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拜祭敖包山 (1/2)
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飘动的导游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蒙古族传统的宗教信仰中,长生天是至高无尚的神灵,主载万物。在广袤草原的至高点,被认为是最接近长生天的地方,也是最圣洁的所在。游牧民族就地取材,将在草原上随处可得的石块,有序排列堆砌在草原高高的山丘顶端,以示对长生天的顶礼膜拜,每一位路过此地的蒙古人,都会虔诚地祭拜敖包山,为之奉献哈达、鲜奶和美酒,并将一块石郑重地搁置其上,从而表达对长生天的无沿敬意和祈求保佑的美好愿望。久而久之,敖包山在路人不断增石加块中日渐变高变大。每逢蒙古族在重大节日中,都要从草原的四面八方而来,以非常隆重的方式祭祀敖包山,抛酒鲜奶和美酒,奉献洁白的哈达和供品,有时还要从寺庙中请来得高望重的喇嘛为之诵经祈福。敖包山在蒙古族牧人的心中,还不仅是神的象征,也同样是生命的希望。从前,当蒙族古牧人逐水草而居、骑骏马而行时,通常在茫茫的草原上一走好几天都见不到一个人、一个部落,甚至连一个可以借以参考路标方向的物体都很难找到,如果突遇恶劣天气或是在漆黑的夜晚,则很容易迷失方向,但只要在白天来到了一个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向四周环顾,总会在双眼所望之处的最高点上,看到丘陵之顶上会有一个类似母亲**一般的突起,那就是敖包山,只要登上最近的一座敖包山,按照敖包底坐前那个有特定指向的地面标志,就能够找到正南方向,并依此进一步判断自己地处的位置,找到来时的方向和将去的目标,找到了方向和目标,也就有了继续生存的希望。每一座敖包山的初建者,都会在底座的正南方向用石块摆出一个标志,来指示方向,目的就是为那些在草原上迷失方向的人们留下生存的希望,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大大小小的敖包山星罗棋布,遍地都是,不论在精神信仰和游牧行军中,敖包山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蒙古族人民的精神之中,成为精神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每一个敖包山都会有它特有的名称。在通往锡林浩特的路上,就有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敖包山的遗址,那是一个敖包群,陆川在上学期间,曾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来到这座敖包山遗址上进行祭拜,还听老师讲,当时祭祀这座敖包山的规模非常宏大壮观,人们将蒙古银元大把大把地撒向天空,散落在四周山坡上,随处可见,可是路经此地的每一位蒙古族人从来不会捡拾一枚,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敬献给长生天的祭品,绝对不可以占为己有,同样这也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正直、诚实、善良的本性所决定的。当时全班人还饶有兴趣地四处寻找过,但什么也没有找到,唯独能够看到的,就是在一片片梭梭枝挂着的团团羊毛,这都是牧民放养从这里经过时,留下来的。
如今,在草原旅游点周围的敖包山,多数是为了方便游客而人工修建的,但这也没有毫减弱它们在蒙古族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在陆川的带领下,缓缓地来到敖包山下。人们纷纷下马,徒步而行。登山时,陆川一边爬,一边给身边的游客讲着一些关于敖包山的历史和传说,游客们围行在陆川周围,兴致勃勃地听着,那些小孩子们更是跟得紧密,小悦阳干脆甩开了父母,一路跟随着陆川,入神地听着每一段故事,小小的心灵仿佛被带回到遥远的过去,听一段,问一问,再听一段再问一问。
白丽丽,走在陆川的后方不远处,也听着陆川的讲解,这些故事她在以前的跟团中,很多都没有听到过,她越来越觉得,陆川并不只是一个带团的导游,她感觉到,陆川似乎更加热爱草原,热爱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更加乐于传播这样的文化,不由得在内心中又对陆川多了一份欣赏。
所有人都登上了敖包山,陆川组织人们依次站到了正南方向,指着面前的祭坛,告诉人们,祭坛所在之处,必然就是正南方向的指引。祭拜敖包山就要从正南方向开始,首先每一人上都要从地上捡一块石头,或大或小,然后站在敖包的正南方向,双手合实,内心虔诚地送上自己的祝福的心愿,然后慢慢地绕着敖包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最后回到起点,将手中的石块高高地抛向敖包的顶端,让石块自然地落在敖包之上,再双手合实默默祈祷,最后还要连击三次手掌,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当陆川介绍完毕后,人们四下分散开去寻找心宜的石块,陆川也在找。对于陆川来说,每一次祭拜敖包都是发自内心的放在心的真诚,而不单单是为了给客人作秀。他同时找到两块光滑的石头,起身来到白丽丽面前,将其中一块递给了她。
“给你,我帮你选了一块,这块挺好看的,算是我送你的一个祝福吧!”
