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你好,1983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青山,看看这些物件咋样?”
鲁大叔跟着刘青山从饭馆子出来,上了吉普车,就把帆布兜子打开。
里面是用报纸包裹着的一些玉器,刘青山打开一个瞧了瞧,也是一只玉猪龙。
反正以他的鉴赏水平和能力,瞧着和真的一样,看不出来哪里有什么不同。
他还特意把脖子上戴的那个解下来,对比一番,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要不是其中一个上面系了红绳,估计他肯定得搞混,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大叔,你这手艺简直绝啦,看来以后真得叫您鲁大师喽!”
刘青山嘴里大赞。
鲁大叔则摇了摇头:“坑人的玩意,没啥好炫耀的。”
“嘿嘿,那也得看坑的是谁,咱们专坑不怀好意的小鬼子,哈哈!”
刘青山想想就觉得痛快,忍不住大笑起来。
鲁大叔则有些担忧:“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是小鬼子贪心,到时候打落牙齿,他也得往自己肚子里咽。”
刘青山倒是一点不担心,这件事既然筹划了这么久,这都眼瞅着要收网了,当然不能轻易放手。
剩下的十几件玉器,刘青山索性也不看了,反正以他的眼力,看了也是白看。
开车去市场逛了一圈,正好碰到有一份卖猪肉的,不用肉票,一斤贵了两毛钱。
到了一九八四年,生猪市场已经逐渐开放。
刘青山立刻掏钱卖了好几斤,特意还给徐校长家送去二斤,够他们解解馋的。
开车回到夹皮沟,心情大好的刘青山下厨弄了好几个菜,其中一道肉丝炒猴腿菜,入口清香滑腻,吃得鲁大师连连叫好。
刘青山还特意把张撇子也叫来,陪着鲁大师喝两盅。
吃过饭之后,又去瞧瞧那些浪木,看得鲁大师也啧啧称奇:
“这东西,肯定有价值,青山你们可得好好留着,将来没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刘青山点头应着,顺便也说说张撇子的事,看看能不能跟着鲁大师学手艺。
这个鲁大师倒是满口答应,但是他只懂古玩行这一套,对于雕刻艺术,也是门外汉。
好在他认识春城美院的一位老教授,到时候可以把张撇子介绍过去。
还说叫张撇子最好鼓捣出来一件浪木的雕刻品,当成敲门砖试试,人家那种层次的老教授,也不会轻易收学生的。
张撇子顿时激动坏了,他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农村孩子,哪里敢想这种机遇?
第二天,刘青山就扛着铁锹,领着鲁大师上山,足足忙活了一天,这才回来。
鲁大师在春城那边还有生意,所以不能多待,刘青山也就把他和张撇子送到县里,乘坐火车回春城。
张撇子还是第一次离家,心里有些不舍,但更多的则是激动。
他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他这两天琢磨出来的一件浪木雕刻。刘青山也看过了,没瞧出啥门道。
看来自己的艺术细胞,也就这样了。
“二哥,别担心,到了春城那边,有大龙哥照应着呢,还有飞哥和刚子他们。”
刘青山嘴里还不忘安慰张撇子几句。
张撇子重重点头:“青山,不学好本事,俺就不回来!”
刘青山这才跟他们挥手告别,他知道,像张撇子这样的人,从来不缺少信心和斗志,他们缺少的,只是机遇。
回到夹皮沟之后,刘青山就不用再天天跟着上山,采摘山野菜的大部队,也只保留一组,现在已经过了旺季,人多了也是浪费。
于是,家里盖房子的事情,就提上日程。
原料早就运回来,要不是这段时间,忙着采野菜,没有闲人,只怕早就破土动工。
这还是夹皮沟第一个盖砖瓦房的,备受村民关注,大伙也都准备瞧瞧咋样,好的话,他们也准备重新盖房子。
手里有了点余钱,大伙的心思也都活泛起来,而农民最关注的两件事:一个是土地,另外一个,就是房子。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买房子置地,从来都是正事儿。
可是问题也随之出现,要说盖泥草房,大伙都能跟着搭把手,盖砖房,那就只能干瞪眼。
瓦工活和木工活这些,他们是真不会。
就拿垒砖墙来说,要是垒着垒着,垒歪了或者垒倒了,那就成笑话了,所以还得找专业的队伍。
县里那几个建筑公司就不要想了,公家单位,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肯定请不动。
最后还是老板叔给介绍了公社的一个小工程队:一个姓吴的老师傅,领着俩儿子,组成的一个家庭工程队,据说手艺不错。
刘青山拉着老板叔跑了一趟公社,双方谈妥价钱,就正式开工。
五月六月这俩月,抢在雨季之前,基本上就可以把房子盖起来。
除了吴家爷仨当瓦工,刘青山还找了不少小工,比如挖地基、和沙泥这些活计,也需要不少人呢。
这个工程不小,一溜五间大房子,另外还有三个鸡舍,人少了还真忙不过来。
盖... -->>
“青山,看看这些物件咋样?”
