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红楼之甄费奋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以让没有什么底蕴的人家多几件拿得出手的,或者是摆出来长脸的东西。剩下的古董,金玉之类的,就是属于可有可无的了,每一次这样的事儿,最终这些都是卖的最不好的,因为这样的东西,各家都不缺,最终很多就流向了一些古董铺子。
这一次眼见着一下子抄家这么多人家,京城自知没有什么关联,自觉很安全的官员们,一个个自然眼珠子就放到了这些实际利益上。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人家皇帝也学精明了,在吃过亏,知道自己总是当冤大头之后,他很想把这些官员们也拿出来放放血,添补一下自己的损失。好在这些人家抄家后,抄出来的银子实在是不少,一下子让户部发了一笔横财,这才让皇帝稍稍心里平衡了一下,不然说不得他还要想着怎么把这些东西的价格往上涨一涨呢。要真是这样,那么那什么后宫妃嫔省亲的大戏,估摸着就要提早四十年举行了。
不过即使这样,皇帝也不准备继续吃亏了,为了能让自己更精明些,让自己能顺势看清楚,这些官员的家底,看清楚这些官员对自己的忠心,清廉程度,皇帝先让人去打听了所有物件的行情,然后开始准备集思广益,想法子怎么把东西卖上一个好价钱。
这可真是为难死了那些被皇帝拉去开小会的大臣们了,虽然说能有这样开小会的待遇,这说明了自家是值得皇帝信任的,是值得骄傲的事儿,可是他们都是专精做官的本事的人,对于做生意什么的,实在是不精通,这又能出什么主意?他们连自家的事儿都不一定管的好不。
不过即使他们再不懂,在皇帝面前也不能说,更不能没有一点建议,不然岂不是告诉皇帝他们都是水货?那以后他们还要不要混了?失了圣心想要再得回来,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所以这些大臣们那真是皱着眉头,揪着心,脑子开动的飞快,在那里不断的想着一个又一个他们认为可行的法子。
最终还是有人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专业的事情,那就让专业人员来操办,比如请京城最最有名的古董老字号的东家过来,请他说说有什么法子。
对于这个东家来说,做了一辈子商人,这是他们祖宗十八代最最荣耀的时刻了,居然有机会见到各位朝中重臣,是的是重臣,皇帝是不会见这个老家伙的,不是他不想第一时间听听这个老头的建议,也不是对着商人有什么歧视,二十他需要考虑到朝中士族人的感情,要是他有半点看中商户的意思,那妥妥的会引起强大的反弹,士农工商,这可是千百年定下的规矩等级,不是随意就能推翻的。就是这些重臣们出面也已经是了不得的礼遇了。估计御史们都能为了这个喷上他好几天的口水。
好在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人家真给了好建议,那就是拍卖,给出一个底价,然后直接让这些想要买的人自己相互提价。如此一来朝廷什么贪财的名声都没有不说,各家还都能满意,接受,甚至还能顾忌到整个京城所有的人家,官员,甚至像是最热门的田地庄子,直接可以分成千亩的,百亩的好几种,然后分开来拍卖,不但能获得更高的利益,还能让那些原本没有机会的底层官员也能买到好田地,也算是另类的进行了一次新的土地划分。不至于多的更多,少的更少。而这有了竞争,想来最终的成交价格,不会低于原价的九成,甚至是十成十。这倒不是拍卖不会火,而是因为各家都是秉承着捡便宜的心思来的,若是太高了,或许就没有愿意出手了。
至于那些其他的东西,即使再不热门,按照这老东家的猜想,怎么也能卖到物品价值的八成上下,如此一来,可以说朝廷能比原来处理的方式多出三成上下的收益。别看这只是三成,你要知道,这可是好几个官员的家底,还是京城油水最多的几家人家,就算一家人家家底是一千万好了,去除这里头现银和银票三成,三百万,在去除这大宅子,还有一些其他不值钱的东西,这能摆出来卖的,怎么也有五百万以上,以前五成只能得到二百五十万,而现在呢?那就是四百万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如今的物价,这些多出来的银子,都能把京城城墙重新修一遍了。可见这里头的浮动有多大。
至于这些人家为什么有这么多钱?亲,能把两文钱的鸡蛋卖到皇宫就成了一两银子的人,你觉得他们能贪污多少?就算是整个部门一起瓜分,就算是把所有有关联的人都塞上一遍,这些人也绝对能攒起这样的家业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一个联合体的和珅,是暗地里的盐商啊。
这一年的冬天,京城依然是忙碌的,在去年的拐子案造成了整个京城一片热议之后,户部搞出来的这个拍卖,比先头的那些个抄家都让人群情激动。不说别人,就是甄老爷都激动了好几天,自打打听到这田庄拍卖规则之后,甄老爷就开始筹集银子,把家中能取出来的银子除了日常的开销那是全部都拿出来了,整整一万五千两,真是掏老底了,甄回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都以为他老爹这是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了。至于甄老爷?他已经和甄太太说好了,要是运气好的话,他准备最少拍下五百亩来,把京城田地凑成一千亩。就是铺子也准备买上一两个,每年光租金就已经很让人眼红了。还有宅子,要是能买上一处四进的位置好的宅子,那才是他的最爱啊,如此一来,自家这有些不成样子的宅子格局就不用在忍受了。真是越想越多,越想越觉得银子不够啊!
