瞻壑睁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干脆端正坐好,反正听皇祖父的话就对了!
定定神,孟清和也知道,永乐帝决定的事轻易不会更改,考虑两秒,开口道:“臣遵陛下旨意。”
一个也是教,三个也是赶……既然是永乐帝的吩咐,照做就是!
不过,永乐帝在身边,当真是压力山大。
多了两个“学生”,预定的课程定然要更改。
斟酌片刻,让暖阁内伺候笔墨的宦官取来一张宣纸,铺在桌案之上,拿起笔,饱蘸墨汁,落在纸上,似觉得不太满意,再取一支,重新落笔,才点了点头。
孟清和不说话,只一心动笔泼墨,三个“学生”都老实坐着,朱棣起身走到桌案旁,看到纸上逐渐成形的轮廓,神情立时一变。
“侯显。”
“奴婢在。”
“让人都退下去。”
“是。”
朱棣的表现让朱高煦和朱高燧心里发-痒,兄弟俩互看一眼,终于冒着被老爹-抽-鞭子的风险,凑了过来。
看到纸上的东西,兄弟俩的眼睛也瞬间直了。
随着孟清和起手落笔,父子三人的目光愈发-炽-热,毫不夸张的形容,三双眼睛,几乎要在纸上烧出六个窟窿。
最后一笔落下,孟清和抬起头,顿时被吓了一跳。
于此同时,经历几番波折,郑和率领的船队终于安全回航,抵达了福建海港。
这道敕令代表着什么。
他惊恐的发现,自己私下里的动作终究没能瞒过天子,天子不会再姑息他了。
从永乐三年至今,修书的工作进入了尾声,大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解缙的工作不再那么重要,有没有他,都不会影响到《永乐大典》的完成。
同姚广孝确认之后,永乐帝大笔一挥,解缙顿时成为了昨日黄花。
和朕玩心眼,以为朕不知道?
几次宽宥,不代表会一忍再忍。
朱棣怒了,解大才子直接由京城调到广西,为当地的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解缙应该庆幸,朱棣没想要了他的命。否则,他的工作单位就不是广西,而是和冯给谏成为同事,扎根交趾,艰苦奋斗。
解缙之后,黄淮,胡广等翰林侍读侍讲家中也迎来了天使。只不过,天使带来的不是调令,而是天子发下的赏赐。
两匹绢,五锭宝钞。
“臣谢陛下恩赏。”
谢恩的同时,黄淮等人心中发苦。
从今日开始,他们就算同解缙划清了界线,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想要继续留在京中,任职翰林院,入值文渊阁,甚至更进一步,就必须这么做。
有舍有得,舍了,才能得。
杨士奇为人低调,锦衣卫始终没能在他身上查出证据,因此,调动工作和恩赏都没他的份。
杨荣和解缙私下里有联络,被锦衣卫拿住了证据,可他到底是聪明人,先一步上了奏疏,言家中父亲病重,请归乡侍疾。
“臣乞陛下恩准。”
杨荣的封奏疏上得很及时,稍晚一点,他有七成以上的可能,会和解大学士结伴南下。
永乐帝批准了杨荣回乡,考虑到他在靖难中迎驾的功劳,没摘了他的乌纱,俸禄却不能再领,算是大明朝版的“停薪留职”。
皇帝的一系列动作,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多数朝臣都在为孟少保的任命和汉王世子将来的定位苦苦思索,被调动工作的解缙等人已经收拾好包裹,在锦衣卫的护送下离开了京城。
冯贵走得很快,解缙比他更快,杨荣尤其快上加快,好似身后有猛虎追赶。
消息传出,群臣无不愕然。
早朝之上,出现了诡-异的沉默。
群臣都在忐忑,尤其是拥护平王的文臣,喘气都不敢大声。
今上并没像高皇帝一样,想起来就砍几颗脑袋。可一点预兆没有,说流放就流放,不比掉脑袋好多少。
升职?这话也只能骗骗傻子。
广西,交趾,实打实的蛮荒之地。
就算有三司,有军民卫所,有发财的途径又怎么样?