“谢谢你,陆川,你每次拜敖包时,都信它么?”
“我信,人都是需要一种信仰,以前,我对这了解不多,也没什么感觉,可是随着带团久了,经常讲,经常学,慢慢的,就喜欢上了,虽然它谈不上是我的信仰,但我很尊敬它,每当站到它的面前,我总感觉内心一下平静了,带在身上的浮躁也随着消失了。我拜它,不一定对它有所求,有时只是一种没有任何愿望的祈祷。”
“你觉得它灵么?”
“其实灵与不灵,还是人的私心、私欲决定的。就像人们拜佛求神,真正的虔诚应是无欲无求的,一切顺应天理,万法自然,得之我兴,不得我命,求之不来,挥之不去,福也好,祸也罢,虽说不一定都要算在命中注定,却总脱离不开自己一生中的德行造化。一个人如果真的一心向善,广结善缘,广积功德,就算不求神明保佑,也会自然福至幸来。相反的,一个人如果贪念无休,物欲无穷,放纵私欲,作恶造孽,一生之中生恶欲,行恶事,造下祸根,就算拜尽天下所有佛道仙家,也总难逃因果报应的轮回。做了坏事求神灵保佑,其实是件自欺其人的可笑之事,神之所以为神,自么可能轻浮到因为恶人、小人一两句祈求保佑的话,一两柱祈求保佑的高香就能擅自免除他的罪行,为他消灾避祸呢?神是神,不是人。而人如果总是行善积德,自会有善果相报,那也不用专门求神明保佑,因为他行了大道,积了大德。拜神这前先问其灵与不灵,本身就是不真诚,是对所拜之神不相信,也就是对自己不相信,每个人的神在自己的心中,而... -->>
在蒙古族传统的宗教信仰中,长生天是至高无尚的神灵,主载万物。在广袤草原的至高点,被认为是最接近长生天的地方,也是最圣洁的所在。游牧民族就地取材,将在草原上随处可得的石块,有序排列堆砌在草原高高的山丘顶端,以示对长生天的顶礼膜拜,每一位路过此地的蒙古人,都会虔诚地祭拜敖包山,为之奉献哈达、鲜奶和美酒,并将一块石郑重地搁置其上,从而表达对长生天的无沿敬意和祈求保佑的美好愿望。久而久之,敖包山在路人不断增石加块中日渐变高变大。每逢蒙古族在重大节日中,都要从草原的四面八方而来,以非常隆重的方式祭祀敖包山,抛酒鲜奶和美酒,奉献洁白的哈达和供品,有时还要从寺庙中请来得高望重的喇嘛为之诵经祈福。敖包山在蒙古族牧人的心中,还不仅是神的象征,也同样是生命的希望。从前,当蒙族古牧人逐水草而居、骑骏马而行时,通常在茫茫的草原上一走好几天都见不到一个人、一个部落,甚至连一个可以借以参考路标方向的物体都很难找到,如果突遇恶劣天气或是在漆黑的夜晚,则很容易迷失方向,但只要在白天来到了一个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向四周环顾,总会在双眼所望之处的最高点上,看到丘陵之顶上会有一个类似母亲**一般的突起,那就是敖包山,只要登上最近的一座敖包山,按照敖包底坐前那个有特定指向的地面标志,就能够找到正南方向,并依此进一步判断自己地处的位置,找到来时的方向和将去的目标,找到了方向和目标,也就有了继续生存的希望。每一座敖包山的初建者,都会在底座的正南方向用石块摆出一个标志,来指示方向,目的就是为那些在草原上迷失方向的人们留下生存的希望,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大大小小的敖包山星罗棋布,遍地都是,不论在精神信仰和游牧行军中,敖包山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蒙古族人民的精神之中,成为精神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每一个敖包山都会有它特有的名称。在通往锡林浩特的路上,就有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敖包山的遗址,那是一个敖包群,陆川在上学期间,曾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来到这座敖包山遗址上进行祭拜,还听老师讲,当时祭祀这座敖包山的规模非常宏大壮观,人们将蒙古银元大把大把地撒向天空,散落在四周山坡上,随处可见,可是路经此地的每一位蒙古族人从来不会捡拾一枚,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敬献给长生天的祭品,绝对不可以占为己有,同样这也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正直、诚实、善良的本性所决定的。当时全班人还饶有兴趣地四处寻找过,但什么也没有找到,唯独能够看到的,就是在一片片梭梭枝挂着的团团羊毛,这都是牧民放养从这里经过时,留下来的。
