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唐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则天是何等样人,她怎会无缘无故的要姚崇先说?她如此做,是有深意的。
“既如此,那我就说了。”姚崇也没有矫情,微一沉吟,道:“陛下,臣有十事要说。”
“十事?”
“不少啊。”
群臣好一阵惊讶。
国策不是吃饭喝水,一个人能注意到三两个方面就不错了,姚崇竟然有十事要说,这真是很惊人的。
武则天眼里掠过一抹诧异。
狄仁杰、李显、李旦和张说他们都是惊讶。
唯有李隆基一脸的赞赏,在心里暗道:“历史上,姚崇十事是大名鼎鼎,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一定是这十事吧?”
“第一件事就是自垂拱以来,朝廷以严刑峻法绳下,大臣多有冤死者,若要治理天下,当以宽仁之政为宜。”姚崇缓缓开口道。
群臣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武则天自从架空唐高宗后,就在为登基当女皇做准备。在当时,朝中的大臣多为拥护李氏之人,武则天要当上皇帝,就要除掉这些大臣。这该怎么做呢?武则天有她的办法,那就是重用酷吏,比如周兴、来俊臣,让他们充当爪牙,帮她铲除异己,先后除掉了一大批大臣,如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样的托孤重臣。
当周兴、来俊臣之流弄得天怒人怨之后,武则天又把他们杀了,博得人心。
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请君入瓮”,就是这样来的。
武则天固然达到了她的目的,最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女皇。然而,严刑峻法留下的后患却还在。
李隆基要想纠正这一错误,只有“以宽纠猛”,就是要用宽仁之政来改正。
“第二件就是陛下虽欲对大食用兵,欲要击破大食,然,大唐眼下国力不够强,粮草不够丰足,兵士不够多,还需急修内政,暂缓大举征战。”姚崇接着道。
“好!”群臣齐声赞同。
自从三年前,李隆基率兵出征,攻打吐蕃开始,拓地万里。看上去,固然是大好事,实际上却是埋下了隐患。
这些隐患就在于,唐朝拓地太快,没有来得及彻底稳固。不说别的,当是占领这些地方,唐朝就要派出大量的军队,多了不说,往少里说,需要二十万军队来驻守。
在打突厥那一战,武则天连四十万军队都拿不出来,一下子要用二十万军队去驻守,那么,唐朝的机动兵力还有多少呢?若是在此时对外大举用兵的话,就会出大问题。
是以,先暂缓征战,处理内部问题就成了第一要务。
“不错!不错!”李隆基大为赞赏这话。
也正是因为看到此点,李隆基这才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下令停止前进,回到长安,要处理国内问题。
“自武氏当道以来,多以亲近得官,犯法而不究,致使律法不存,若陛下要大治天下,就得重树律法之威权,不论亲疏,一体同法,这是第三件。”姚崇看了一眼武则天道。
群臣看看武则天,再看看姚崇,心想这人也真是够直的,竟然当着武则天的面说此事,也不怕武则天的老脸没处搁。
“姚崇说得对,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理应重立律法之威权,不论亲疏贵贱,一体同法。”武则天却是点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这问题是她一手种下的,她当然清楚如何处置。
武则天对他的侄子们非常清楚,他们没有过人的才华,更没有立下大功,真要论起来的话,他们就没有资格取高位。然而,武则天的根基不稳固,她需要这些侄子为他摇旗呐喊,她不得不给高位。
而她的这些侄子们,仗着她的势,胡作非为,没少干坏事。她心里其实很明白这点,只是从她的利益出发,她还得包庇,有时还得纵容。
如今,武氏已诛,这遗留问题是该解决的时候了。
“圣后英明。”武则天的气度让人心折,群臣颂扬一声。
“圣后临朝,多用宦竖为喉舌,宦竖得以干政,还请陛下约束宦竖,不使他们干政,这是第四件事。”姚崇又道。
女人主政,宦官弄权也就随之而生,这是中国的历史规律。
比如东汉时期,东汉的皇帝多为壮年早夭,继承人年幼,大权落到皇后、皇太后手里。她们主政,毕竟不太方便,因为她们居于深宫之中,就需要宦官当喉舌,传达她们的旨意。
久而久之,宦官就弄权了,结党营私,最后弄得天下大乱,“十常侍”之名也就这样留传下来了。
即使以武则天之明,也是逃过这一规律。
“甚好!”李隆基大为赞成这一说法。R1152
武则天是何等样人,她怎会无缘无故的要姚崇先说?她如此做,是有深意的。
“既如此,那我就说了。”姚崇也没有矫情,微一沉吟,道:“陛下,臣有十事要说。”
“十事?”