苦读十余载,一朝登科,位列朝堂,执天下牛耳,才是士大夫们的最高最求。
到地方做个土财主?还不如抱着脑袋撞墙。
即便是甘心做个土财主,广西交趾那片地界,明显是武官更有发言权,以解缙和冯贵同武将的关系,无论政-治-前途还是经济钱途,都相当的渺茫。
同文官相比,以成国公为首,包括定国公一系,支持汉王和赵王的武将们则轻松许多。不论其他,有个被授太子少保的兴宁伯,大家都是脸上有光。
被立为标杆,推到风口浪尖,孟某人也有些无奈。
壮着胆子朝丹陛上看一眼,又立刻低头。既然大家都不说话,他也保持沉默比较好。
于是,朝会就在沉默中开始,又在沉默中结束。除了户部尚书夏元吉上奏,应天十八府辖下又有州县发生了自然灾害,需要减免税收,没有第二个人出列发言。
殿外的大汉将军和锦衣卫互相瞅瞅,都感到奇怪。
今天这是怎么了?不提六部,六科都察院都这么安静,太不符合常理!
群臣不说话,永乐帝不耐烦继续浪费时间,袖子一甩,“无事退朝。”
四个字,犹如天籁。
刚刚还萎靡不振的朝官,立刻以竞走般的速度退出了奉天殿。
孟清和留了下来。
按照皇命,今天是他为汉王世子讲学的第一天。具体的教学地点在哪里,上课时间有多长,教授的课程需不需要审-核,都要上报永乐帝才能最终决定。
被皇帝夸一句有才就飘飘然,忘记自己姓什么,绝对是掉脑袋的节奏。
“兴宁伯随朕来。”
朱棣也很干脆,穿着一身皮弁服,直接带着孟清和去了文华殿。
文华殿曾是平王的居所,平王就藩西南,被改用作了为皇孙的就学之地。
文华殿啊……
不出声的跟在朱棣身后,思及文华殿的象征意义,孟清和的嘴角弯了一下,又很快隐去。
学生只有一个,正殿过于空旷,自然不能在这里设下桌案,也不和规矩。
正殿旁的暖阁自然被利用起来。
暖阁的门开着,朱棣走到门边,暖阁里的人立刻起身。
“见过父皇!”
“孙儿拜见皇祖父!”
三道声音先后响起,孟清和顺着声音看过去,顿时牙酸。
暖阁里摆着三张红木桌案,两大一小。
桌案上笔墨纸砚齐备,桌案后坐着两位亲王,一位亲王世子,都是大红的常服加身,镶金的幞头,齐刷刷的站起身,就算是末座的三头身,也是抬头挺胸,相当有气势。
朱棣免了儿子和孙子的礼,孟清和上前,行礼道:“臣见过两位殿下,见过王世子。”
“少保请起。”
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异常的客气,客气得让孟清和有些不习惯。
眨眨眼,今儿这是怎么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表示,他们也不想这样,可老爹发话了,在南京期间,兄弟俩都得给朱瞻壑当陪读。不从?鞭子伺候!
“陛下,两位殿下这是?”
孟清和隐约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可该走的程序仍旧不能省略。
“尔博学有才,高煦高燧在京也无事可做。汉王府和赵王府纪善教授的上疏都在朕的案头摆着。尔只管授课,朕就坐在这里,敢不老实,朕正好活动一下筋骨。”
孟清和:“……”虎爸,绝对的虎爸!
朱高煦&朱高燧:“……”亲爹?!
朱瞻壑睁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干脆端正坐好,反正听皇祖父的话就对了!
定定神,孟清和也知道,永乐帝决定的事轻易不会更改,考虑两秒,开口道:“臣遵陛下旨意。”
一个也是教,三个也是赶……既然是永乐帝的吩咐,照做就是!
不过,永乐帝在身边,当真是压力山大。
多了两个“学生”,预定的课程定然要更改。
斟酌片刻,让暖阁内伺候笔墨的宦官取来一张宣纸,铺在桌案之上,拿起笔,饱蘸墨汁,落在纸上,似觉得不太满意,再取一支,重新落笔,才点了点头。
孟清和不说话,只一心动笔泼墨,三个“学生”都老实坐着,朱棣起身走到桌案旁,看到纸上逐渐成形的轮廓,神情立时一变。
“侯显。”
“奴婢在。”
“让人都退下去。”
“是。”
朱棣的表现让朱高煦和朱高燧心里发-痒,兄弟俩互看一眼,终于冒着被老爹-抽-鞭子的风险,凑了过来。
看到纸上的东西,兄弟俩的眼睛也瞬间直了。
随着孟清和起手落笔,父子三人的目光愈发-炽-热,毫不夸张的形容,三双眼睛,几乎要在纸上烧出六个窟窿。
最后一笔落下,孟清和抬起头,顿时被吓了一跳。
于此同时,经历几番波折,郑和率领的船队终于安全回航,抵达了福建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