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九龙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深,似乎还没有完全信任她,就不再多言,转而说了几句闲话。
二人有说有笑地用了晚膳,等侍从们上了茶,纪诗又为毓秀鼓瑟。
一曲完了,毓秀拍手笑道,“当初在大婚宴上听子言与悦声琴瑟和鸣,朕好生艳羡。来日若有时机,朕还想听你们二人合奏。”
纪诗起身对毓秀一拜,“皇上若有兴致,后日晚宴时臣再同贵妃殿下合奏。”
一语毕,他就归座到毓秀对面,慢饮了一杯茶,“臣今日去勤政殿见皇上,原本只想说几句话,因为皇后殿下在皇上身侧的缘故,臣才没有直言。”
毓秀隐约猜到纪诗要说的事同陶菁有关,她就笑着接一句,“朕昏迷不醒的那几日,子言曾带陶菁入宫?”
纪诗本还提着一口气,听到毓秀主动提起陶菁,他也稍稍放心,“臣入宫之后,有幸与笑染交好,他出宫之时曾特别叮嘱臣,若皇上身子不适,一定要尽早告他知晓。”
毓秀低头掩藏了表情,笑语温然,“难得陶菁出宫之后,子言还与他互通往来。”
纪诗闻言,忙跪地对毓秀拜道,“臣也知与宫外之人私通消息不和规矩,可他说的事事关重大,臣不得不信。”
毓秀起身扶起纪诗,“子言不必请罪,说起来,朕有今日,也有赖于你的助力。伯良因陶菁擅自进宫的事,把他关到宗人府,却不知有没有为难你?”
纪诗摇头苦笑,“殿下只罚我闭门思过三日。”
毓秀一皱眉头,心中了然,“原来如此。你今日来勤政殿见我,是不是也与陶菁有关?”
纪诗扶毓秀回座上坐了,退后两步道,“臣也知不该多管闲事,只是陶菁这一病确实与往常不同,若再不救治,必有性命之忧。”
毓秀心里一惊。
陶菁离宫的时候的确还生着病,没想到他出宫之后非但没有好转,反倒更恶化了不成?
“他的病还没好?”
纪诗叹道,“臣昨日出宫去国子监,陶菁一直咳嗽不止,还吐了两口血。臣询问他的病情,他只说不碍事。”
那日在宗人府他就吐过血,难不成是痨病?
毓秀的心都揪成了一团,面上也现出忧虑之色;纪诗满心担忧,又不好出言劝说,只能沉默着坐在一边,等她开口。
谁知半晌之后,毓秀竟笑着对他说一句,“子言说回京之后得遇二三好友,陶菁是一个,那起码还有另一个。你每月去国子监听鸿儒讲学,宫中同去国子监听学的,还有静雅。莫非,子言的另一位挚友,就是静雅?”
纪诗万万没想到毓秀会突然提起舒雅,他对她说起陶菁的事,原本是于心不忍,谁承想会在言语之间透露端倪,反倒惹祸上身。
“皇上明鉴,臣与书嫔并无私交过甚。”
这一回纪诗再跪到地上,毓秀并没有马上扶他,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并未私交过甚,就是还有私交。”
纪诗瞒无可瞒,干脆也不再隐瞒,只叩首对毓秀回了一声是。
毓秀挑眉笑道,“子言出宫,不但是为了探望陶菁,也是想探望病重的静雅。你除了去国子监,是不是也去了一趟伯爵府?”
纪诗沉默半晌,终究还是应了一声是。
毓秀长长舒了一口气,对纪诗叫平身,“子言不必惶恐。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静雅博学温良,得遇之人无不与她相交。朕笃信你二人人品无垢,君子之交淡如水。你之所以不愿在朕面前承认的缘故,到底是你过不了朕这一关,还是过不了你自己这一关?”
