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盛世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管上学:“四川历经战乱,人口死亡流散,损失太大,百不存一,土地大量荒芜,现在朝廷查令各省四川人回籍,估计此举收效甚微,想必不久将有招外籍入川垦殖的旨意下达,到时我们可先期赴重庆府,在巴县获得一块土地进行垦殖。”

    管世敦:“重庆府系通都大邑,各种新的品种,新的垦殖技术会很容易得到,大农师也不少,那才是孩儿用武之地。”

    管上学:“爹虽已半百之年,但爹医技也更臻成熟,爹妈将陪你入川,支持你,看着你大展宏图,遂平生兴农惠民之愿。”

    管世敦:“谢谢爹爹鼓励,我一定不会让爹爹失望的。”

    管世敦说完后,便告别爹爹向京竹里走去,一路上爹爹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重庆这川东重镇,自己就是在妈的背上从重庆来到上坪村的。现在虽然没有印象,但那是我们管家的第二故乡,应是自己立业发家的地方。自己一定要回到重庆去,在哪里干出一番事业来。

    下午太阳落山前便回到陈家寨,与陈金定谈了买包谷种和红苕种的事,陈金定说道:

    “夫君你干的事是大事,是为天下百姓吃饱肚子的大事,我明白这些道理,你尽管干,有什么难处我找爹去,他一定会帮忙的。”

    管世敦:“暂时还没有,目前事情还未开始,不宜张扬,以后干成功了再说。”

    第二天他去绥阳骡马店还了牲口,验了凭证便回到上坪村,并向大伯说了购进两种新的粮食品种,因为没详谈,大伯和伯母没有问。便回到陈家寨,除日常事务外,就是研读介绍红苕和包谷的两个折子,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有体会。

    新年刚过他就搭好了育苕苗的炕床,放了热牛粪,将红苕切成三大块,背面朝上,下面架空用烟加热,三百斤刚好一炕,几天后红苕芽眼开始露白点,很快便露出新芽,这时他指挥人在土上起垄,约一百亩,施好底肥,等嫩苕藤长到一尺左右,即剪藤插栽,浇水,苕藤陆续长出,陆续剪藤插栽,由于陇上肥力足,水也充足,苕藤很快长起来了,又从新长的藤上剪藤另栽,就这样边剪边栽,三百亩载完,栽苕藤的季节便过了。接着便是点包谷,亦是先通过翻土,打窝,撒种,间苗,长到二尺时逐渐起垄,以护根固本,边施淡肥。

    栽种红苕的关键是打藤,即只保留使红苕生长一定数量的藤,多余的要割掉,作为猪饲料,这个技术折子上皆有详细的叙述。

    三月初,包谷苗冲出土一尺多了,四月份,已长到半人高,土垄也起了半尺高了,五月份,上面的天花出来了,叶子中间的包谷也长出须来了。

    人们先以为是高粱,但又觉得不像,后来越长越不像,这才意识到可能是一种新作物。

    端午过了十天,他让岳父请来陈家寨全体父老,宣布这两种新做的种植成功,并一样煮了一小锅让大家尝,到六月全部成熟了才知道亩产多少,书上说包谷亩产千斤,红苕亩产两千斤。

    第二天他又把龙家和管家的人请来宣布他试种成功包谷和红苕,第一次全部收获的作为种子,将大面积种植,特别是一直荒着不用的岩包包地,也可见缝插针的种植,管上可特别肯定这一点,几两银子便可买一匹岩包包地,只要有劳力打整出来,脸盆大一块地种一窝包谷,脚盆大一块地可种两窝红苕,一座几百亩岩包包地就可养一家人,这对无地少地的农户特别管用。

    当管世敦讲到:“只要一到一亩半地,就能解决五口之家的口粮”时,龙大老爷无限感慨的说道:

    “敦儿,你为天下苍生造了多大的福啊!古人云以农为本,老百姓吃饱了才能做事,至今有的人都未弄懂,一方面让老百姓饿着肚子,另一方面又要为他干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前明之亡,就亡在这个问题上。”

