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时代190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二十二章出兵北伐(上)
一回到江苏都督府,刘继业才刚刚在自己的办公室坐下,如今已是侍从室卫队长官的朴由贤就进来汇报,称广州方面有人前来拜访了。
广州和江宁作为先后独立的两座省城,彼此独立事件只相差了两天。各自独立后一方进军湖南、一方快速拿下苏州和上海,带来的是连锁性反应。正是多方同时间的行动极大撼动了清廷的统治,为后续各省独立的独立、观望的观望造成了大势。
然而虽然刘继业的江苏军政府名义上宣称听命于广州的中央政府,但两方实际上除了少量电报往来之外并无其他联系。广东方面既号令不得江苏,也动不得江苏半点兵权财权。
两者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更接近于盟友;而此刻在阳夏进行的,牵扯了广东同盟会全部力量的大战中江苏方面也几乎没有参与进去。
唯一派出的‘援鄂军’呆在芜湖也没了动静,而安庆的朱家宝独立后似乎也默认了徽东被刘继业所侵占的事实,只要关启平不继续西进两者就相安无事起来。当然,身为前清巡抚又是被咨议局的立宪派给推上都督位置的朱家宝自然对阳夏战局半点兴趣也无。独立后他不光不支援,反而扣留了一批福建革命党人过境的物资。
在阳夏战役打得火热的情况下,广东实在是已经动员了其全部的力量,此刻迫切需要东南方向的刘继业做出配合行动。
无论是命令援鄂军西进直接增援阳夏,还是令扬泰苏中一带的军队北上威胁徐州,都能够减轻湖北战局的压力,尽早达成北伐的成功、革命的胜利和民国的创立。
为了这个目的,尤其是现在是广东同盟会有求于刘继业的情况下,其派出了专员前来拜访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实际上,当这个专员离开从广州驶来的船,登上上海码头时,刘继业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早就与文学社内的同志们议定好了对策和说辞。
因此,当衣冠整整的宋教仁带着两人出现在刘继业面前时,刘继业脸上没有丝毫意外之色,反而非常热情地上前了两步,笑道:“上次上海一会时,钝初还略显消瘦。数月再见,却已荣光焕发了啊!你的粤军政府临时约法我已经看过了,不愧是出自你的手笔,确实很好!”
“若此约法的内容能够真正实行于中国大地上,天下就能真正太平了。”
宋教仁似乎没想到刘继业对其草拟的粤军政府临时约法评价那么高,微微一愣后摆手笑道:“钝初一人绝无此等本事,这约法乃是集成了许多同志的心血……”说到这里,宋教仁身子一侧,引出身后一个记者打扮模样的东洋人道:“在借鉴日本国的宪法方面,我也着实依靠了北辉君和梅屋君的大力协助!”
说罢,趁着气氛不错,宋教仁便将身后二人与刘继业介绍了。
一身和服打扮,而且服饰和言行举止非常传统日式,留着小胡子的中等身材男子便是梅屋庄吉。另外一人,头戴鸭舌帽,穿着小马甲,头发偏长的年轻人则是北辉次郎。
“梅屋君在日本时就对我同盟会的活动有诸多贡献,长期是我革命之友人,这次他听闻我国革命后放下了他在长崎的生意,专门赶赴我国准备拍一部电影宣传,对革命之贡献不可小视!”
梅屋庄吉的大名在留日学生中很是有名气,此人是富商之后,出手大方、助人为乐,与孙文关系非常好,通过自己开办的电影公司的盈利资助着革命事业,是同盟会的大金主之一。
相比之下,另外的那个年轻人北辉次郎就没那么大的名声了,也因此刘继业并不知晓此人。
“……北辉君本是日本国内的社会学家,对革命理论和国体改造有很深的研究,我与其讨论每每能够获得启发……他的思想对革命运动非常重要!”
