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超级科技强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岭深处出,沿路上乘坐的是筑路队的小型轨道机动车,略阳再往北暂时不通铁路了。
又经过半天的赶路,两人终于进入了秦岭腹地,海拔越来越高,山势也越来越险。
“老吕,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就是开山打*的地方了。”
吕征和贝英明下了轨道车,站在半山腰,能够看到前面一公里的山岗上,筑路队正在险峻无比的半山腰打*眼,偶尔有隆隆的炮声传来,随即就见到巨石飞溅,掉入深渊。
“虽然宝成线的设计是以多隧道和桥梁设计为主,但许多地方还是不得不采取盘山而上,盘山而下的设计,七拐八拐,明明就两条山脉的距离,要走大半个小时。”
贝英明抬手指着前面的山腰,可见到许许多多的筑路工人,正在山道上来往忙碌,山腰便道上有许多汽车、马车、人力车再来来往往。
今天的秦岭虽然没有下雪,但前几天却是下得很大,苍翠的群山能看到白雪覆盖近半,但就算如此,筑路工程也没有停止。
在吕征他们身边,正在进行着铁轨铺设,许多西南铁路局的工人,正在从轨道机动车上抬下来一根根铁路,或者从汽车上卸下来,然后铺设在已经完成了筑基、夯实的路基上。6基的鹅卵石上面全都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贝英明介绍说,这些鹅卵石都是从山谷的溪流掏上来的。
“好热闹的场面。”
光是吕征看到的,就是上万人的工地,偌大的险峻秦岭,并没有拦住这些勤劳的筑路者们,大雪一停,筑路工作便迅恢复了。
“走吧,去前面看看。”
两人随即前行,沿着山腰便道,在丛山峻岭间艰难地前进。不多时,却是来到了一处工人的临时休息点,也是工人在山上的住宿点。
一片被清空出来的偌大林地,大约有两百多个简易的大帐篷,军绿色的,很像吕征曾经见过的军用帐篷。帐篷间没有大人的身影,却能见到许多孩子们跑来跑去,一边玩雪,一边哈着手暖手。
偌大的营地,居然传来一阵读书声。
“天门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家伙,大冷天的还看书啊,不冷吗?”
吕征转到一个大帐篷面前,却看到一个**岁的女孩子正坐在一个炭盆前看书,神神情专注,直到声音响起,才注意到来了外人。
“不太冷。”女孩指了指炭盆,面对陌生人有些寡言。吕征走到帐篷前看到,炭盆后面不远的小床上,还有一个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家伙,约莫只有两三岁。
“叫什么名字呀?叔叔看看你的课本好吗?”
“嗯……我叫叶小静。”
“放心吧,叔叔不会弄脏的,哈哈。”吕征脱掉手套,这个孩子明显是在其他地方上学的,这种课本他很熟悉,现在全国都在用这种课本。新国的教育虽然是免费的,但也有许多不得已的地方,在学校,朴素教育和节俭教育一直抓得很好。小孩子原来看的是一篇古诗《望天门山》,小学三年级的课本。
或许是因为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女孩并不怕生,回答了几个问题,原来,这些孩子都是筑路工人的子女。工人忙着修路,没时间回附近的城市看望孩子,政府就在寒假集把孩子们送到工人集聚点,过完年又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他们这些铁路工人的孩子,由于长期父母不在身边,平时在学校住宿,能够安心学习,衣食无忧。
当吕征问他,父亲和目前在哪上班的时候,她站起来,走到营地边,指了指对面的悬崖,原来,她爸爸是爆破工人,她妈妈是爆破技术工人。两人在一个班组,整天负责的都是在峭壁上钻洞放炮。
“叔叔,爸爸说,等铁路修通了,我们就能坐着火车去西安看古城墙了。”
吕征点点头,很是感动,孩子好不容易放个寒假,却只能晚上才能和爸妈聚聚。
“小静,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我想当一名铁路工人。”
“为什么呢?”