    七月初,收包谷了,管上可请陈家寨尊长、村长,京竹里里正作见证,看着他和长工短工收包谷,脱了粒,平均九百斤,三百亩共计二十七万斤。

    同时另一批人挖红苕,也是长工和短工在干,结果平均亩产一千八百斤,三百亩,共五十四万斤。

    管上可专门把几个儿子和侄子叫到陈家寨,研究改变种植计划,决定将坡土大部分改种包谷,少部分种红苕,红苕拿来喂猪,减少蔬菜种植,整个土地约二万五千亩,二万五千亩需包谷种五万斤,现在有二十七万斤,足够二万五千亩了,除了龙家用的,亦可卖给乡亲。

    红苕则是各地各种一千亩,多的卖给乡亲,因此陈家寨管家湾管家坝,曹家村皆买到红苕种。

    红苕最麻烦的是育秧,要搭炕,管世敦在自家地里向这几个地方的长工或乡亲亲自示范,讲解,他们再回去搭,他再一一检查。炕搭好,上为育秧箱箱底垫一层惨土的牛粪,一是作肥料,二是提高温度,如遇突寒冷要熏烟。然后放红苕种,再盖上一层土,浇上水。大家看着一一做好,便回去照做,果不久红苕苗就出来了,然后整地、起垄、剪苗、插苗,各点进度皆一致,到第二次剪苗,打藤,每次皆有示范。

    接着是几兄弟派来的人学点种包谷。复杂的是逐渐起垄护苗、中耕、施肥。

    由于里正向县上做了汇报,知县大人非常重视,号召县上大户去上坪村与陈家寨参观。因此,经常在地边有人参观,提问。

    知县高大人决定亲自来看看,决定了时间后通知里保再通知到管上可,让他们做准备。

    管上可特叫回管上学,并请龙家二位老爷作陪。

    到了那天,知县轻车简从,只有两名衙役,骑着马就来了。

    在喜神院的堂屋,县太爷上座,管上可、上学与世敦四兄弟坐在一起,龙氏兄弟坐在一起。先由龙大老爷介绍了管家两代人,着重介绍了世敦,高知县很诧异山野之间竟有如此谈吐分明,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之人,于是拱手问道:

    “老先生真世外高人,学问如此深厚,恐非本县之人。”

    龙沛霖:“我本涪州酉阳人士,曾为前明涪州知州,万历丁酉科二甲进士。”

    高知县一听,肃然起敬,拱手道:

    “老先生原系前朝旧臣,学生失敬,失敬!”

    龙沛霖:“此过眼烟云,不足挂齿。”

    接着离开寿星院,到附近看了一处五百亩的包谷地,像高粱比高粱壮实,在叶间结有籽实,世敦告诉大人,种好了亩产千斤是有保证的,可作主粮。

    高知县说道:“民以食为天,如此举得以推广,可解百姓食粮的大问题。”

    接着又看了红苕地,三百亩,只见一片碧绿的原野,丘垄成行,陇上有的开裂,管世敦随手用锄头刨了一窝,用手一提,大大小小的长了一大坨,高知县接着提了提说道:

    “怕有四五斤??!?p>  管世敦摘了个大的,用钹镰削干净,再剥下一片,请知县品尝,知县一尝,甜甜的,脆脆的很可口。

    世敦对身边的一个小男孩说了几句,小男孩离开了,管世敦说道:

    “知县大人,红苕种好了,亩产可达二千至三千斤。”

    高知县无限感慨的说道:

    “农乃国之本,粮乃民之本,管世敦,你为国为民做出表率,我要感谢你,秋收时节,一定要通知我,我要把全县乡长里正叫来,让他们看看,什么是为民造福,什么叫体恤百姓。”

    中午,在龙沛潇的禄星院摆了几桌,给高知县接风,也接待乡里保甲和四家大小,入座后,每人面前有一大一小两个碗,大的装的是包谷,小的装的是红苕,管上可宣布,这是让大家尝个新。

