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混在三国当谋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沮授虽对郭图与辛评定下的借刀杀人之计一无所知,却很清楚吕布不可能贸贸然地就被激怒中计,仓促下跟袁绍势开战。
他不似田丰般性情刚烈,但在这点上的意见却是一致的:主公听信郭图逢纪之言,做了一桩不折不扣的蠢事。
作为盟军的曹操被袭,因无暇回救,才不得不派出重将夏侯惇来求助,结果袁绍却只想着坐收渔翁之利,一直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盟友丢了根据地,才假惺惺地要去讨伐已全下兖州的吕布。
完全是挑了最烂的时机行事,无论成与不成,里子面子,袁绍都注定不可能捞到。
他的心思自以为隐秘,其实昭然若揭:旁人又不是瞎子,哪里看不出他袖手旁观半天、等到曹操根据地都丢光了、无处可回时才慢吞吞地去信劝和,究竟是在打什么主意?
自作聪明!以为是条高招,其实是损人不利己的拙计罢了。
只叫友方寒心,敌方称快——连跟袁绍交情深厚,为他出生入死,鞍前马后的曹操都落得被见死不救的下场,那其他非亲非故的其他盟友又会如何作想呢?
怕是面上恭顺听从,内心厌恶忌惮了。
依沮授之见,如今之计,应是先与吕布维持表面上的和睦,再跟如今战得旗鼓相当的公孙瓒化干戈为玉帛,好在被持久的战争拖垮之前,能腾出手来全力征讨西侧作乱的黑山军张燕。
结果袁绍还当自己是一呼百应的联盟盟主,一番指手画脚,就想让吕布吐出费尽心思弄到手的兖州,这不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么?
不说兖州,就连青州,吕布都不可能放任曹操顺利收降的。
要是让沮授知道了这外事未决,里头的兄弟三人间就已开始了明争暗斗,他呕在胸口的气只怕会更加厉害。
袁谭早从派去刺杀袁熙的部下处得到了消息,知道吕布多管闲事,不惜派大军来送他回邺,自个儿的计谋便无法得逞了。
虽然颇感遗憾,但他见到安然无恙的袁熙后,依然装得若无其事,随父亲一同出门相迎接,目露关切,又不过分殷勤,把面子功夫做了个十成十。
但袁熙又不是无可救药的蠢人,初时震惊不解,还险些以为是吕布自导自演的好戏,看到后来,哪里猜不出归途中遭遇的凶险全是自家大哥的手笔?
可惜他即使心里有数,说出去父亲也不会相信,只有勉强笑着,假装不知此事,只心里到底生了嫌隙,不似先前的坦然无私了。
袁绍不知这暗潮汹涌,平日再不看重袁熙,也始终是自己的子嗣,见他这回跑上一趟却犯了不小的险,难得嘘寒问暖了几句,才接过信来。
待他带着众多谋士回到厅内,展信一观,面上的期待渐渐淡去,而是多了几分难色。
他没想到吕布非但没大发雷霆,措辞还很是文雅客气,除兖州寸步不让外,不仅愿意撤回追兵,连家眷也肯尽数归还。
吕布如此卖他面子,让已整军备战的袁绍成了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势,一时间为难得不知如何去做了。
“诸君可有良策?”
袁绍一犯难,就轮到谋士们热烈讨论,七嘴八舌了。
沮授冷眼旁观,等郭图逢记审配等人纷纷发表完高见,吹捧得主公颇为心动时,才忍无可忍道:“吕布此人,当世猛虎也。其有举世无双之用,若因此硬说他无谋,未免太过自欺欺人。论起前尘往事,固然不甚光彩,可恰巧赶上大义灭卓的大好时机,立下匡扶社稷的五霸之功,连陛下都已忘却,对他极其宠信,我等何必反复再提?”
“他如今势盛兵强,自踞三州,内得百姓稽首归顺,外受四海推重,智者更应避其锋芒,怎能在其风头正盛的时刻去自找麻烦,与他争决胜负?兖州一地,孟德已失,与猛虎争食,凶险异常,最终能抢来的,怕不过只有几个郡县,于我等不过锦上添花的益处,何故为它跟坐拥数十万兵马的吕布对上,多惹个不死不休的大敌?倘若主公声明此举是为曹兖州而出,怎不在夏侯将军来求时发兵,却按捺不动,直至今日才去?”