如今,在草原旅游点周围的敖包山,多数是为了方便游客而人工修建的,但这也没有毫减弱它们在蒙古族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在陆川的带领下,缓缓地来到敖包山下。人们纷纷下马,徒步而行。登山时,陆川一边爬,一边给身边的游客讲着一些关于敖包山的历史和传说,游客们围行在陆川周围,兴致勃勃地听着,那些小孩子们更是跟得紧密,小悦阳干脆甩开了父母,一路跟随着陆川,入神地听着每一段故事,小小的心灵仿佛被带回到遥远的过去,听一段,问一问,再听一段再问一问。
白丽丽,走在陆川的后方不远处,也听着陆川的讲解,这些故事她在以前的跟团中,很多都没有听到过,她越来越觉得,陆川并不只是一个带团的导游,她感觉到,陆川似乎更加热爱草原,热爱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更加乐于传播这样的文化,不由得在内心中又对陆川多了一份欣赏。
所有人都登上了敖包山,陆川组织人们依次站到了正南方向,指着面前的祭坛,告诉人们,祭坛所在之处,必然就是正南方向的指引。祭拜敖包山就要从正南方向开始,首先每一人上都要从地上捡一块石头,或大或小,然后站在敖包的正南方向,双手合实,内心虔诚地送上自己的祝福的心愿,然后慢慢地绕着敖包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最后回到起点,将手中的石块高高地抛向敖包的顶端,让石块自然地落在敖包之上,再双手合实默默祈祷,最后还要连击三次手掌,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当陆川介绍完毕后,人们四下分散开去寻找心宜的石块,陆川也在找。对于陆川来说,每一次祭拜敖包都是发自内心的放在心的真诚,而不单单是为了给客人作秀。他同时找到两块光滑的石头,起身来到白丽丽面前,将其中一块递给了她。
“给你,我帮你选了一块,这块挺好看的,算是我送你的一个祝福吧!”
“谢谢你,陆川,你每次拜敖包时,都信它么?”
“我信,人都是需要一种信仰,以前,我对这了解不多,也没什么感觉,可是随着带团久了,经常讲,经常学,慢慢的,就喜欢上了,虽然它谈不上是我的信仰,但我很尊敬它,每当站到它的面前,我总感觉内心一下平静了,带在身上的浮躁也随着消失了。我拜它,不一定对它有所求,有时只是一种没有任何愿望的祈祷。”
“你觉得它灵么?”
“其实灵与不灵,还是人的私心、私欲决定的。就像人们拜佛求神,真正的虔诚应是无欲无求的,一切顺应天理,万法自然,得之我兴,不得我命,求之不来,挥之不去,福也好,祸也罢,虽说不一定都要算在命中注定,却总脱离不开自己一生中的德行造化。一个人如果真的一心向善,广结善缘,广积功德,就算不求神明保佑,也会自然福至幸来。相反的,一个人如果贪念无休,物欲无穷,放纵私欲,作恶造孽,一生之中生恶欲,行恶事,造下祸根,就算拜尽天下所有佛道仙家,也总难逃因果报应的轮回。做了坏事求神灵保佑,其实是件自欺其人的可笑之事,神之所以为神,自么可能轻浮到因为恶人、小人一两句祈求保佑的话,一两柱祈求保佑的高香就能擅自免除他的罪行,为他消灾避祸呢?神是神,不是人。而人如果总是行善积德,自会有善果相报,那也不用专门求神明保佑,因为他行了大道,积了大德。拜神这前先问其灵与不灵,本身就是不真诚,是对所拜之神不相信,也就是对自己不相信,每个人的神在自己的心中,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