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第一强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是说,利用此人,将还在构思中的政策推行出去?”
安排好了李宾,李十一就匆匆赶来求见王羽,复命之后,将自己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面对王羽略带诧异的反问,他从容不迫的答道:“主公明鉴,以末将之见,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您不是常说,政策不能空想,要在实践之中发展验证吗?”
“哈,”王羽指指李十一,失笑道:“你这厮,好的不学却去学孔明,拿本将的话来堵本将的嘴么?”
“明公此言差矣。”
诸葛亮的好胜心本就不弱,躺着中枪,哪里肯轻易罢休,他抢在李十一开口之前反驳道:“亮以为,李校尉说得很有道理。反正阙宣本来就是要求和的,在他身上验证政令的可行性,成功了是好事,失败了,也可以把问题归结于外交和议方面的问题,而不会引起,或加重徐州豪强的不满或敌意。”
“嗯,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王羽肚里好笑,脸上的表情却是一本正经。
$ () 李十一的想法,并未出乎王羽的预料,前者一直跟在他身边,思维方式、行事风格,很大程度上都受了他的影响。
那项新政,本就是为了杜绝曹豹、陈家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而设立的,阙宣也是地方豪强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拿他来做实验,简直再合理也不过了。
之所以没在第一时间下令,只是还不能确定阙宣看不看得明白现在的形势,肯不肯屈服。肯屈服的话,会屈服到什么程度。
伐谋也好。伐兵也罢,知己知彼都是很重要的。王羽的先见之明在阙宣身上完全失效。之前在徐州的侦察重点,也没放在这个土豪身上,所以王羽对阙宣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自然不能轻易做出决断。
李十一接触到了使者,做出了相应的判断,然后提出这个建议,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有什么可意外的?
王羽只是没空在这方面多花心思,想抓个壮丁顶缸。以目前身边的人员配置来看,诸葛亮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庞统现在还是太腼腆了点,行事也不够咄咄逼人,处理行政事务,参赞军机倒还可以胜任,这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有些不适合了。
不过,诸葛亮这家伙很喜欢跟自己拧着干,所以只能应了那句老话:遣将不如激将。
想到自己正在对诸葛亮用激将法。王羽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书里面,从来都只有诸葛亮对别人激将的份儿,何尝有人激过他了?
激将成功。满满的成就感啊。
诸葛亮哪知道王羽的恶趣味,实际上,他对这项新政确实很有兴趣。因为这是青州新政中首次出现的,为世家豪强而设的政令。
在这项政令之前。青州对豪强只有一种做法:抑制!
诸葛亮虽然部分认同王羽所说的豪强对国家的害处,但无论是从他自身而言。还是从华夏在血脉、家族、传承方面的传统来看,一味抑制豪强都是不可行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青州军的一众功勋重臣,绝大部分都出身寒门,甚至和李校尉一样,是纯粹的草根。但将来随着他们地位的提高,一个个新兴世家的出现简直是必然的。
武将方面还不明显,除了黄忠、徐晃、于禁之外,青州的其他大将都还没成婚,谈不上有什么苗头;可文官这边,国渊和王修在青州本就有很多亲属故旧,现在这些人正往聚集二人身边聚集,国渊、王修自己或许有心做个孤臣,但他们总不能将家人扫地出门吧?
别说他们俩了,就算是以耿直著称的田丰,何尝又不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人?在田丰离开冀州,化名在青州出仕的那段时间,他的家人没少担惊受怕,特别是河北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得知了田丰在青州任职的袁绍,不止一次打算用田丰家人威胁他。
也就是田丰完全不参与军略,就算叛变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袁绍为了名声着想,在沮授的劝说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否则,田丰就要面临一次重大而艰难的抉择了。
有了这件事,田丰自然会觉得,自己对家人多有亏欠,有亲族求到头上,即便是他,也无法干脆利落的全部推拒。
虽然现在只是些苗头,无伤大雅,但无可否认的是,世家就是这么诞生的。
王羽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这些苗头统统掐灭,更不可能有功不赏,就为了杜绝某位臣属做大,导致世家的出现。
内部是这样,外部同样问题不小,曹豹、陈家就是矛盾的集中体现。
假设青州有对豪强妥善安置的政... -->>
“你是说,利用此人,将还在构思中的政策推行出去?”