“刘表守成无为,陶谦余惊未消,河内张杨,更是一向与布交好。与其毫无后顾之忧不同,我军左右尚有同样蓄精养锐的公孙瓒与黑山张燕虎视眈眈,要是后方有失,主公四处作敌,退无可退,届时如何自处?因小利而兴重兵,实在得不偿失!”
“依授之见,如今之计,当趁他示我方以善意,先稳固内政,积蓄实力,调转兵力向西,平定周边宵小,再伺机联合外势合力攻之,方为上策!”
只可惜就如燕清所料的那般,沮授这一通可谓呕心沥血、公正客观、有理有据的劝诫,远不如郭图所描绘的来得动听。
吕布刚打下兖州,不趁他兵马疲乏,政权尚未稳固、又有曹操在外牵制的大好良机发兵,难道等个一年半载,待他弄得固若金汤了,才去攻打不成?
况且就如郭图所说,一向脾气暴戾的吕布,遭此挑衅后仍作示好之举,不正意味着他苦于应对内忧,无暇兼顾外患吗?
心中已然有了偏向的袁绍,乍听沮授一开口就是夸赞吕布,接着阐述一大堆此仗断打不得的理由,已面露不悦之色,只耐着性子听他说完,抚了抚须髯,故作深沉道:“兹事体大,容绍斟酌一二。”
沮授揖了一礼,心里失望地长叹一声:只听主公这难掩敷衍、拖延时间语气,就知他根本没将话听进去,满心思都在郭图勾勒出的那美好而不切实际的前景上了。
一时间心灰意冷,在议会散去后,沮授既未去找袁绍接着劝说,也未回府推演筹划,而是在官邸门口徘徊,大叹三声。
旋即一个下人也不愿带,直接御马拐去了一间近来在城中颇有名气、他却只听同僚称赞过,而未曾光顾的酒馆。
&nb... -->>
沮授虽对郭图与辛评定下的借刀杀人之计一无所知,却很清楚吕布不可能贸贸然地就被激怒中计,仓促下跟袁绍势开战。
他不似田丰般性情刚烈,但在这点上的意见却是一致的:主公听信郭图逢纪之言,做了一桩不折不扣的蠢事。
作为盟军的曹操被袭,因无暇回救,才不得不派出重将夏侯惇来求助,结果袁绍却只想着坐收渔翁之利,一直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盟友丢了根据地,才假惺惺地要去讨伐已全下兖州的吕布。
完全是挑了最烂的时机行事,无论成与不成,里子面子,袁绍都注定不可能捞到。
他的心思自以为隐秘,其实昭然若揭:旁人又不是瞎子,哪里看不出他袖手旁观半天、等到曹操根据地都丢光了、无处可回时才慢吞吞地去信劝和,究竟是在打什么主意?
自作聪明!以为是条高招,其实是损人不利己的拙计罢了。
只叫友方寒心,敌方称快——连跟袁绍交情深厚,为他出生入死,鞍前马后的曹操都落得被见死不救的下场,那其他非亲非故的其他盟友又会如何作想呢?
怕是面上恭顺听从,内心厌恶忌惮了。
依沮授之见,如今之计,应是先与吕布维持表面上的和睦,再跟如今战得旗鼓相当的公孙瓒化干戈为玉帛,好在被持久的战争拖垮之前,能腾出手来全力征讨西侧作乱的黑山军张燕。
结果袁绍还当自己是一呼百应的联盟盟主,一番指手画脚,就想让吕布吐出费尽心思弄到手的兖州,这不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么?
