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梦回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班师回朝的第五天深夜,灵帝终于传旨于次日召文武百官入朝议事。宇信专门花钱从传信的小黄门那里得知,明日早朝的主要议题就是商议如何处置黄巾余孽。
在天牢里,宇信答应过张宝要尽量保全那些投降的黄巾俘虏。其中缘由不仅仅是因为那是十几万条生命,更重要的是那也是大汉之本。这几年来天灾*中原死的人太多了,在胡患未绝之际就如此大肆屠杀自家子民,实在不智!
竖日一大早宇信就穿戴整齐出门了,恍恍惚惚间便抵达了朝会大殿。这来的一路上宇信的心情一直十分沉重,反复思考着等会应该如何行事才能救下那些遭受苦难的普通百姓。
随着张让的一声尖叫,宇信的思绪被打断了:“陛下驾到,众臣早朝。”
文武百官分作两列进入大殿。因为宇信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特被准许和大将军何进并列入朝。文臣一方自然是太傅袁隗打头,这老家伙凭借着袁氏家族的威望硬是在朝堂上东山再起,成为文官之首。
灵帝今天那叫一个八面威风。一身镶金边紫黑龙袍,头带双龙戏珠冕冠,高高坐于龙椅之上,静候群臣参拜。
众臣进殿后在司仪官的引导下跪伏在地,口中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灵帝面色庄重,缓缓抬起右手,沉声说道:“众卿平身。”
百官闻旨后再次三呼谢恩,方才缓缓起身站于殿内两侧。开场白搞完了,现在正式进入朝会正题。
灵帝见众臣归位后才扭头示意张让,让他宣布议事开始。张让自然清楚今日早朝的议题,赶忙上前一步叫道:“陛下有旨,今日朝会商议如何处置黄巾俘虏一事,现在请各位大人各抒己见!”
百官闻听张让的话后,都开始左顾右盼,议论纷纷。兹事体大,小官们谁也不愿做这出头鸟,他们都在观望形势。对于他们而言,有幸站在大殿之内已是前世积德,至于决策还是看前面的大人们怎么说吧,他们只有附庸风雅的份。
就议政而言,比较文武两列大臣的情形,武将们明显对这些破事不太感兴趣。他们只管打仗,至于其它差事完全就是只带耳朵,纯粹跑来充数。
如果碰上商议选将带兵的事那他们即便拼着老命也会掺合一番,但这种打了胜仗后处理俘虏的事他们就提不起半点精神了。若非要让他们提个建议,那无非就两条:放,还是杀?
当下武将一列全都保持沉默,眼睛有意无意地盯着文臣一方,等待他们赶紧拿了主意陛下拍板后好散会喝酒去。左右这些俘虏和他们没有关系,随便处置得了。
可武将们明显高估了文官们的决断力。这些只会事后诸葛亮的文臣向来优柔寡断,一个个推来攘去,谁都不敢先行表态。就这么闹了半天,他们总算找出了个代表出来发言,毫无疑问此人便是文官之首太傅袁隗。
话说袁隗的声望还真不是一般的高,什么朝中大事他都要出来指点一二。大将军何进奈何不得他,张让等宦官也甚是忌惮他,他俨然成了朝堂上除皇帝以外最有话语权的人。
如今袁隗对得胜回朝的宇信颇为忌惮,瞥了宇信一眼后说道:“陛下,老臣认为这些黄巾俘虏留不得。一是他们响应张贼叛乱,祸害天下,依我大汉律当处死刑;二是若不严惩这群恶徒,恐天下人人心怀侥幸,不畏陛下天威,以后难免有人效仿;三是不杀他们,留之无用还徒费粮食,若放归故里必然扰乱地方,所谓‘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袁隗的三板斧一抡完... -->>
班师回朝的第五天深夜,灵帝终于传旨于次日召文武百官入朝议事。宇信专门花钱从传信的小黄门那里得知,明日早朝的主要议题就是商议如何处置黄巾余孽。
在天牢里,宇信答应过张宝要尽量保全那些投降的黄巾俘虏。其中缘由不仅仅是因为那是十几万条生命,更重要的是那也是大汉之本。这几年来天灾*中原死的人太多了,在胡患未绝之际就如此大肆屠杀自家子民,实在不智!
竖日一大早宇信就穿戴整齐出门了,恍恍惚惚间便抵达了朝会大殿。这来的一路上宇信的心情一直十分沉重,反复思考着等会应该如何行事才能救下那些遭受苦难的普通百姓。
随着张让的一声尖叫,宇信的思绪被打断了:“陛下驾到,众臣早朝。”
文武百官分作两列进入大殿。因为宇信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特被准许和大将军何进并列入朝。文臣一方自然是太傅袁隗打头,这老家伙凭借着袁氏家族的威望硬是在朝堂上东山再起,成为文官之首。
灵帝今天那叫一个八面威风。一身镶金边紫黑龙袍,头带双龙戏珠冕冠,高高坐于龙椅之上,静候群臣参拜。
众臣进殿后在司仪官的引导下跪伏在地,口中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灵帝面色庄重,缓缓抬起右手,沉声说道:“众卿平身。”
百官闻旨后再次三呼谢恩,方才缓缓起身站于殿内两侧。开场白搞完了,现在正式进入朝会正题。
灵帝见众臣归位后才扭头示意张让,让他宣布议事开始。张让自然清楚今日早朝的议题,赶忙上前一步叫道:“陛下有旨,今日朝会商议如何处置黄巾俘虏一事,现在请各位大人各抒己见!”
百官闻听张让的话后,都开始左顾右盼,议论纷纷。兹事体大,小官们谁也不愿做这出头鸟,他们都在观望形势。对于他们而言,有幸站在大殿之内已是前世积德,至于决策还是看前面的大人们怎么说吧,他们只有附庸风雅的份。
就议政而言,比较文武两列大臣的情形,武将们明显对这些破事不太感兴趣。他们只管打仗,至于其它差事完全就是只带耳朵,纯粹跑来充数。
如果碰上商议选将带兵的事那他们即便拼着老命也会掺合一番,但这种打了胜仗后处理俘虏的事他们就提不起半点精神了。若非要让他们提个建议,那无非就两条:放,还是杀?
当下武将一列全都保持沉默,眼睛有意无意地盯着文臣一方,等待他们赶紧拿了主意陛下拍板后好散会喝酒去。左右这些俘虏和他们没有关系,随便处置得了。
可武将们明显高估了文官们的决断力。这些只会事后诸葛亮的文臣向来优柔寡断,一个个推来攘去,谁都不敢先行表态。就这么闹了半天,他们总算找出了个代表出来发言,毫无疑问此人便是文官之首太傅袁隗。
话说袁隗的声望还真不是一般的高,什么朝中大事他都要出来指点一二。大将军何进奈何不得他,张让等宦官也甚是忌惮他,他俨然成了朝堂上除皇帝以外最有话语权的人。
如今袁隗对得胜回朝的宇信颇为忌惮,瞥了宇信一眼后说道:“陛下,老臣认为这些黄巾俘虏留不得。一是他们响应张贼叛乱,祸害天下,依我大汉律当处死刑;二是若不严惩这群恶徒,恐天下人人心怀侥幸,不畏陛下天威,以后难免有人效仿;三是不杀他们,留之无用还徒费粮食,若放归故里必然扰乱地方,所谓‘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袁隗的三板斧一抡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