纪诗被戳到痛处,面上也平添了几分哀苦,“皇上既然猜到了臣的心意,臣又怎会隐瞒皇上。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静雅虽好,她却毕竟是舒家的女儿。直到如今,臣也不及兄长豁达,当年的事,臣还忘不了……”
毓秀对纪诗的纠结感同身受,就展眉劝他一句,“当年的事,不忘归不忘,却也无谓耿耿于怀,迁怒于人。子言若信因果轮回,颠倒是非终有拨乱反正的一日,又何苦让自己为难。”
一句话蕴藏了许多不可说,纪诗立解其意,从前挡在眼前的迷雾,也渐渐消散,一时豁然开朗,多年的怨气终得出口,“皇上训诫,臣谨记于心。”
深,似乎还没有完全信任她,就不再多言,转而说了几句闲话。
二人有说有笑地用了晚膳,等侍从们上了茶,纪诗又为毓秀鼓瑟。
一曲完了,毓秀拍手笑道,“当初在大婚宴上听子言与悦声琴瑟和鸣,朕好生艳羡。来日若有时机,朕还想听你们二人合奏。”
纪诗起身对毓秀一拜,“皇上若有兴致,后日晚宴时臣再同贵妃殿下合奏。”
一语毕,他就归座到毓秀对面,慢饮了一杯茶,“臣今日去勤政殿见皇上,原本只想说几句话,因为皇后殿下在皇上身侧的缘故,臣才没有直言。”
毓秀隐约猜到纪诗要说的事同陶菁有关,她就笑着接一句,“朕昏迷不醒的那几日,子言曾带陶菁入宫?”
纪诗本还提着一口气,听到毓秀主动提起陶菁,他也稍稍放心,“臣入宫之后,有幸与笑染交好,他出宫之时曾特别叮嘱臣,若皇上身子不适,一定要尽早告他知晓。”
毓秀低头掩藏了表情,笑语温然,“难得陶菁出宫之后,子言还与他互通往来。”
纪诗闻言,忙跪地对毓秀拜道,“臣也知与宫外之人私通消息不和规矩,可他说的事事关重大,臣不得不信。”
毓秀起身扶起纪诗,“子言不必请罪,说起来,朕有今日,也有赖于你的助力。伯良因陶菁擅自进宫的事,把他关到宗人府,却不知有没有为难你?”
纪诗摇头苦笑,“殿下只罚我闭门思过三日。”
毓秀一皱眉头,心中了然,“原来如此。你今日来勤政殿见我,是不是也与陶菁有关?”
纪诗扶毓秀回座上坐了,退后两步道,“臣也知不该多管闲事,只是陶菁这一病确实与往常不同,若再不救治,必有性命之忧。”
毓秀心里一惊。
陶菁离宫的时候的确还生着病,没想到他出宫之后非但没有好转,反倒更恶化了不成?
“他的病还没好?”
纪诗叹道,“臣昨日出宫去国子监,陶菁一直咳嗽不止,还吐了两口血。臣询问他的病情,他只说不碍事。”
那日在宗人府他就吐过血,难不成是痨病?
毓秀的心都揪成了一团,面上也现出忧虑之色;纪诗满心担忧,又不好出言劝说,只能沉默着坐在一边,等她开口。
谁知半晌之后,毓秀竟笑着对他说一句,“子言说回京之后得遇二三好友,陶菁是一个,那起码还有另一个。你每月去国子监听鸿儒讲学,宫中同去国子监听学的,还有静雅。莫非,子言的另一位挚友,就是静雅?”
纪诗万万没想到毓秀会突然提起舒雅,他对她说起陶菁的事,原本是于心不忍,谁承想会在言语之间透露端倪,反倒惹祸上身。
“皇上明鉴,臣与书嫔并无私交过甚。”
这一回纪诗再跪到地上,毓秀并没有马上扶他,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并未私交过甚,就是还有私交。”
纪诗瞒无可瞒,干脆也不再隐瞒,只叩首对毓秀回了一声是。
毓秀挑眉笑道,“子言出宫,不但是为了探望陶菁,也是想探望病重的静雅。你除了去国子监,是不是也去了一趟伯爵府?”
纪诗沉默半晌,终究还是应了一声是。
毓秀长长舒了一口气,对纪诗叫平身,“子言不必惶恐。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静雅博学温良,得遇之人无不与她相交。朕笃信你二人人品无垢,君子之交淡如水。你之所以不愿在朕面前承认的缘故,到底是你过不了朕这一关,还是过不了你自己这一关?”
纪诗被戳到痛处,面上也平添了几分哀苦,“皇上既然猜到了臣的心意,臣又怎会隐瞒皇上。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静雅虽好,她却毕竟是舒家的女儿。直到如今,臣也不及兄长豁达,当年的事,臣还忘不了……”
毓秀对纪诗的纠结感同身受,就展眉劝他一句,“当年的事,不忘归不忘,却也无谓耿耿于怀,迁怒于人。子言若信因果轮回,颠倒是非终有拨乱反正的一日,又何苦让自己为难。”
一句话蕴藏了许多不可说,纪诗立解其意,从前挡在眼前的迷雾,也渐渐消散,一时豁然开朗,多年的怨气终得出口,“皇上训诫,臣谨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