说起来,田地是最根本的,也是最让人心动的一样了,甄老爷以前不是没钱买,而是没有地可买,除非他愿意买到比通州还远的地方去,如今好了,终于有了机会了,只是这样的美梦做的人太多,特别是那些往日和他一样,攒了不少银子,没处买地的六品以下的官员们,看着都像是要赤膊上阵的样子了。所以甄老爷很有些吃不准自己是不是能顺利的如愿。
倒是甄太太更加的实惠,她看中的更多的是那些珍贵的木头,还有好些的全套家具之类的。要知道他们家可是有两个儿子将来要成亲,有一个闺女要出嫁的,这到时候家具什么的还是很要紧的,哪怕不是什么顶顶珍贵的木材,中等偏上总是要有的吧。还有那些摆件,古玩,也是要紧的,留着将来当聘礼,当嫁妆什么的都是好的。要知道好些的珍贵物件,那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店,别处可不一定有地方淘换去。
为了这些个东西,甄老爷和甄太太难得的有了分歧,还争执了起来,最终还是甄老爷投降,没法子,媳妇说的也都是正紧的道理,闺女从出生开始就准备嫁妆,这是所有人家的共识,他总不能全然不顾吧,为了闺女,妥协的甄老爷最终决定拿出四分之一的银子买置办这些东西。哎,还是家里钱不够啊,他还想买些古籍珍本呢!
所有人都在热切的盼望着拍卖的开始,只有甄回,整个人都有些傻愣愣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要是有人能走进他的脑子里,只怕这会儿也会感觉有些乱,因为他正在不断地回忆,以前有没有听说自己国家在封建时代有过拍卖的历史。实在是太意外了,这里居然出现了如此具有现代化流程的事件,居然还搞什么给田地重新划分大小,划分等级,这真的不像是那些文官们的手笔啊!难道说他除了蝴蝶事件的发生与否,居然还能蝴蝶人的脑子了?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甄回的发呆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老爹找来了,原因很简单,这个越来越有点不像爹的爹,过来筹钱了,他可是知道自家儿子的小金库的,即使在少,估计一千两也能摸出来,这个时候不拿出来先紧着家里用还能到什么时候?