“等我爸妈老了,我就能继续修路,让他们老了,能够坐着火车去拉萨看日出了,课本上,拉萨的日出可美了。”
吕征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据贝英明讲,由于特殊时期,像这种父母都是铁路工人的情况现在很多,很多人注定将一生都在荒郊野外奋战,为的不过是让新国的交通能够四通八达。
铁路工人说不出太多大道理,只只好告诉孩子,铁路修好了,就能去西安看古城墙了,而孩子则认为,将来自己把铁路修好了,就能让爸妈去拉萨看日出了。
告别了叶小静后,两人继续沿着山向下走,远远地看到许多持枪的军人。
“那是日军战俘,整个宝成铁路广元方向,除了五万多国工人外,还有四万多日本战俘,他们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
从吕征的方向看去,下面近乎谷底的方向,能看到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样的日本人在劳作,他们在用自己的劳动为战争的罪行赎罪。
“全国范围内,足足有四十多万日军和三十多万被抓捕的武装侨民参与劳动改造,光是铁路方面,从陇海线到宝成线,都有他们的身影。”
接下来的一周,吕征和贝英明都待在了秦岭上,看着秦岭热闹非凡的工地,这种远在尘嚣之外的建设,深深地打动了吕征,这不是他采访过的第一个工地,作为巴蜀日报的记者,他走访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大型建设工地,这些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被列为重点项目的工地,都曾经打动过他,但唯有宝成线的筑路工人深深地打动了他。
“这次采访任务完成后,就该去川藏公路的工地看看了,我应该写出更多的新闻稿,反映这些远离人们视线之外的筑路工人们的辛酸与付出,让整个民族都记住他们为新国崛起所作出的贡献。”
吕征决定了,自己将把近几年的职业生涯,用于记录普通劳动者——
还有几章就是二战了,有些关键情节写的很卡,导致昨天断更,今天因为老婆生日,和她几个同事吃饭,回来都很晚了。抱歉,争取加班写出下一章:第二百一十九章东方空降兵
秦岭深处出,沿路上乘坐的是筑路队的小型轨道机动车,略阳再往北暂时不通铁路了。
又经过半天的赶路,两人终于进入了秦岭腹地,海拔越来越高,山势也越来越险。
“老吕,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就是开山打*的地方了。”
吕征和贝英明下了轨道车,站在半山腰,能够看到前面一公里的山岗上,筑路队正在险峻无比的半山腰打*眼,偶尔有隆隆的炮声传来,随即就见到巨石飞溅,掉入深渊。
“虽然宝成线的设计是以多隧道和桥梁设计为主,但许多地方还是不得不采取盘山而上,盘山而下的设计,七拐八拐,明明就两条山脉的距离,要走大半个小时。”
贝英明抬手指着前面的山腰,可见到许许多多的筑路工人,正在山道上来往忙碌,山腰便道上有许多汽车、马车、人力车再来来往往。
今天的秦岭虽然没有下雪,但前几天却是下得很大,苍翠的群山能看到白雪覆盖近半,但就算如此,筑路工程也没有停止。
在吕征他们身边,正在进行着铁轨铺设,许多西南铁路局的工人,正在从轨道机动车上抬下来一根根铁路,或者从汽车上卸下来,然后铺设在已经完成了筑基、夯实的路基上。6基的鹅卵石上面全都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贝英明介绍说,这些鹅卵石都是从山谷的溪流掏上来的。
“好热闹的场面。”
光是吕征看到的,就是上万人的工地,偌大的险峻秦岭,并没有拦住这些勤劳的筑路者们,大雪一停,筑路工作便迅恢复了。
“走吧,去前面看看。”
两人随即前行,沿着山腰便道,在丛山峻岭间艰难地前进。不多时,却是来到了一处工人的临时休息点,也是工人在山上的住宿点。
一片被清空出来的偌大林地,大约有两百多个简易的大帐篷,军绿色的,很像吕征曾经见过的军用帐篷。帐篷间没有大人的身影,却能见到许多孩子们跑来跑去,一边玩雪,一边哈着手暖手。
偌大的营地,居然传来一阵读书声。
“天门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家伙,大冷天的还看书啊,不冷吗?”