不说兖州,就连青州,吕布都不可能放任曹操顺利收降的。
要是让沮授知道了这外事未决,里头的兄弟三人间就已开始了明争暗斗,他呕在胸口的气只怕会更加厉害。
袁谭早从派去刺杀袁熙的部下处得到了消息,知道吕布多管闲事,不惜派大军来送他回邺,自个儿的计谋便无法得逞了。
虽然颇感遗憾,但他见到安然无恙的袁熙后,依然装得若无其事,随父亲一同出门相迎接,目露关切,又不过分殷勤,把面子功夫做了个十成十。
但袁熙又不是无可救药的蠢人,初时震惊不解,还险些以为是吕布自导自演的好戏,看到后来,哪里猜不出归途中遭遇的凶险全是自家大哥的手笔?
可惜他即使心里有数,说出去父亲也不会相信,只有勉强笑着,假装不知此事,只心里到底生了嫌隙,不似先前的坦然无私了。
袁绍不知这暗潮汹涌,平日再不看重袁熙,也始终是自己的子嗣,见他这回跑上一趟却犯了不小的险,难得嘘寒问暖了几句,才接过信来。
待他带着众多谋士回到厅内,展信一观,面上的期待渐渐淡去,而是多了几分难色。
他没想到吕布非但没大发雷霆,措辞还很是文雅客气,除兖州寸步不让外,不仅愿意撤回追兵,连家眷也肯尽数归还。
吕布如此卖他面子,让已整军备战的袁绍成了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势,一时间为难得不知如何去做了。
“诸君可有良策?”
袁绍一犯难,就轮到谋士们热烈讨论,七嘴八舌了。
沮授冷眼旁观,等郭图逢记审配等人纷纷发表完高见,吹捧得主公颇为心动时,才忍无可忍道:“吕布此人,当世猛虎也。其有举世无双之用,若因此硬说他无谋,未免太过自欺欺人。论起前尘往事,固然不甚光彩,可恰巧赶上大义灭卓的大好时机,立下匡扶社稷的五霸之功,连陛下都已忘却,对他极其宠信,我等何必反复再提?”
“他如今势盛兵强,自踞三州,内得百姓稽首归顺,外受四海推重,智者更应避其锋芒,怎能在其风头正盛的时刻去自找麻烦,与他争决胜负?兖州一地,孟德已失,与猛虎争食,凶险异常,最终能抢来的,怕不过只有几个郡县,于我等不过锦上添花的益处,何故为它跟坐拥数十万兵马的吕布对上,多惹个不死不休的大敌?倘若主公声明此举是为曹兖州而出,怎不在夏侯将军来求时发兵,却按捺不动,直至今日才去?”
“刘表守成无为,陶谦余惊未消,河内张杨,更是一向与布交好。与其毫无后顾之忧不同,我军左右尚有同样蓄精养锐的公孙瓒与黑山张燕虎视眈眈,要是后方有失,主公四处作敌,退无可退,届时如何自处?因小利而兴重兵,实在得不偿失!”
“依授之见,如今之计,当趁他示我方以善意,先稳固内政,积蓄实力,调转兵力向西,平定周边宵小,再伺机联合外势合力攻之,方为上策!”
只可惜就如燕清所料的那般,沮授这一通可谓呕心沥血、公正客观、有理有据的劝诫,远不如郭图所描绘的来得动听。
吕布刚打下兖州,不趁他兵马疲乏,政权尚未稳固、又有曹操在外牵制的大好良机发兵,难道等个一年半载,待他弄得固若金汤了,才去攻打不成?
况且就如郭图所说,一向脾气暴戾的吕布,遭此挑衅后仍作示好之举,不正意味着他苦于应对内忧,无暇兼顾外患吗?
心中已然有了偏向的袁绍,乍听沮授一开口就是夸赞吕布,接着阐述一大堆此仗断打不得的理由,已面露不悦之色,只耐着性子听他说完,抚了抚须髯,故作深沉道:“兹事体大,容绍斟酌一二。”
沮授揖了一礼,心里失望地长叹一声:只听主公这难掩敷衍、拖延时间语气,就知他根本没将话听进去,满心思都在郭图勾勒出的那美好而不切实际的前景上了。
一时间心灰意冷,在议会散去后,沮授既未去找袁绍接着劝说,也未回府推演筹划,而是在官邸门口徘徊,大叹三声。
旋即一个下人也不愿带,直接御马拐去了一间近来在城中颇有名气、他却只听同僚称赞过,而未曾光顾的酒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