甄老爷这个动作差点没把甄回给吓死,他的小金库那可是他的心肝,怎么舍得就这么给出去?好说歹说,最终给出了五百两意思意思,当然作为儿子,他也是很会给父亲解忧的。
老爹钱不够?这个好办,趁着如今没有什么追还国库欠银的事儿,先去国库借上一万两好了,以后每年还上两千两就成,还不用利息,这么好的借贷条件不用是傻瓜。当然还钱是必须的,准时更是必定的,信誉什么的对文人最重要了,更别说这里头还有皇帝监视呢。至于为什么不一次性还?态度决定一切知道不?只要你还钱,你就是好同志,就不用担心被秋后算账。特别是有那么多不肯还钱的老无赖在那里对比的情况下。
像是甄回这样的聪明人其实真的不少,就在甄老爷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拍卖现场的时候,户部最新统计结果表明,这一段时间里,来国库借银子的人超过了一百,而总共借出去的银子,超过了三百万。好在有了甄老爷这个诚实孩子打头,第一个写上了具体的还款计划和时间,让户部的人总算能稍感安慰,不用担心全部成为死账,呆账。不然估计他们这会儿都能哭死了。
,可以让没有什么底蕴的人家多几件拿得出手的,或者是摆出来长脸的东西。剩下的古董,金玉之类的,就是属于可有可无的了,每一次这样的事儿,最终这些都是卖的最不好的,因为这样的东西,各家都不缺,最终很多就流向了一些古董铺子。
这一次眼见着一下子抄家这么多人家,京城自知没有什么关联,自觉很安全的官员们,一个个自然眼珠子就放到了这些实际利益上。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人家皇帝也学精明了,在吃过亏,知道自己总是当冤大头之后,他很想把这些官员们也拿出来放放血,添补一下自己的损失。好在这些人家抄家后,抄出来的银子实在是不少,一下子让户部发了一笔横财,这才让皇帝稍稍心里平衡了一下,不然说不得他还要想着怎么把这些东西的价格往上涨一涨呢。要真是这样,那么那什么后宫妃嫔省亲的大戏,估摸着就要提早四十年举行了。
不过即使这样,皇帝也不准备继续吃亏了,为了能让自己更精明些,让自己能顺势看清楚,这些官员的家底,看清楚这些官员对自己的忠心,清廉程度,皇帝先让人去打听了所有物件的行情,然后开始准备集思广益,想法子怎么把东西卖上一个好价钱。
这可真是为难死了那些被皇帝拉去开小会的大臣们了,虽然说能有这样开小会的待遇,这说明了自家是值得皇帝信任的,是值得骄傲的事儿,可是他们都是专精做官的本事的人,对于做生意什么的,实在是不精通,这又能出什么主意?他们连自家的事儿都不一定管的好不。
不过即使他们再不懂,在皇帝面前也不能说,更不能没有一点建议,不然岂不是告诉皇帝他们都是水货?那以后他们还要不要混了?失了圣心想要再得回来,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所以这些大臣们那真是皱着眉头,揪着心,脑子开动的飞快,在那里不断的想着一个又一个他们认为可行的法子。
最终还是有人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专业的事情,那就让专业人员来操办,比如请京城最最有名的古董老字号的东家过来,请他说说有什么法子。
对于这个东家来说,做了一辈子商人,这是他们祖宗十八代最最荣耀的时刻了,居然有机会见到各位朝中重臣,是的是重臣,皇帝是不会见这个老家伙的,不是他不想第一时间听听这个老头的建议,也不是对着商人有什么歧视,二十他需要考虑到朝中士族人的感情,要是他有半点看中商户的意思,那妥妥的会引起强大的反弹,士农工商,这可是千百年定下的规矩等级,不是随意就能推翻的。就是这些重臣们出面也已经是了不得的礼遇了。估计御史们都能为了这个喷上他好几天的口水。
好在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人家真给了好建议,那就是拍卖,给出一个底价,然后直接让这些想要买的人自己相互提价。如此一来朝廷什么贪财的名声都没有不说,各家还都能满意,接受,甚至还能顾忌到整个京城所有的人家,官员,甚至像是最热门的田地庄子,直接可以分成千亩的,百亩的好几种,然后分开来拍卖,不但能获得更高的利益,还能让那些原本没有机会的底层官员也能买到好田地,也算是另类的进行了一次新的土地划分。不至于多的更多,少的更少。而这有了竞争,想来最终的成交价格,不会低于原价的九成,甚至是十成十。这倒不是拍卖不会火,而是因为各家都是秉承着捡便宜的心思来的,若是太高了,或许就没有愿意出手了。
至于那些其他的东西,即使再不热门,按照这老东家的猜想,怎么也能卖到物品价值的八成上下,如此一来,可以说朝廷能比原来处理的方式多出三成上下的收益。别看这只是三成,你要知道,这可是好几个官员的家底,还是京城油水最多的几家人家,就算一家人家家底是一千万好了,去除这里头现银和银票三成,三百万,在去除这大宅子,还有一些其他不值钱的东西,这能摆出来卖的,怎么也有五百万以上,以前五成只能得到二百五十万,而现在呢?那就是四百万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如今的物价,这些多出来的银子,都能把京城城墙重新修一遍了。可见这里头的浮动有多大。
至于这些人家为什么有这么多钱?亲,能把两文钱的鸡蛋卖到皇宫就成了一两银子的人,你觉得他们能贪污多少?就算是整个部门一起瓜分,就算是把所有有关联的人都塞上一遍,这些人也绝对能攒起这样的家业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一个联合体的和珅,是暗地里的盐商啊。
这一年的冬天,京城依然是忙碌的,在去年的拐子案造成了整个京城一片热议之后,户部搞出来的这个拍卖,比先头的那些个抄家都让人群情激动。不说别人,就是甄老爷都激动了好几天,自打打听到这田庄拍卖规则之后,甄老爷就开始筹集银子,把家中能取出来的银子除了日常的开销那是全部都拿出来了,整整一万五千两,真是掏老底了,甄回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都以为他老爹这是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了。至于甄老爷?他已经和甄太太说好了,要是运气好的话,他准备最少拍下五百亩来,把京城田地凑成一千亩。就是铺子也准备买上一两个,每年光租金就已经很让人眼红了。还有宅子,要是能买上一处四进的位置好的宅子,那才是他的最爱啊,如此一来,自家这有些不成样子的宅子格局就不用在忍受了。真是越想越多,越想越觉得银子不够啊!