吕征转到一个大帐篷面前,却看到一个**岁的女孩子正坐在一个炭盆前看书,神神情专注,直到声音响起,才注意到来了外人。
“不太冷。”女孩指了指炭盆,面对陌生人有些寡言。吕征走到帐篷前看到,炭盆后面不远的小床上,还有一个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家伙,约莫只有两三岁。
“叫什么名字呀?叔叔看看你的课本好吗?”
“嗯……我叫叶小静。”
“放心吧,叔叔不会弄脏的,哈哈。”吕征脱掉手套,这个孩子明显是在其他地方上学的,这种课本他很熟悉,现在全国都在用这种课本。新国的教育虽然是免费的,但也有许多不得已的地方,在学校,朴素教育和节俭教育一直抓得很好。小孩子原来看的是一篇古诗《望天门山》,小学三年级的课本。
或许是因为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女孩并不怕生,回答了几个问题,原来,这些孩子都是筑路工人的子女。工人忙着修路,没时间回附近的城市看望孩子,政府就在寒假集把孩子们送到工人集聚点,过完年又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他们这些铁路工人的孩子,由于长期父母不在身边,平时在学校住宿,能够安心学习,衣食无忧。
当吕征问他,父亲和目前在哪上班的时候,她站起来,走到营地边,指了指对面的悬崖,原来,她爸爸是爆破工人,她妈妈是爆破技术工人。两人在一个班组,整天负责的都是在峭壁上钻洞放炮。
“叔叔,爸爸说,等铁路修通了,我们就能坐着火车去西安看古城墙了。”
吕征点点头,很是感动,孩子好不容易放个寒假,却只能晚上才能和爸妈聚聚。
“小静,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我想当一名铁路工人。”
“为什么呢?”
“等我爸妈老了,我就能继续修路,让他们老了,能够坐着火车去拉萨看日出了,课本上,拉萨的日出可美了。”
吕征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据贝英明讲,由于特殊时期,像这种父母都是铁路工人的情况现在很多,很多人注定将一生都在荒郊野外奋战,为的不过是让新国的交通能够四通八达。
铁路工人说不出太多大道理,只只好告诉孩子,铁路修好了,就能去西安看古城墙了,而孩子则认为,将来自己把铁路修好了,就能让爸妈去拉萨看日出了。
告别了叶小静后,两人继续沿着山向下走,远远地看到许多持枪的军人。
“那是日军战俘,整个宝成铁路广元方向,除了五万多国工人外,还有四万多日本战俘,他们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
从吕征的方向看去,下面近乎谷底的方向,能看到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样的日本人在劳作,他们在用自己的劳动为战争的罪行赎罪。
“全国范围内,足足有四十多万日军和三十多万被抓捕的武装侨民参与劳动改造,光是铁路方面,从陇海线到宝成线,都有他们的身影。”
接下来的一周,吕征和贝英明都待在了秦岭上,看着秦岭热闹非凡的工地,这种远在尘嚣之外的建设,深深地打动了吕征,这不是他采访过的第一个工地,作为巴蜀日报的记者,他走访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大型建设工地,这些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被列为重点项目的工地,都曾经打动过他,但唯有宝成线的筑路工人深深地打动了他。
“这次采访任务完成后,就该去川藏公路的工地看看了,我应该写出更多的新闻稿,反映这些远离人们视线之外的筑路工人们的辛酸与付出,让整个民族都记住他们为新国崛起所作出的贡献。”
吕征决定了,自己将把近几年的职业生涯,用于记录普通劳动者——
还有几章就是二战了,有些关键情节写的很卡,导致昨天断更,今天因为老婆生日,和她几个同事吃饭,回来都很晚了。抱歉,争取加班写出下一章:第二百一十九章东方空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