鲁大叔跟着刘青山从饭馆子出来,上了吉普车,就把帆布兜子打开。
里面是用报纸包裹着的一些玉器,刘青山打开一个瞧了瞧,也是一只玉猪龙。
反正以他的鉴赏水平和能力,瞧着和真的一样,看不出来哪里有什么不同。
他还特意把脖子上戴的那个解下来,对比一番,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要不是其中一个上面系了红绳,估计他肯定得搞混,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大叔,你这手艺简直绝啦,看来以后真得叫您鲁大师喽!”
刘青山嘴里大赞。
鲁大叔则摇了摇头:“坑人的玩意,没啥好炫耀的。”
“嘿嘿,那也得看坑的是谁,咱们专坑不怀好意的小鬼子,哈哈!”
刘青山想想就觉得痛快,忍不住大笑起来。
鲁大叔则有些担忧:“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是小鬼子贪心,到时候打落牙齿,他也得往自己肚子里咽。”
刘青山倒是一点不担心,这件事既然筹划了这么久,这都眼瞅着要收网了,当然不能轻易放手。
剩下的十几件玉器,刘青山索性也不看了,反正以他的眼力,看了也是白看。
开车去市场逛了一圈,正好碰到有一份卖猪肉的,不用肉票,一斤贵了两毛钱。
到了一九八四年,生猪市场已经逐渐开放。
刘青山立刻掏钱卖了好几斤,特意还给徐校长家送去二斤,够他们解解馋的。
开车回到夹皮沟,心情大好的刘青山下厨弄了好几个菜,其中一道肉丝炒猴腿菜,入口清香滑腻,吃得鲁大师连连叫好。
刘青山还特意把张撇子也叫来,陪着鲁大师喝两盅。
吃过饭之后,又去瞧瞧那些浪木,看得鲁大师也啧啧称奇:
“这东西,肯定有价值,青山你们可得好好留着,将来没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刘青山点头应着,顺便也说说张撇子的事,看看能不能跟着鲁大师学手艺。
这个鲁大师倒是满口答应,但是他只懂古玩行这一套,对于雕刻艺术,也是门外汉。
好在他认识春城美院的一位老教授,到时候可以把张撇子介绍过去。
还说叫张撇子最好鼓捣出来一件浪木的雕刻品,当成敲门砖试试,人家那种层次的老教授,也不会轻易收学生的。
张撇子顿时激动坏了,他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农村孩子,哪里敢想这种机遇?
第二天,刘青山就扛着铁锹,领着鲁大师上山,足足忙活了一天,这才回来。
鲁大师在春城那边还有生意,所以不能多待,刘青山也就把他和张撇子送到县里,乘坐火车回春城。
张撇子还是第一次离家,心里有些不舍,但更多的则是激动。
他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他这两天琢磨出来的一件浪木雕刻。刘青山也看过了,没瞧出啥门道。
看来自己的艺术细胞,也就这样了。
“二哥,别担心,到了春城那边,有大龙哥照应着呢,还有飞哥和刚子他们。”
刘青山嘴里还不忘安慰张撇子几句。
张撇子重重点头:“青山,不学好本事,俺就不回来!”
刘青山这才跟他们挥手告别,他知道,像张撇子这样的人,从来不缺少信心和斗志,他们缺少的,只是机遇。
回到夹皮沟之后,刘青山就不用再天天跟着上山,采摘山野菜的大部队,也只保留一组,现在已经过了旺季,人多了也是浪费。
于是,家里盖房子的事情,就提上日程。
原料早就运回来,要不是这段时间,忙着采野菜,没有闲人,只怕早就破土动工。
这还是夹皮沟第一个盖砖瓦房的,备受村民关注,大伙也都准备瞧瞧咋样,好的话,他们也准备重新盖房子。
手里有了点余钱,大伙的心思也都活泛起来,而农民最关注的两件事:一个是土地,另外一个,就是房子。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买房子置地,从来都是正事儿。
可是问题也随之出现,要说盖泥草房,大伙都能跟着搭把手,盖砖房,那就只能干瞪眼。
瓦工活和木工活这些,他们是真不会。
就拿垒砖墙来说,要是垒着垒着,垒歪了或者垒倒了,那就成笑话了,所以还得找专业的队伍。
县里那几个建筑公司就不要想了,公家单位,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肯定请不动。
最后还是老板叔给介绍了公社的一个小工程队:一个姓吴的老师傅,领着俩儿子,组成的一个家庭工程队,据说手艺不错。
刘青山拉着老板叔跑了一趟公社,双方谈妥价钱,就正式开工。
五月六月这俩月,抢在雨季之前,基本上就可以把房子盖起来。
除了吴家爷仨当瓦工,刘青山还找了不少小工,比如挖地基、和沙泥这些活计,也需要不少人呢。
这个工程不小,一溜五间大房子,另外还有三个鸡舍,人少了还真忙不过来。
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