安排好了李宾,李十一就匆匆赶来求见王羽,复命之后,将自己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面对王羽略带诧异的反问,他从容不迫的答道:“主公明鉴,以末将之见,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您不是常说,政策不能空想,要在实践之中发展验证吗?”
“哈,”王羽指指李十一,失笑道:“你这厮,好的不学却去学孔明,拿本将的话来堵本将的嘴么?”
“明公此言差矣。”
诸葛亮的好胜心本就不弱,躺着中枪,哪里肯轻易罢休,他抢在李十一开口之前反驳道:“亮以为,李校尉说得很有道理。反正阙宣本来就是要求和的,在他身上验证政令的可行性,成功了是好事,失败了,也可以把问题归结于外交和议方面的问题,而不会引起,或加重徐州豪强的不满或敌意。”
“嗯,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王羽肚里好笑,脸上的表情却是一本正经。
$ () 李十一的想法,并未出乎王羽的预料,前者一直跟在他身边,思维方式、行事风格,很大程度上都受了他的影响。
那项新政,本就是为了杜绝曹豹、陈家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而设立的,阙宣也是地方豪强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拿他来做实验,简直再合理也不过了。
之所以没在第一时间下令,只是还不能确定阙宣看不看得明白现在的形势,肯不肯屈服。肯屈服的话,会屈服到什么程度。
伐谋也好。伐兵也罢,知己知彼都是很重要的。王羽的先见之明在阙宣身上完全失效。之前在徐州的侦察重点,也没放在这个土豪身上,所以王羽对阙宣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自然不能轻易做出决断。
李十一接触到了使者,做出了相应的判断,然后提出这个建议,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有什么可意外的?
王羽只是没空在这方面多花心思,想抓个壮丁顶缸。以目前身边的人员配置来看,诸葛亮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庞统现在还是太腼腆了点,行事也不够咄咄逼人,处理行政事务,参赞军机倒还可以胜任,这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有些不适合了。
不过,诸葛亮这家伙很喜欢跟自己拧着干,所以只能应了那句老话:遣将不如激将。
想到自己正在对诸葛亮用激将法。王羽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书里面,从来都只有诸葛亮对别人激将的份儿,何尝有人激过他了?
激将成功。满满的成就感啊。
诸葛亮哪知道王羽的恶趣味,实际上,他对这项新政确实很有兴趣。因为这是青州新政中首次出现的,为世家豪强而设的政令。
在这项政令之前。青州对豪强只有一种做法:抑制!
诸葛亮虽然部分认同王羽所说的豪强对国家的害处,但无论是从他自身而言。还是从华夏在血脉、家族、传承方面的传统来看,一味抑制豪强都是不可行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青州军的一众功勋重臣,绝大部分都出身寒门,甚至和李校尉一样,是纯粹的草根。但将来随着他们地位的提高,一个个新兴世家的出现简直是必然的。
武将方面还不明显,除了黄忠、徐晃、于禁之外,青州的其他大将都还没成婚,谈不上有什么苗头;可文官这边,国渊和王修在青州本就有很多亲属故旧,现在这些人正往聚集二人身边聚集,国渊、王修自己或许有心做个孤臣,但他们总不能将家人扫地出门吧?
别说他们俩了,就算是以耿直著称的田丰,何尝又不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人?在田丰离开冀州,化名在青州出仕的那段时间,他的家人没少担惊受怕,特别是河北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得知了田丰在青州任职的袁绍,不止一次打算用田丰家人威胁他。
也就是田丰完全不参与军略,就算叛变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袁绍为了名声着想,在沮授的劝说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否则,田丰就要面临一次重大而艰难的抉择了。
有了这件事,田丰自然会觉得,自己对家人多有亏欠,有亲族求到头上,即便是他,也无法干脆利落的全部推拒。
虽然现在只是些苗头,无伤大雅,但无可否认的是,世家就是这么诞生的。
王羽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这些苗头统统掐灭,更不可能有功不赏,就为了杜绝某位臣属做大,导致世家的出现。
内部是这样,外部同样问题不小,曹豹、陈家就是矛盾的集中体现。
假设青州有对豪强妥善安置的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