一个日式打扮、一个欧式打扮的两个日本人同时朝刘继业深深地鞠躬,一如日本人的礼仪。
而刘继业则与之点头示意,伸手与之握手。
寒暄了一阵子,问了一下日本国内对革命的反应以及当前广州革命的局势后,刘继业便请宋教仁三人入座,外面的侍从也送上了茶水。
才刚一坐下,宋教仁刚准备将话题从广东引向江苏时,年轻的北辉次郎却忽然张口,很不客气地看向刘继业,用还算流利的中文问道:“听闻刘君在日本时也曾加入同盟会,为何如今眼看湖北的同志浴血奋战,却坐拥精兵数万没有作为?我本以为刘君也是支那难得的英豪,没有想到这么没有革命的骨气!”
北辉次郎的发言让宋教仁有点尴尬,旁边的梅屋庄吉是老好人,虽然认同北辉次郎的言论但是要他自己说出来也是不得的,此刻只能面上为自己的同胞说话:“想必刘君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北辉君这样说话太无礼了。”
不过北辉次郎或许是年轻气盛,或许是认死理的人,虽不再言语,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一开始见面时的愉快气氛一下子就消失殆尽。
已经是江苏都督的刘继业自然不会因为一时的不愉快扰乱了心情,对北辉次郎的‘质问’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将其当回事,面色依旧平淡地看向宋教仁道:“此次钝初来宁,可是克强兄有事情需要转达于我的?”
宋教仁身子微微前倾,脸上表情也变得严肃了起来:“确实如此。我与克强兄都认为江苏应该能够为革命做出更多的帮助……现在阳夏局势并不明朗,伯先的部队在汉口与清军厮杀,伤亡很惨烈。各地各省虽然独立了不少,但是距离湖北大多遥远,援军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
说到这里,宋教仁态度诚恳了起来;“文鹿!现在革命局势已经到了关键!阳夏一战的成败关系到革命之成功与否!现在清廷几乎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到了汉口,伯先兄压力很大!成,则清廷再无可战之兵、我们革命军便可挥师北上,一举光复汉人河山。败,则我革命军之主力将伤亡殆尽,清廷将克服武昌,进而威胁革命之局面!到那时,无论是安徽还是江苏都将面对顺江而下的数万精锐清军!”
&... -->>
第三百二十二章出兵北伐(上)
一回到江苏都督府,刘继业才刚刚在自己的办公室坐下,如今已是侍从室卫队长官的朴由贤就进来汇报,称广州方面有人前来拜访了。
广州和江宁作为先后独立的两座省城,彼此独立事件只相差了两天。各自独立后一方进军湖南、一方快速拿下苏州和上海,带来的是连锁性反应。正是多方同时间的行动极大撼动了清廷的统治,为后续各省独立的独立、观望的观望造成了大势。
然而虽然刘继业的江苏军政府名义上宣称听命于广州的中央政府,但两方实际上除了少量电报往来之外并无其他联系。广东方面既号令不得江苏,也动不得江苏半点兵权财权。
两者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更接近于盟友;而此刻在阳夏进行的,牵扯了广东同盟会全部力量的大战中江苏方面也几乎没有参与进去。
唯一派出的‘援鄂军’呆在芜湖也没了动静,而安庆的朱家宝独立后似乎也默认了徽东被刘继业所侵占的事实,只要关启平不继续西进两者就相安无事起来。当然,身为前清巡抚又是被咨议局的立宪派给推上都督位置的朱家宝自然对阳夏战局半点兴趣也无。独立后他不光不支援,反而扣留了一批福建革命党人过境的物资。
在阳夏战役打得火热的情况下,广东实在是已经动员了其全部的力量,此刻迫切需要东南方向的刘继业做出配合行动。
无论是命令援鄂军西进直接增援阳夏,还是令扬泰苏中一带的军队北上威胁徐州,都能够减轻湖北战局的压力,尽早达成北伐的成功、革命的胜利和民国的创立。
为了这个目的,尤其是现在是广东同盟会有求于刘继业的情况下,其派出了专员前来拜访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实际上,当这个专员离开从广州驶来的船,登上上海码头时,刘继业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早就与文学社内的同志们议定好了对策和说辞。
因此,当衣冠整整的宋教仁带着两人出现在刘继业面前时,刘继业脸上没有丝毫意外之色,反而非常热情地上前了两步,笑道:“上次上海一会时,钝初还略显消瘦。数月再见,却已荣光焕发了啊!你的粤军政府临时约法我已经看过了,不愧是出自你的手笔,确实很好!”