说起来,田地是最根本的,也是最让人心动的一样了,甄老爷以前不是没钱买,而是没有地可买,除非他愿意买到比通州还远的地方去,如今好了,终于有了机会了,只是这样的美梦做的人太多,特别是那些往日和他一样,攒了不少银子,没处买地的六品以下的官员们,看着都像是要赤膊上阵的样子了。所以甄老爷很有些吃不准自己是不是能顺利的如愿。
倒是甄太太更加的实惠,她看中的更多的是那些珍贵的木头,还有好些的全套家具之类的。要知道他们家可是有两个儿子将来要成亲,有一个闺女要出嫁的,这到时候家具什么的还是很要紧的,哪怕不是什么顶顶珍贵的木材,中等偏上总是要有的吧。还有那些摆件,古玩,也是要紧的,留着将来当聘礼,当嫁妆什么的都是好的。要知道好些的珍贵物件,那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店,别处可不一定有地方淘换去。
为了这些个东西,甄老爷和甄太太难得的有了分歧,还争执了起来,最终还是甄老爷投降,没法子,媳妇说的也都是正紧的道理,闺女从出生开始就准备嫁妆,这是所有人家的共识,他总不能全然不顾吧,为了闺女,妥协的甄老爷最终决定拿出四分之一的银子买置办这些东西。哎,还是家里钱不够啊,他还想买些古籍珍本呢!
所有人都在热切的盼望着拍卖的开始,只有甄回,整个人都有些傻愣愣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要是有人能走进他的脑子里,只怕这会儿也会感觉有些乱,因为他正在不断地回忆,以前有没有听说自己国家在封建时代有过拍卖的历史。实在是太意外了,这里居然出现了如此具有现代化流程的事件,居然还搞什么给田地重新划分大小,划分等级,这真的不像是那些文官们的手笔啊!难道说他除了蝴蝶事件的发生与否,居然还能蝴蝶人的脑子了?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甄回的发呆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老爹找来了,原因很简单,这个越来越有点不像爹的爹,过来筹钱了,他可是知道自家儿子的小金库的,即使在少,估计一千两也能摸出来,这个时候不拿出来先紧着家里用还能到什么时候?
甄老爷这个动作差点没把甄回给吓死,他的小金库那可是他的心肝,怎么舍得就这么给出去?好说歹说,最终给出了五百两意思意思,当然作为儿子,他也是很会给父亲解忧的。
老爹钱不够?这个好办,趁着如今没有什么追还国库欠银的事儿,先去国库借上一万两好了,以后每年还上两千两就成,还不用利息,这么好的借贷条件不用是傻瓜。当然还钱是必须的,准时更是必定的,信誉什么的对文人最重要了,更别说这里头还有皇帝监视呢。至于为什么不一次性还?态度决定一切知道不?只要你还钱,你就是好同志,就不用担心被秋后算账。特别是有那么多不肯还钱的老无赖在那里对比的情况下。
像是甄回这样的聪明人其实真的不少,就在甄老爷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拍卖现场的时候,户部最新统计结果表明,这一段时间里,来国库借银子的人超过了一百,而总共借出去的银子,超过了三百万。好在有了甄老爷这个诚实孩子打头,第一个写上了具体的还款计划和时间,让户部的人总算能稍感安慰,不用担心全部成为死账,呆账。不然估计他们这会儿都能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