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双鹰旗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地理位置,奥匈海军自然无法与大多数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陆国家或是岛国的海洋国家相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它只能是一支近海海军,地中海,是它唯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这并不是说它的意义不大,相反,地中海的控制权对于同盟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反而对英法两国的影响要小一些。如果取得了地中海上的制海权,同盟国内的物资供应就不会存在任何困难,甚至有可能派出舰队和陆战队进入到黑海从而直接威胁到俄国人的腹地。
根据李海顿的计划,在1915年底以前,帝国海军将会有7艘装备38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开始服役。到那时,他就能够与英法两国海军在地中海展开一场激烈的海上争夺战。这还要取决于德国人的决心,看他们能否牵制住大部分英国海军主力。
另外,所谓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逐渐壮大的奥匈海军也刺激得英国和法国不得不追加了他们的主力舰建造计划。在“伊斯莱亚大公”号下水不久,英国方面就追加了四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造舰计划,而法国方面也迅速开工建造了三艘装备381毫米主炮的“红衣主教”级战列舰,如此快速地完成了设计,肯定得到了英国人的大力帮助,甚至这三艘战列舰就是以英国人的战列舰为蓝本仿制的。
反而是德国,在开战之后造舰速度突然慢了下来,预计在1914年下水的五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至今还没有完成船体建造。如果按目前的速度,估计到战争结束时他们都无法完成这五艘主力舰的建造。
年产二千七百万吨钢铁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在四年内无法完成五艘战列舰的建造,是不是很可笑的事。现在是1914年,而不是1941年,可没有那么多坦克与战舰在争夺有限的装甲钢产量。
李海顿觉得有必要跑一趟德国与威廉二世和第二帝国的海军同僚们好好聊一下。
与德国海军造舰部门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之后,李海顿这才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第一、德国人根本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形成一种持久的消耗战,在战前,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建立足够的战略储备,虽然李海顿曾提醒过他们,但根本没用。现在问题出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徒有每年2700万吨的钢铁产量,却缺少制造优质合金钢的稀有金属原料,克虏伯钢铁厂原来的一点储备也已经几乎快用完了。现在产量不多的优质合金早已优先供应军工部门用来制造大炮,根本没有富裕的优质钢来生产装甲板。
其次,在开战后,大批的船厂熟练技工被征召入伍,现在整个德国的造船业都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
我的天哪,这绝对是猪一样的队友,他们竟然把宝贵的技术工人送到前线去当炮灰?
李海顿发出无奈的感叹,他严肃地和德国皇帝和主管军需生产和供应的科贝尔博士一起探讨着这个严重的问题,科贝尔博士强烈赞同他的观点。德国皇帝也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很快第二帝国总参谋部下令,抽调回在前线的10万正在服役而涉及军工生产的技术工人,分配回到国内的各工厂中继续服役。
李海顿只能在自己战前储备的战略物资中挤出了15万吨各种稀缺的金属物资匀给了德国人,当然不能白送,而是要求德国人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用黄金交换。他不敢收马克,万一这玩意大幅贬值咋办?不是万一,这些纸币而是一定会贬值的。
第二帝国海军的造舰工程终于大概又恢复了起来,虽然不如战前,但已经比之前快停工的状况要好的多。
于地理位置,奥匈海军自然无法与大多数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陆国家或是岛国的海洋国家相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它只能是一支近海海军,地中海,是它唯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这并不是说它的意义不大,相反,地中海的控制权对于同盟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反而对英法两国的影响要小一些。如果取得了地中海上的制海权,同盟国内的物资供应就不会存在任何困难,甚至有可能派出舰队和陆战队进入到黑海从而直接威胁到俄国人的腹地。
根据李海顿的计划,在1915年底以前,帝国海军将会有7艘装备38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开始服役。到那时,他就能够与英法两国海军在地中海展开一场激烈的海上争夺战。这还要取决于德国人的决心,看他们能否牵制住大部分英国海军主力。
另外,所谓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逐渐壮大的奥匈海军也刺激得英国和法国不得不追加了他们的主力舰建造计划。在“伊斯莱亚大公”号下水不久,英国方面就追加了四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造舰计划,而法国方面也迅速开工建造了三艘装备381毫米主炮的“红衣主教”级战列舰,如此快速地完成了设计,肯定得到了英国人的大力帮助,甚至这三艘战列舰就是以英国人的战列舰为蓝本仿制的。
反而是德国,在开战之后造舰速度突然慢了下来,预计在1914年下水的五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至今还没有完成船体建造。如果按目前的速度,估计到战争结束时他们都无法完成这五艘主力舰的建造。
年产二千七百万吨钢铁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在四年内无法完成五艘战列舰的建造,是不是很可笑的事。现在是1914年,而不是1941年,可没有那么多坦克与战舰在争夺有限的装甲钢产量。
李海顿觉得有必要跑一趟德国与威廉二世和第二帝国的海军同僚们好好聊一下。
与德国海军造舰部门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之后,李海顿这才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第一、德国人根本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形成一种持久的消耗战,在战前,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建立足够的战略储备,虽然李海顿曾提醒过他们,但根本没用。现在问题出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徒有每年2700万吨的钢铁产量,却缺少制造优质合金钢的稀有金属原料,克虏伯钢铁厂原来的一点储备也已经几乎快用完了。现在产量不多的优质合金早已优先供应军工部门用来制造大炮,根本没有富裕的优质钢来生产装甲板。
其次,在开战后,大批的船厂熟练技工被征召入伍,现在整个德国的造船业都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
我的天哪,这绝对是猪一样的队友,他们竟然把宝贵的技术工人送到前线去当炮灰?
李海顿发出无奈的感叹,他严肃地和德国皇帝和主管军需生产和供应的科贝尔博士一起探讨着这个严重的问题,科贝尔博士强烈赞同他的观点。德国皇帝也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很快第二帝国总参谋部下令,抽调回在前线的10万正在服役而涉及军工生产的技术工人,分配回到国内的各工厂中继续服役。
李海顿只能在自己战前储备的战略物资中挤出了15万吨各种稀缺的金属物资匀给了德国人,当然不能白送,而是要求德国人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用黄金交换。他不敢收马克,万一这玩意大幅贬值咋办?不是万一,这些纸币而是一定会贬值的。
第二帝国海军的造舰工程终于大概又恢复了起来,虽然不如战前,但已经比之前快停工的状况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