“若此约法的内容能够真正实行于中国大地上,天下就能真正太平了。”
宋教仁似乎没想到刘继业对其草拟的粤军政府临时约法评价那么高,微微一愣后摆手笑道:“钝初一人绝无此等本事,这约法乃是集成了许多同志的心血……”说到这里,宋教仁身子一侧,引出身后一个记者打扮模样的东洋人道:“在借鉴日本国的宪法方面,我也着实依靠了北辉君和梅屋君的大力协助!”
说罢,趁着气氛不错,宋教仁便将身后二人与刘继业介绍了。
一身和服打扮,而且服饰和言行举止非常传统日式,留着小胡子的中等身材男子便是梅屋庄吉。另外一人,头戴鸭舌帽,穿着小马甲,头发偏长的年轻人则是北辉次郎。
“梅屋君在日本时就对我同盟会的活动有诸多贡献,长期是我革命之友人,这次他听闻我国革命后放下了他在长崎的生意,专门赶赴我国准备拍一部电影宣传,对革命之贡献不可小视!”
梅屋庄吉的大名在留日学生中很是有名气,此人是富商之后,出手大方、助人为乐,与孙文关系非常好,通过自己开办的电影公司的盈利资助着革命事业,是同盟会的大金主之一。
相比之下,另外的那个年轻人北辉次郎就没那么大的名声了,也因此刘继业并不知晓此人。
“……北辉君本是日本国内的社会学家,对革命理论和国体改造有很深的研究,我与其讨论每每能够获得启发……他的思想对革命运动非常重要!”
一个日式打扮、一个欧式打扮的两个日本人同时朝刘继业深深地鞠躬,一如日本人的礼仪。
而刘继业则与之点头示意,伸手与之握手。
寒暄了一阵子,问了一下日本国内对革命的反应以及当前广州革命的局势后,刘继业便请宋教仁三人入座,外面的侍从也送上了茶水。
才刚一坐下,宋教仁刚准备将话题从广东引向江苏时,年轻的北辉次郎却忽然张口,很不客气地看向刘继业,用还算流利的中文问道:“听闻刘君在日本时也曾加入同盟会,为何如今眼看湖北的同志浴血奋战,却坐拥精兵数万没有作为?我本以为刘君也是支那难得的英豪,没有想到这么没有革命的骨气!”
北辉次郎的发言让宋教仁有点尴尬,旁边的梅屋庄吉是老好人,虽然认同北辉次郎的言论但是要他自己说出来也是不得的,此刻只能面上为自己的同胞说话:“想必刘君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北辉君这样说话太无礼了。”
不过北辉次郎或许是年轻气盛,或许是认死理的人,虽不再言语,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一开始见面时的愉快气氛一下子就消失殆尽。
已经是江苏都督的刘继业自然不会因为一时的不愉快扰乱了心情,对北辉次郎的‘质问’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将其当回事,面色依旧平淡地看向宋教仁道:“此次钝初来宁,可是克强兄有事情需要转达于我的?”
宋教仁身子微微前倾,脸上表情也变得严肃了起来:“确实如此。我与克强兄都认为江苏应该能够为革命做出更多的帮助……现在阳夏局势并不明朗,伯先的部队在汉口与清军厮杀,伤亡很惨烈。各地各省虽然独立了不少,但是距离湖北大多遥远,援军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
说到这里,宋教仁态度诚恳了起来;“文鹿!现在革命局势已经到了关键!阳夏一战的成败关系到革命之成功与否!现在清廷几乎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到了汉口,伯先兄压力很大!成,则清廷再无可战之兵、我们革命军便可挥师北上,一举光复汉人河山。败,则我革命军之主力将伤亡殆尽,清廷将克服武昌,进而威胁革命之局面!到那时,无论是安徽还是江苏都将面对顺江而下的数万精锐清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