“不少啊。”
群臣好一阵惊讶。
国策不是吃饭喝水,一个人能注意到三两个方面就不错了,姚崇竟然有十事要说,这真是很惊人的。
武则天眼里掠过一抹诧异。
狄仁杰、李显、李旦和张说他们都是惊讶。
唯有李隆基一脸的赞赏,在心里暗道:“历史上,姚崇十事是大名鼎鼎,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一定是这十事吧?”
“第一件事就是自垂拱以来,朝廷以严刑峻法绳下,大臣多有冤死者,若要治理天下,当以宽仁之政为宜。”姚崇缓缓开口道。
群臣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武则天自从架空唐高宗后,就在为登基当女皇做准备。在当时,朝中的大臣多为拥护李氏之人,武则天要当上皇帝,就要除掉这些大臣。这该怎么做呢?武则天有她的办法,那就是重用酷吏,比如周兴、来俊臣,让他们充当爪牙,帮她铲除异己,先后除掉了一大批大臣,如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样的托孤重臣。
当周兴、来俊臣之流弄得天怒人怨之后,武则天又把他们杀了,博得人心。
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请君入瓮”,就是这样来的。
武则天固然达到了她的目的,最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女皇。然而,严刑峻法留下的后患却还在。
李隆基要想纠正这一错误,只有“以宽纠猛”,就是要用宽仁之政来改正。
“第二件就是陛下虽欲对大食用兵,欲要击破大食,然,大唐眼下国力不够强,粮草不够丰足,兵士不够多,还需急修内政,暂缓大举征战。”姚崇接着道。
“好!”群臣齐声赞同。
自从三年前,李隆基率兵出征,攻打吐蕃开始,拓地万里。看上去,固然是大好事,实际上却是埋下了隐患。
这些隐患就在于,唐朝拓地太快,没有来得及彻底稳固。不说别的,当是占领这些地方,唐朝就要派出大量的军队,多了不说,往少里说,需要二十万军队来驻守。
在打突厥那一战,武则天连四十万军队都拿不出来,一下子要用二十万军队去驻守,那么,唐朝的机动兵力还有多少呢?若是在此时对外大举用兵的话,就会出大问题。
是以,先暂缓征战,处理内部问题就成了第一要务。
“不错!不错!”李隆基大为赞赏这话。
也正是因为看到此点,李隆基这才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下令停止前进,回到长安,要处理国内问题。
“自武氏当道以来,多以亲近得官,犯法而不究,致使律法不存,若陛下要大治天下,就得重树律法之威权,不论亲疏,一体同法,这是第三件。”姚崇看了一眼武则天道。
群臣看看武则天,再看看姚崇,心想这人也真是够直的,竟然当着武则天的面说此事,也不怕武则天的老脸没处搁。
“姚崇说得对,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理应重立律法之威权,不论亲疏贵贱,一体同法。”武则天却是点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这问题是她一手种下的,她当然清楚如何处置。
武则天对他的侄子们非常清楚,他们没有过人的才华,更没有立下大功,真要论起来的话,他们就没有资格取高位。然而,武则天的根基不稳固,她需要这些侄子为他摇旗呐喊,她不得不给高位。
而她的这些侄子们,仗着她的势,胡作非为,没少干坏事。她心里其实很明白这点,只是从她的利益出发,她还得包庇,有时还得纵容。
如今,武氏已诛,这遗留问题是该解决的时候了。
“圣后英明。”武则天的气度让人心折,群臣颂扬一声。
“圣后临朝,多用宦竖为喉舌,宦竖得以干政,还请陛下约束宦竖,不使他们干政,这是第四件事。”姚崇又道。
女人主政,宦官弄权也就随之而生,这是中国的历史规律。
比如东汉时期,东汉的皇帝多为壮年早夭,继承人年幼,大权落到皇后、皇太后手里。她们主政,毕竟不太方便,因为她们居于深宫之中,就需要宦官当喉舌,传达她们的旨意。
久而久之,宦官就弄权了,结党营私,最后弄得天下大乱,“十常侍”之名也就这样留传下来了。
即使以武则天之明,也是逃过这一规律。
“甚好!”李隆基大为赞成这一说法。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