    高知县赞道:“如此清香可口,又能填饱肚子虽不是山珍海味,但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强,因为现在穷苦百姓如解决了口粮问题,我这个父母官也好当多了。”

    他告诉上可:“我要大力向全县推荐,推广红苕和包谷。管上可,秋收后全部留作种子,除了你们自用的外,全卖给四乡百姓,让全县普遍的种起来,争取我县首先成为路无饥民的县。前明就是这个问题没解决好,老百姓造反了,他就垮台了,我朝一定要注意解决这个问题。”

    管世敦插话道:“朝廷已经下诏推广这两种粮食作物,以解决百姓的口粮。”

    高知县:“我朝圣明,皇上圣明。”

    很快便到了流火七月的收获季节,管世敦与管上可大爸及三位兄长商定收割时间,他去城中与父亲和龙会长一道,备了请柬,恭请高知县大人光临,特选了禄星院前面一块大田做包谷首收示范之地,特在门楼外竹林过道中为知县和众来宾安了座位。

    那天,知县坐着轿子,四乡的里正乡长一大群,来到看台席上,外面骄阳似火,竹下凉风习习,备有茶水,管上可请了一百名帮工,高知县一声令下,一百人进入包谷地,开始掰包谷,一百亩地,一百人掰的掰,运的运,堆在禄星院的院坝上,皆从来客的面前经过,龙沛霖兄弟陪着知县,管上可兄弟陪着四乡来客。正午时,百亩大田的包谷掰完运完。高知县在龙氏兄弟的陪同下,回到禄星院的正厅中,看过秤。上坪村的乡亲齐来帮忙,去掉包在外面的壳叶,一行十杆大秤同时称,十三万六千斤,平均亩产一千三百六十斤,管世敦向知县汇报了称的结果,总量和亩产,说道:

    “高大人,如果掰成包谷子,可达亩产一千一百斤。”

    当场称了十三斤六两,掰下包谷粒,一称果然有十一斤二两。”

    这一切让四乡来客信服。

    管上可请大家到隔壁寿星院用午饭,特上了一个锅里烙烤的包谷粑,香甜香甜的。

    管世敦问高大人:“包谷粑做百姓口粮可以不?”

    高大人和诸位客人皆说:“可以,可以!”

    席上每人上了一个红苕,因为红苕已收过了,管世敦告诉大家:“这种作物每亩可达两千到三千斤,皆是好的食品,只是储藏困难一些,要挖地窖,但至少可储藏半年以上,它与包谷皆不择地,被人们弃之不用的光山岩包包地皆可见缝插针的种起来,种几窝包谷就可解决一家人一天的口粮。”

    高知县站起来说道:“今天我请四乡的里正乡长来,让大家亲眼看看什么是包谷红苕,亲口尝尝它们的味道,我问大家麦子亩产多少,谷子亩产多少,谷子碾成米后多少,每亩最多三百斤,一般二百斤就不错了,麦子更少,百把斤,可包谷呢?一千一百斤实打实的粮食,对贫苦百姓可是救命的活菩萨呀,这是哪个的功劳呀?”

    四乡官吏:“县太爷教导有方。”

    高知县:“错了,是领导无方,这么好的东西我竟然不知道,是管世敦这个年轻人!”

    高知县把管世敦推到前面,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他继续说道:

    “是他把包谷和红苕从遵义引种过来的,去年他就在种了,只是面积不大,今年在龙管两家的地上大规模种植了,有二万亩左右,估计要收包谷两千万斤,这两千万斤卖出去,要救活多少人的命呀,如果我们绥阳普遍种起来,我们县还有饿肚子的吗?你们看,这笔帐该不该这样算?”

    众人:“该!”

    高知县:“不能老想到管家会赚多少银子,我说赚得好!如果我县多一些像龙、管两家这样的勇于种新品种的大绅粮,我们县就会尽快实现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的富县。”

    众人:“知县大人考虑周全,乃我县之福。”

    高知县:“我今天冒着酷暑带大家来亲眼看看,就是想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